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的科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实验不够重视,教师演示实验很少动手,一般是多媒体一放甚至用嘴描述一下,学生分组实验做的更是屈指可数。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也只有在书本上和习题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更不用说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针对科学课堂实验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教学问题,从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有效性这两个方面作一些思考。
关键词:实验操作;能力;课堂效率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既动手又动脑,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在七年级的科学课堂中,学生分组实验的有序进行,教师演示实验的开展,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想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对提高科学课堂效率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一、利用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效率
大多数农村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其实是第一次真正看到真实的实验仪器,他们充满了新奇,同样对有些实验也充满了畏惧,甚至有些同学认为有刻度的都是刻度尺。但笔者认为这正是有利的地方,恰好培养他们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1.教师讲解实验过程,学生做演示实验
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清楚实验注意点,让学生动手做,其他同学找错误,再由教师具体分析总结。这样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有极大的好处。
如七年级新教材第二节《走进实验室》,让很多老师不知如何教是好。刚开始看到这堂课笔者也手足无措,因为教材中只安排了一个课时,本来想把书本上出现的实验仪器简单的介绍一下即可。可是,实验是科学课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这堂课是实验的基础。于是把初中常出现的实验仪器都搬到了课堂上,显然学生都很兴奋,因为很多实验仪器从来没有见过。在课堂上,笔者把一些常用的实验仪器的用途和注意点边介绍边演示了一下。
这堂课的最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实验,器材有:食盐、水、药匙、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酒精灯、试管夹等。首先笔者提问谁能来配一杯实验溶液,浓度不要求。一个学生上来做,其他同学看着找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同学都很认真。在实验中,巩固了固体药品取用用药匙,药品塞子要倒放,溶液溶解用玻璃棒搅拌,搅拌时不能碰到烧杯壁等知识。接下来请一个同学取少量溶液放于试管中加热,没想到没人敢举手来完成。等了一会,终于有一个同学举起了半只手,赶紧叫他上来。这个同学第一次做实验,用滴管时手会发抖,但他却始终记得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这个实验的练习知识还巩固了试管夹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加热时的注意点等知识。在这位同学做加热试管的时候,好几个前排的同学都捂住耳朵,有人还在那边说要爆炸了。结果这位同学较好完成了这个实验,并没有大家想象的危险,这让其他同学消除了对实验的恐惧。
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效率
七年级的学生对实验的严谨性、对实验的要求,以及一些探究实验的设计等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有些教师在需要演示实验时嫌麻烦,有些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不注重细节,随性而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肤浅。
如显微镜的演示实验,在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要对显微镜先介绍与示范使用,但很多细节往往被忽视,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对实验的严谨性的追求。有些教师刚在说显微镜观察应睁开双眼,可自己做时却用一只眼睛观察。刚刚说要用擦镜纸擦物镜和目镜,见没有就拿出纸巾擦,等等。这些小细节的出现使学生感觉这样的操作没有问题,但是这些错误形成后很难改正。所以,教师进行严谨的演示实验,对提高七年级科学课堂效率有极大的帮助,不容忽视。
二、学生分组实验,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措施,通过各种形式的实验活动使那些处于可上可下的中间状态的学生力争上游,从而加大激励面。同时,对每个学生,包括处于下游状态的学生,都渴望拥有成功的愉悦体验。因此,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必须公正合理,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实验的机会。所以,学生实验尽量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1.巧用书本上的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以下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如七年级科学第一课《科学并不神秘》中有一活动:乒乓球扁了,在热水中泡一段时间观察现象,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这个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每做一次,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于是笔者给704班布置了这个任务,让他们回家做,702班却没有。第二天,在702班演示了这个活动。学生很认真地看了这个活动,并马上说出了这是因为热胀冷缩。虽然这个活动很接近生活,但其实很多学生根本没有体会过这个过程。接着在704班上课,让学生把做过实验的乒乓球拿出来,讲讲做的过程及看到的现象。每个同学都很想回答,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到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他们的描述让笔者更加欣慰,他们说乒乓球是慢慢鼓起来的,不是一下子鼓起来,证明做这个活动时很用心,观察得相当仔细。更加让笔者惊喜的是,有同学拿出的乒乓球还是扁的,又引起了大家一番激烈的讨论和分析,还有个同学主动要求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
科学需要每个学生的参与,七年级学生的天真与认真,也让笔者惊讶。所以,巧用书本上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学生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提高课堂效率
七年级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分组实验的课堂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意识,使课堂围绕着学生,教师在课堂中仅仅起引导者的作用。
在《物质的构成》这堂课的教学中,把全班四十位同学分成十组,每组给他们两个烧杯、一块方糖、水、一个碾钵、一个量筒,让他们想办法把方糖平均分成四等分,以此来引入新课。同学们一下子像开了锅,开始讨论,动手实验。有些小组把方糖碾碎,溶解,平均分成四等分;有些小组用刻度尺量出长、宽、高,分成四等分,学生方法很多,思维非常活跃。不在乎他们想出了什么方法,多少方法,而在乎的是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都有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自己发现科学知识,教师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欢乐。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实验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实验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付出毕生的精力去探索与追求,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袁远开.科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2002.
