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科学领域中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探讨“科学探究”的有關问题。
一、科学探究的价值取向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和认识。幼儿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的对象都是客观世界,都是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大自然以及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容易引发幼儿发现事物特征、概括、分类和寻求事物间關系等思维活动。因此。科学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紧紧围绕着激发探究和认识的兴趣、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开,凸显了“探究和解决问题”这一个体终身受益的核心价值。
相对而言,“科学探究”这一子领域是以“探究”为核心的。从儿童的科学学习来看,相關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的结果已经证实:探究应成为儿童科学学习的核心,它既是儿童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儿童科学学习的方法。正是通过科学探究,儿童经历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体验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
二、科学探究的目标与特点
《指南》中幼儿科学探究的目标包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方法能力和知识经验。这三个目标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切忌让幼儿分别学习或对幼儿进行单独训练。
1 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好奇心是幼儿探究的内在动力,它表现为有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喜欢接触大自然和新鲜事物,常常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驻足观看,问这问那。幼儿不仅好奇好问,还喜欢一探究竟。他们常常动手动脑,通过摆弄物体、探索物体和材料,试图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在看到新奇的事物、发现有趣的现象时,感到兴奋,乐在其中,而且有交流的愿望。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性目标。在幼儿的科学学习中。不能以牺牲兴趣为代价来求取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自然的、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对这些事物的探究最能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热情。教师和家长应参照相關的教育建议,让幼儿经常接触大自然,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同时为幼儿树立乐于探究的榜样: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既为幼儿探究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也为幼儿提供物质条件,如不误解和伤害幼儿,为幼儿提供有探索空间的玩具和材料等。
2 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这一目标包括经历探究过程和获得探究能力两个相辅相成、相互交织的方面。探究过程包含提出问题、观察探索、思考猜测、调查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合作交流等基本环节。从《指南》中所列举的不同年龄幼儿的典型表现可以看出,对不同年龄幼儿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和深度是有不同要求的。观察比较、实验验证、调查测量是最基本的探究方法。从《指南》中所列举的典型表现可以看出,对不同年龄幼儿在探究中使用观察、比较、分类、概括、分析、实验验证、计划和实施调查、记录和收集信息等方法的多样性和程度也是有不同要求的。幼儿的探究能力是其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能力的综合表现。幼儿正是运用不同的探究方法,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获得探究能力的。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探究的重要目标或關键性目标。教师和家长要参照相關的教育建议,积极鼓励和支持幼儿在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相關的方法,特别注意不能对幼儿进行观察、调查、比较等方法的单独训练;在鼓励和引导幼儿做记录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力求简单、便捷,不要让做记录成为幼儿的负担;引导和帮助幼儿通过回顾探究过程看到自己的发现和进步,从而感受到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3 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包括: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征,常见的物体和材料的性质以及不同材料的用途、结构与功能之间的關系,常见的物理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感知、体验和认识常见的天气特点、季节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动植物生长变化的影响等;感知和了解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關系,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人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密不可分。幼儿从小感受、体验和发现这种依存關系,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是载体目标或产物性目标。理解和领会这一目标的關键在于要认识到其发现性和伴随性的特点。这一目标之下几个方面的典型表现所反映的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都是在幼儿感知、体验、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的,是幼儿探究过程的必然结果,是幼儿感性经验的提升、总结和初步的系统化。各地应根据当地特点和特有的资源,选择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物体和材料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作为幼儿探究和认识的对象。
三、科学探究的实施策略
《指南》对“科学探究”的三个目标分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活动的多样性,尤其强调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依托区域活动中的自由探究和在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渗透。
1 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探究活动
