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落花为雨坠为石,本是千年佛家语,胡力的《雨花石》为这一佛家语谱写一首千古绝唱,无论是歌词还是歌谱都是对雨花石古老的传说最好的演绎和诠释。它重塑了雨花石的故事传说,明确了雨花石传说的人物,升华了雨花石传说的意义,赋予了它深刻的爱情主题,使它成为一则永恒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关键詞:《雨花石》 演绎与重塑 创作特色 歌曲寓意
歌曲《雨花石》,由胡力写词和谱曲,最初经李玉刚和石头演唱,由此流行起来。目前有许多歌唱版本,有对唱的,也有独唱的,如李玉刚和石头的、李雨儿和石头的,杨帆和云朵的、莫斯满和杨波的等,笔者以莫斯满和杨波的KTV版为例,探讨这首歌曲如何演绎和重塑雨花石的传说及其创作特色和寓意。
一.雨花石的传说
雨花石盛产于南京地区,雨花石形为砾石或卵石。其形成可追溯到1200万年到300万年前的地质年代。古时候的秦淮河、滁河和长江中上游,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冷凝后,二氧化硅溶液填充于火山岩的空隙之中,形成不同的原生玛瑙石。在长期自然力的作用下,玛瑙石脱落而出,在水流的冲击下,历经千沟万壑,相互摩擦,消去棱角,滚磨成光滑的小卵石,最后被古河流冲到江宁、六合、江浦、仪征等南京地区,沉积为砾石层,深埋地下。后因地壳的不断运动,使这块地区上升,形成了一片满布砾石的小山丘,这些小砾石遂成为人们注目的雨花石。[1]
雨花石的命名源于一则传说:相传,南朝梁武帝萧衍(公元502~549年)笃信佛教,请高僧宝志和尚主持高宝寺,同来的一位云光法师在梅岗(南京中华门外石子岗)设台讲经说法,精诚所至,感动上苍,“天为之雨花”, 天花落地化为五彩石子,后人逐称梅岗为雨花台,五彩石子为雨花石,并由此演义出许多雨花石神话及其有关的历史、人文故事。[2]
胡力的《雨花石》歌曲就是取材于这样的故事:1600年前,花落为石。从此,花儿与石子阴阳两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花石本同源同根,思念涟涟,万世不绝。花儿游离于天地之间,呼唤着石子,在风雨中寻觅着石子;石子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守望着花儿,等待着千年之后繁花落幕。
二.《雨花石》的结构和表达特色
《雨花石》姑且说,是由引子、呈示部、再现部、结束部组成:
引子部分似乎以第三者的视角道出花儿与石子此时的心境:花儿在风雨之中不断寻找着石子。可是,她找不到,她心急如焚,脸上流淌着止不住的泪水;石子深深地埋在泥土中,满怀着对雨(指的是花雨,也就是花儿)的爱。他的爱就像蓝色的大海,纵有千言万语,可怎么去诉说?花儿在哪儿呢?
呈示部以对话的形式,展示花儿找寻石子的情景:花儿游离于天地之间,风雨中寻觅着石子,呼唤着石子:嗨,你在哪儿?嗨,我看不见;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中。你的影子已看不清,我还在寻觅当初你的笑容;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中。无论花儿怎样的寻找和呼唤,始终没有看到石子,听到的只是旷古之间传来的回应,只知道他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然而,他们并不气馁,并不放弃,他们约定:千年以后繁华落幕,我还在风雨之中为你等候,我还在土中为你守候。
再现部重复了呈示部的歌词。然而,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通过歌词的反复,表现了虽然花儿与石子阴阳两茫茫,不得相见,可是花儿还是千呼万唤,石子还是百般回应,如此深化歌曲的主题,表现了花儿和石子的执着与不舍,以此获得与呈示部主调上的统一和强化。
结束部,实际上就是再现呈示部的主题,唱出了花儿和石子锲而不舍的爱情主题:千年以后繁华落幕,花儿还在风雨之中等候石子,石子还在土中守候花儿。
综上所述,歌曲《雨花石》通过引子、呈示、再现和结束四部曲,交待了花儿寻找石子的经历,表现了花儿和石子的千古之爱、旷世之情及其锲而不舍和不断追寻的爱情主题。
三.《雨花石》的寓意和表现力
词曲作者胡力一定了解雨花石的故事,能很深刻地理解这一古老凄美爱情的寓意,很会营造出一种表达这一旷古阴阳两界的意境。花儿在阳界,在风雨中苦苦地追寻,石子在阴间,深深地埋在泥土中耐心等待着。你听:天地间,花儿对石子苦苦地追寻,声嘶力竭地呼唤:嗨,你在哪儿?嗨,我看不见……远古空旷苍茫之处,传来了石子的回应: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的埋在泥土之中……花儿千呼万唤,石子万遍回应……只听其声,终不能相见。他们只能在风雨中急切地等候,只能在泥土中无奈地守候,等待着千年以后的繁花落幕,铅沉大地,随雨浸透泥土……或许终得以相见。女声撕心裂肺的呼唤和男声空古苍茫的回应构成了一幅凄楚苍桑的画面和一股伤感的情调,表达了一种无奈的等待、无期的守望和深沉持久不舍的恋情。
