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速度学习数学。”笔者现在任教初二数学,发现学生到了初二,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学困生不仅时刻困扰着我们的教学,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有效地转化学困生,使其尽快脱“困”,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已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下面就在帮助初中学困生学好数学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數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帮助学困生,首先必须了解和熟悉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学习困难生除了一般学生具有的共性,有其特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由于升入初中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有一些学生的基础特别差,继续学习比较困难。表现在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学习上就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时有出现。
(2)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的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不稳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落较大。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成绩下落。
(3)参与意识不强。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能引起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形成知识系统结构,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知识断层”现象。
二、促进数学学困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用爱心去化解学困生心头的重重困扰.教育家马卡连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动力,爱是教育的阳光,爱是理想的种子,用它可以化解学困生心头的重重顾虑。在教育教学中,要将博大的爱心倾注给后进生,精心为他们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教师对学困生的信任、尊重是具体的,必须通过师爱来体现和支持,通过师爱来浇灌与滋润。教师真心实意地到学困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课外,教师要主动地多与学困生接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诚恳地征求他们对教学的建议;课内,教师要以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学困生的情绪变化,迅速地通过自己的语言、手势、眼神传递出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才会贴近,他们就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近感,由对教师的爱转化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
(二)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焕发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人皆有之,它是一个人要求社会和他人尊重的情感,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之一。作为学困生,他们非常渴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发现、理解和尊重他们。因此,每节数学课,我关注最多的要算那几个学困生,看到他们能举手回答问题,心里就特别高兴,每当他们回答正确,班中的同学时常会自发地鼓起掌来。作为老师,我们应尊重他们,用耐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降低要求,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消除自卑感,重建自信心。
(三)用耐心与恒心去帮助学困生。大多数学困生往往反弹性较强,一会儿好,一会儿坏,上课老师刚刚表扬他听课认真,没过几分钟他又和同学说闲话去了,作业今天写,明天可能不写。这样,我们就得付出百倍的努力,反复抓、抓反复,甚至经常抓、抓经常,不时地去发现、去提醒、去引导,让他们从严要求自己,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因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共同参与学生的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凝,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识结构。因此,我们对于后进生要用我们的耐心去感化他们,要用我们的耐心去帮助他们。
(四)给学困生布置作业要少、精、乐,保持学习兴趣
初中学科较多,为了保持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有时间复习其他科目,不让学困生整日在数学作业堆里疲于奔命,为了利于学困生保持兴趣,乐于学习,有时间、有空间,我觉得应该把作业量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这样学困生不会因作业过多而丧失学习兴趣,同时对自己能完成作业甚感欣慰和自豪。布置作业时尽量做到少、精、乐。
“少”——作业量少,一般不超过20分钟,不与优生搞一刀切。
“精”——作业内容精,每次作业都要经过精心筛选,精心组织,精心设计,尽量体现教学重点,使作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趣味性,巩固新知,将知识转化技能技巧。
“乐”——学困生每天能完成作业成绩,不受家长批评,不怕组长查,不惹老师生气,这时老师加以表扬鼓励“你今天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明天你将能干好一件工作,你真棒!”使他们每天有一种我能行的体验,学生乐,我也乐。长此以往,不断的确认,使学困生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三、结束
总之,对待学生的优点,我们要用“放大镜”;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缩小镜”,真正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数学学困生。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走进数学学困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数学学困生的朋友。“您若变成孩子,便有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瞬间成为乐园。”
参考文献:
[1]许前明 胡绵佑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C] 房县教育科研网 2008-8-
[2]王晓.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魅力中国》2009年第4期
[3]钟炜 学困生转化讲座二之二(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做法) [M].四川省荣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刘兼 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师大出版社.2002.4
一、數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帮助学困生,首先必须了解和熟悉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学习困难生除了一般学生具有的共性,有其特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由于升入初中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有一些学生的基础特别差,继续学习比较困难。表现在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学习上就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时有出现。
(2)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的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不稳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落较大。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成绩下落。
(3)参与意识不强。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能引起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形成知识系统结构,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知识断层”现象。
二、促进数学学困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用爱心去化解学困生心头的重重困扰.教育家马卡连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动力,爱是教育的阳光,爱是理想的种子,用它可以化解学困生心头的重重顾虑。在教育教学中,要将博大的爱心倾注给后进生,精心为他们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教师对学困生的信任、尊重是具体的,必须通过师爱来体现和支持,通过师爱来浇灌与滋润。教师真心实意地到学困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课外,教师要主动地多与学困生接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诚恳地征求他们对教学的建议;课内,教师要以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学困生的情绪变化,迅速地通过自己的语言、手势、眼神传递出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才会贴近,他们就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近感,由对教师的爱转化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
(二)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焕发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人皆有之,它是一个人要求社会和他人尊重的情感,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之一。作为学困生,他们非常渴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发现、理解和尊重他们。因此,每节数学课,我关注最多的要算那几个学困生,看到他们能举手回答问题,心里就特别高兴,每当他们回答正确,班中的同学时常会自发地鼓起掌来。作为老师,我们应尊重他们,用耐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降低要求,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消除自卑感,重建自信心。
(三)用耐心与恒心去帮助学困生。大多数学困生往往反弹性较强,一会儿好,一会儿坏,上课老师刚刚表扬他听课认真,没过几分钟他又和同学说闲话去了,作业今天写,明天可能不写。这样,我们就得付出百倍的努力,反复抓、抓反复,甚至经常抓、抓经常,不时地去发现、去提醒、去引导,让他们从严要求自己,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因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共同参与学生的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凝,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识结构。因此,我们对于后进生要用我们的耐心去感化他们,要用我们的耐心去帮助他们。
(四)给学困生布置作业要少、精、乐,保持学习兴趣
初中学科较多,为了保持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有时间复习其他科目,不让学困生整日在数学作业堆里疲于奔命,为了利于学困生保持兴趣,乐于学习,有时间、有空间,我觉得应该把作业量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这样学困生不会因作业过多而丧失学习兴趣,同时对自己能完成作业甚感欣慰和自豪。布置作业时尽量做到少、精、乐。
“少”——作业量少,一般不超过20分钟,不与优生搞一刀切。
“精”——作业内容精,每次作业都要经过精心筛选,精心组织,精心设计,尽量体现教学重点,使作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趣味性,巩固新知,将知识转化技能技巧。
“乐”——学困生每天能完成作业成绩,不受家长批评,不怕组长查,不惹老师生气,这时老师加以表扬鼓励“你今天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明天你将能干好一件工作,你真棒!”使他们每天有一种我能行的体验,学生乐,我也乐。长此以往,不断的确认,使学困生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三、结束
总之,对待学生的优点,我们要用“放大镜”;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缩小镜”,真正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数学学困生。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走进数学学困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数学学困生的朋友。“您若变成孩子,便有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瞬间成为乐园。”
参考文献:
[1]许前明 胡绵佑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C] 房县教育科研网 2008-8-
[2]王晓.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魅力中国》2009年第4期
[3]钟炜 学困生转化讲座二之二(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做法) [M].四川省荣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刘兼 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师大出版社.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