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产业结构互补性强且互为对方的第一和第十大贸易伙伴。但同两国间迅速发展的经贸关系不协调的是,两国间的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特别是印度频频对中国商品设置的贸易障碍。本文以中国和印度的贸易结构的视角来解读两国间的贸易摩擦问题,提出了应充分利用相互间的比较优势以推动两国经贸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贸易结构中国印度贸易摩擦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001-02
今年正值中印建交60周年,60年来,双边关系经历了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蜜月期”和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冷战期”以及80年代以来的逐步正常化三个阶段。进入新世纪之后,两国之间以更加积极的姿态站在世界舞台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分工格局,两国充分利用各自在全球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比较优势,分别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办公室”。在这一背景下,近段时期以来,中印间贸易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印间经贸关系面的日益广泛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摩擦且愈发激烈。笔者认为这固然有中印间部分商品结构的冲突因素,但是印度本身固有的不安全感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笔者认为中印两国应充分发挥两国间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合作,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中印贸易发展现状及特点
鉴于历史原因,中印间的贸易在两国建交之后的30多年一直处于冷淡局面,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政府贸易协定》(1984年)的签订以及1992年中印间边贸的恢复,两国之间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1990-1991年和1995-1996年间,印度对华贸易总额分别为8.8271亿卢比(约合4924万美元)和383.03亿卢比(约合11.451亿美元);①新世纪以来,中印贸易从2000年的29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517.8亿美元,年均增长43%。2008年,中印两国相互成为对方的第一和第十大贸易伙伴。2009年,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两国经贸合作受到一定影响,但仍维持了较高的水平,达到443.8亿美元(详见图1)。同时,两国间的双向投资也稳步发展,印度累计对华直接投资已超过3亿美元,中国对印投资已达2.5亿美元。②
但是,虽然中印两国贸易额逐年增加,但两国贸易额在各自国家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远远比不上两国巨大的市场应具有的规模。中印两国人口总数占世界总人口的37%,但贸易总量还不到全世界的10%。截止2007年,对印度的贸易出口额占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1.7%,而中国贸易出口额在印度只占印度贸易出口总额的6.5%。因此,中印间贸易合作还有巨大发展空间。同时,中印间贸易还面临差额扩大的问题。2002年中国对印贸易顺差为3.98亿美元,到2006年则超过40亿美元,而2010年则达到200.78亿美元。③
同时,中印两国间贸易商品结构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表1所示,在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商品种类中,60%-70%都是矿产品、纺织品及其原料、贱金属及制品等初级产品并在该类产品中保持较大的顺差。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商品节后也发生了变化,曾是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大户的矿物燃料和石油近年来已经退居后位,而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医疗设备等高端产品则成为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大宗商品(详见表2)。
资料来源:同上
二、中印贸易摩擦及原因分析
但是,伴随着中印贸易快速发展的却是中印间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主要表现为印度对来自中国商品和服务的限制。1994年1月7日,印度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案——异丁基苯案,从此揭开了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序幕。从1995年开始,印度对华反倾销数量迅速增加;1995年至2003年印度在这8年时间中对华反倾销立案69起;2002-2003年度印度对30项进口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中针对中国的有15项;2009年,在国外对华7起特保调查中,由印度启动的就有5起,23起涉华保障措施中,印度启动的也占到9起;④2010年4月,以怀疑有间谍设备为由,印度禁止从中国进口产电信设备……
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了中印间贸易摩擦日益加剧这种不健康局面:
1、印度经济的内向型的进口替代发展模式。自1956年实行优先发展国营重工业的战略以来,印度就一直采取了进口替代的外贸政策。自WTO成立以来的1995-2005年,印度发起反倾销渊查和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数量均居世界第1位,分别达425起和316起,各占同期全球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案件总数的15%和17.52%。⑤相比较之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很大一部分主要靠出口,制造业在出口比例中占很大份额。
2、印度出于历史和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而产生的对中国不信任感。由于中印间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印度国内存在相当强的对华不友好的声音和势力。特别是自2000年起,印度国内舆论界部分人士就精心营造了一场“中国产品威胁论”,宣传中国向印度倾销会冲击印度国内产业,中国对印度实行的是经济侵略,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印度经济会受到难以忍受的打击。而印度政府的这种不信任感在2009年印度政府严卡中国工人签证问题⑥和2010年5月以未通过“安全审查”为由封杀中国电信设备两个事件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3、中印间贸易的不平衡性。总体来说,中印两国间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在制造业具有优势,而服务业则是印度的强项。但由于上文所述,中印间贸易具有极强的不平衡性,加之近些年来印度在制造业方面的发展,出于对本国制造业的保护,印度选择了贸易壁垒这一消极的应对方法。比如,由于2008年4月至2009年2月期间印度自中国进口增长高达28%(达281亿美元),尤其是化工产品和金属制品进口大量增长引起印产业界关注,并引发印方对上述中国产品发起多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⑦
