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际教学法是国内外普遍认可并运用的教学法,因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著称。但在中国,把交际教学法运用在实践中,却遇到了许多困难,效果也并不像预期的那样理想。本文主要分析交际教学法在课堂实施中遇到的几个难点。
交际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专家学者的推崇,甚至被认为是历史上各种教学法的最终发展形态。同样,交际教学法在我国也颇受重视,并迅猛发展。但把交际教学法真正地运用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与困难,也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交际教学法概述
交际教学法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英国产生,作为情节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的替代品而出现。它不仅回应了对乔姆斯基对结构语言学理论的批评,还是以Firth和Halliday为代表的英国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以Hymes,Gumperz和Labov为代表的美国社会语言学理论及Austine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的认知和改进。
交际教学法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在当时的欧洲,各国间的相互往来日益频繁,必须有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教授成年人学习外语。1972年Wilkins提出了关于语言的功能交际定义,为交际法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他分析了语言学习者需要学会和表达的交际意义。他提出意义有两种:概念范畴(如时间、顺序、质量、地点、频率等)和交际功能范畴(如请求、否定、邀请和抱怨)。这对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交际教学法的基础是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由Hymes提出,指一个人对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Hymes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的交际能力观:语法性,从语言形式的角度看,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是可能的;可接受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能被接受;得体性,从广义的文化角度看,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实际操作性,从概率的角度看,即某种说法是否可能合乎语法性、可接受性和得体性,其实质是本族语使用者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这样说,以及这样使用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
用语言去学(using language to learn)和学会用语言(learning to use language)是交际教学法的核心,是它區别于其他教学法的特点,它不仅注重语言的结构,还更加注重语言的功能。Richards和Rogers提出了交际教学法的三个原则:交际原则(communication principle),任务原则(task principle)和意义原则(meaningfulness principle)。这三个原则体现了交际教学法的核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交际教学法作为走在前沿的教学法有其独到的特点与优点。它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希望学生可以在真实地世界里自如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交际教学法肯定了语言结构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注重语言的功能意义,产生了交际的语言观。
二、交际教学法实施的难点
交际教学法看似是完美的教学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困难。以下便列举交际教学法实施在课堂中遇到的困难。
首先,从根本上来说,交际教学法本身是一个较为含糊的概念,因为没有统一的定义交际教学法,而对于其核心交际能力的阐述,也是众说纷纭。除了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观,其他专家学者也对什么是交际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Littlewood的交际能力观可分为四个部分:尽可能达到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建立交际系统,把语言作为交际方式的技巧和策略以及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在Hedge看来,交际能力则包括以下五个要素:语言能力(与语言本身有关)、语用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话语能力(能连贯有逻辑地进行对话)、策略能力(交流出现问题时所采取的办法)和流利。由于每个人对交际教学法有着不同的见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方法是否属于交际教学法也就没有统一的界定,这一问题本身就成为运用交际教学法的一大难点。
其次,在使用交际教学法的课堂中,真正适合交际教学法的课堂练习较少。许多使用交际教学法的课堂活动很难使学生产生自发的回应及达到帮助他们习得外语的目的。给出讨论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例如讨论圣诞节收到或送出的礼物,并详细描述这些礼物。这样的讨论有其现实意义,也符合交际教学法的初衷,但这样的讨论并不能促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开口,这就违背了课堂活动设计的初衷,无法达到交际教学法的目的。只有改进课堂活动设计,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才能保证他们都能有所学。
再次,交际教学法强调现实交际,但在我们国家却何难有真正的英语语言交际环境供学生进行现实交际。因而,也就无法体现交际教学法用语言交际进行教学的核心。中国的学生在课堂外几乎没有操练机会,更谈不上进行实际的交流。桂诗春曾经提出外语教学法的十项原则,其中有一条便是“使用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如果学生学习后不能使用,那么这样的教学便是失败的。课堂外缺乏使用英语的语境是交际教学法在我国实施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困难。
其他的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到交际教学法的实施。学生的母语设置的障碍便是其一。比如中国学生在上口语课时,很少能做到整节课都使用英语,在遇到表达困难时,会轻易放弃改用中文,而不是想方设法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来解决难题。中国的教育体系也是阻碍交际教学法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考核学生的考试以考核语法为主,例如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等,虽然现在的教学大纲已经融入了交际教学法,学生使用的教材也有交际的任务或是课堂活动,但是考核学生的考试却还是以考核语法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语法的学习,而忽视了提高交际能力。大班教学也是阻碍交际教学法实施的因素。大班教学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班级的人数过多,则会增加交际型课堂活动的实施,教师一人难以顾及所有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交际教学法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升级,尽量避免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以提高我国的英语教学质量。
