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玉米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如何提高玉米的栽培技术就成为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阐述了我省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吉林省的地理气候情况,以及栽培技术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玉米;栽培数据;发展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1-40-1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农作物之一,也是很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吉林省处在温带季风性气候地区,地势上东南部偏高,中西部有着广阔的平原地区。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大省,必须把玉米栽培技术放在首位,对玉米技术的发展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此推进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
1吉林省地形和气候对玉米栽培的影响
1.1吉林省的土壤条件
活土层比较薄,土质吸收养分能力比较低。农民对土地的保护意识相对偏低,土壤的保护措施也仅仅局限于施用肥料。很多农民为了增加粮食的产量大量施用化肥,根本不知道过多施用化肥会对土壤产生很大的伤害,土壤肥料过多极易引起土壤结构改变。在加上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的大规模普及,对土壤的翻耕作业仅停留在土壤表层,土壤并没有经过彻底翻耕。玉米所需要的养分只能堆积在土壤表面没有办法深入到地下,玉米扎根困难,只能很浅地生长在浅土层,常常会出现烧苗现象。土地的盐碱化程度不断加重,但是玉米需要的土壤pH值应该在5~8之间且耐盐碱能力弱。
1.2吉林省的气候条件
玉米栽培对气候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对自然环境的温度,玉米属于喜温植物,玉米种子在20℃~28℃之间有很高的出芽率。玉米不仅是喜温农作物同时也是短日照农作物,如果每天日照超过11小时,会严重影响玉米的开花期,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整体日照比较丰富,积温也比较高,这些地理条件很适合大量种植玉米。
一方面由于降雨不均会出现某些县(市)降雨量不足,最终导致当地玉米产量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倒春寒和秋季的早霜冻,都在影响着玉米的产量。
2玉米在栽培技术中常见的问题
2.1玉米栽培现状
大多数人对于不同阶段的玉米植株应该施用什么肥料不是太清楚。农民们在施用肥料上都是根据以前的经验进行施肥,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不同环节施用的肥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根本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有效施肥。一些偏远地区科学技术认识落后,造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对于肥料的认识水平较低,很少施用有机肥料,仅仅使用单一的氮肥,导致了土壤中养分的不均衡。在近年来的农田土质调查中,我省很多地方的土地中氮含量严重超出标准值。
2.2农田没有进行深层翻耕
玉米的植株要比辣椒、红薯等植物高出很多,整个植株体积较大,对根系的发育要求很高。如果根系发育不良容易导致植株顶部供养不足。以往农民没有使用机械化耕作的时候,有效的耕层深度低于10厘米,长期的表层翻耕使玉米的植株只能扎根在田地的表层。同时,因为翻耕时没有翻到深土层造成土质较硬。玉米的根系很难再继续向下生长,造成根系发育不良,限制玉米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2.3玉米品种抗性低
我省个别地区所使用的玉米品种普遍存在抗性过低的问题,不断遭受病虫害的侵扰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玉米的抗性过低,如何加强高产和稳产成为目前比较严峻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玉米的稳定性。
3如何解决玉米栽培中的技术问题
3.1加强防治病虫害
在出苗期严格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旦在出苗期出现问题,譬如说出现大规模的烧苗现象,那么会严重影响日后的工作。病虫害多出现在雨水较多的时候,在降雨过多的时候,农田中积水较多。这时候处在幼苗期的玉米植株最为脆弱,很容易被病虫害侵入,严重时会出现大量死苗现象。在降雨较少的时候,应该适当进行灌溉。玉米的出苗期应该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虫害的防治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位,如果出现虫害应该立即科学合理地喷洒农药,缓解虫害对玉米的侵害。 病虫害对玉米栽培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常见的病虫害已经具有了抗药性,由此可知一味地增加农药的份量已经不行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根据土壤来具体生产研发新型农药。逐步加快新型药物,例如仿生环保形以及调控形的药物的技术研发。同时,也不能完完全全靠化学药品来防治病虫害。要引进害虫的天敌,利用其天性来抑制虫害的发生。
3.2种植时密度的合理分配
在种植玉米的时候应该合理分配植株的间距。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对于玉米根系的生长有着很大影响,植株养分会吸收不足,对植株的发育会产生影响。如果植株密度过小,玉米对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就会变低,最终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也会加大生产成本。
4结语
