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能通过课堂反馈,充分认识到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对学生的个性认识更具体和丰满,也更有利于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均衡、充分、富有个性的教育。
关键词:课堂反馈;教学策略;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58-1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空内,尽可能地扩大反馈信息量,从而提高教学反馈的实效呢?课堂教学规模的小班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构建了实施的平台,在近几年的小班化生物教学中,我尝试了一条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提高课堂反馈的信息量
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在自己设置的教学情境中被广泛而快速有效地激发出来了,从而呈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最佳状态,这就是教学反馈的高效信息。教育心理学家维纳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那么,一个“有效的教学行为”则是取得高效课堂反馈的前提。
用生活中的实物来演绎生物的知识内涵,尽可能地将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到生活中的有形物中,对所用之物,力求常见、常用、常吃,这样,才能快速地引起学生的普遍反馈,从而提高反馈的效率。例如,讲解果实和种子结构的知识,只需带上一堆花生果、葵花籽、豆角等等,同学们亲自剥一剥,看一看,想一想,就解决了问题。知识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单纯地使用书面化的语言,必然空洞乏味,何不让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话呢?
二、注入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提升教学正反馈的效率
课堂中的教学反馈既有积极的、全心投入的正反馈,也有消极的、不配合的负反馈,怎样才能提升教学正反馈的频率呢?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任何活动必须促进活动者内部的体验,从而引起对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取得活动的好的效果。从事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都是具有丰富感情的人,好的情绪可以产生正反馈,而坏的情绪必然产生负反馈,因而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是不能忽视的。小班化教学规模学生人数的减少,使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心了解学生,有更多的精力与学生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有更多的机会与每一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意味着为教师提高课堂正反馈的效率铺垫了情感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常心待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视学生为朋友,以真心换真情,说话语气亲切,面带微笑,课后主动与学生交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烦恼,在爱心沐浴下的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愉悦,对你充满好感和信任,课堂上自然得到更多的正反馈。
其次,要做到一视同仁,以平等心待学生。虽然小班化规模学生的人数减少了,但学生的层次并未改变,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的能力参差不齐,那些学习上的后进生,是产生负反馈的土壤,尽管如此,他们对于情感的需求却是共同的,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鼓励和关爱,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公正、友善、慈爱的态度对待他们,让他们也能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要象对待生活中的亲朋好友那样给予诚恳的帮助,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真心,让这块土壤也能开出正反馈的花朵,我具体是这么做的:(1)鼓励不打击:上课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表现不佳,也要进行鼓励,决不打击,让他们在鼓励中树立信心。(2)信任不怀疑:要让他们自信,首先得做到他信,他信的对象主要来自老师,相信他们的为人,相信他们的承诺,相信他们能改正自己的缺点,相信他们也能把事情做好,不怀疑他们的决心,给他们时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3)帮助不揭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而且谁都有自尊,对于做错事的学生切忌当众揭短,老师的一句不中听的话往往会让学生耿耿与怀,情感的伤害自然会带来课堂的不配合,所以,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个别指出,诚恳帮助,决不当众讽刺挖苦。
三、开展生活中的问题探究,确保教学反馈的深入
从信息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的流通过程,它是通过“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教师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这一流通渠道实现的,要实现教学反馈深入化。首先必须保证流通渠道畅通无阻、形成回路。学生不断地接受信息、再不断地产生反馈的信息则是形成这一回路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两次简单的、独立的问题反馈所能做到的,它应该是一个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问题的选定也应该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我把目标选定在生活中的问题探究上,围绕这个问题,尝试教学反馈的深入化。
第一步,引导和训练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比如,你对周围的环境是否满意?你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日常生活中你对吃的东西放心吗?你发现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我们的日用品中哪些有挥发性的气体影响空气质量?……这些问题来自身边,来自生活,或亲身经历,或耳濡目染,所以一经启发,便闸门大开,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反馈信息。
第二步,教师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引导学生圈定其中的一个问题作为探究的目标,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制订探究的计划。例:关于环境,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你觉得哪个问题最重要?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由于问题涉及的是身边之事、大家共同关心之事,所以学生的发言极其踊跃和热烈,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制订方案,使课堂的教学反馈又上升了一个高度。
第三步,教师整合加工学生的探究计划,组织学生实施计划,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再讨论,从而使教学反馈更加深入进行,提高教学反馈的质量。
总之,小班化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大大提高教学反馈的实效性。因为它贴近生活,所以扩大了反馈的广度;因为它融入情感,所以激发了反馈的动力;因为它源于自然,所以保证了反馈的持续;又因为班级人数的减少,使以上这一切成为了可能。所以,课堂教学生活化不失为一条提高小班化教学反馈实效性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课堂反馈;教学策略;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58-1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空内,尽可能地扩大反馈信息量,从而提高教学反馈的实效呢?课堂教学规模的小班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构建了实施的平台,在近几年的小班化生物教学中,我尝试了一条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提高课堂反馈的信息量
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在自己设置的教学情境中被广泛而快速有效地激发出来了,从而呈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最佳状态,这就是教学反馈的高效信息。教育心理学家维纳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那么,一个“有效的教学行为”则是取得高效课堂反馈的前提。
用生活中的实物来演绎生物的知识内涵,尽可能地将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到生活中的有形物中,对所用之物,力求常见、常用、常吃,这样,才能快速地引起学生的普遍反馈,从而提高反馈的效率。例如,讲解果实和种子结构的知识,只需带上一堆花生果、葵花籽、豆角等等,同学们亲自剥一剥,看一看,想一想,就解决了问题。知识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单纯地使用书面化的语言,必然空洞乏味,何不让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话呢?