莫斯满和杨波的KTV版的伴奏简洁明了,前奏由两小节时钟的铜铃声和一小段歌曲旋律音以及两小节丝竹震音构成,无论是铜铃声还是丝竹声都是由远及近,此起彼伏,构成了一个具体的音乐形象和来自远古的意象。间奏更多的是简化成一组节奏音,此为更好地凸出歌曲唱词;歌曲乐段之间插入歌曲旋律片段和时而的丝竹声和木鱼敲击声,使歌曲主题和旋律得以统一,保持古远凄楚的基调。尾奏是放慢了的旋律片段,用吉他弹出,由强变弱,乐思伴随着尾声逐渐平静,随着余音消失在茫茫的旷古之中。
可以说,莫斯满版本的伴奏比其他版本更能衬托出《雨花石》这一古老的传说和爱情这一亘古主题的情调。伴奏之中,时不时响起木鱼清脆的敲击声和由远及近的丝竹声。它们好像是从远古而来,空旷而泛漫,形成了一幅旷古苍凉而深沉的意境,很好地反映了歌曲悲感的主旋律,渲染那种悲怆的氛围,诉说着古老遥远而经久不腻的爱情故事以及男女依依不舍的情结。
四.结论
落花为雨坠为石,本是千年佛家语,[3]胡力的《雨花石》可谓为这一佛家语谱写一首千古绝唱,无论是歌词还是歌谱都是对雨花石古老的传说最好的演绎和诠释。它重塑了雨花石的故事传说,明确了雨花石传说的人物,升华了雨花石传说的意义,赋予了它深刻的爱情主题,使它成为一则永恒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当下,通俗歌曲数不胜数,流行歌曲如汗牛充栋,可大多是装腔作势,无病呻吟,故作悲情,呼天抢地,干嚎号啕,肤浅无聊,缺乏深沉和深意,更没有历史的深邃和社会的时代意义,我们需要更多的胡力,创作出更多的《雨花石》,让更多中华经典故事和传统美德成为歌曲,走进百姓生活,让人喜闻乐见,流行传唱。
参考文献
[1]鲁力.漫谈雨花石[J].宝石与宝石学杂志,2005,(01):24.
[2]梁志伟.色彩斑斓的雨花石[J].湖南林业,2005,(6):30.
[3]李钟模.雨花石赞[J].《化工之友》,2000,(3):48.
(作者介绍:覃志峰,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与音乐)
关键詞:《雨花石》 演绎与重塑 创作特色 歌曲寓意
歌曲《雨花石》,由胡力写词和谱曲,最初经李玉刚和石头演唱,由此流行起来。目前有许多歌唱版本,有对唱的,也有独唱的,如李玉刚和石头的、李雨儿和石头的,杨帆和云朵的、莫斯满和杨波的等,笔者以莫斯满和杨波的KTV版为例,探讨这首歌曲如何演绎和重塑雨花石的传说及其创作特色和寓意。
一.雨花石的传说
雨花石盛产于南京地区,雨花石形为砾石或卵石。其形成可追溯到1200万年到300万年前的地质年代。古时候的秦淮河、滁河和长江中上游,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冷凝后,二氧化硅溶液填充于火山岩的空隙之中,形成不同的原生玛瑙石。在长期自然力的作用下,玛瑙石脱落而出,在水流的冲击下,历经千沟万壑,相互摩擦,消去棱角,滚磨成光滑的小卵石,最后被古河流冲到江宁、六合、江浦、仪征等南京地区,沉积为砾石层,深埋地下。后因地壳的不断运动,使这块地区上升,形成了一片满布砾石的小山丘,这些小砾石遂成为人们注目的雨花石。[1]
雨花石的命名源于一则传说:相传,南朝梁武帝萧衍(公元502~549年)笃信佛教,请高僧宝志和尚主持高宝寺,同来的一位云光法师在梅岗(南京中华门外石子岗)设台讲经说法,精诚所至,感动上苍,“天为之雨花”, 天花落地化为五彩石子,后人逐称梅岗为雨花台,五彩石子为雨花石,并由此演义出许多雨花石神话及其有关的历史、人文故事。[2]
胡力的《雨花石》歌曲就是取材于这样的故事:1600年前,花落为石。从此,花儿与石子阴阳两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花石本同源同根,思念涟涟,万世不绝。花儿游离于天地之间,呼唤着石子,在风雨中寻觅着石子;石子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守望着花儿,等待着千年之后繁花落幕。
二.《雨花石》的结构和表达特色
《雨花石》姑且说,是由引子、呈示部、再现部、结束部组成:
引子部分似乎以第三者的视角道出花儿与石子此时的心境:花儿在风雨之中不断寻找着石子。可是,她找不到,她心急如焚,脸上流淌着止不住的泪水;石子深深地埋在泥土中,满怀着对雨(指的是花雨,也就是花儿)的爱。他的爱就像蓝色的大海,纵有千言万语,可怎么去诉说?花儿在哪儿呢?