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从中总结出很多经验。同时,我们实现了合理密植的科学栽培技术,而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成为了高产丰收的重要保障。
作者简介:高丽荣,中专学历,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关键词:玉米;栽培数据;发展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1-40-1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农作物之一,也是很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吉林省处在温带季风性气候地区,地势上东南部偏高,中西部有着广阔的平原地区。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大省,必须把玉米栽培技术放在首位,对玉米技术的发展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此推进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
1吉林省地形和气候对玉米栽培的影响
1.1吉林省的土壤条件
活土层比较薄,土质吸收养分能力比较低。农民对土地的保护意识相对偏低,土壤的保护措施也仅仅局限于施用肥料。很多农民为了增加粮食的产量大量施用化肥,根本不知道过多施用化肥会对土壤产生很大的伤害,土壤肥料过多极易引起土壤结构改变。在加上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的大规模普及,对土壤的翻耕作业仅停留在土壤表层,土壤并没有经过彻底翻耕。玉米所需要的养分只能堆积在土壤表面没有办法深入到地下,玉米扎根困难,只能很浅地生长在浅土层,常常会出现烧苗现象。土地的盐碱化程度不断加重,但是玉米需要的土壤pH值应该在5~8之间且耐盐碱能力弱。
1.2吉林省的气候条件
玉米栽培对气候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对自然环境的温度,玉米属于喜温植物,玉米种子在20℃~28℃之间有很高的出芽率。玉米不仅是喜温农作物同时也是短日照农作物,如果每天日照超过11小时,会严重影响玉米的开花期,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整体日照比较丰富,积温也比较高,这些地理条件很适合大量种植玉米。
一方面由于降雨不均会出现某些县(市)降雨量不足,最终导致当地玉米产量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倒春寒和秋季的早霜冻,都在影响着玉米的产量。
2玉米在栽培技术中常见的问题
2.1玉米栽培现状
大多数人对于不同阶段的玉米植株应该施用什么肥料不是太清楚。农民们在施用肥料上都是根据以前的经验进行施肥,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不同环节施用的肥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根本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有效施肥。一些偏远地区科学技术认识落后,造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对于肥料的认识水平较低,很少施用有机肥料,仅仅使用单一的氮肥,导致了土壤中养分的不均衡。在近年来的农田土质调查中,我省很多地方的土地中氮含量严重超出标准值。
2.2农田没有进行深层翻耕
玉米的植株要比辣椒、红薯等植物高出很多,整个植株体积较大,对根系的发育要求很高。如果根系发育不良容易导致植株顶部供养不足。以往农民没有使用机械化耕作的时候,有效的耕层深度低于10厘米,长期的表层翻耕使玉米的植株只能扎根在田地的表层。同时,因为翻耕时没有翻到深土层造成土质较硬。玉米的根系很难再继续向下生长,造成根系发育不良,限制玉米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2.3玉米品种抗性低
我省个别地区所使用的玉米品种普遍存在抗性过低的问题,不断遭受病虫害的侵扰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玉米的抗性过低,如何加强高产和稳产成为目前比较严峻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玉米的稳定性。
3如何解决玉米栽培中的技术问题
3.1加强防治病虫害
在出苗期严格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旦在出苗期出现问题,譬如说出现大规模的烧苗现象,那么会严重影响日后的工作。病虫害多出现在雨水较多的时候,在降雨过多的时候,农田中积水较多。这时候处在幼苗期的玉米植株最为脆弱,很容易被病虫害侵入,严重时会出现大量死苗现象。在降雨较少的时候,应该适当进行灌溉。玉米的出苗期应该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虫害的防治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位,如果出现虫害应该立即科学合理地喷洒农药,缓解虫害对玉米的侵害。 病虫害对玉米栽培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常见的病虫害已经具有了抗药性,由此可知一味地增加农药的份量已经不行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根据土壤来具体生产研发新型农药。逐步加快新型药物,例如仿生环保形以及调控形的药物的技术研发。同时,也不能完完全全靠化学药品来防治病虫害。要引进害虫的天敌,利用其天性来抑制虫害的发生。
3.2种植时密度的合理分配
在种植玉米的时候应该合理分配植株的间距。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对于玉米根系的生长有着很大影响,植株养分会吸收不足,对植株的发育会产生影响。如果植株密度过小,玉米对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就会变低,最终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也会加大生产成本。
4结语
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从中总结出很多经验。同时,我们实现了合理密植的科学栽培技术,而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成为了高产丰收的重要保障。
作者简介:高丽荣,中专学历,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