在教师组织的集体或小组探究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支持下,经历从探究到发现的过程。首先,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教师要以多种方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认真倾听和记录,对这些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从而形成有探究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并使其成为幼儿探究的起点。其次,要鼓励幼儿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说明理由。教师要让幼儿面对问题,充分调动原有经验,分析和预想事物及现象的成因,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探索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幼儿真正动脑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切忌包办代替,急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第三,引导幼儿观察和实验验证。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以及材料上的支持和帮助,鼓励和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客观而细致的观察、实验与验证,培养幼儿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意识。教师还要观察记录幼儿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并通过提问、提建议等方式予以指导。第四,教师要支持和引导幼儿记录和整理获得的信息。教师要培养幼儿记录的意识与能力,鼓励幼儿用多种适宜的形式进行记录,切忌要求幼儿整齐划一地记录,避免记录小学化。幼儿可以用图画、符号、表格、文字、照片等多种方式记录活动的主要过程。第五,教师要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形成解释并进行交流。教师要组织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发表个人意见,倾听他人见解,养成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教师要让每个幼儿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其观点对与错。要让幼儿懂得,相互质疑和争论也很重要,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探究动植物还是材料的性质,教师都应注意引导幼儿多角度地逐步深入。
2 支持幼儿在活动区中自由探究
活动区角是幼儿自由探索和发现的场所,在与科学相關的不同区域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特点与进程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游戏。
(1)科学发现区中的科学探究。在科学发现区,提供一些能够支持幼儿自主探究和自由发现的物质和材料,支持幼儿探究物体和材料的物理特性、相互關系以及有趣的科学现象。还可提供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使用工具进行探究,鼓励幼儿进行观察、测量和分类活动。在科学发现区为幼儿建立“发现日志”特别有意义。它不仅能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探究兴趣,还有助于幼儿回顾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使探究得以延续和不断深化。要鼓励幼儿运用图画、符号、数字、图表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探究和发现,教师也可以用照片帮助幼儿记录。
(2)自然角和种植园中的科学探究。自然角和种植园是幼儿观察和研究动植物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还可以在幼儿园适当的地方开辟一个种植园,以满足幼儿想要模仿成人进行种植活动的愿望。幼儿亲历种植活动的过程。可以观察植物的多样性和生长变化,学习使用工具,照料植物。农村幼儿园可以让幼儿直接观察田地里的植物,观看成人如何播种、照料、收获,了解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
(3)其他区域中的科学探究。除了科学发现区、自然角和种植园外,沙水区、美工区、建构区等区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幼儿的科学探究和发现活动。在沙水区,幼儿可以自由地探究和发现沙子和水的各种物理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關系,学习使用各种容器和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在美工区,幼儿可以自由地探究和发现颜色混合所发生的奇妙变化,发现各种不同的纸与颜色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变化。在建构区,幼儿可以在积木搭建的过程中探索、体验和发现力与平衡、斜面与运动的關系。
3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进行多样化的科学活动
幼儿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学习和获得经验的。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随时渗透科学教育,是幼儿科学学习与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1)一日生活环节中的科学发现。入厕与盥洗、进餐与饮水、午睡等生活环节与户外活动中存在着许多教育机会,这些时机有待教师敏锐地去捕捉、开发和利用。
(2)天气观察与报告。天气预报是幼儿园常规性的科学活动内容,它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幼儿通过關注天气状况、温度变化、风力大小、衣着以及户外活动等,了解天气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和活动之间的關系。
(3)“野外”考察活动。幼儿与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因此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会觉得特别有趣。教师要支持幼儿在尽情享受快乐的同时获得有意义的经验。要实现这一日标,關键是教师要事先进行实地考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幼儿的户外探究更有目的性和效果。城市幼儿可以到附近公园或郊外进行考察;田间地头、山冈溪边都可以成为农村幼儿生动有趣的探究场所。
四、支持幼儿科学探究时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的科学学习以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途径。幼儿天生好奇好问、乐于探究,但特别需要成人为他们创造安全的心理氛围。选择贴近生活的探究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及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1 支持性的心理氛围
幼儿的科学探究需要安全、具有支持性的心理氛围,成人要鼓励幼儿提问,支持幼儿探究。成人特别是教师的参与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在幼儿有疑问时积极对待并和他们一起讨论,受到邀请时作为合作者参与幼儿的探究,认真而热情地倾听,积极而适当地回应。都是对幼儿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成人要成为幼儿的榜样,以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感染幼儿。成人还应认真对待幼儿的提问,尊重其想法和观点,支持和引导他们积极进行猜想和假设,创造条件支持他们通过观察、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来寻找答案。另外,出错是幼儿探究中的常见现象。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证实,错误在幼儿科学探究和经验积累中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因此,要接纳幼儿的错误认识,不要急于否定,更不要批评指责,而应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判断其认知水平,为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提供依据。幼儿在探究时难免会弄脏衣服、弄乱和弄坏物品,甚至会出现看似“破坏性”的行为,如踏进水里弄湿鞋子看看水有多深,把颜色涂在衣服或其他物品上看看颜色的变化,天凉了给花儿浇点热水,拔出植物看看根是什么样的等。这些都是幼儿热情尝试、积极探究的表现,成人应在接纳、尊重的前提下加以引导。
