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高校不断盛行,在高校教育模式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围绕盐城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后教育成效的情况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今后本科生导师制在车辆工程专业的应用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本科生 导师制 车辆工程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现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在全世界的教育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2]。本科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要劳动力,对其进行高效而良好的大学教育至关重要。现在国内正大力进行教学改革,许多教育学者把目光聚焦在本科生导师制上,并对本科生导师制这一教育模式进行改良与完善,成为我国大学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为培养出大量优秀的科研型、创新型、社会应用型人才而努力,从而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平稳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已有众多学科对之进行探讨与研究,盐城工学院汽车学院作为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基地,也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大力实践与研究,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诞生与演变
本科生导师制是随着牛津大学学院制的建成而诞生的,也跟随学院制的演变而演变。学院制创办于1379年的新学院(New College)。当时,学院就是学生的家,导师隶属于某个学院,而非整个牛津大学。学院的设备相对齐全,可供学生生活与学习,一般学院都设有教室、食堂、公寓、图书馆、体育场、小型的实验室和公共活动室等。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建立的新学院,首次实行付薪的导师制,薪水来源于学院的基金,每个导师给100先令作为工资。当时导师的职责是教导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是学生经济方面的保护者。牛津大学制度化的导师制最初确立的标志即是威廉·威克姆努力实施导师制。因为宗教改革,牛津大学各个学院的教学机构变成了以本科为主体,此时,普遍建立起本科生导师制。但是,19世纪以前,这种形式的导师并没被认为是牛津大学学院的正式教师,而是以私人导师的角色扮演着。19世纪大学考试制度改革后,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导师制才建立。它的教学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以学院为基础、以本科教学为宗旨,导师个别教导学生。之后,本科生导师制向学科化、学术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本科生导师成为一种真正的偏向于学术性的职业[3]-[4]。
二、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导师的职责
本科生导师的基本职责是讲授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阅读书籍与查阅文献,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重点是要与学生面对面进行广泛而积极的知识交流与讨论,使学生的整体思维和思考能力得到提高。然而,本科生导师需根据本科生所处年级的状态和任务不同而其职责需做相应的调整。如导师主要帮助新生度过大学生活的适应期;重点培养中年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则需要帮助他们如何正确进行一次人生的重要抉择[5]。对于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获得应用型研究成果,并为社会输出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本科生导师在应用型高校应侧重实践教学,且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时期,这就需要导师具有充足的实践能力[6]。我院与企业密切合作,为不断提高导师自身实践能力创造了大量机会,进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如学生每年参加大学生方程赛车,导师指导学生设计并动手制作赛车,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还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有效的实施方法
高校教育普及化,师生比例失衡,这是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全面实行的障碍。基于此,为了大力推广有效的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高校的实施,避免本科生导师制因比例严重失调而流于形式,需制定相应合理的标准。如我校本科生导师的选定标准为导师必须是专业授课教师,并且学校每学期进行的“学生对授课老师满意度”测评分均在80分以上。从大一新生里每个专业随机挑选一个班,挑选的每个班级36名学生配备6名导师,及1名导师带6名学生,这个带教比例与哈佛大学相仿。大一第二学期开学即确立导师带教的学生,在此之前对本科生导师进行专业培训,需先与学生做好沟通工作,得到学生的信任,接下来的指导工作都将迎刃而解。交流方式有:(1)邀请指导的6名学生去导师家中包水饺等增进师生关系的活动。(2)与6名学生一起去宽阔的场地,围成圈讨论如人生的意义这类话题,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并增加了学生的人文底蕴。(3)利用图书馆,指导学生查阅书籍文献。(4)指导学生搜罗有价值的网络信息。导师可创造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四、研究成果
我校汽车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导师在培训教给与学生交流的方法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引导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教育模式,形成了很好的现象。
第一,了解每个学生特有的特性,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具体实施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但都以鼓励学生为主,以便调动学生在大学生活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
第二,通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师生关系变得更自然更融洽,在此基础上,适当布置些阅读的内容,以引导为主,不指定书籍,图书馆内的皆可,每周开展一次读书体会分享活动,进行遇到问题的探讨,这样容易形成批判性思维。阅读量大的学生往往学习的积极性高。阅读也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成绩。图1为成绩变化情况。
第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为将来进入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的节奏,也算是为未来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搭建桥梁。
五、讨论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几年各大高校开始实行的一个新的指导制度,根据几个学生个体给予相应指导,与辅导员的工作互补,弥补辅导员管理班级整体,保证整体的尽然有序,却无暇顾及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无精力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创新活动等。如何做好本科生“导师”及真正实现培养目标是现在急需解答的重要问题,即如何与学生沟通,并能有效指导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首先要知道本科生导师制在不同大学的职责是不一样的。如在应用型高校,就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为输送更多社会应用型人才而努力。其次,寻找不同特质学生的教育方式,以便更高效地帮助学生度过大学时光,而不浪费光阴,大学生活又可以过得丰富多彩,还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最后,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教育自由。只有思想自由的人才具备创新意识。在管理引导学生时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实践,面对学生的错误或失败,仍以鼓励为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如果目的全面达到了,本科生导师制将是21世纪对我国教育贡献最大的一个教育模式。教育界应该有更多的人研究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培训出合格的本科生导师,进而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学政.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探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4.
[3]黎佳思,常晟昊,管阳太.高校本科生导师的角色和职责定位[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2):7-29.
[4]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84-86.
[5]雅罗斯拉夫,帕利坎.大学理念重审:与纽曼对话[M].杨德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林源源,沈逸君.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06(3):84-66.