4、中国企业应诉不积极及无序竞争等。中国企业在面对印度的反倾销案时应诉不积极导致应诉率很低。由于中国对印度出口企业都是小型企业,出口数量和金额很小,在面对应诉时不积极导致印度公司的连锁反应,使一些印度公司频频对中国企业实行反倾销,这一行为还助长了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施行类似措施。以致近些年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从发达国家像发展中国家扩散,使贸易摩擦的形式更为复杂。而且,由于中国企业长期习惯以低价战略打入国外市场,在对印度出口的一些企业中很多都缺乏对市场的调研,导致报价较低,与本地市场形成价格差,使印度公司间竞争激烈。一些印度企业不得不联合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向中国企业实施反倾销调查。
三、结语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两个经济体,也是在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中仍然保持较高GDP增长的国家,两国之间存在贸易摩擦固然有冲突产业等方面的因素,但总体来讲中印两国间的产业结构是互补的。因此,作为在新时期面临相同发展任务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印双方应共同努力解决两国贸易中的摩擦问题,在双方贸易的互补范畴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这不仅有利于中印方法的经济发展,更加有利于中印间互信的增强。中印和则亚洲强,中印相争则亚洲弱,正如美国《商业周刊》编辑皮特·恩格戴奥所说,“今日,全球商业环境几乎全面笼罩在中国和印度的影响力之下,在未来数十年,中印极可能是改造世界经济的最大力量。”⑧中印两国应在发展本国经济和扩大两国经贸交往的同时正视两国贸易摩擦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分别发挥两国在服务业和制造业领域的比较优势,加强双方的贸易往来。正如2010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越南河内对辛格总理说的那样“世界上有足够的空间供中印发展与合作”。⑨
注释:
①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印度驻华大使馆.中印经贸指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第27页.
②駐印度大使张炎接受中国网专访,2010年3月30日,中国网:http://news.163.com∕10∕0330∕18∕631VQMHD000146BC.html.
③商务部亚洲司.“2005-2009年对亚洲国家地区贸易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亚洲司网站:http://yzs.mofcom.gov.cn/static/date/g/date.html/1?1623895040=2287124019.
④路漫.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贸易摩擦最大受害者.2010年3月22日,《商务周刊》官网:http://www.businesswatch.com.cn/show.php?contentid=2251.
⑤宋利芳.印度反倾销政策及其特点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1期.
⑥国际先驱导报.“印度媒体称政府为保护本国就业严卡中国人签证”,2009年10月23日,http://blog.sina.com.cn/u/1271704114#.
⑦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2009年7月29日,印度《金融快报》官网: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o-d1006245056.html.
⑧皮特·恩格戴奥(Pete Engardio).龙与象:中印崛起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连出版社,2008年5月,第2页.
⑨温家宝.世界上有足够空间供中印同时发展,2010-10-29,环球网: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0-10/1212414.html.
关键词贸易结构中国印度贸易摩擦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001-02
今年正值中印建交60周年,60年来,双边关系经历了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蜜月期”和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冷战期”以及80年代以来的逐步正常化三个阶段。进入新世纪之后,两国之间以更加积极的姿态站在世界舞台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分工格局,两国充分利用各自在全球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比较优势,分别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办公室”。在这一背景下,近段时期以来,中印间贸易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印间经贸关系面的日益广泛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摩擦且愈发激烈。笔者认为这固然有中印间部分商品结构的冲突因素,但是印度本身固有的不安全感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笔者认为中印两国应充分发挥两国间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合作,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中印贸易发展现状及特点
鉴于历史原因,中印间的贸易在两国建交之后的30多年一直处于冷淡局面,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政府贸易协定》(1984年)的签订以及1992年中印间边贸的恢复,两国之间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1990-1991年和1995-1996年间,印度对华贸易总额分别为8.8271亿卢比(约合4924万美元)和383.03亿卢比(约合11.451亿美元);①新世纪以来,中印贸易从2000年的29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517.8亿美元,年均增长43%。2008年,中印两国相互成为对方的第一和第十大贸易伙伴。2009年,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两国经贸合作受到一定影响,但仍维持了较高的水平,达到443.8亿美元(详见图1)。同时,两国间的双向投资也稳步发展,印度累计对华直接投资已超过3亿美元,中国对印投资已达2.5亿美元。②
但是,虽然中印两国贸易额逐年增加,但两国贸易额在各自国家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远远比不上两国巨大的市场应具有的规模。中印两国人口总数占世界总人口的37%,但贸易总量还不到全世界的10%。截止2007年,对印度的贸易出口额占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1.7%,而中国贸易出口额在印度只占印度贸易出口总额的6.5%。因此,中印间贸易合作还有巨大发展空间。同时,中印间贸易还面临差额扩大的问题。2002年中国对印贸易顺差为3.98亿美元,到2006年则超过40亿美元,而2010年则达到200.78亿美元。③
