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14日,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科研领域最有份量的奖项之一——自然科学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一等奖第7次“空缺”,与此相对比,我国的论文数量跃居世界首位,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前列。面对这样的窘境,作为科研重地的大学当做何反思呢?
据了解,自然科学奖是奖励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我国公民。作为科研领域的“皇冠”,自然科学奖自然不容易拿到,但11年中空缺7年,着实令人深思:先不说我国有万千的科研机构,还有北大、清华等这样的科研名校!
其中缘由想必是复杂的,然则联系另一则新闻,则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1月17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排行榜报告显示,在1999~201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胡润中国百富榜、新财富500富人榜等上榜的亿万富豪中,北大造就亿万富豪79人,高居榜首,连续3年问鼎中国“造富摇篮”,清华70人。10年间,两校合计造富149人,年均10来个,证实了北大、清华教育质量高、经济和商业管理等领域人才辈出。
有能力造就中国新一代的富豪,就不能造就跻身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人才?北大、清华等中国名校仅仅是造富摇篮?是否两者不可兼得呢?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这些名校,他们所造就的商界精英、总统首相誉满全球,而它们所获得的诺贝尔奖数量同样令人瞠目。显然,两者是不矛盾的,问题还出在我国大学自身。
应当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深入的今天,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中国高校,能够培养出融入市场经济海洋、又能在经济市场中独占鳌头的富豪,是北大、清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杰出贡献,不要说149个,就是1490个也不算多。但在造富的同时,却未能完全恪守自己的职能。
北大原校长蔡元培说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社会是大学存在发展的基础,大学是离不开现实社会的,但不能说大学只能刻板地亦步亦趋地迎合社会,只有造就出几十个亿万富豪才有大学的价值。大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其价值还在于对知识的探索,从大学诞生那一天起,这一点就没有改变过。不得不承认,哈佛、耶鲁这些世界名校做的要比我们好一些,既兼顾了社会需要,又没有失掉自己的本分,可谓“名利双收”。
大学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之教育领域的一支,还应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一味地追求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就会淡化失去大学之作为大学的根本。一句话,大学既要跟风向钱看,更要回归本源,重视基础研究,为社会提供原动力。正如黑格尔所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显然,黑格尔的这个“有一些”,北大、清华等名校不去做谁去做?北大、清华在各大学中资历老、资源多、条件好。论学科,设置门类最齐全,专业涵盖了各基础学科的研究与应用;论人员,拥有各大学所没有的各方泰斗精英,集结了从基层重重选拔上来的英才俊杰;论财力,这些名校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学。可以说,就目前北大、清华的资源和条件,国家自然科学奖可以说就是为清华、北大设立的国家级奖项,你强兵强将不去攻坚拿下一等奖,谁去拿呢?
纵然,培养出众多商界精英、亿万富豪是学校的荣耀,但作为纳税人支持、人们心目中引以为傲的名校,更应该完成自己的使命,不但能够让一部分人造福,而且能够通过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力量,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而惠及整个社会。这样的大学才能称得上称职的大学、有责任心的大学,“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才是正途。
当然,应当看到社会部分舆论在为北大、清华10年间造就了149个富豪而高兴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推波助澜。一所百年大学理应拨开混淆视听的迷雾,静心思考自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所作所为,问问自己在高深学问上做得如何,而不是随波逐流,连自己的本原都忘了。
据了解,自然科学奖是奖励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我国公民。作为科研领域的“皇冠”,自然科学奖自然不容易拿到,但11年中空缺7年,着实令人深思:先不说我国有万千的科研机构,还有北大、清华等这样的科研名校!
其中缘由想必是复杂的,然则联系另一则新闻,则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1月17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排行榜报告显示,在1999~201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胡润中国百富榜、新财富500富人榜等上榜的亿万富豪中,北大造就亿万富豪79人,高居榜首,连续3年问鼎中国“造富摇篮”,清华70人。10年间,两校合计造富149人,年均10来个,证实了北大、清华教育质量高、经济和商业管理等领域人才辈出。
有能力造就中国新一代的富豪,就不能造就跻身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人才?北大、清华等中国名校仅仅是造富摇篮?是否两者不可兼得呢?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这些名校,他们所造就的商界精英、总统首相誉满全球,而它们所获得的诺贝尔奖数量同样令人瞠目。显然,两者是不矛盾的,问题还出在我国大学自身。
应当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深入的今天,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中国高校,能够培养出融入市场经济海洋、又能在经济市场中独占鳌头的富豪,是北大、清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杰出贡献,不要说149个,就是1490个也不算多。但在造富的同时,却未能完全恪守自己的职能。
北大原校长蔡元培说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社会是大学存在发展的基础,大学是离不开现实社会的,但不能说大学只能刻板地亦步亦趋地迎合社会,只有造就出几十个亿万富豪才有大学的价值。大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其价值还在于对知识的探索,从大学诞生那一天起,这一点就没有改变过。不得不承认,哈佛、耶鲁这些世界名校做的要比我们好一些,既兼顾了社会需要,又没有失掉自己的本分,可谓“名利双收”。
大学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之教育领域的一支,还应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一味地追求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就会淡化失去大学之作为大学的根本。一句话,大学既要跟风向钱看,更要回归本源,重视基础研究,为社会提供原动力。正如黑格尔所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显然,黑格尔的这个“有一些”,北大、清华等名校不去做谁去做?北大、清华在各大学中资历老、资源多、条件好。论学科,设置门类最齐全,专业涵盖了各基础学科的研究与应用;论人员,拥有各大学所没有的各方泰斗精英,集结了从基层重重选拔上来的英才俊杰;论财力,这些名校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学。可以说,就目前北大、清华的资源和条件,国家自然科学奖可以说就是为清华、北大设立的国家级奖项,你强兵强将不去攻坚拿下一等奖,谁去拿呢?
纵然,培养出众多商界精英、亿万富豪是学校的荣耀,但作为纳税人支持、人们心目中引以为傲的名校,更应该完成自己的使命,不但能够让一部分人造福,而且能够通过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力量,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而惠及整个社会。这样的大学才能称得上称职的大学、有责任心的大学,“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才是正途。
当然,应当看到社会部分舆论在为北大、清华10年间造就了149个富豪而高兴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推波助澜。一所百年大学理应拨开混淆视听的迷雾,静心思考自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所作所为,问问自己在高深学问上做得如何,而不是随波逐流,连自己的本原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