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文略读课的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an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自学能力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他认为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倡导的这种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教育思想,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认识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如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语文课本为此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课本把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分为讲读、略读二种类型而略读课文是学生自读为主,不难看出,编者的目的在于逐步实现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转化。
   为了将叶老的教育思想和编者的意图付诸教学实践,在单元教学中,我就“略读课”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坚持“自学”的原则,采用“自学五步法”的教学方法。
   “自学五步法”的内容包括自读、自写、自讲、互评和自结。
   第一步:自读——认读原文。这是自学的感知理解阶段。
   学生自读基础有二:其一是单元讲读课的示范作用。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讲读课中,教师强调的单元教学的知识重点和阅读某类文章的方法,学生将有可能在自读课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以消化和运用。其二是略读课的提示作用。略读课的课文前有自读提示,下有课内注释,课后有练习,都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可能。
   学生自读的内容包括:审文题,掌握文学常识;读课文,辨别文章体裁;识生字,掌握其音、形、义;解新词,明确表达作用;理层次,简要标明段意;明中心,归纳中心思想;编提纲,理解作者思路;品写法,评价文章特点等。
   这个阶段属感知阶段,只要学生粗略地理解就行了。
   第二步:自写——写读书笔记。这是自学的概括归纳阶段。
   自学阶段在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内容散漫、知识点不突出。学生贪多求全,在自读中读到的内容不分主次,一一列出,显得繁缛芜杂。单元知识知识的重点和训练的具体要求却被淹没,无法突出。
   如何使学生的自写阶段由散漫变为可控,关键是抓好自写的根据。
   自写的根据是什么呢?应该说,是单元的知识重点,是自读提示,是课后练习。唯有如此,写才能成为读的深入,知识点才能聚焦。
   如果说读是信息输入,写是信息输出,由输入到输出,要经过信息的贮存、整理和加工,是高一个层次的信息交换。因而自写的训练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整理、综合的能力。
   第三步:自讲——交流心得。这是自学的阐释、演绎阶段。
   在课堂上的自讲,是学生自我表现的最佳时机,也是检查阅读的最直接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他们阅读兴趣的良机。
   由于课堂上每组学生代表发言有限,仅五六分钟,这就要求学生说的时候能抓住自读中的发现,迅速理清思路,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必由衷,说的确是自己心中想说的话。为了自圆其说,学生还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说到底,也就是说明白。
   当然,高层次的同学,还边说边在黑板板书,以提纲挈领的文字,使学生听懂。
   应说,“自讲”这个环节是学生对观点的阐释,属于自学的心得交流阶段。
   第四步:互评——补充、修正。这是自学的质疑问难阶段。在自读、自写、自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生活体验深浅有异,因而理解课文、阐述观点,必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组织互评,让学生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自学能力中的闪光点。这是“自学五步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互评深受学生欢迎,因为他们起码从中可获得两个方面的训练。
   第一是“听”的训练。互平是检验学生听的能力,他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准确捕捉发言人的话意并迅速进行思考、筛选和判断,也就是要听出要义,听出谬误,长期的训练无疑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二是思辨能力的训练。学生在自学中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就有大胆质疑的强烈欲望。在互评中,也常因自己见解不确而加强思索,困惑不解而集中注意力。思辨的目的主要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时,学生会因别人的创见而受启发,从而完善之;而修正的错误不仅仅是对别人而言,有许多时候,也是对自己固有理解的反思和再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评阶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其一,鼓励学生各种求异的思维,创造一种自由舒畅的民主气氛让学生的智力个性和非智力个性受到保护,得到发展。其二,当学生的思维有滑向毫无价值的争执的倾向时,教师应及时截堵散乱的流向,把握整个班级的思维流程。其三,当学生的思维陷于停滞时,教师要适时提出挑战性的问题,重新燃起思维的火花,引发争辩的成功。使互评深入一层。
   第五步:自结——知识小结,这是自学的总结收束阶段。
   学生通过自读、自写、互评,虽然把握了课文,但所获的知识还是零散的,而“自结”正是给“自学五步法”写上句号。
   “自结”主要是通过对零散的知识的梳理、归纳和整理,发现事物的共性,从中获得规律性的东西。同时,把新的知识联系贯通,连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知识网。可以说,“自结”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总结和运用规律,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
   “自学五步法”的训练,学生经历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自学五步法”教者实施不难,学者学得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而不揣浅陋,特就教于同行。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的各种检测试题中,选择题是占比重较大的客观性试题,它考察的内容具体,范围广泛,能力和知识并重,若考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透彻或复习准备不充分的话,便可能对这种题型发怵。  一、审题  答选择题首先要仔细阅读试题说明并注意答题纸的布局设计,搞清楚是单项选择还是多项选择,是选择正确陈述还是选择错误陈述?答案写在什么地方?等等。还需要注意的是,各选项的排列布局是怎样的,以免因习惯而填错了选项代号,例
【摘 要】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许多教师对创设情境的认识不够明确,创设的情境价值不大,有效性不高。因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情境创设 作用 有效 方式     情境教学是采用双边言语交际活动,利用表演、手势、游戏、实物、图片、动作、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去呈现和操练语言材料,利用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官,灵活地应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的一种教学模式
我国古代诗歌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意境优美,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对古诗歌的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关于古诗的鉴赏,我认为应当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了解古代诗歌的两大传统一及诗歌的风格和流派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至后来一代又一代诗人发扬壮大。特征是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如杜甫《三吏》、《三别》等。屈原开
材料题在高考历史中所占分数比重大,如何在短时间内根据设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答,需要一定的方法技巧。下面我就以08年重庆卷第37题第(1)题为例谈谈如何做好材料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入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
(要求占一个版面)  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一个会听课,会记笔记,会用笔记复习的学生才满足学好语文的基本条件。现在不少的高中学生上语文课,要么不知道什么是重点,不知道笔记记什么;要么写字速度慢,重点记不下来;更有甚者,习惯了上课只带两个耳朵听,根本就是懒得记,当然也就谈不上课后复习了……从目前学生存在的各种情况来看,造成语文学习被动化的原因之一,是他们不懂得记笔记的重要性,也不懂得该怎样来记笔
班主任的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完成普通教师的教学任务,还要做好班主任的其他职责,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健康,而且要关心学生学习,不仅要关心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而且要关心他在家庭中和社会上的行为。因此,班主任基本的工作就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创建一个团结友爱、和谐上进的班集体,我是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呢?   一、认真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主任的工作头绪多,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题目:只准使用一只电表,不准改动电路连接导线,只靠断开或闭合数量充足的开关,你能探究出哪些电学规律?还能测出哪些电学物理量的值?  1题、只用一只电流表(初中阶段决不能用它“测电源电压”)如图1所示:  说明:①为了简明地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文中釆用电路示意图。②只用一只表A做测定性实验时,必须应用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特点,被测元件跟己知阻值的电阻圈(决不允许使用误差较大的滑动变阻器替代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并提倡人文性这一观点,已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达成共识。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每一个中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都是无比丰富、无比生动的。这也就决定了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丰富性、生动性。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体现人文精神呢?本人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艺术化的演示实验具有特殊的魅力,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宏观向微观过渡,使概念和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可以说,化学实验
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原本自然科学成绩不错的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觉得化学太难了,难以适应,化学成绩急剧下降;同样,由于教材的改动,课时的变化,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感觉到化学这门学科难教。如何走出困境,怎样使高中化学教学特别是高一化学教学得到有效地开展?这是每位老师都面临的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以上问题的原因:  1.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差距  举个例子:初中自然科学中学生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