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学生认知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使教学的三维目标更容易落实,教学达到更佳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 探究式学习 教学情境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研究
1.真实性原则。一是情境内容真实:许多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困难,其根源在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时通常是脱离事物本来的真实情境。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所学知识在其他情境中再应用的可能性。脱离情境并且简化所学知识,往往只能达到刻板的、不完整的、肤浅的理解。如果要求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则必须要求学习和应用的情景有真实性,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越可靠,越牢固。二是学生体验真实:创设教学情境要站在人的活动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高度来审视情境,通过情境创设,巧妙的将真实背景与化学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开辟一条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现实途径,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置于核心地位。这样既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又使他们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2.全程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并不只局限于导入新课,情境不应只在讲解新知识前发挥作用,他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不同时段创设的问题情境,将对教学起到不同的作用。新课引入时创设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课的结尾创设问题情境,能承上启下,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新的境界,激发学生求知欲,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课堂中间创设问题情境,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掀起学生认知高潮。
3.可接受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根据特定知识以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或复杂。过易和过难的问题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問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答案,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不爱深入思考问题和不爱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问题过于深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上不能解决,又会许多产生新情况、新问题。全体化学老师应该时时关注和研究,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这样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不利的。只有那些难易适度,既“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果子”才是构成问题情境的最佳素材,才有利于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实际问题。
4.诱导性原则。保证所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的积极反应,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在激发学生认知需要的情境中进行的。因而教学情境中所设问题应能使学生产生“悬念”,造就一种“愤”、“悱”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寻找规律,从而深化学生已有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能力。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途径研究
1.利用故事情节,创设教学情境。生活中有许多历史或童话故事包含着化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利用故事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场景创设多个情境,提取出不同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拉近学生和化学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又可将深奥、零散的知识用同一背景巧妙的融为一体,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整合。
2.利用化学与生活和社会的结合点,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利用化学与生活和社会生产、环境、科技等的结合点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可以使教学内更具有时效性和创造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会到学以致用的价值。
3.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多媒体动画,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
4.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和鲜明现象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它能有效地提供激起矛盾的新刺激,引起学生注意,从而产生探究的愿望。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化学实验,多角度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为,在这种教学情境的引领下,学生可通过探究等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否则,创设情境的教学素材所涉及的知识若远离了学生实际,只会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 探究式学习 教学情境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研究
1.真实性原则。一是情境内容真实:许多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困难,其根源在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时通常是脱离事物本来的真实情境。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所学知识在其他情境中再应用的可能性。脱离情境并且简化所学知识,往往只能达到刻板的、不完整的、肤浅的理解。如果要求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则必须要求学习和应用的情景有真实性,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越可靠,越牢固。二是学生体验真实:创设教学情境要站在人的活动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高度来审视情境,通过情境创设,巧妙的将真实背景与化学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开辟一条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现实途径,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置于核心地位。这样既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又使他们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2.全程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并不只局限于导入新课,情境不应只在讲解新知识前发挥作用,他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不同时段创设的问题情境,将对教学起到不同的作用。新课引入时创设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课的结尾创设问题情境,能承上启下,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新的境界,激发学生求知欲,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课堂中间创设问题情境,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掀起学生认知高潮。
3.可接受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根据特定知识以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或复杂。过易和过难的问题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問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答案,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不爱深入思考问题和不爱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问题过于深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上不能解决,又会许多产生新情况、新问题。全体化学老师应该时时关注和研究,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这样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不利的。只有那些难易适度,既“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果子”才是构成问题情境的最佳素材,才有利于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实际问题。
4.诱导性原则。保证所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的积极反应,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在激发学生认知需要的情境中进行的。因而教学情境中所设问题应能使学生产生“悬念”,造就一种“愤”、“悱”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寻找规律,从而深化学生已有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能力。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途径研究
1.利用故事情节,创设教学情境。生活中有许多历史或童话故事包含着化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利用故事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场景创设多个情境,提取出不同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拉近学生和化学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又可将深奥、零散的知识用同一背景巧妙的融为一体,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整合。
2.利用化学与生活和社会的结合点,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利用化学与生活和社会生产、环境、科技等的结合点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可以使教学内更具有时效性和创造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会到学以致用的价值。
3.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多媒体动画,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
4.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和鲜明现象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它能有效地提供激起矛盾的新刺激,引起学生注意,从而产生探究的愿望。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化学实验,多角度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为,在这种教学情境的引领下,学生可通过探究等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否则,创设情境的教学素材所涉及的知识若远离了学生实际,只会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