2 贴近生活的探究内容
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能够获得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还处在具体概念和前概念的水平,所以要让幼儿学他们这个年龄阶段能学的和应该学的。贴近生活经验的探究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生动鲜活的,也是幼儿能够理解和容易学习的。要将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幼儿探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这样还能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3 适宜的材料支持
由于幼儿科学探究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亲身经历和获得直接经验,因此必须有适宜的材料和工具的支持。用于支持幼儿科学探究的材料既包括区角中供幼儿在自选活动或日常生活中自由探究的材料,也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幼儿小组或集体科学活动中投放的材料。教师要關注和研究材料的结构。具有适宜结构的材料能够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发现。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操作、摆弄工具感兴趣。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包括放大镜、小铲、小容器),能够使幼儿了解到这些工具的特殊用途。
4 灵活多样的探究活动
幼儿科学探究的方式灵活多样,但以不同方式开展的科学探究的完整性和深度会有很大的不同。专门的科学探究活动必不可少,幼儿通过集体和小组活动,经历从“關注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调查、观察和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收集信息和进行记录,形成解释和得出结论,合作、分享与交流”的探究过程,这一从探究到发现的过程有助于幼儿理解科学探究。这类活动宜少而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幼儿在科学区和其他区域中的自主探究和自由发现更是必不可少,尽管其结构化程度不高,但它是幼儿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和形式。这类活动的關键在于教师要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提供适宜的材料及工具,支持幼儿自主探究和发现。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契机,教师一方面要關注、支持和引导幼儿自发的各种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各种机会引发幼儿關注某些有趣的事物和现象,支持和引导他们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在综合主题活动和各领域教育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种契机渗透科学教育。
最后还需要特别提出,就幼儿认识和学习的综合性和情境性特点而言,幼儿的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有相同的认识对象和活动情境,常常自然地相互联系在一起。例如,幼儿在观察探究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时要用到数学和测量,要记录种子种下的日期和发芽所用的时间;在观察和记录天气时也要用到数学;在探究斜坡和物体滚动之间的關系时还要用到长短、高低和快慢等数学知识和经验。幼儿科学探究的问题本身就是真实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的问题,幼儿在探究这些问题时能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说,科学探究就是幼儿数学学习真实而生动的情境。
一、科学探究的价值取向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和认识。幼儿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的对象都是客观世界,都是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大自然以及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容易引发幼儿发现事物特征、概括、分类和寻求事物间關系等思维活动。因此。科学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紧紧围绕着激发探究和认识的兴趣、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开,凸显了“探究和解决问题”这一个体终身受益的核心价值。
相对而言,“科学探究”这一子领域是以“探究”为核心的。从儿童的科学学习来看,相關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的结果已经证实:探究应成为儿童科学学习的核心,它既是儿童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儿童科学学习的方法。正是通过科学探究,儿童经历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体验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
二、科学探究的目标与特点
《指南》中幼儿科学探究的目标包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方法能力和知识经验。这三个目标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切忌让幼儿分别学习或对幼儿进行单独训练。
1 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好奇心是幼儿探究的内在动力,它表现为有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喜欢接触大自然和新鲜事物,常常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驻足观看,问这问那。幼儿不仅好奇好问,还喜欢一探究竟。他们常常动手动脑,通过摆弄物体、探索物体和材料,试图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在看到新奇的事物、发现有趣的现象时,感到兴奋,乐在其中,而且有交流的愿望。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性目标。在幼儿的科学学习中。不能以牺牲兴趣为代价来求取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自然的、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对这些事物的探究最能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热情。教师和家长应参照相關的教育建议,让幼儿经常接触大自然,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同时为幼儿树立乐于探究的榜样: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既为幼儿探究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也为幼儿提供物质条件,如不误解和伤害幼儿,为幼儿提供有探索空间的玩具和材料等。