(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
交际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专家学者的推崇,甚至被认为是历史上各种教学法的最终发展形态。同样,交际教学法在我国也颇受重视,并迅猛发展。但把交际教学法真正地运用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与困难,也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交际教学法概述
交际教学法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英国产生,作为情节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的替代品而出现。它不仅回应了对乔姆斯基对结构语言学理论的批评,还是以Firth和Halliday为代表的英国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以Hymes,Gumperz和Labov为代表的美国社会语言学理论及Austine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的认知和改进。
交际教学法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在当时的欧洲,各国间的相互往来日益频繁,必须有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教授成年人学习外语。1972年Wilkins提出了关于语言的功能交际定义,为交际法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他分析了语言学习者需要学会和表达的交际意义。他提出意义有两种:概念范畴(如时间、顺序、质量、地点、频率等)和交际功能范畴(如请求、否定、邀请和抱怨)。这对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交际教学法的基础是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由Hymes提出,指一个人对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Hymes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的交际能力观:语法性,从语言形式的角度看,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是可能的;可接受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能被接受;得体性,从广义的文化角度看,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实际操作性,从概率的角度看,即某种说法是否可能合乎语法性、可接受性和得体性,其实质是本族语使用者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这样说,以及这样使用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
用语言去学(using language to learn)和学会用语言(learning to use language)是交际教学法的核心,是它區别于其他教学法的特点,它不仅注重语言的结构,还更加注重语言的功能。Richards和Rogers提出了交际教学法的三个原则:交际原则(communication principle),任务原则(task principle)和意义原则(meaningfulness principle)。这三个原则体现了交际教学法的核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交际教学法作为走在前沿的教学法有其独到的特点与优点。它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希望学生可以在真实地世界里自如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交际教学法肯定了语言结构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注重语言的功能意义,产生了交际的语言观。
二、交际教学法实施的难点
交际教学法看似是完美的教学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困难。以下便列举交际教学法实施在课堂中遇到的困难。
首先,从根本上来说,交际教学法本身是一个较为含糊的概念,因为没有统一的定义交际教学法,而对于其核心交际能力的阐述,也是众说纷纭。除了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观,其他专家学者也对什么是交际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Littlewood的交际能力观可分为四个部分:尽可能达到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建立交际系统,把语言作为交际方式的技巧和策略以及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在Hedge看来,交际能力则包括以下五个要素:语言能力(与语言本身有关)、语用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话语能力(能连贯有逻辑地进行对话)、策略能力(交流出现问题时所采取的办法)和流利。由于每个人对交际教学法有着不同的见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方法是否属于交际教学法也就没有统一的界定,这一问题本身就成为运用交际教学法的一大难点。
其次,在使用交际教学法的课堂中,真正适合交际教学法的课堂练习较少。许多使用交际教学法的课堂活动很难使学生产生自发的回应及达到帮助他们习得外语的目的。给出讨论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例如讨论圣诞节收到或送出的礼物,并详细描述这些礼物。这样的讨论有其现实意义,也符合交际教学法的初衷,但这样的讨论并不能促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开口,这就违背了课堂活动设计的初衷,无法达到交际教学法的目的。只有改进课堂活动设计,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才能保证他们都能有所学。
再次,交际教学法强调现实交际,但在我们国家却何难有真正的英语语言交际环境供学生进行现实交际。因而,也就无法体现交际教学法用语言交际进行教学的核心。中国的学生在课堂外几乎没有操练机会,更谈不上进行实际的交流。桂诗春曾经提出外语教学法的十项原则,其中有一条便是“使用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如果学生学习后不能使用,那么这样的教学便是失败的。课堂外缺乏使用英语的语境是交际教学法在我国实施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困难。
其他的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到交际教学法的实施。学生的母语设置的障碍便是其一。比如中国学生在上口语课时,很少能做到整节课都使用英语,在遇到表达困难时,会轻易放弃改用中文,而不是想方设法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来解决难题。中国的教育体系也是阻碍交际教学法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考核学生的考试以考核语法为主,例如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等,虽然现在的教学大纲已经融入了交际教学法,学生使用的教材也有交际的任务或是课堂活动,但是考核学生的考试却还是以考核语法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语法的学习,而忽视了提高交际能力。大班教学也是阻碍交际教学法实施的因素。大班教学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班级的人数过多,则会增加交际型课堂活动的实施,教师一人难以顾及所有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交际教学法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升级,尽量避免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以提高我国的英语教学质量。
(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