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始发端头土体加固合理范围的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的端头加固范围既可确保盾构始发、接收安全,又可降低加固费用,因此开展相关研究很有必要.鉴于上述原因,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考虑洞门破除及盾构动态掘进的影响,对郑州东区某盾构始发合理的端头加固范围进行分析.进而又探讨了隧道埋深及洞径对合理加固范围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该工程合理的端头加固范围为纵向加固长度6 m、横向加固宽度3 m,与工程经验法相比纵向加固长度明显减小,有效降低了加固费用;隧道埋深及洞径对端头纵向加固范围影响显著;隧道埋深、洞径越大,端头土体纵向加固长度也越大.
其他文献
纤维素转化为可利用的物质,对于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配制培养基,采取克氏碘液染色法从常年落叶的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及产酶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共分离出4种菌株(D2,D3,D4和D5),经克氏碘染色,发现D2菌株的纤维素降解能力最强.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 S rRNA基因测序分析,D2菌株被鉴定为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为提高菌株D2的产酶量,对其发酵
为提高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在图像识别任务中的精度,提出了一种改进Octave神经网络模型——OCM(Octave Convention Multilayer Perceptron)模型.基于Octave卷积层构建高频卷积核和低频卷积核;在高频卷积核中间加入一个MLP(Multilayer Perceptron,多层感知机)来增强高频特征对图片细节的表达;联合高频卷积核和低频卷积核的输入特征图
运用三次丢番图方程的某些结果,证明了:四角数中仅有立方数a6(a∈N*);六角数中仅有立方数1;七角数中仅有立方数1;十角数中仅有立方数1和27。
城市居民日常通勤活动的环境暴露,对城市社会发展与居民的公共健康起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发展,市区的温度不断上升,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严重的高温暴露风险.本文基于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以北京市六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17年7月10日Landsat 8遥感卫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数据,结合地铁站点、建筑布局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北京市交通调查数据,测量居民步行及自行车通勤高温暴露剂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整体上,北京市六环内中心城市高温暴露剂量较低,城市外围高温暴
通过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官网、公众号等资料的方式,讨论了2016—2020年南阳市主要水资源的水质状况及尚存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提出了发展农村集中供水,加强水质检测和消毒;减少水源污染,提高农村饮水质量(如发展生态工、农、畜牧业,减少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尝试“沟渠河塘”小组负责制等);加大农村饮用水项目经费投入;完善农村饮用水保障服务体系;加强饮水安全宣传,发放饮水安全明白卡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关于植被物候的提取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由于冬小麦有着独特的双周期曲线特征,在物候提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第一个周期的影响,从而影响提取精度.本文基于河南省2012-2013年MODIS EVI数据,对原始数据用Savitzky-Golay滤波法进行降噪处理并进行3次样条插值,进而采用动态阈值法根据冬小麦曲线特征来提取关键物候期,最后将提取结果与地面观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3个关键
线性代数是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然而,近年来由于师资缺乏和学时数压缩等原因,使得部分高校的线性代数的习题课或者被取消,或者变成了例题讲解课,没有达到习题课的教学目的。针对于此,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思考,提出了线性代数习题课的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行列式理论是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重要的基础内容。通过一道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的4种解法,说明了线性代数各部分内容的统一性和行列式在线性代数理论中的基本联结作用。
为研究PAC(Porous Asphalt Concrete)+CRC(Continuous Reinforced Concrete)复合式透水性路面结构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特性,分析了各个结构层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其路面结构组合进行模拟分析.主要研究了PAC层厚度、模量及钢筋层位置对路面结构的应力、竖向位移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C厚度由4 cm增加到12 cm,CRC板底应力与竖向位移、PAC层竖向位移均有所减小,最大减小幅度依次为50.6%、24.19%和28.81%;随着钢筋层位置的向上移动,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间铁路客运联系数据和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结构指数等,从流空间的角度研究高铁对城市网络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①高铁发展对中原城市群交通联系的方向、对象改变不大,但显著地增加了交通联系的强度,使中原城市群网络密度在低水平基础上得到增加。②铁路客运优势城市或劣势城市仍延续其地位,如郑州、商丘、洛阳的相对关注度、相对点出度和相对点入度在无、有高铁两种情况下都始终保持前三名,济源、运城、濮阳则始终是后三名。但其余城市从高铁发展中受益不均衡,高铁发展加剧了流空间网络中城市地位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