二、注入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提升教学正反馈的效率
课堂中的教学反馈既有积极的、全心投入的正反馈,也有消极的、不配合的负反馈,怎样才能提升教学正反馈的频率呢?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任何活动必须促进活动者内部的体验,从而引起对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取得活动的好的效果。从事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都是具有丰富感情的人,好的情绪可以产生正反馈,而坏的情绪必然产生负反馈,因而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是不能忽视的。小班化教学规模学生人数的减少,使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心了解学生,有更多的精力与学生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有更多的机会与每一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意味着为教师提高课堂正反馈的效率铺垫了情感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常心待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视学生为朋友,以真心换真情,说话语气亲切,面带微笑,课后主动与学生交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烦恼,在爱心沐浴下的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愉悦,对你充满好感和信任,课堂上自然得到更多的正反馈。
其次,要做到一视同仁,以平等心待学生。虽然小班化规模学生的人数减少了,但学生的层次并未改变,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的能力参差不齐,那些学习上的后进生,是产生负反馈的土壤,尽管如此,他们对于情感的需求却是共同的,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鼓励和关爱,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公正、友善、慈爱的态度对待他们,让他们也能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要象对待生活中的亲朋好友那样给予诚恳的帮助,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真心,让这块土壤也能开出正反馈的花朵,我具体是这么做的:(1)鼓励不打击:上课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表现不佳,也要进行鼓励,决不打击,让他们在鼓励中树立信心。(2)信任不怀疑:要让他们自信,首先得做到他信,他信的对象主要来自老师,相信他们的为人,相信他们的承诺,相信他们能改正自己的缺点,相信他们也能把事情做好,不怀疑他们的决心,给他们时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3)帮助不揭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而且谁都有自尊,对于做错事的学生切忌当众揭短,老师的一句不中听的话往往会让学生耿耿与怀,情感的伤害自然会带来课堂的不配合,所以,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个别指出,诚恳帮助,决不当众讽刺挖苦。
三、开展生活中的问题探究,确保教学反馈的深入
从信息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的流通过程,它是通过“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教师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这一流通渠道实现的,要实现教学反馈深入化。首先必须保证流通渠道畅通无阻、形成回路。学生不断地接受信息、再不断地产生反馈的信息则是形成这一回路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两次简单的、独立的问题反馈所能做到的,它应该是一个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问题的选定也应该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我把目标选定在生活中的问题探究上,围绕这个问题,尝试教学反馈的深入化。
第一步,引导和训练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比如,你对周围的环境是否满意?你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日常生活中你对吃的东西放心吗?你发现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我们的日用品中哪些有挥发性的气体影响空气质量?……这些问题来自身边,来自生活,或亲身经历,或耳濡目染,所以一经启发,便闸门大开,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反馈信息。
第二步,教师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引导学生圈定其中的一个问题作为探究的目标,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制订探究的计划。例:关于环境,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你觉得哪个问题最重要?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由于问题涉及的是身边之事、大家共同关心之事,所以学生的发言极其踊跃和热烈,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制订方案,使课堂的教学反馈又上升了一个高度。
第三步,教师整合加工学生的探究计划,组织学生实施计划,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再讨论,从而使教学反馈更加深入进行,提高教学反馈的质量。
总之,小班化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大大提高教学反馈的实效性。因为它贴近生活,所以扩大了反馈的广度;因为它融入情感,所以激发了反馈的动力;因为它源于自然,所以保证了反馈的持续;又因为班级人数的减少,使以上这一切成为了可能。所以,课堂教学生活化不失为一条提高小班化教学反馈实效性的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