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自学能力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他认为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倡导的这种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教育思想,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认识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如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语文课本为此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课本把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分为讲读、略读二种类型而略读课文是学生自读为主,不难看出,编者的目的在于逐步实现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转化。
为了将叶老的教育思想和编者的意图付诸教学实践,在单元教学中,我就“略读课”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坚持“自学”的原则,采用“自学五步法”的教学方法。
“自学五步法”的内容包括自读、自写、自讲、互评和自结。
第一步:自读——认读原文。这是自学的感知理解阶段。
学生自读基础有二:其一是单元讲读课的示范作用。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讲读课中,教师强调的单元教学的知识重点和阅读某类文章的方法,学生将有可能在自读课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以消化和运用。其二是略读课的提示作用。略读课的课文前有自读提示,下有课内注释,课后有练习,都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可能。
学生自读的内容包括:审文题,掌握文学常识;读课文,辨别文章体裁;识生字,掌握其音、形、义;解新词,明确表达作用;理层次,简要标明段意;明中心,归纳中心思想;编提纲,理解作者思路;品写法,评价文章特点等。
这个阶段属感知阶段,只要学生粗略地理解就行了。
第二步:自写——写读书笔记。这是自学的概括归纳阶段。
自学阶段在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内容散漫、知识点不突出。学生贪多求全,在自读中读到的内容不分主次,一一列出,显得繁缛芜杂。单元知识知识的重点和训练的具体要求却被淹没,无法突出。
如何使学生的自写阶段由散漫变为可控,关键是抓好自写的根据。
自写的根据是什么呢?应该说,是单元的知识重点,是自读提示,是课后练习。唯有如此,写才能成为读的深入,知识点才能聚焦。
如果说读是信息输入,写是信息输出,由输入到输出,要经过信息的贮存、整理和加工,是高一个层次的信息交换。因而自写的训练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整理、综合的能力。
第三步:自讲——交流心得。这是自学的阐释、演绎阶段。
在课堂上的自讲,是学生自我表现的最佳时机,也是检查阅读的最直接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他们阅读兴趣的良机。
由于课堂上每组学生代表发言有限,仅五六分钟,这就要求学生说的时候能抓住自读中的发现,迅速理清思路,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必由衷,说的确是自己心中想说的话。为了自圆其说,学生还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说到底,也就是说明白。
当然,高层次的同学,还边说边在黑板板书,以提纲挈领的文字,使学生听懂。
应说,“自讲”这个环节是学生对观点的阐释,属于自学的心得交流阶段。
第四步:互评——补充、修正。这是自学的质疑问难阶段。在自读、自写、自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生活体验深浅有异,因而理解课文、阐述观点,必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组织互评,让学生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自学能力中的闪光点。这是“自学五步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互评深受学生欢迎,因为他们起码从中可获得两个方面的训练。
第一是“听”的训练。互平是检验学生听的能力,他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准确捕捉发言人的话意并迅速进行思考、筛选和判断,也就是要听出要义,听出谬误,长期的训练无疑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二是思辨能力的训练。学生在自学中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就有大胆质疑的强烈欲望。在互评中,也常因自己见解不确而加强思索,困惑不解而集中注意力。思辨的目的主要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时,学生会因别人的创见而受启发,从而完善之;而修正的错误不仅仅是对别人而言,有许多时候,也是对自己固有理解的反思和再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评阶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其一,鼓励学生各种求异的思维,创造一种自由舒畅的民主气氛让学生的智力个性和非智力个性受到保护,得到发展。其二,当学生的思维有滑向毫无价值的争执的倾向时,教师应及时截堵散乱的流向,把握整个班级的思维流程。其三,当学生的思维陷于停滞时,教师要适时提出挑战性的问题,重新燃起思维的火花,引发争辩的成功。使互评深入一层。
第五步:自结——知识小结,这是自学的总结收束阶段。
学生通过自读、自写、互评,虽然把握了课文,但所获的知识还是零散的,而“自结”正是给“自学五步法”写上句号。
“自结”主要是通过对零散的知识的梳理、归纳和整理,发现事物的共性,从中获得规律性的东西。同时,把新的知识联系贯通,连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知识网。可以说,“自结”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总结和运用规律,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
