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精神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涵,而基于人文主题开展语言文字训练,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人生、大自然的认知与感悟,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与工具性,促使学生正确掌握、有效理解语言文字的方法,进而促使学生语言文字运动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论述了人文主题融入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和原则,并探究了人文主题视角下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
关键词:人文主题;语言文字;训练策略;小学语文
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再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特别要注重培養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材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载体,其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为此作为当代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准把控语文教材的“脉络”,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针对性地提出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通过研读当前使用的语文教材发现,教材有两个主要的线索,分别是“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且这两个线索融会贯通到教材中。基于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访问学者等方式,论述了人文主题融入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与原则,并探究了人文主题下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人文主题融入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与原则
1.融入的必要性
人文精神的价值不仅仅体现于教育理论层面,其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将人文主题引入到语言文字训练的课堂上,可以潜移默化地将“人文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又可以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认知特征等作为语言文字训练的着手点与参照系,进而促使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除此之外,将人文主题引入到语言文字训练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社会、人生以及大自然的认知与体会,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乐于发现“美”,善于创造“美”,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养成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宝贵品质,从容地应对学习、生活乃至人生中的艰难,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其潜移默化地具备深入“观”世界、“品”人生的意识与能力。概括来讲,将人文主题引入到语言文字训练中,能够丰富语言文字训练活动,强化其有效性与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融入三大原则
人文主题引入语言文字训练具有良好的价值,但是也不能够盲目地引入,否则会适得其反。为此,笔者结合文献资料、教学实践经验,归纳了人文主题引入语言文字训练的“三大原则”:
(1)基本性原则。浅显的剖析与入微的体会是完成语言文字训练目标的保障。人文精神往往隐含于文本中,而要想融入人文主题,就要善于观察、乐于体悟,才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文精神的内涵。简单来讲就是,基于人文主题的语言文字训练要遵守基本性原则,始终立足文本内容,尊重文本作者的情感。
(2)扩展性原则。语言文字训练往往比较枯燥,而引入人文主题,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为此基于人文主题的语言文字训练,要遵守扩展性原则,适切地进行扩展性的分析与体会,使学生领悟人文精神,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人生观。
(3)实践性原则。语言文字训练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够获得的。然而,小学生往往依靠感性行事,导致语言文字训练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基于人文主题的语言文字训练要尊重实践性原则,使学生通过参与生动、形象的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基于人文主题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语言文字训练已然成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结合实践经验发现,语言文字训练要做到“贵、妙、美、高”四字真言,具体来说就是:“贵”在水到渠成,“妙”在动静有法,“美”在以德服人,“高”在渐至佳境。除此之外,作为当代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还要认识到语言文字训练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落实,而笔者结合实践经验,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人文主题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如下:
1.脚踏实地,零距离接触钻研语言
相比较而言,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内容较为浅显,但其确实蕴含着广泛、丰富的内容,特别是蕴含了人文精神。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众多语言文字训练内容都停留于“蜻蜓点水式”的叙述,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都是架空进行分析,完全犹如“空中楼台”,华而不实。这样的过程,无疑是剥夺了学生零距离接触语言、分析语言、钻研语言的机遇,长此以往学生必定不会形成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因此,为了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必须要坚持“语言思想语言”的基本线路,避免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落的分析沦为“镜中花”,同时也能够避免训练处于“腾云驾雾”的尴尬境地,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训练语言,促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才能真真切切地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与效率。
如,为了让学生体会文本作者“悲痛之情”,笔者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读”,首先将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标注出来,其次将关键词语标注出来,最后分析修辞方法,引导学生体悟。“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一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通过反复“诵读”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沉重”与“悲痛”两个词语,而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作者情感的体会,笔者让学生关注“见不到”“听不到”以及“得不到”三个词,认识到该句运用了“排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失去伯父时的所思所感,也是文本的情感主线,更将作者难过、悲痛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同时也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这样一来,语言文字训练“着地”,一步一脚印地进行了落实,最终学生会形成扎实的语言基础。 2.主题明确,局部与整体协同发展
