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宜昌市点军区点军小学,教研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的事,也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近年来,围绕在学校层面如何为教师讨论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提供支持平台,如何支持教师反思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校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以同伴合作为阶梯
为了激发教师的学习欲望,学校除了每年为每位教師订阅一本与学科相关的业务杂志、为教研组选购学科教学教研期刊以外,还特别开展“你读书,我买单”的活动来激发教师读书的热情。学校不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文学沙龙。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展了教师与学生同读一本书的活动,推荐给学生的书目,教师必须先读,然后在班上开展“读书分享会”。在班级与班级、教师与教师之间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达到资源共享、思维碰撞的目的。如今,读书已经成为学校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一个书香型校园悄然形成。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把教师个体智慧与集体智慧结合起来,促进团队素质的提升,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同伴交流活动。比如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和经过教师反复打磨的示范课;研讨课上,可以提出自己遇到的困惑或存在的问题,请其他教师来听课,寻求解决方法。还有一种是就共性的问题进行研讨,发挥集体的智慧,允许不同的见解,不一定形成共识,但能激起教师学习、钻研、交流、反思的氛围,形成研究合力。
学校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采用“教师个人独立→集体研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教师个人再结合学生实情备、批”的备课方式,既发扬集体的力量,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凸显个人的特长。同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逐渐成为教师的发展趋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将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的角色也将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与“学者型”,学校逐步成为教师发展的场所,培植教师发展的土壤。
以专业引领为导航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学校必须勇于改革,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十分注重专家的引领指导作用,同时也注重培养本校专家。
学校每学期都会邀请教育教学专家和行家到校对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至少为期一周的跟踪指导,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动教师进行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期间,专家认真听取一线教师的随堂课,针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足,提供专业的解答和引导。学校中的部分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最开始以专家指导为主,以本校优秀教师引领为辅。在坚持了两个学期以后,一批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再加上他们本来就具有很强的行动力,现在开始就以本校教师的引领为主了。成长起来的老师担任区学科专家组成员,开始带动、引领本区的校本教研,成为区教研教改的中坚力量。
以研究者例会为舞台
为了更好地提供平台支撑,让这一策略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都是研究者”成长例会诞生了。通过一月一次的例会,让学校里走在前列的优秀教师分享他们的经验,影响和引领身边的人积极投入学习,勇于改革,为实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同时也通过这一例会,教师把在研修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现出来,经过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能够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就作为小课题,让教师自己申报研究,然后再通过这一平台分享研究成果。例会一月一主题,学期初进行规划,每个月最后一周进行。主题例会由教师自主申报,合理规划,报教科研处审批通过方可实施。期间,承办组要根据主题,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研究实践,不断总结反思,发现并邀请优秀教师在全校进行经验分享、教育智慧故事宣讲,切实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这既是学校教师相互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更是对优秀教师工作的肯定。每学期结束,学校把教师通过分享研讨形成的策略进行提炼总结,穿珠成线,形成校本教研成果。
以专题论坛为平台
教育云平台是目前学校举办主题论坛的主要途径,QQ群也是一条途径,主要用于临时问题的快速解决。学校学科组每两周有一次固定的、约2个小时左右的教育云平台主题论坛时间。每次论坛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对照本次论坛主题提交教师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是学习和评价同伴的“半月谈”,即教育教学反思。每个月,每位教师都会上传自己的主题反思和教育故事,通过集中的网络交流时间相互学习、点评。网络主题论坛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师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其互动性、开放性较强,没有了现场的压力,教师参与积极,畅所欲言,形成了很好的网络互动氛围。
“希沃助手”是校本教研的“新领地”,通过这个平台,大家可以资源共享,使用相匹配的学科工具,更能全面地对孩子进行评价。经过区教育局对教师的培训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摸索,学校教师均能熟练使用,依托科技手段,更好地服务课堂,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以课堂研究为主阵地
教师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学生学习的质量。开学初,学校的工作思路关键词就是“习惯、质量、文化”。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变教师为主的讲授课堂为学生中心的“小组合作分享式课堂”成了学校课堂改革的目标。本学期也是全区“第四轮课堂革命”,经过四轮课堂革命,由最初的“小组组建”“规则建立”“语言模板”“学科工具”的使用,发展到现在突出核心问题设计的牵动作用,“聚焦课堂问题,促进自我生成,打造高效课堂”。
通过对课堂的研究,全区借助学校力量带动和引领了本区其他小学的课堂改革。在全区的校园文化推进会上,汪梅老师代表学校以《鸡兔同笼》这节课向全区中小学老师展示了学校的课堂文化,成为其他学校课堂效仿的目标,很多年轻教师也因此成长起来了。全校获奖论文和课堂研究案例获市级以上奖项两年来达100多篇,全校教师的“半月谈”达30多万字,每个教师都在学校出版了自己的手稿集。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途径研究是长期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应成为一种新型的专业生活方式,渗透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并伴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走向成功。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使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才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校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其策略可以不断优化,教师要善于接受并不断尝试。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平台支撑,让教师不断总结、分享、反思教育教学经验,从而提升专业水平。