“自学五步法”的训练,学生经历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自学五步法”教者实施不难,学者学得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而不揣浅陋,特就教于同行。
如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语文课本为此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课本把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分为讲读、略读二种类型而略读课文是学生自读为主,不难看出,编者的目的在于逐步实现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转化。
为了将叶老的教育思想和编者的意图付诸教学实践,在单元教学中,我就“略读课”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坚持“自学”的原则,采用“自学五步法”的教学方法。
“自学五步法”的内容包括自读、自写、自讲、互评和自结。
第一步:自读——认读原文。这是自学的感知理解阶段。
学生自读基础有二:其一是单元讲读课的示范作用。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讲读课中,教师强调的单元教学的知识重点和阅读某类文章的方法,学生将有可能在自读课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以消化和运用。其二是略读课的提示作用。略读课的课文前有自读提示,下有课内注释,课后有练习,都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可能。
学生自读的内容包括:审文题,掌握文学常识;读课文,辨别文章体裁;识生字,掌握其音、形、义;解新词,明确表达作用;理层次,简要标明段意;明中心,归纳中心思想;编提纲,理解作者思路;品写法,评价文章特点等。
这个阶段属感知阶段,只要学生粗略地理解就行了。
第二步:自写——写读书笔记。这是自学的概括归纳阶段。
自学阶段在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内容散漫、知识点不突出。学生贪多求全,在自读中读到的内容不分主次,一一列出,显得繁缛芜杂。单元知识知识的重点和训练的具体要求却被淹没,无法突出。
如何使学生的自写阶段由散漫变为可控,关键是抓好自写的根据。
自写的根据是什么呢?应该说,是单元的知识重点,是自读提示,是课后练习。唯有如此,写才能成为读的深入,知识点才能聚焦。
如果说读是信息输入,写是信息输出,由输入到输出,要经过信息的贮存、整理和加工,是高一个层次的信息交换。因而自写的训练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整理、综合的能力。
第三步:自讲——交流心得。这是自学的阐释、演绎阶段。
在课堂上的自讲,是学生自我表现的最佳时机,也是检查阅读的最直接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他们阅读兴趣的良机。
由于课堂上每组学生代表发言有限,仅五六分钟,这就要求学生说的时候能抓住自读中的发现,迅速理清思路,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必由衷,说的确是自己心中想说的话。为了自圆其说,学生还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说到底,也就是说明白。
当然,高层次的同学,还边说边在黑板板书,以提纲挈领的文字,使学生听懂。
应说,“自讲”这个环节是学生对观点的阐释,属于自学的心得交流阶段。
第四步:互评——补充、修正。这是自学的质疑问难阶段。在自读、自写、自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生活体验深浅有异,因而理解课文、阐述观点,必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组织互评,让学生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自学能力中的闪光点。这是“自学五步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互评深受学生欢迎,因为他们起码从中可获得两个方面的训练。
第一是“听”的训练。互平是检验学生听的能力,他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准确捕捉发言人的话意并迅速进行思考、筛选和判断,也就是要听出要义,听出谬误,长期的训练无疑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二是思辨能力的训练。学生在自学中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就有大胆质疑的强烈欲望。在互评中,也常因自己见解不确而加强思索,困惑不解而集中注意力。思辨的目的主要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时,学生会因别人的创见而受启发,从而完善之;而修正的错误不仅仅是对别人而言,有许多时候,也是对自己固有理解的反思和再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评阶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其一,鼓励学生各种求异的思维,创造一种自由舒畅的民主气氛让学生的智力个性和非智力个性受到保护,得到发展。其二,当学生的思维有滑向毫无价值的争执的倾向时,教师应及时截堵散乱的流向,把握整个班级的思维流程。其三,当学生的思维陷于停滞时,教师要适时提出挑战性的问题,重新燃起思维的火花,引发争辩的成功。使互评深入一层。
第五步:自结——知识小结,这是自学的总结收束阶段。
学生通过自读、自写、互评,虽然把握了课文,但所获的知识还是零散的,而“自结”正是给“自学五步法”写上句号。
“自结”主要是通过对零散的知识的梳理、归纳和整理,发现事物的共性,从中获得规律性的东西。同时,把新的知识联系贯通,连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知识网。可以说,“自结”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总结和运用规律,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
“自学五步法”的训练,学生经历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自学五步法”教者实施不难,学者学得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而不揣浅陋,特就教于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