同时,中印两国间贸易商品结构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表1所示,在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商品种类中,60%-70%都是矿产品、纺织品及其原料、贱金属及制品等初级产品并在该类产品中保持较大的顺差。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商品节后也发生了变化,曾是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大户的矿物燃料和石油近年来已经退居后位,而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医疗设备等高端产品则成为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大宗商品(详见表2)。
资料来源:同上
二、中印贸易摩擦及原因分析
但是,伴随着中印贸易快速发展的却是中印间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主要表现为印度对来自中国商品和服务的限制。1994年1月7日,印度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案——异丁基苯案,从此揭开了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序幕。从1995年开始,印度对华反倾销数量迅速增加;1995年至2003年印度在这8年时间中对华反倾销立案69起;2002-2003年度印度对30项进口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中针对中国的有15项;2009年,在国外对华7起特保调查中,由印度启动的就有5起,23起涉华保障措施中,印度启动的也占到9起;④2010年4月,以怀疑有间谍设备为由,印度禁止从中国进口产电信设备……
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了中印间贸易摩擦日益加剧这种不健康局面:
1、印度经济的内向型的进口替代发展模式。自1956年实行优先发展国营重工业的战略以来,印度就一直采取了进口替代的外贸政策。自WTO成立以来的1995-2005年,印度发起反倾销渊查和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数量均居世界第1位,分别达425起和316起,各占同期全球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案件总数的15%和17.52%。⑤相比较之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很大一部分主要靠出口,制造业在出口比例中占很大份额。
2、印度出于历史和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而产生的对中国不信任感。由于中印间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印度国内存在相当强的对华不友好的声音和势力。特别是自2000年起,印度国内舆论界部分人士就精心营造了一场“中国产品威胁论”,宣传中国向印度倾销会冲击印度国内产业,中国对印度实行的是经济侵略,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印度经济会受到难以忍受的打击。而印度政府的这种不信任感在2009年印度政府严卡中国工人签证问题⑥和2010年5月以未通过“安全审查”为由封杀中国电信设备两个事件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3、中印间贸易的不平衡性。总体来说,中印两国间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在制造业具有优势,而服务业则是印度的强项。但由于上文所述,中印间贸易具有极强的不平衡性,加之近些年来印度在制造业方面的发展,出于对本国制造业的保护,印度选择了贸易壁垒这一消极的应对方法。比如,由于2008年4月至2009年2月期间印度自中国进口增长高达28%(达281亿美元),尤其是化工产品和金属制品进口大量增长引起印产业界关注,并引发印方对上述中国产品发起多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⑦
4、中国企业应诉不积极及无序竞争等。中国企业在面对印度的反倾销案时应诉不积极导致应诉率很低。由于中国对印度出口企业都是小型企业,出口数量和金额很小,在面对应诉时不积极导致印度公司的连锁反应,使一些印度公司频频对中国企业实行反倾销,这一行为还助长了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施行类似措施。以致近些年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从发达国家像发展中国家扩散,使贸易摩擦的形式更为复杂。而且,由于中国企业长期习惯以低价战略打入国外市场,在对印度出口的一些企业中很多都缺乏对市场的调研,导致报价较低,与本地市场形成价格差,使印度公司间竞争激烈。一些印度企业不得不联合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向中国企业实施反倾销调查。
三、结语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两个经济体,也是在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中仍然保持较高GDP增长的国家,两国之间存在贸易摩擦固然有冲突产业等方面的因素,但总体来讲中印两国间的产业结构是互补的。因此,作为在新时期面临相同发展任务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印双方应共同努力解决两国贸易中的摩擦问题,在双方贸易的互补范畴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这不仅有利于中印方法的经济发展,更加有利于中印间互信的增强。中印和则亚洲强,中印相争则亚洲弱,正如美国《商业周刊》编辑皮特·恩格戴奥所说,“今日,全球商业环境几乎全面笼罩在中国和印度的影响力之下,在未来数十年,中印极可能是改造世界经济的最大力量。”⑧中印两国应在发展本国经济和扩大两国经贸交往的同时正视两国贸易摩擦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分别发挥两国在服务业和制造业领域的比较优势,加强双方的贸易往来。正如2010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越南河内对辛格总理说的那样“世界上有足够的空间供中印发展与合作”。⑨
注释:
①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印度驻华大使馆.中印经贸指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第27页.
②駐印度大使张炎接受中国网专访,2010年3月30日,中国网:http://news.163.com∕10∕0330∕18∕631VQMHD000146BC.html.
③商务部亚洲司.“2005-2009年对亚洲国家地区贸易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亚洲司网站:http://yzs.mofcom.gov.cn/static/date/g/date.html/1?1623895040=2287124019.
④路漫.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贸易摩擦最大受害者.2010年3月22日,《商务周刊》官网:http://www.businesswatch.com.cn/show.php?contentid=2251.
⑤宋利芳.印度反倾销政策及其特点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1期.
⑥国际先驱导报.“印度媒体称政府为保护本国就业严卡中国人签证”,2009年10月23日,http://blog.sina.com.cn/u/1271704114#.
⑦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2009年7月29日,印度《金融快报》官网: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o-d1006245056.html.
⑧皮特·恩格戴奥(Pete Engardio).龙与象:中印崛起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连出版社,2008年5月,第2页.
⑨温家宝.世界上有足够空间供中印同时发展,2010-10-29,环球网: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0-10/1212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