基金项目:2014年度盐城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科生导师制与人才培养”(项目编号:2014B20)
关键词: 本科生 导师制 车辆工程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现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在全世界的教育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2]。本科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要劳动力,对其进行高效而良好的大学教育至关重要。现在国内正大力进行教学改革,许多教育学者把目光聚焦在本科生导师制上,并对本科生导师制这一教育模式进行改良与完善,成为我国大学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为培养出大量优秀的科研型、创新型、社会应用型人才而努力,从而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平稳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已有众多学科对之进行探讨与研究,盐城工学院汽车学院作为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基地,也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大力实践与研究,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诞生与演变
本科生导师制是随着牛津大学学院制的建成而诞生的,也跟随学院制的演变而演变。学院制创办于1379年的新学院(New College)。当时,学院就是学生的家,导师隶属于某个学院,而非整个牛津大学。学院的设备相对齐全,可供学生生活与学习,一般学院都设有教室、食堂、公寓、图书馆、体育场、小型的实验室和公共活动室等。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建立的新学院,首次实行付薪的导师制,薪水来源于学院的基金,每个导师给100先令作为工资。当时导师的职责是教导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是学生经济方面的保护者。牛津大学制度化的导师制最初确立的标志即是威廉·威克姆努力实施导师制。因为宗教改革,牛津大学各个学院的教学机构变成了以本科为主体,此时,普遍建立起本科生导师制。但是,19世纪以前,这种形式的导师并没被认为是牛津大学学院的正式教师,而是以私人导师的角色扮演着。19世纪大学考试制度改革后,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导师制才建立。它的教学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以学院为基础、以本科教学为宗旨,导师个别教导学生。之后,本科生导师制向学科化、学术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本科生导师成为一种真正的偏向于学术性的职业[3]-[4]。
二、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导师的职责
本科生导师的基本职责是讲授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阅读书籍与查阅文献,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重点是要与学生面对面进行广泛而积极的知识交流与讨论,使学生的整体思维和思考能力得到提高。然而,本科生导师需根据本科生所处年级的状态和任务不同而其职责需做相应的调整。如导师主要帮助新生度过大学生活的适应期;重点培养中年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则需要帮助他们如何正确进行一次人生的重要抉择[5]。对于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获得应用型研究成果,并为社会输出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本科生导师在应用型高校应侧重实践教学,且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时期,这就需要导师具有充足的实践能力[6]。我院与企业密切合作,为不断提高导师自身实践能力创造了大量机会,进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如学生每年参加大学生方程赛车,导师指导学生设计并动手制作赛车,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还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有效的实施方法
高校教育普及化,师生比例失衡,这是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全面实行的障碍。基于此,为了大力推广有效的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高校的实施,避免本科生导师制因比例严重失调而流于形式,需制定相应合理的标准。如我校本科生导师的选定标准为导师必须是专业授课教师,并且学校每学期进行的“学生对授课老师满意度”测评分均在80分以上。从大一新生里每个专业随机挑选一个班,挑选的每个班级36名学生配备6名导师,及1名导师带6名学生,这个带教比例与哈佛大学相仿。大一第二学期开学即确立导师带教的学生,在此之前对本科生导师进行专业培训,需先与学生做好沟通工作,得到学生的信任,接下来的指导工作都将迎刃而解。交流方式有:(1)邀请指导的6名学生去导师家中包水饺等增进师生关系的活动。(2)与6名学生一起去宽阔的场地,围成圈讨论如人生的意义这类话题,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并增加了学生的人文底蕴。(3)利用图书馆,指导学生查阅书籍文献。(4)指导学生搜罗有价值的网络信息。导师可创造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四、研究成果
我校汽车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导师在培训教给与学生交流的方法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引导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教育模式,形成了很好的现象。
第一,了解每个学生特有的特性,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具体实施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但都以鼓励学生为主,以便调动学生在大学生活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
第二,通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师生关系变得更自然更融洽,在此基础上,适当布置些阅读的内容,以引导为主,不指定书籍,图书馆内的皆可,每周开展一次读书体会分享活动,进行遇到问题的探讨,这样容易形成批判性思维。阅读量大的学生往往学习的积极性高。阅读也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成绩。图1为成绩变化情况。
第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为将来进入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的节奏,也算是为未来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搭建桥梁。
五、讨论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几年各大高校开始实行的一个新的指导制度,根据几个学生个体给予相应指导,与辅导员的工作互补,弥补辅导员管理班级整体,保证整体的尽然有序,却无暇顾及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无精力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创新活动等。如何做好本科生“导师”及真正实现培养目标是现在急需解答的重要问题,即如何与学生沟通,并能有效指导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首先要知道本科生导师制在不同大学的职责是不一样的。如在应用型高校,就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为输送更多社会应用型人才而努力。其次,寻找不同特质学生的教育方式,以便更高效地帮助学生度过大学时光,而不浪费光阴,大学生活又可以过得丰富多彩,还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最后,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教育自由。只有思想自由的人才具备创新意识。在管理引导学生时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实践,面对学生的错误或失败,仍以鼓励为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如果目的全面达到了,本科生导师制将是21世纪对我国教育贡献最大的一个教育模式。教育界应该有更多的人研究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培训出合格的本科生导师,进而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学政.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探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4.
[3]黎佳思,常晟昊,管阳太.高校本科生导师的角色和职责定位[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2):7-29.
[4]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84-86.
[5]雅罗斯拉夫,帕利坎.大学理念重审:与纽曼对话[M].杨德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林源源,沈逸君.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06(3):84-66.
基金项目:2014年度盐城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科生导师制与人才培养”(项目编号:2014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