[2]严碧友.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握好六个度[J].教师新概念,2007.
[3]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关键词:实验操作;能力;课堂效率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既动手又动脑,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在七年级的科学课堂中,学生分组实验的有序进行,教师演示实验的开展,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想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对提高科学课堂效率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一、利用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效率
大多数农村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其实是第一次真正看到真实的实验仪器,他们充满了新奇,同样对有些实验也充满了畏惧,甚至有些同学认为有刻度的都是刻度尺。但笔者认为这正是有利的地方,恰好培养他们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1.教师讲解实验过程,学生做演示实验
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清楚实验注意点,让学生动手做,其他同学找错误,再由教师具体分析总结。这样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有极大的好处。
如七年级新教材第二节《走进实验室》,让很多老师不知如何教是好。刚开始看到这堂课笔者也手足无措,因为教材中只安排了一个课时,本来想把书本上出现的实验仪器简单的介绍一下即可。可是,实验是科学课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这堂课是实验的基础。于是把初中常出现的实验仪器都搬到了课堂上,显然学生都很兴奋,因为很多实验仪器从来没有见过。在课堂上,笔者把一些常用的实验仪器的用途和注意点边介绍边演示了一下。
这堂课的最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实验,器材有:食盐、水、药匙、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酒精灯、试管夹等。首先笔者提问谁能来配一杯实验溶液,浓度不要求。一个学生上来做,其他同学看着找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同学都很认真。在实验中,巩固了固体药品取用用药匙,药品塞子要倒放,溶液溶解用玻璃棒搅拌,搅拌时不能碰到烧杯壁等知识。接下来请一个同学取少量溶液放于试管中加热,没想到没人敢举手来完成。等了一会,终于有一个同学举起了半只手,赶紧叫他上来。这个同学第一次做实验,用滴管时手会发抖,但他却始终记得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这个实验的练习知识还巩固了试管夹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加热时的注意点等知识。在这位同学做加热试管的时候,好几个前排的同学都捂住耳朵,有人还在那边说要爆炸了。结果这位同学较好完成了这个实验,并没有大家想象的危险,这让其他同学消除了对实验的恐惧。
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效率
七年级的学生对实验的严谨性、对实验的要求,以及一些探究实验的设计等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有些教师在需要演示实验时嫌麻烦,有些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不注重细节,随性而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肤浅。
如显微镜的演示实验,在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要对显微镜先介绍与示范使用,但很多细节往往被忽视,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对实验的严谨性的追求。有些教师刚在说显微镜观察应睁开双眼,可自己做时却用一只眼睛观察。刚刚说要用擦镜纸擦物镜和目镜,见没有就拿出纸巾擦,等等。这些小细节的出现使学生感觉这样的操作没有问题,但是这些错误形成后很难改正。所以,教师进行严谨的演示实验,对提高七年级科学课堂效率有极大的帮助,不容忽视。
二、学生分组实验,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措施,通过各种形式的实验活动使那些处于可上可下的中间状态的学生力争上游,从而加大激励面。同时,对每个学生,包括处于下游状态的学生,都渴望拥有成功的愉悦体验。因此,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必须公正合理,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实验的机会。所以,学生实验尽量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1.巧用书本上的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以下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如七年级科学第一课《科学并不神秘》中有一活动:乒乓球扁了,在热水中泡一段时间观察现象,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这个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每做一次,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于是笔者给704班布置了这个任务,让他们回家做,702班却没有。第二天,在702班演示了这个活动。学生很认真地看了这个活动,并马上说出了这是因为热胀冷缩。虽然这个活动很接近生活,但其实很多学生根本没有体会过这个过程。接着在704班上课,让学生把做过实验的乒乓球拿出来,讲讲做的过程及看到的现象。每个同学都很想回答,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到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他们的描述让笔者更加欣慰,他们说乒乓球是慢慢鼓起来的,不是一下子鼓起来,证明做这个活动时很用心,观察得相当仔细。更加让笔者惊喜的是,有同学拿出的乒乓球还是扁的,又引起了大家一番激烈的讨论和分析,还有个同学主动要求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
科学需要每个学生的参与,七年级学生的天真与认真,也让笔者惊讶。所以,巧用书本上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学生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提高课堂效率
七年级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分组实验的课堂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意识,使课堂围绕着学生,教师在课堂中仅仅起引导者的作用。
在《物质的构成》这堂课的教学中,把全班四十位同学分成十组,每组给他们两个烧杯、一块方糖、水、一个碾钵、一个量筒,让他们想办法把方糖平均分成四等分,以此来引入新课。同学们一下子像开了锅,开始讨论,动手实验。有些小组把方糖碾碎,溶解,平均分成四等分;有些小组用刻度尺量出长、宽、高,分成四等分,学生方法很多,思维非常活跃。不在乎他们想出了什么方法,多少方法,而在乎的是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都有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自己发现科学知识,教师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欢乐。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实验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实验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付出毕生的精力去探索与追求,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袁远开.科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2002.
[2]严碧友.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握好六个度[J].教师新概念,2007.
[3]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