开展语言文字训练活动时,要注重练习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却也要认识到,这里的“整体性”与“综合性”是相对于“局部性”与“单项性”而言的。训练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促使学生各个感知器官配合参与,联合发展,定然能够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促使语言文字训练的水平得到提高。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本中,通过笑谈“碰壁”,精准地描述出鲁迅先生不畏挫折、不怕迫害,顽强斗争的精神以及革命乐观主义态度。为了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筆者抓住了笑谈“碰壁”,但不适宜展开“长篇大论”的分析,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进而“化整为零”地点拨学生体会语感。课堂上,笔者侧重让学生分析“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学生认识到“四周黑洞洞”,比喻当时社会非常黑暗,看不到一丝光明,人民毫无民主与自由而言,而“碰壁”就是指受到的“挫折”与“迫害”,进而深入地体会鲁迅先生身上可贵的品质,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将其作为自己的榜样,逐步养成良好的“三观”。
3.夯实基础,积累与迁移齐头并进
语言文字训练并非单一理解、掌握“书面语言”的训练,而是要注重小学生语言积累与迁移的协同发展,促使小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培养。如若教师单一注重“书面语言”训练,那么语文课也就仅仅处于“读懂”的位置上,根本不可能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换言之,教师要精准地把握“阅读课”与“说写课”的区别,同时不能够急功近利,生硬地组织开展“说写”训练,否则既不会实现训练学生理解能力的目标,也不会实现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目标。如,“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与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语言描绘“求助车夫”这一场景。这样一来,完成了“文本语言”向“个性语言”的转化,且由于未曾设定答案,使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得到了保障。
综上所述,将人文主题融入小学阶段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人文素养的熏陶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来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与针对性。而作为当代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实现人文主题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培养,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虞红敏.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5).
[2]马米奇.“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
[3]宋月红,黎文丽,何琳,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研究[A].第十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议题三:教学管理视点),2017(9):216-224.
[4]朱荣萍.人文精神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5(33):94.
[5]余锦云.小学低段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7(4):56-57.
[6]黄玉平.抓住本真,训练语言:试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J].黑河教育,2016(2):43-44.
[7]朱姝.强化小学语文的语言文字训练:以《一张珍贵的照片》为例[J].江西教育,2013(12):54.
[8]袁聪维.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2017.
[9]康玉岩,郭彦彦.加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商榷[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8-79.
[10]杜英英.利用任务单,提高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9.
[11]程彬彬.浅议小学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J].学周刊,2018(4):119-120.
作者简介:刘立英,男,汉族,1963年7月生,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人,大专学历,一级教师,现任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中心小学教学,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和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
编辑 高 琼
关键词:人文主题;语言文字;训练策略;小学语文
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再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特别要注重培養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材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载体,其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为此作为当代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准把控语文教材的“脉络”,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针对性地提出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通过研读当前使用的语文教材发现,教材有两个主要的线索,分别是“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且这两个线索融会贯通到教材中。基于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访问学者等方式,论述了人文主题融入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与原则,并探究了人文主题下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人文主题融入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与原则
1.融入的必要性
人文精神的价值不仅仅体现于教育理论层面,其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将人文主题引入到语言文字训练的课堂上,可以潜移默化地将“人文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又可以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认知特征等作为语言文字训练的着手点与参照系,进而促使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除此之外,将人文主题引入到语言文字训练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社会、人生以及大自然的认知与体会,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乐于发现“美”,善于创造“美”,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养成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宝贵品质,从容地应对学习、生活乃至人生中的艰难,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其潜移默化地具备深入“观”世界、“品”人生的意识与能力。概括来讲,将人文主题引入到语言文字训练中,能够丰富语言文字训练活动,强化其有效性与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融入三大原则
人文主题引入语言文字训练具有良好的价值,但是也不能够盲目地引入,否则会适得其反。为此,笔者结合文献资料、教学实践经验,归纳了人文主题引入语言文字训练的“三大原则”:
(1)基本性原则。浅显的剖析与入微的体会是完成语言文字训练目标的保障。人文精神往往隐含于文本中,而要想融入人文主题,就要善于观察、乐于体悟,才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文精神的内涵。简单来讲就是,基于人文主题的语言文字训练要遵守基本性原则,始终立足文本内容,尊重文本作者的情感。
(2)扩展性原则。语言文字训练往往比较枯燥,而引入人文主题,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为此基于人文主题的语言文字训练,要遵守扩展性原则,适切地进行扩展性的分析与体会,使学生领悟人文精神,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人生观。
