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永恒的主题——分层教学,螺旋推进
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必修、选修两类。每个模块36学时,每周按4学时计算,高一第一学期应完成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学任务,高二应完成两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之重可见一般。而必修1和必修2几乎涵盖了高中所有的化学知识,与老教材相比,又增添了许多STS的内容,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关系?在课题组的指导意见中已经给出:两个必修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必修课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要把这种差异看成课程资源,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这是教学的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于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予指导,并适当加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学习化学的持久热情;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学习笔记,按章进行例题讲解,增强对概念、理论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一般着重在学习品质上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培养其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都存在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
人类知识的累积是有层次的,个体身心是有规律的,天资、兴趣、志向、动机和意志有较大的差异,分层教学、螺旋推进必然成为教学行为永恒的主题。
二、 教育的本质——三维目标,奠定基础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提出的总的要求和方向。不恰当的、一元化的宣传培训对教师长期形成的教育观念和教学风格进行了完全的否定,造成了教学目标缺失、偏狭或拔高、扩展,追求新型学习方式而忽略学习的本质,积极自主探究而否定接受学习,迷信多媒体手段忽视黑板和实验室的作用。对三维目标的一维理解,造成了课改形势轰轰烈烈,教学过程哄哄闹闹,课改成果有待测量。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宣传培训不到位,范例少,命令多,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教师理论功底不扎实,整合少,盲从多。
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一直实践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只是有长板与短板之分、显性与隐性之别。从86年各门理科教学大纲集中体现赞科夫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操作能力的思想,到新课改集中体现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开发的“科学—过程”中明确提出的14种探究过程,无不体现三维目标,只是侧重不同。三维目标怎样在化学教学中得以达成?我们认为冯忠良教授的接受构建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即通过经验的系统传递,学生主动接受外部经验,经过三次构建整合活动,逐步转化内部经验系统,形成和发展为能力结构。实践三维目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这正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本质所在。
三、 现实的挑战——直面高考,研究评价
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是个体终生之事,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度里,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尤为激烈。高考作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的路径之一得到人们了的重视,从人才培养的高效性来看,高考也理应得到重视。
1.动起来。课业负担过重源自于课堂效率的低下,课堂效率的低下源于双主体作用的失衡。学习是一种以脑力为主的活动,过高或过低的焦虑都不利于学习的高效,课堂上以问题为中心,不练不讲、不思不讲、不动不讲,思路用语言表达出来、过程用书面表达出来、问题用讨论碰撞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学科求知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研讨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素质。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组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首席。
2.鼓起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一定依附知识与技能形成过程。在必修1、2强调其普及作用和核心地位的同时,我们应看到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除了《物质结构》、《有机化学》是按知识层次编排外,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尽管编排的层次性强,但也有支离破碎之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与技能适时地归纳小结,建好模型,帮助学生形成和理解化学概念,建立反应模型理解反应实质,形成解答问题的思路模型规范解题模式。好的知识技能模型让学生有成就感,合理的建模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到求知的乐趣。
3.串起来。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内容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组成。新教材的编写是用最少、最典型的陈述性知识来承载最多的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其具有的应答式结构特点决定了化学学习是简单命题学习到复合命题学习、复合命题的网络化的过程。复合命题的学习是一个形成定势的过程。复合命题的网络化程度是学生化学水平的标志,如果我们把复合命题当做模块来构建,那么串起来就是复合命题的网络化,就是模块之间的应答。而网络化的结点就是认知策略,是动态的、智慧的。元认知策略的学习和训练或许就是依靠过程与方法目标来实现的。我们一方面要固化知识,另一方面更要活化结点,这或许是新课改精神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具体体现。
