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梅州市邮政局营业分局商函部给我寄赠了一份《阳明集邮》,该报1999年第1期上刊出了一篇题为《文11邮票诞生前后》的文章,该文写到,“1968年8月1日,文11《林彪题词》邮票的发行,向外界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路线斗争’的内情。”它继而称,1965年《特74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邮票的“样票在发行前送到了当时担任国防部长的林彪案头。长期住院的林彪此刻却一反常态,对这套邮票产生了异样浓厚的兴趣,他深谙邮票的特殊宣传作用,很快于7月26日提笔为邮票写下了一段文字,名为颂扬人民军队,实际是宣传突出他个人。但是林彪完全没有料到,他的这一所谓‘题词’没有能够发表出来,被压在邮电部的文件柜里。林彪碰了一鼻子灰。”此文摘于《集邮》1989年第8期。所摘的刊物是权威的刊物,作者是文革票的专家,他在1989年《集邮》杂志的《文票沧桑》专栏中连续撰文,逐套披露大量鲜为人知的文革邮票发行内幕,资料翔实,文笔流畅,引起集邮界内外的注目。经核对,《集邮》所刊原文与《阳明集邮》的摘转无异。但这篇涉及“文11”的文章却着实令人疑点横生,看了似乎让人觉得当时的邮电部领导早在文革之前就对林彪的野心有所觉察,有所斗争,并敢冒天下之大不违扣押了林彪的题词,这就不合常理。林彪当时不但是在位的国防部长,而且是主持军委工作的副主席。他能为一套邮票题词,也算是对邮电工作的支持,邮电部应该是求之不得的。再则从题词本身看也看不出有什么破绽,完全符合当时的宣传。既然如此,林彪的题词又怎么可能被压起来呢?
的确诚如《文11邮票诞生前后》的作者所言,1968年8月“文11”邮票发行时,广播和报纸都“揭露”了所谓的邮电部“走资派”当年扣押不发表“林彪题词”的“罪行”。我所保全的一份由新华社编印的该年8月6日出版的《新闻照片》(周三刊,总第2207期),就有关于此事的图片报道。在一幅举着旗子、毛泽东像和林彪题词的女性的黑白照片下,是这样一段文字说明:“邮电部无产阶级革命派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揭露了中国赫鲁晓夫在邮电部的代理人对林彪副主席的重要题词恶毒地进行扣压和封锁的滔天罪行。林彪副主席的重要题词发表后,他们热烈欢呼这不仅是邮电部门的大喜事,也是全国军民的大喜事。”由此看来,《文11邮票诞生前后》的作者极可能就是依照1968年8月诸如此类的宣传文字,“合理想象”或“合理推断”出1965年7、8月题词被压在邮电部的文件柜以及“林彪碰了一鼻子灰”的细节。然而历史的真相有时是难以想象的!殊不知文化大革命的宣传谎话连篇,颠倒黑白信口雌黄的荒唐文字俯拾即是,所谓“扣押和封锁”根本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笔者在1965年的时候虽然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可分明就见过林彪的这一条题词。记得当1967年4月“文1毛主席语录”邮票发行时,一下砍掉了纪特邮票的志号,并在新闻报 道中把文革前的邮票批得一无是处时,我心里十分不满地对小伙伴争辩说,“文革前的邮票也有好的,林副统帅都还有过题词嘛!”但到了1968年8月报纸声讨“中国赫鲁晓夫(指刘少奇同志)在邮电部代理人”扣押林彪题词的罪行时,我再也不敢吭气了。原因很简单,我是右派子女,如果私下为邮电部的走资派说话,一旦被人揭发,不但自己要倒毒,而且还会加重在“牛栏”里的父母的“问题”。尽管如今换了人间,可怕的往事已过去30年了,但细细回想时,心头沉沉,仍有一番历史的压抑!
为撰写此文,本人特意借来一本难得的1965年《集邮》月刊的合订本,逐期仔细检索,指去历史的尘埃,真相立刻大白:林彪为发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邮票的题词刊登在第8期上。从时间上分析,林彪7月26日题词,邮电部直属的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集邮》杂志8月号立即刊出,丝毫没有怠慢,且时间之迅捷为办刊之罕见,按理说8月号的内容6月份就已经截稿编辑付印了,估计是临时撤下了其它稿件进行“掉包”处理的。从页数上分析,1965年的《集邮》杂志共刊发了三条题词,刘少奇为纪念万隆会议十周年的题词刊发在第4期的第2页上,邮电部朱学范部长为《集邮》创刊十周年的题词刊发在第1期的第2页上,唯独林彪的题词刊发在第1页上,也足见邮电部的方方面面对林彪题词是够重视的了。“恶毒地扣押”纯属无中生有。林彪和四人帮及其爪牙凭空捏造罪名,无非是要陷害刘少奇和邮电部领导,真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过这一罪名比起文革中动不动就把人打成“叛徒”、“特务”、“帝修反的别动队”等等大罪死罪来说,只是小巫见大巫罢了。既然1965年根本不存在什么“扣押”的事,由“扣押”而想象出或臆造出的“林彪碰了一鼻子灰”之说,纯属子虚乌有,应得以更正,以免以讹传讹。
文化大革命的种种谎言大多充满冠冕堂皇的词句,以义正词严的口吻并由最权威的新闻传媒发出的,且连篇累牍,一再重复,以达到混淆是非,把谎言变成真理的效果。在“文革票”的研究过程中如何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文11邮票发行前后》一文的失误带来的教训是深刻而广泛的,研究历史的人对史料的把握和分析一定要科学和严密,在推断与合理想象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文11”邮票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为后人留录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但这一见证惟有和它发行前后的历史真相的揭示相配套,才足以成为一份警示后人的历史教材!