2 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这一目标包括经历探究过程和获得探究能力两个相辅相成、相互交织的方面。探究过程包含提出问题、观察探索、思考猜测、调查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合作交流等基本环节。从《指南》中所列举的不同年龄幼儿的典型表现可以看出,对不同年龄幼儿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和深度是有不同要求的。观察比较、实验验证、调查测量是最基本的探究方法。从《指南》中所列举的典型表现可以看出,对不同年龄幼儿在探究中使用观察、比较、分类、概括、分析、实验验证、计划和实施调查、记录和收集信息等方法的多样性和程度也是有不同要求的。幼儿的探究能力是其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能力的综合表现。幼儿正是运用不同的探究方法,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获得探究能力的。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探究的重要目标或關键性目标。教师和家长要参照相關的教育建议,积极鼓励和支持幼儿在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相關的方法,特别注意不能对幼儿进行观察、调查、比较等方法的单独训练;在鼓励和引导幼儿做记录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力求简单、便捷,不要让做记录成为幼儿的负担;引导和帮助幼儿通过回顾探究过程看到自己的发现和进步,从而感受到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3 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包括: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征,常见的物体和材料的性质以及不同材料的用途、结构与功能之间的關系,常见的物理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感知、体验和认识常见的天气特点、季节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动植物生长变化的影响等;感知和了解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關系,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人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密不可分。幼儿从小感受、体验和发现这种依存關系,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是载体目标或产物性目标。理解和领会这一目标的關键在于要认识到其发现性和伴随性的特点。这一目标之下几个方面的典型表现所反映的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都是在幼儿感知、体验、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的,是幼儿探究过程的必然结果,是幼儿感性经验的提升、总结和初步的系统化。各地应根据当地特点和特有的资源,选择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物体和材料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作为幼儿探究和认识的对象。
三、科学探究的实施策略
《指南》对“科学探究”的三个目标分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活动的多样性,尤其强调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依托区域活动中的自由探究和在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渗透。
1 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探究活动
在教师组织的集体或小组探究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支持下,经历从探究到发现的过程。首先,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教师要以多种方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认真倾听和记录,对这些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从而形成有探究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并使其成为幼儿探究的起点。其次,要鼓励幼儿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说明理由。教师要让幼儿面对问题,充分调动原有经验,分析和预想事物及现象的成因,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探索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幼儿真正动脑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切忌包办代替,急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第三,引导幼儿观察和实验验证。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以及材料上的支持和帮助,鼓励和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客观而细致的观察、实验与验证,培养幼儿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意识。教师还要观察记录幼儿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并通过提问、提建议等方式予以指导。第四,教师要支持和引导幼儿记录和整理获得的信息。教师要培养幼儿记录的意识与能力,鼓励幼儿用多种适宜的形式进行记录,切忌要求幼儿整齐划一地记录,避免记录小学化。幼儿可以用图画、符号、表格、文字、照片等多种方式记录活动的主要过程。第五,教师要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形成解释并进行交流。教师要组织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发表个人意见,倾听他人见解,养成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教师要让每个幼儿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其观点对与错。要让幼儿懂得,相互质疑和争论也很重要,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探究动植物还是材料的性质,教师都应注意引导幼儿多角度地逐步深入。
2 支持幼儿在活动区中自由探究
活动区角是幼儿自由探索和发现的场所,在与科学相關的不同区域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特点与进程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游戏。
(1)科学发现区中的科学探究。在科学发现区,提供一些能够支持幼儿自主探究和自由发现的物质和材料,支持幼儿探究物体和材料的物理特性、相互關系以及有趣的科学现象。还可提供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使用工具进行探究,鼓励幼儿进行观察、测量和分类活动。在科学发现区为幼儿建立“发现日志”特别有意义。它不仅能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探究兴趣,还有助于幼儿回顾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使探究得以延续和不断深化。要鼓励幼儿运用图画、符号、数字、图表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探究和发现,教师也可以用照片帮助幼儿记录。
(2)自然角和种植园中的科学探究。自然角和种植园是幼儿观察和研究动植物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还可以在幼儿园适当的地方开辟一个种植园,以满足幼儿想要模仿成人进行种植活动的愿望。幼儿亲历种植活动的过程。可以观察植物的多样性和生长变化,学习使用工具,照料植物。农村幼儿园可以让幼儿直接观察田地里的植物,观看成人如何播种、照料、收获,了解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
(3)其他区域中的科学探究。除了科学发现区、自然角和种植园外,沙水区、美工区、建构区等区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幼儿的科学探究和发现活动。在沙水区,幼儿可以自由地探究和发现沙子和水的各种物理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關系,学习使用各种容器和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在美工区,幼儿可以自由地探究和发现颜色混合所发生的奇妙变化,发现各种不同的纸与颜色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变化。在建构区,幼儿可以在积木搭建的过程中探索、体验和发现力与平衡、斜面与运动的關系。
