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教研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研究校本教研是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的深化推进,校本教研因其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校本教研以本校教师作为研究主要力量,立足学校教学实践,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校本研究是促进农村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点和源动力。作为农村中学,更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发展的平台,认真对校本教研进行研究,全面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对农村中学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略。
一、对农村中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总体认识
本文通过莆田市各区县不同类型的农村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后经筛选,确定有效问卷182份,有效率为91%。以此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并对有效问卷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从表1看出,农村体育教师对参加校本研究作用的认识比较到位,选择能跟上课改的步伐和能促进经验共享的比例分别为52.2%和20.3%,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应该不断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说明广大的农村体育教师在内心深处有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进取精神,他们要求教学经验共享,渴望吸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在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有助于实现人生目标的比例为15.9%和11.5%,说明他们对校本研究的作用和对实现自我发展的定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表1:农村体育教师对参加校本研究作用的认识(样本数N=182)
■
从表2调查结果看出,教师参加校本研究的原因是外界因素刺激产生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是为了评选职称以及学校领导强调必须参加和完成的工作任务,这些教师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3.4%和23.1%。对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和解决教学中的困惑的调查比例为18.7%和14.8%。由此分析,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态度存在功利性强和不够主动的现象,没有从内在需求来认识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性,从而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表2:农村体育教师参加校本研究的原因(样本数N=182)
■
二、存在问题
1.农村学校体育校本研究缺乏深度、热度
由于农村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不多,缺乏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校本研究的热度也不高,因此较少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没有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发现课堂上出现的教学问题,但他们大多数只能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讲评,对教学的本质问题缺少深入研究,导致问题的研讨只能停留在交流层面,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研究和揭示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
另外,体育教研组是校园内体育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大。许多教研组的工作仅仅停留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上,如制定教学计划和学期工作总结等。很少组织教师们进行有深度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如教学实践所形成的案例分析和课后反思等,无法加以分析和整理,使教研活动缺乏学科理论的探讨和研究。
2.青年教师缺乏对自我专业发展途径的思考
教师自我专业成长需要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激发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才能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其专业发展。通过调查,很多农村青年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缺乏清晰的目标,对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如何抓好学校课外运动队训练,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等缺乏理论支撑和深度研讨等。因此,如何有效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领他们专业成长,是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校本研究缺乏可持续性发展
在许多学校,许多教师不善于围绕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教师之间的互动仅仅是共享信息,很少交流各自的思想和感受。这种现状致使教师的研究实践仅限于完成教学任务,缺乏课后教学自我反思,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助仅停留于表面,使教学研究难以拓宽与持久发展。
4.专家引领的实效性思考
校本教研的过程不仅是同伴之间的互助,更是教育专家引领的过程。俗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个过程里,专家的引领是要发挥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研究中去,而不应该是对教师的指手划脚和包办。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研究深度,仅停留于表面。比如在讲评时对所存在的问题想提,却提不出来,难以对自我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因而,虽然进行了许多培训,但教师们只习惯教育专家的理论传授,而无法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使专家的“专业引领”变成了“专业替代”,使校本教研又回到了传统教育研究的模式上,影响专业引领的实效性。
三、优化农村中学体育校本教研的策略
1.切实加强农村中学教师的校本教研意识
教师的思想意识决定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状况,只有树立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才能使校本教研得以良好开展。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只有教师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才能切实加强教师校本教研的意识,解决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校本教研的目标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为了改进教学。只有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教研,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促进自我的快速发展。
规范校园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由学校教研室牵头,与时俱进,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创设和谐的学术环境,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教研氛围,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如举办各种形式的课例评析、同课异构、热点研讨和案例交流等;完善校本教研的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等。
2.实施“师徒结对培养方案”
为促进年轻教师更快胜任教学工作,学校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使年轻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签订师徒结对培养方案。师徒之间平时通过相互听课观摩、交流经验、教学模仿等,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这样,年轻教师就可以从指导教师那里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缩短成长周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保障机制
地方政府和学校应设立校本教研专项资金,为校本研究提供经费保障,对那些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在评优评先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使保障机制成为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的强大内驱力。
4.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校本教研策略