(3)实践性原则。语言文字训练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够获得的。然而,小学生往往依靠感性行事,导致语言文字训练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基于人文主题的语言文字训练要尊重实践性原则,使学生通过参与生动、形象的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基于人文主题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语言文字训练已然成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结合实践经验发现,语言文字训练要做到“贵、妙、美、高”四字真言,具体来说就是:“贵”在水到渠成,“妙”在动静有法,“美”在以德服人,“高”在渐至佳境。除此之外,作为当代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还要认识到语言文字训练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落实,而笔者结合实践经验,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人文主题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如下:
1.脚踏实地,零距离接触钻研语言
相比较而言,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内容较为浅显,但其确实蕴含着广泛、丰富的内容,特别是蕴含了人文精神。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众多语言文字训练内容都停留于“蜻蜓点水式”的叙述,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都是架空进行分析,完全犹如“空中楼台”,华而不实。这样的过程,无疑是剥夺了学生零距离接触语言、分析语言、钻研语言的机遇,长此以往学生必定不会形成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因此,为了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必须要坚持“语言思想语言”的基本线路,避免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落的分析沦为“镜中花”,同时也能够避免训练处于“腾云驾雾”的尴尬境地,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训练语言,促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才能真真切切地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与效率。
如,为了让学生体会文本作者“悲痛之情”,笔者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读”,首先将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标注出来,其次将关键词语标注出来,最后分析修辞方法,引导学生体悟。“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一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通过反复“诵读”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沉重”与“悲痛”两个词语,而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作者情感的体会,笔者让学生关注“见不到”“听不到”以及“得不到”三个词,认识到该句运用了“排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失去伯父时的所思所感,也是文本的情感主线,更将作者难过、悲痛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同时也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这样一来,语言文字训练“着地”,一步一脚印地进行了落实,最终学生会形成扎实的语言基础。 2.主题明确,局部与整体协同发展
开展语言文字训练活动时,要注重练习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却也要认识到,这里的“整体性”与“综合性”是相对于“局部性”与“单项性”而言的。训练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促使学生各个感知器官配合参与,联合发展,定然能够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促使语言文字训练的水平得到提高。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本中,通过笑谈“碰壁”,精准地描述出鲁迅先生不畏挫折、不怕迫害,顽强斗争的精神以及革命乐观主义态度。为了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筆者抓住了笑谈“碰壁”,但不适宜展开“长篇大论”的分析,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进而“化整为零”地点拨学生体会语感。课堂上,笔者侧重让学生分析“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学生认识到“四周黑洞洞”,比喻当时社会非常黑暗,看不到一丝光明,人民毫无民主与自由而言,而“碰壁”就是指受到的“挫折”与“迫害”,进而深入地体会鲁迅先生身上可贵的品质,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将其作为自己的榜样,逐步养成良好的“三观”。
3.夯实基础,积累与迁移齐头并进
语言文字训练并非单一理解、掌握“书面语言”的训练,而是要注重小学生语言积累与迁移的协同发展,促使小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培养。如若教师单一注重“书面语言”训练,那么语文课也就仅仅处于“读懂”的位置上,根本不可能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换言之,教师要精准地把握“阅读课”与“说写课”的区别,同时不能够急功近利,生硬地组织开展“说写”训练,否则既不会实现训练学生理解能力的目标,也不会实现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目标。如,“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与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语言描绘“求助车夫”这一场景。这样一来,完成了“文本语言”向“个性语言”的转化,且由于未曾设定答案,使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得到了保障。
综上所述,将人文主题融入小学阶段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人文素养的熏陶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来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与针对性。而作为当代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实现人文主题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培养,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虞红敏.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5).
[2]马米奇.“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
[3]宋月红,黎文丽,何琳,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研究[A].第十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议题三:教学管理视点),2017(9):216-224.
[4]朱荣萍.人文精神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5(33):94.
[5]余锦云.小学低段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7(4):56-57.
[6]黄玉平.抓住本真,训练语言:试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J].黑河教育,2016(2):43-44.
[7]朱姝.强化小学语文的语言文字训练:以《一张珍贵的照片》为例[J].江西教育,2013(12):54.
[8]袁聪维.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2017.
[9]康玉岩,郭彦彦.加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商榷[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8-79.
[10]杜英英.利用任务单,提高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9.
[11]程彬彬.浅议小学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J].学周刊,2018(4):119-120.
作者简介:刘立英,男,汉族,1963年7月生,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人,大专学历,一级教师,现任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中心小学教学,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和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