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到校外听了几节语文公开课,百相众生,让我这个教语文的老师好受伤。一堂公开课,他们在的新课程改革大潮影响下,课件、视频、录音、挂图等“十八般兵器”都用上,融入电脑、音乐、科学和美术等元素,原来很简单的一堂语文课,似乎变得高深莫测,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智慧所在,即为“简”,所谓“大道至简”。语文教学应追求一种“简单”的境界,努力实现“简单教语文,完全为学生,扎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纵观当前语文课堂,种种异常现象让我们堪忧。
现象之一:抓不住课堂教学重点。一位老师在教授《观潮》一课时,他设计安排了这样的环节:看《观江潮》视频、听背景音乐读课文、齐朗读课文、诗朗诵。这堂课将现代教学设备都用了,学生根据要求“动”起来,课堂也“活”起来,但这一切仅仅为这堂语文课彼上“漂亮的外衣”,缺少课文味。
现象之二:肢解课文。一位老师在教授《乌鸦喝水》一课时,他设计这样的教学流程:1.默写生字并检查初读课文的效果。2.学生分组学习。教师提出:可以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段进行小组学习,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3.每组选一名学生汇报。4.动手做一做,验证:如果瓶子里的水少于瓶子一半,乌鸦的办法还好使吗?5.编儿歌,说乌鸦。6.布置作业。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呵护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但是也不能为了突出主体性,强调个性化,而忽视了语文学习整体性的原则……
现象之三:把学生当演员。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也为了给听课的同行一个惊喜,授课老师绞尽脑汁进行课堂设计,许多课堂看似热闹,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微乎其微。在上新课时,有的老师将课本放在一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水平欠缺,不但没有达到学习效果,还弄得课堂上同学们对课文理解出现偏差。
课文课堂的本真就是阅读、感悟和应用。我认为,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小学教育的特点。要打基础,那就必须扎实,来不得半点虚假,教师要本本分分地教,让孩子扎扎实实地学。不要单纯为了课堂“好看”而本末倒置。
语文课堂的“简单”,这应该是所有语文所追寻的,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谈谈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探索。
一、积累符号语言,夯实语文基础
字词、句,包括标点符号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很重要。语文教师要扎扎实实念好六字经:识、写、读、背、作、习,从实践意义上培养孩子最基本、实用的语文基本功。我们不苛求每个孩子都成为文学家,但我们可以尽最大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教给他们学习汉语言文字的方法,积累一定的符号语言,使孩子们具备文明和谐地与人交流的语言基础。
二、欣赏艺术语言,提高语言品味
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文质优美,特别是在文章构思、语法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独特之处,带领学生欣赏其精妙处,不失为语文老师的一种功力。围绕语言的赏读,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加强研读。
情感波澜处:《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师问:“作者紧紧抓住的是什么?(是豁达的生活态度,是感激,感激一位平常老人的生活态度对自己的生命影响)。
意蕴潜藏处:《孔子游春》结尾“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中,那“春意”不是很值得赏玩吗?师问:“结合文章开头谈谈你对文中‘春意,’的感受,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泗水河畔的春意会更浓了?”