3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进行多样化的科学活动
幼儿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学习和获得经验的。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随时渗透科学教育,是幼儿科学学习与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1)一日生活环节中的科学发现。入厕与盥洗、进餐与饮水、午睡等生活环节与户外活动中存在着许多教育机会,这些时机有待教师敏锐地去捕捉、开发和利用。
(2)天气观察与报告。天气预报是幼儿园常规性的科学活动内容,它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幼儿通过關注天气状况、温度变化、风力大小、衣着以及户外活动等,了解天气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和活动之间的關系。
(3)“野外”考察活动。幼儿与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因此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会觉得特别有趣。教师要支持幼儿在尽情享受快乐的同时获得有意义的经验。要实现这一日标,關键是教师要事先进行实地考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幼儿的户外探究更有目的性和效果。城市幼儿可以到附近公园或郊外进行考察;田间地头、山冈溪边都可以成为农村幼儿生动有趣的探究场所。
四、支持幼儿科学探究时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的科学学习以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途径。幼儿天生好奇好问、乐于探究,但特别需要成人为他们创造安全的心理氛围。选择贴近生活的探究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及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1 支持性的心理氛围
幼儿的科学探究需要安全、具有支持性的心理氛围,成人要鼓励幼儿提问,支持幼儿探究。成人特别是教师的参与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在幼儿有疑问时积极对待并和他们一起讨论,受到邀请时作为合作者参与幼儿的探究,认真而热情地倾听,积极而适当地回应。都是对幼儿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成人要成为幼儿的榜样,以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感染幼儿。成人还应认真对待幼儿的提问,尊重其想法和观点,支持和引导他们积极进行猜想和假设,创造条件支持他们通过观察、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来寻找答案。另外,出错是幼儿探究中的常见现象。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证实,错误在幼儿科学探究和经验积累中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因此,要接纳幼儿的错误认识,不要急于否定,更不要批评指责,而应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判断其认知水平,为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提供依据。幼儿在探究时难免会弄脏衣服、弄乱和弄坏物品,甚至会出现看似“破坏性”的行为,如踏进水里弄湿鞋子看看水有多深,把颜色涂在衣服或其他物品上看看颜色的变化,天凉了给花儿浇点热水,拔出植物看看根是什么样的等。这些都是幼儿热情尝试、积极探究的表现,成人应在接纳、尊重的前提下加以引导。
2 贴近生活的探究内容
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能够获得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还处在具体概念和前概念的水平,所以要让幼儿学他们这个年龄阶段能学的和应该学的。贴近生活经验的探究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生动鲜活的,也是幼儿能够理解和容易学习的。要将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幼儿探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这样还能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3 适宜的材料支持
由于幼儿科学探究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亲身经历和获得直接经验,因此必须有适宜的材料和工具的支持。用于支持幼儿科学探究的材料既包括区角中供幼儿在自选活动或日常生活中自由探究的材料,也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幼儿小组或集体科学活动中投放的材料。教师要關注和研究材料的结构。具有适宜结构的材料能够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发现。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操作、摆弄工具感兴趣。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包括放大镜、小铲、小容器),能够使幼儿了解到这些工具的特殊用途。
4 灵活多样的探究活动
幼儿科学探究的方式灵活多样,但以不同方式开展的科学探究的完整性和深度会有很大的不同。专门的科学探究活动必不可少,幼儿通过集体和小组活动,经历从“關注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调查、观察和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收集信息和进行记录,形成解释和得出结论,合作、分享与交流”的探究过程,这一从探究到发现的过程有助于幼儿理解科学探究。这类活动宜少而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幼儿在科学区和其他区域中的自主探究和自由发现更是必不可少,尽管其结构化程度不高,但它是幼儿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和形式。这类活动的關键在于教师要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提供适宜的材料及工具,支持幼儿自主探究和发现。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契机,教师一方面要關注、支持和引导幼儿自发的各种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各种机会引发幼儿關注某些有趣的事物和现象,支持和引导他们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在综合主题活动和各领域教育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种契机渗透科学教育。
最后还需要特别提出,就幼儿认识和学习的综合性和情境性特点而言,幼儿的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有相同的认识对象和活动情境,常常自然地相互联系在一起。例如,幼儿在观察探究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时要用到数学和测量,要记录种子种下的日期和发芽所用的时间;在观察和记录天气时也要用到数学;在探究斜坡和物体滚动之间的關系时还要用到长短、高低和快慢等数学知识和经验。幼儿科学探究的问题本身就是真实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的问题,幼儿在探究这些问题时能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说,科学探究就是幼儿数学学习真实而生动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