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是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出相关的问题或假设,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回答和讨论。许多人认为提出问题很简单,其实不然,有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一个小小的问题也许会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对促进初中生迁移知识、优化数学课堂结构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一节数学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01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发展与更新,数学科目的课堂提问也在逐步优化,需要教师们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设计得当,对于优化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效用。下面针对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一、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课堂提问随意性太强
通过数据、实践调查等方式,我們不难发现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许多数学教师提问过于随意,一般是“想起什么问什么”。这或许是因为在备课时或上课之前并没有充分的准备,导致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另外,如果数学教师所提出问题逻辑性、针对性、启发性不强,面对这样的提问环节,学生就会对相关知识内容更加迷茫,回答更容易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这种“佛系提问”“随意式提问”的教学环境会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提问针对性强,忽略大多数学生
有很多教师在课堂的提问只是针对表达能力强且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这样的针对性过强的提问,直接忽略了其他大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长期将提问目标锁定固定的几位学生身上,通常提高了提问的标准,使得大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这种小众教育更是使得其他大部分学生受到了严重教育不公待遇,使这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厌烦其从教学科。而最终,学生的这门学科成绩一落千丈,形成恶性循环。
二、解决提问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有技巧性地设计问题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首先明确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并对其加以深化,做到对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有足够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使得设计出的问题能够足够代表当前教学的重点内容,又在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对《图形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在学生充分明确了立体图形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球体的?又有哪些物体是柱体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怎样的区别?”这样的问题能够充分将学生学习热情地调动起来,从而进入对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在充分投入课堂学习中时,会不由自主地被教学内容所吸引,从而更加热情的回应教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学习氛围。学生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问可因人而异
数学问题有难有易,学生能力也有大有小。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状况选择所提问题的类型,对于优秀生加大问题的难度,让优秀生获取更大的进步空间,充分将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到最大,创造更多的可能;对于学困生降低问题的难度,因为学困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还有待提高,所提的问题难度过大,更容易扼杀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感,更严重可能会产生消极心理,认为自己不适合学数学。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优秀生制造进一步提升的机会,也给数学学困生飞跃的机遇,兼顾全体学生,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提问
生活化数学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提高初中生的运用、转化等能力。比如在讲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课程内容时,教师应当多举一些生活中学生能接触的事物,比如“将硬币抛出后是正面的是随机事件”,就可以然让学生实际拿一枚硬币进行实际操作,然后通过多次抛掷硬币得出结论。也可以以抽奖活动为例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接近学生生活的提问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更能促进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连接,形成学有所用的闭环,让教学内容更好应用到生活层面。
(四)创新提问,破除“定势思维”
定势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往往遵循一种固定思考逻辑,而学生一旦形成了定势思维,对其思维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像当我们提到长方形,或让学生画出一个长方形,大部分学生会画出两边相对较长,两边相对较短的长方形,而正方形也是长方形的一种,是特殊的长方形,因此,也算为长方形,但一旦形成固定的思维,学生就不会考虑画出正方形。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时,应注意提出相对有创新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例如,七年级数学对《平行线》的学习,可以提出“两条平行线在形成多大的角度时能够相交?”并在黑板画出两条平行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平行线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这个问题本身很简单,但教师一旦在黑板上画出两条平行线,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一部分学生产生误导,忽略了直线的无限延伸性,从而落入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将问题思考得更加复杂化,反而离正确答案越来越远。而当教师将正确答案公布时,会使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形成对自己思维的反思,在以后对问题进行思考时,会自觉地对问题从更多角度着手思考,养成全方位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从而真正意义上破除了定式思维,教师达到了真正的素质教育目的。
(五)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提问环节中,数学教师要注意提问的频率,给予学生更宽广的思考空间。有效提问并不是一节课问个不停,同样的,一节数学课当中也不能缺少了对学生的提问,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学生有适当的“间歇”,以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使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当中可以充分思考和联想,并咀嚼、消化和吸收知识,让学生积极思考。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活动中的课堂提问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新课程改革后,更需要教师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刻明确新课标教学要求,使得问题的设计更加能促进学生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从而提升其综合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金龙.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实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2020(45):173.