语蕴生动处:《二泉映月》中,有三处语言优美,颇值赏读:“无锡钓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月光似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讨论:语言美在哪?(整散结合、形象生动,不正和《二泉映月》的优美旋律相应和吗?)配上《二泉映月》朗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赏读方法。
艺术留白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有这么一段,“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讨论:作者为什么写到这儿戛然而止?(这样的语言留白艺术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彭德怀心里会想什么呢?教师可以顺势引导,让学生写话,学生情动于衷而辞发,在自我表述中完成语言的欣赏过程。
经常引导学生欣赏艺术语言,可以促进学生文字功底和言语品味、言语审美能力的提高,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对文学语言的喜爱之情。
三、体悟精神语言,促进精神成长
文以载道,我觉得文章是有灵魂的,文本的价值取向隐藏在文字的深处,需切实体察文本精神语言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个性、民族文化认同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以苏教版六年级课文编排为例,如“春光无限”——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科技之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有志竟成”——培养学生不屈不挠,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立人”功能不盲而喻。
“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赞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开拓精神,鼓励探索与创新。但是,对于基础教学,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课堂“效果”,华而不实,流于表象。要严格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执教、因材施教,让每個孩子都拥有一个坚实的明天。
【作者单位: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 江苏】
现象之一:抓不住课堂教学重点。一位老师在教授《观潮》一课时,他设计安排了这样的环节:看《观江潮》视频、听背景音乐读课文、齐朗读课文、诗朗诵。这堂课将现代教学设备都用了,学生根据要求“动”起来,课堂也“活”起来,但这一切仅仅为这堂语文课彼上“漂亮的外衣”,缺少课文味。
现象之二:肢解课文。一位老师在教授《乌鸦喝水》一课时,他设计这样的教学流程:1.默写生字并检查初读课文的效果。2.学生分组学习。教师提出:可以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段进行小组学习,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3.每组选一名学生汇报。4.动手做一做,验证:如果瓶子里的水少于瓶子一半,乌鸦的办法还好使吗?5.编儿歌,说乌鸦。6.布置作业。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呵护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但是也不能为了突出主体性,强调个性化,而忽视了语文学习整体性的原则……
现象之三:把学生当演员。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也为了给听课的同行一个惊喜,授课老师绞尽脑汁进行课堂设计,许多课堂看似热闹,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微乎其微。在上新课时,有的老师将课本放在一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水平欠缺,不但没有达到学习效果,还弄得课堂上同学们对课文理解出现偏差。
课文课堂的本真就是阅读、感悟和应用。我认为,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小学教育的特点。要打基础,那就必须扎实,来不得半点虚假,教师要本本分分地教,让孩子扎扎实实地学。不要单纯为了课堂“好看”而本末倒置。
语文课堂的“简单”,这应该是所有语文所追寻的,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谈谈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探索。
一、积累符号语言,夯实语文基础
字词、句,包括标点符号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很重要。语文教师要扎扎实实念好六字经:识、写、读、背、作、习,从实践意义上培养孩子最基本、实用的语文基本功。我们不苛求每个孩子都成为文学家,但我们可以尽最大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教给他们学习汉语言文字的方法,积累一定的符号语言,使孩子们具备文明和谐地与人交流的语言基础。
二、欣赏艺术语言,提高语言品味
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文质优美,特别是在文章构思、语法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独特之处,带领学生欣赏其精妙处,不失为语文老师的一种功力。围绕语言的赏读,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加强研读。
情感波澜处:《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师问:“作者紧紧抓住的是什么?(是豁达的生活态度,是感激,感激一位平常老人的生活态度对自己的生命影响)。
意蕴潜藏处:《孔子游春》结尾“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中,那“春意”不是很值得赏玩吗?师问:“结合文章开头谈谈你对文中‘春意,’的感受,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泗水河畔的春意会更浓了?”
语蕴生动处:《二泉映月》中,有三处语言优美,颇值赏读:“无锡钓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月光似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讨论:语言美在哪?(整散结合、形象生动,不正和《二泉映月》的优美旋律相应和吗?)配上《二泉映月》朗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赏读方法。
艺术留白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有这么一段,“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讨论:作者为什么写到这儿戛然而止?(这样的语言留白艺术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彭德怀心里会想什么呢?教师可以顺势引导,让学生写话,学生情动于衷而辞发,在自我表述中完成语言的欣赏过程。
经常引导学生欣赏艺术语言,可以促进学生文字功底和言语品味、言语审美能力的提高,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对文学语言的喜爱之情。
三、体悟精神语言,促进精神成长
文以载道,我觉得文章是有灵魂的,文本的价值取向隐藏在文字的深处,需切实体察文本精神语言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个性、民族文化认同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以苏教版六年级课文编排为例,如“春光无限”——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科技之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有志竟成”——培养学生不屈不挠,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立人”功能不盲而喻。
“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赞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开拓精神,鼓励探索与创新。但是,对于基础教学,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课堂“效果”,华而不实,流于表象。要严格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执教、因材施教,让每個孩子都拥有一个坚实的明天。
【作者单位: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