的确诚如《文11邮票诞生前后》的作者所言,1968年8月“文11”邮票发行时,广播和报纸都“揭露”了所谓的邮电部“走资派”当年扣押不发表“林彪题词”的“罪行”。我所保全的一份由新华社编印的该年8月6日出版的《新闻照片》(周三刊,总第2207期),就有关于此事的图片报道。在一幅举着旗子、毛泽东像和林彪题词的女性的黑白照片下,是这样一段文字说明:“邮电部无产阶级革命派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揭露了中国赫鲁晓夫在邮电部的代理人对林彪副主席的重要题词恶毒地进行扣压和封锁的滔天罪行。林彪副主席的重要题词发表后,他们热烈欢呼这不仅是邮电部门的大喜事,也是全国军民的大喜事。”由此看来,《文11邮票诞生前后》的作者极可能就是依照1968年8月诸如此类的宣传文字,“合理想象”或“合理推断”出1965年7、8月题词被压在邮电部的文件柜以及“林彪碰了一鼻子灰”的细节。然而历史的真相有时是难以想象的!殊不知文化大革命的宣传谎话连篇,颠倒黑白信口雌黄的荒唐文字俯拾即是,所谓“扣押和封锁”根本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笔者在1965年的时候虽然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可分明就见过林彪的这一条题词。记得当1967年4月“文1毛主席语录”邮票发行时,一下砍掉了纪特邮票的志号,并在新闻报 道中把文革前的邮票批得一无是处时,我心里十分不满地对小伙伴争辩说,“文革前的邮票也有好的,林副统帅都还有过题词嘛!”但到了1968年8月报纸声讨“中国赫鲁晓夫(指刘少奇同志)在邮电部代理人”扣押林彪题词的罪行时,我再也不敢吭气了。原因很简单,我是右派子女,如果私下为邮电部的走资派说话,一旦被人揭发,不但自己要倒毒,而且还会加重在“牛栏”里的父母的“问题”。尽管如今换了人间,可怕的往事已过去30年了,但细细回想时,心头沉沉,仍有一番历史的压抑!
为撰写此文,本人特意借来一本难得的1965年《集邮》月刊的合订本,逐期仔细检索,指去历史的尘埃,真相立刻大白:林彪为发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邮票的题词刊登在第8期上。从时间上分析,林彪7月26日题词,邮电部直属的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集邮》杂志8月号立即刊出,丝毫没有怠慢,且时间之迅捷为办刊之罕见,按理说8月号的内容6月份就已经截稿编辑付印了,估计是临时撤下了其它稿件进行“掉包”处理的。从页数上分析,1965年的《集邮》杂志共刊发了三条题词,刘少奇为纪念万隆会议十周年的题词刊发在第4期的第2页上,邮电部朱学范部长为《集邮》创刊十周年的题词刊发在第1期的第2页上,唯独林彪的题词刊发在第1页上,也足见邮电部的方方面面对林彪题词是够重视的了。“恶毒地扣押”纯属无中生有。林彪和四人帮及其爪牙凭空捏造罪名,无非是要陷害刘少奇和邮电部领导,真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过这一罪名比起文革中动不动就把人打成“叛徒”、“特务”、“帝修反的别动队”等等大罪死罪来说,只是小巫见大巫罢了。既然1965年根本不存在什么“扣押”的事,由“扣押”而想象出或臆造出的“林彪碰了一鼻子灰”之说,纯属子虚乌有,应得以更正,以免以讹传讹。
文化大革命的种种谎言大多充满冠冕堂皇的词句,以义正词严的口吻并由最权威的新闻传媒发出的,且连篇累牍,一再重复,以达到混淆是非,把谎言变成真理的效果。在“文革票”的研究过程中如何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文11邮票发行前后》一文的失误带来的教训是深刻而广泛的,研究历史的人对史料的把握和分析一定要科学和严密,在推断与合理想象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文11”邮票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为后人留录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但这一见证惟有和它发行前后的历史真相的揭示相配套,才足以成为一份警示后人的历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