责任编辑/李慕绚
以同伴合作为阶梯
为了激发教师的学习欲望,学校除了每年为每位教師订阅一本与学科相关的业务杂志、为教研组选购学科教学教研期刊以外,还特别开展“你读书,我买单”的活动来激发教师读书的热情。学校不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文学沙龙。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展了教师与学生同读一本书的活动,推荐给学生的书目,教师必须先读,然后在班上开展“读书分享会”。在班级与班级、教师与教师之间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达到资源共享、思维碰撞的目的。如今,读书已经成为学校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一个书香型校园悄然形成。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把教师个体智慧与集体智慧结合起来,促进团队素质的提升,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同伴交流活动。比如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和经过教师反复打磨的示范课;研讨课上,可以提出自己遇到的困惑或存在的问题,请其他教师来听课,寻求解决方法。还有一种是就共性的问题进行研讨,发挥集体的智慧,允许不同的见解,不一定形成共识,但能激起教师学习、钻研、交流、反思的氛围,形成研究合力。
学校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采用“教师个人独立→集体研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教师个人再结合学生实情备、批”的备课方式,既发扬集体的力量,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凸显个人的特长。同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逐渐成为教师的发展趋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将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的角色也将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与“学者型”,学校逐步成为教师发展的场所,培植教师发展的土壤。
以专业引领为导航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学校必须勇于改革,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十分注重专家的引领指导作用,同时也注重培养本校专家。
学校每学期都会邀请教育教学专家和行家到校对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至少为期一周的跟踪指导,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动教师进行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期间,专家认真听取一线教师的随堂课,针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足,提供专业的解答和引导。学校中的部分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最开始以专家指导为主,以本校优秀教师引领为辅。在坚持了两个学期以后,一批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再加上他们本来就具有很强的行动力,现在开始就以本校教师的引领为主了。成长起来的老师担任区学科专家组成员,开始带动、引领本区的校本教研,成为区教研教改的中坚力量。
以研究者例会为舞台
为了更好地提供平台支撑,让这一策略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都是研究者”成长例会诞生了。通过一月一次的例会,让学校里走在前列的优秀教师分享他们的经验,影响和引领身边的人积极投入学习,勇于改革,为实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同时也通过这一例会,教师把在研修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现出来,经过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能够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就作为小课题,让教师自己申报研究,然后再通过这一平台分享研究成果。例会一月一主题,学期初进行规划,每个月最后一周进行。主题例会由教师自主申报,合理规划,报教科研处审批通过方可实施。期间,承办组要根据主题,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研究实践,不断总结反思,发现并邀请优秀教师在全校进行经验分享、教育智慧故事宣讲,切实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这既是学校教师相互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更是对优秀教师工作的肯定。每学期结束,学校把教师通过分享研讨形成的策略进行提炼总结,穿珠成线,形成校本教研成果。
以专题论坛为平台
教育云平台是目前学校举办主题论坛的主要途径,QQ群也是一条途径,主要用于临时问题的快速解决。学校学科组每两周有一次固定的、约2个小时左右的教育云平台主题论坛时间。每次论坛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对照本次论坛主题提交教师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是学习和评价同伴的“半月谈”,即教育教学反思。每个月,每位教师都会上传自己的主题反思和教育故事,通过集中的网络交流时间相互学习、点评。网络主题论坛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师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其互动性、开放性较强,没有了现场的压力,教师参与积极,畅所欲言,形成了很好的网络互动氛围。
“希沃助手”是校本教研的“新领地”,通过这个平台,大家可以资源共享,使用相匹配的学科工具,更能全面地对孩子进行评价。经过区教育局对教师的培训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摸索,学校教师均能熟练使用,依托科技手段,更好地服务课堂,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以课堂研究为主阵地
教师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学生学习的质量。开学初,学校的工作思路关键词就是“习惯、质量、文化”。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变教师为主的讲授课堂为学生中心的“小组合作分享式课堂”成了学校课堂改革的目标。本学期也是全区“第四轮课堂革命”,经过四轮课堂革命,由最初的“小组组建”“规则建立”“语言模板”“学科工具”的使用,发展到现在突出核心问题设计的牵动作用,“聚焦课堂问题,促进自我生成,打造高效课堂”。
通过对课堂的研究,全区借助学校力量带动和引领了本区其他小学的课堂改革。在全区的校园文化推进会上,汪梅老师代表学校以《鸡兔同笼》这节课向全区中小学老师展示了学校的课堂文化,成为其他学校课堂效仿的目标,很多年轻教师也因此成长起来了。全校获奖论文和课堂研究案例获市级以上奖项两年来达100多篇,全校教师的“半月谈”达30多万字,每个教师都在学校出版了自己的手稿集。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途径研究是长期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应成为一种新型的专业生活方式,渗透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并伴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走向成功。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使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才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校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其策略可以不断优化,教师要善于接受并不断尝试。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平台支撑,让教师不断总结、分享、反思教育教学经验,从而提升专业水平。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