4.联起来。直面高考研究评价不仅研究新课改精神,研究实施方法策略,更要研究高考题,特别是课改先行区的高考题;不仅要研究知识与技能的呈现方式,更要挖掘这些呈现方式所体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不断校正教学思想的偏差、教学行为的偏颇,不断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必修、选修两类。每个模块36学时,每周按4学时计算,高一第一学期应完成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学任务,高二应完成两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之重可见一般。而必修1和必修2几乎涵盖了高中所有的化学知识,与老教材相比,又增添了许多STS的内容,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关系?在课题组的指导意见中已经给出:两个必修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必修课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要把这种差异看成课程资源,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这是教学的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于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予指导,并适当加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学习化学的持久热情;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学习笔记,按章进行例题讲解,增强对概念、理论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一般着重在学习品质上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培养其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都存在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
人类知识的累积是有层次的,个体身心是有规律的,天资、兴趣、志向、动机和意志有较大的差异,分层教学、螺旋推进必然成为教学行为永恒的主题。
二、 教育的本质——三维目标,奠定基础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提出的总的要求和方向。不恰当的、一元化的宣传培训对教师长期形成的教育观念和教学风格进行了完全的否定,造成了教学目标缺失、偏狭或拔高、扩展,追求新型学习方式而忽略学习的本质,积极自主探究而否定接受学习,迷信多媒体手段忽视黑板和实验室的作用。对三维目标的一维理解,造成了课改形势轰轰烈烈,教学过程哄哄闹闹,课改成果有待测量。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宣传培训不到位,范例少,命令多,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教师理论功底不扎实,整合少,盲从多。
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一直实践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只是有长板与短板之分、显性与隐性之别。从86年各门理科教学大纲集中体现赞科夫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操作能力的思想,到新课改集中体现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开发的“科学—过程”中明确提出的14种探究过程,无不体现三维目标,只是侧重不同。三维目标怎样在化学教学中得以达成?我们认为冯忠良教授的接受构建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即通过经验的系统传递,学生主动接受外部经验,经过三次构建整合活动,逐步转化内部经验系统,形成和发展为能力结构。实践三维目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这正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本质所在。
三、 现实的挑战——直面高考,研究评价
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是个体终生之事,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度里,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尤为激烈。高考作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的路径之一得到人们了的重视,从人才培养的高效性来看,高考也理应得到重视。
1.动起来。课业负担过重源自于课堂效率的低下,课堂效率的低下源于双主体作用的失衡。学习是一种以脑力为主的活动,过高或过低的焦虑都不利于学习的高效,课堂上以问题为中心,不练不讲、不思不讲、不动不讲,思路用语言表达出来、过程用书面表达出来、问题用讨论碰撞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学科求知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研讨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素质。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组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首席。
2.鼓起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一定依附知识与技能形成过程。在必修1、2强调其普及作用和核心地位的同时,我们应看到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除了《物质结构》、《有机化学》是按知识层次编排外,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尽管编排的层次性强,但也有支离破碎之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与技能适时地归纳小结,建好模型,帮助学生形成和理解化学概念,建立反应模型理解反应实质,形成解答问题的思路模型规范解题模式。好的知识技能模型让学生有成就感,合理的建模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到求知的乐趣。
3.串起来。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内容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组成。新教材的编写是用最少、最典型的陈述性知识来承载最多的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其具有的应答式结构特点决定了化学学习是简单命题学习到复合命题学习、复合命题的网络化的过程。复合命题的学习是一个形成定势的过程。复合命题的网络化程度是学生化学水平的标志,如果我们把复合命题当做模块来构建,那么串起来就是复合命题的网络化,就是模块之间的应答。而网络化的结点就是认知策略,是动态的、智慧的。元认知策略的学习和训练或许就是依靠过程与方法目标来实现的。我们一方面要固化知识,另一方面更要活化结点,这或许是新课改精神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具体体现。
4.联起来。直面高考研究评价不仅研究新课改精神,研究实施方法策略,更要研究高考题,特别是课改先行区的高考题;不仅要研究知识与技能的呈现方式,更要挖掘这些呈现方式所体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不断校正教学思想的偏差、教学行为的偏颇,不断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