[2]帕热古丽·热合曼.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7):186.
[3]鲁闯.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98.
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第一中学校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01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发展与更新,数学科目的课堂提问也在逐步优化,需要教师们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设计得当,对于优化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效用。下面针对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一、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课堂提问随意性太强
通过数据、实践调查等方式,我們不难发现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许多数学教师提问过于随意,一般是“想起什么问什么”。这或许是因为在备课时或上课之前并没有充分的准备,导致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另外,如果数学教师所提出问题逻辑性、针对性、启发性不强,面对这样的提问环节,学生就会对相关知识内容更加迷茫,回答更容易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这种“佛系提问”“随意式提问”的教学环境会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提问针对性强,忽略大多数学生
有很多教师在课堂的提问只是针对表达能力强且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这样的针对性过强的提问,直接忽略了其他大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长期将提问目标锁定固定的几位学生身上,通常提高了提问的标准,使得大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这种小众教育更是使得其他大部分学生受到了严重教育不公待遇,使这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厌烦其从教学科。而最终,学生的这门学科成绩一落千丈,形成恶性循环。
二、解决提问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有技巧性地设计问题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首先明确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并对其加以深化,做到对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有足够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使得设计出的问题能够足够代表当前教学的重点内容,又在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对《图形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在学生充分明确了立体图形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球体的?又有哪些物体是柱体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怎样的区别?”这样的问题能够充分将学生学习热情地调动起来,从而进入对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在充分投入课堂学习中时,会不由自主地被教学内容所吸引,从而更加热情的回应教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学习氛围。学生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问可因人而异
数学问题有难有易,学生能力也有大有小。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状况选择所提问题的类型,对于优秀生加大问题的难度,让优秀生获取更大的进步空间,充分将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到最大,创造更多的可能;对于学困生降低问题的难度,因为学困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还有待提高,所提的问题难度过大,更容易扼杀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感,更严重可能会产生消极心理,认为自己不适合学数学。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优秀生制造进一步提升的机会,也给数学学困生飞跃的机遇,兼顾全体学生,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提问
生活化数学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提高初中生的运用、转化等能力。比如在讲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课程内容时,教师应当多举一些生活中学生能接触的事物,比如“将硬币抛出后是正面的是随机事件”,就可以然让学生实际拿一枚硬币进行实际操作,然后通过多次抛掷硬币得出结论。也可以以抽奖活动为例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接近学生生活的提问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更能促进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连接,形成学有所用的闭环,让教学内容更好应用到生活层面。
(四)创新提问,破除“定势思维”
定势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往往遵循一种固定思考逻辑,而学生一旦形成了定势思维,对其思维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像当我们提到长方形,或让学生画出一个长方形,大部分学生会画出两边相对较长,两边相对较短的长方形,而正方形也是长方形的一种,是特殊的长方形,因此,也算为长方形,但一旦形成固定的思维,学生就不会考虑画出正方形。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时,应注意提出相对有创新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例如,七年级数学对《平行线》的学习,可以提出“两条平行线在形成多大的角度时能够相交?”并在黑板画出两条平行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平行线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这个问题本身很简单,但教师一旦在黑板上画出两条平行线,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一部分学生产生误导,忽略了直线的无限延伸性,从而落入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将问题思考得更加复杂化,反而离正确答案越来越远。而当教师将正确答案公布时,会使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形成对自己思维的反思,在以后对问题进行思考时,会自觉地对问题从更多角度着手思考,养成全方位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从而真正意义上破除了定式思维,教师达到了真正的素质教育目的。
(五)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提问环节中,数学教师要注意提问的频率,给予学生更宽广的思考空间。有效提问并不是一节课问个不停,同样的,一节数学课当中也不能缺少了对学生的提问,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学生有适当的“间歇”,以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使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当中可以充分思考和联想,并咀嚼、消化和吸收知识,让学生积极思考。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活动中的课堂提问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新课程改革后,更需要教师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刻明确新课标教学要求,使得问题的设计更加能促进学生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从而提升其综合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金龙.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实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2020(45):173.
[2]帕热古丽·热合曼.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7):186.
[3]鲁闯.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98.
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