呈示部以对话的形式,展示花儿找寻石子的情景:花儿游离于天地之间,风雨中寻觅着石子,呼唤着石子:嗨,你在哪儿?嗨,我看不见;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中。你的影子已看不清,我还在寻觅当初你的笑容;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中。无论花儿怎样的寻找和呼唤,始终没有看到石子,听到的只是旷古之间传来的回应,只知道他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然而,他们并不气馁,并不放弃,他们约定:千年以后繁华落幕,我还在风雨之中为你等候,我还在土中为你守候。
再现部重复了呈示部的歌词。然而,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通过歌词的反复,表现了虽然花儿与石子阴阳两茫茫,不得相见,可是花儿还是千呼万唤,石子还是百般回应,如此深化歌曲的主题,表现了花儿和石子的执着与不舍,以此获得与呈示部主调上的统一和强化。
结束部,实际上就是再现呈示部的主题,唱出了花儿和石子锲而不舍的爱情主题:千年以后繁华落幕,花儿还在风雨之中等候石子,石子还在土中守候花儿。
综上所述,歌曲《雨花石》通过引子、呈示、再现和结束四部曲,交待了花儿寻找石子的经历,表现了花儿和石子的千古之爱、旷世之情及其锲而不舍和不断追寻的爱情主题。
三.《雨花石》的寓意和表现力
词曲作者胡力一定了解雨花石的故事,能很深刻地理解这一古老凄美爱情的寓意,很会营造出一种表达这一旷古阴阳两界的意境。花儿在阳界,在风雨中苦苦地追寻,石子在阴间,深深地埋在泥土中耐心等待着。你听:天地间,花儿对石子苦苦地追寻,声嘶力竭地呼唤:嗨,你在哪儿?嗨,我看不见……远古空旷苍茫之处,传来了石子的回应: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的埋在泥土之中……花儿千呼万唤,石子万遍回应……只听其声,终不能相见。他们只能在风雨中急切地等候,只能在泥土中无奈地守候,等待着千年以后的繁花落幕,铅沉大地,随雨浸透泥土……或许终得以相见。女声撕心裂肺的呼唤和男声空古苍茫的回应构成了一幅凄楚苍桑的画面和一股伤感的情调,表达了一种无奈的等待、无期的守望和深沉持久不舍的恋情。
莫斯满和杨波的KTV版的伴奏简洁明了,前奏由两小节时钟的铜铃声和一小段歌曲旋律音以及两小节丝竹震音构成,无论是铜铃声还是丝竹声都是由远及近,此起彼伏,构成了一个具体的音乐形象和来自远古的意象。间奏更多的是简化成一组节奏音,此为更好地凸出歌曲唱词;歌曲乐段之间插入歌曲旋律片段和时而的丝竹声和木鱼敲击声,使歌曲主题和旋律得以统一,保持古远凄楚的基调。尾奏是放慢了的旋律片段,用吉他弹出,由强变弱,乐思伴随着尾声逐渐平静,随着余音消失在茫茫的旷古之中。
可以说,莫斯满版本的伴奏比其他版本更能衬托出《雨花石》这一古老的传说和爱情这一亘古主题的情调。伴奏之中,时不时响起木鱼清脆的敲击声和由远及近的丝竹声。它们好像是从远古而来,空旷而泛漫,形成了一幅旷古苍凉而深沉的意境,很好地反映了歌曲悲感的主旋律,渲染那种悲怆的氛围,诉说着古老遥远而经久不腻的爱情故事以及男女依依不舍的情结。
四.结论
落花为雨坠为石,本是千年佛家语,[3]胡力的《雨花石》可谓为这一佛家语谱写一首千古绝唱,无论是歌词还是歌谱都是对雨花石古老的传说最好的演绎和诠释。它重塑了雨花石的故事传说,明确了雨花石传说的人物,升华了雨花石传说的意义,赋予了它深刻的爱情主题,使它成为一则永恒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当下,通俗歌曲数不胜数,流行歌曲如汗牛充栋,可大多是装腔作势,无病呻吟,故作悲情,呼天抢地,干嚎号啕,肤浅无聊,缺乏深沉和深意,更没有历史的深邃和社会的时代意义,我们需要更多的胡力,创作出更多的《雨花石》,让更多中华经典故事和传统美德成为歌曲,走进百姓生活,让人喜闻乐见,流行传唱。
参考文献
[1]鲁力.漫谈雨花石[J].宝石与宝石学杂志,2005,(01):24.
[2]梁志伟.色彩斑斓的雨花石[J].湖南林业,2005,(6):30.
[3]李钟模.雨花石赞[J].《化工之友》,2000,(3):48.
(作者介绍:覃志峰,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与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