为适应不断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农村中学应谋划一条“走出去,请进来”的校本教研之路。由于农村学校财力相对紧张,学校应在财力有限的前提下,预留一定额度的培训资金,给教师们创造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同时,应十分重视教育专家的学科引领作用,应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交流活动等,如开设专题讲座协助开展校本教研,进一步开拓教师视野,促进教师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提高农村学校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校本研究是促进农村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点和源动力。作为农村中学,更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发展的平台,认真对校本教研进行研究,全面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对农村中学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略。
一、对农村中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总体认识
本文通过莆田市各区县不同类型的农村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后经筛选,确定有效问卷182份,有效率为91%。以此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并对有效问卷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从表1看出,农村体育教师对参加校本研究作用的认识比较到位,选择能跟上课改的步伐和能促进经验共享的比例分别为52.2%和20.3%,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应该不断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说明广大的农村体育教师在内心深处有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进取精神,他们要求教学经验共享,渴望吸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在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有助于实现人生目标的比例为15.9%和11.5%,说明他们对校本研究的作用和对实现自我发展的定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表1:农村体育教师对参加校本研究作用的认识(样本数N=182)
■
从表2调查结果看出,教师参加校本研究的原因是外界因素刺激产生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是为了评选职称以及学校领导强调必须参加和完成的工作任务,这些教师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3.4%和23.1%。对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和解决教学中的困惑的调查比例为18.7%和14.8%。由此分析,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态度存在功利性强和不够主动的现象,没有从内在需求来认识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性,从而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表2:农村体育教师参加校本研究的原因(样本数N=182)
■
二、存在问题
1.农村学校体育校本研究缺乏深度、热度
由于农村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不多,缺乏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校本研究的热度也不高,因此较少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没有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发现课堂上出现的教学问题,但他们大多数只能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讲评,对教学的本质问题缺少深入研究,导致问题的研讨只能停留在交流层面,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研究和揭示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
另外,体育教研组是校园内体育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大。许多教研组的工作仅仅停留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上,如制定教学计划和学期工作总结等。很少组织教师们进行有深度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如教学实践所形成的案例分析和课后反思等,无法加以分析和整理,使教研活动缺乏学科理论的探讨和研究。
2.青年教师缺乏对自我专业发展途径的思考
教师自我专业成长需要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激发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才能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其专业发展。通过调查,很多农村青年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缺乏清晰的目标,对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如何抓好学校课外运动队训练,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等缺乏理论支撑和深度研讨等。因此,如何有效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领他们专业成长,是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校本研究缺乏可持续性发展
在许多学校,许多教师不善于围绕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教师之间的互动仅仅是共享信息,很少交流各自的思想和感受。这种现状致使教师的研究实践仅限于完成教学任务,缺乏课后教学自我反思,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助仅停留于表面,使教学研究难以拓宽与持久发展。
4.专家引领的实效性思考
校本教研的过程不仅是同伴之间的互助,更是教育专家引领的过程。俗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个过程里,专家的引领是要发挥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研究中去,而不应该是对教师的指手划脚和包办。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研究深度,仅停留于表面。比如在讲评时对所存在的问题想提,却提不出来,难以对自我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因而,虽然进行了许多培训,但教师们只习惯教育专家的理论传授,而无法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使专家的“专业引领”变成了“专业替代”,使校本教研又回到了传统教育研究的模式上,影响专业引领的实效性。
三、优化农村中学体育校本教研的策略
1.切实加强农村中学教师的校本教研意识
教师的思想意识决定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状况,只有树立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才能使校本教研得以良好开展。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只有教师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才能切实加强教师校本教研的意识,解决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校本教研的目标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为了改进教学。只有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教研,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促进自我的快速发展。
规范校园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由学校教研室牵头,与时俱进,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创设和谐的学术环境,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教研氛围,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如举办各种形式的课例评析、同课异构、热点研讨和案例交流等;完善校本教研的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等。
2.实施“师徒结对培养方案”
为促进年轻教师更快胜任教学工作,学校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使年轻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签订师徒结对培养方案。师徒之间平时通过相互听课观摩、交流经验、教学模仿等,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这样,年轻教师就可以从指导教师那里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缩短成长周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保障机制
地方政府和学校应设立校本教研专项资金,为校本研究提供经费保障,对那些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在评优评先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使保障机制成为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的强大内驱力。
4.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校本教研策略
为适应不断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农村中学应谋划一条“走出去,请进来”的校本教研之路。由于农村学校财力相对紧张,学校应在财力有限的前提下,预留一定额度的培训资金,给教师们创造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同时,应十分重视教育专家的学科引领作用,应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交流活动等,如开设专题讲座协助开展校本教研,进一步开拓教师视野,促进教师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提高农村学校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