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多动症儿童心理症状表现及其干预手段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q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从广义的定义来看,是指由于各种有实质性损害的大脑疾病所导致儿童的多动,注意障碍、冲动任性、认知能力或协调动作障碍等症状,是继发性的多动综合症,也是一个多病因所致的临床综合症。从狭义定义来看,多动症儿童并无明显大脑实质性损害,其智力正常,却有轻微脑功能障碍而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或行为障碍。突出表现为: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多动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仅有注意缺陷或多动、冲动障碍,而且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学习、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及适应问题。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老师家长对多动症儿童缺乏耐心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当,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二、儿童多动症产生原因
  (一)生物和遗传因素。
  遗传是 ADHD 的主要原因。30%的多动症儿童的家属也患有多动症。并有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父母的精神异常、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儿童父母,体现出多动症患儿的轻微脑功能失调与遗传因素有关。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用于控制思维和行动的大脑区域组织不能够正常运作,此外,梁福成等人2002年通过对29名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认知事件相关电位各成份的比较研究发现多动症组与正常儿童组存在显著差异。
  (二)家庭因素。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思想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关系不够融洽或教育方式不当,就会造成儿童心理障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活动过度等多动症特征。正确恰当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三)环境因素。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变得日益迅速,父母与子女日渐出现了代沟,并且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城市儿童在家中大多感到孤单,从而导致多动症等行为异常增多。由于成长环境的变化,使城市儿童的自尊心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对应试教育体制更加反感、抵制,更容易受到伤害。同时,城市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较差,相比之下更加脆弱,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城市患儿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
  (四)其他相关因素。
  1.环境中的微量元素。
  有研究表明,儿童血铅超标容易患上多动症,达83.6%。目前,大约7%儿童血铅超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汽车尾气污染。所以,城市儿童比农村儿童患病率高。此外,铅中毒亦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使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异常、活动过量等多动症的一些表现。另外,长期缺钙会使大脑思维异常活跃,从而出现了儿童多动症。因此,在诊治儿童多动症的过程中,应常规检查血铅、血钙和微量元素水平,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2.难产导致的轻微脑损伤。
  难产时会对胎儿的脑部造成脑缺氧、脑细胞死亡等损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伤害尤为明显,使儿童在出生以后不久就会出现一些多动症的症状。
  三、多动症儿童心理发展障碍的表现
  (一)注意缺陷,注意力不易集中。
  多数患儿注意力很难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患儿年龄和智商相应的水平,不符合实际年龄特点。如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开小差,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好象是因为注意到新的事物而对原来的事物失去兴趣。做功课时不断改变作业的内容,不能坚持完成某一门功课,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有拖拉的坏习惯,作业时间明显延长,准确率却很低。轻度注意缺陷时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集中注意,如看电视、听故事等,严重注意缺陷对任何活动都不能集中注意。
  (二)冲动性。
  多动症儿童通常会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表现出强烈的、不恰当的、幼稚的行为反应。而且他们自控力差,又冲动任性,容易激惹冲动,还易受外界刺激而兴奋,好发脾气,挫折感强。他们的这种喜怒无常,冲动任性的性格,使他们受到集体的排斥,造成人际关系不良,进而加深他们的挫折感。长此以往,容易积压形成逆反心理,出现悲观、孤独、厌世等情绪障碍。
  (三)学习困难。
  多动症儿童学习困难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这类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贪玩,上课不专心,不能按质按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部分多动症儿童智力偏低,理解力和领悟力及言语和文字表达能力也较低。还有部分儿童存在认知功能缺陷,如视觉-空间位置障碍。以致动作不协调,产生阅读、书写、计算、绘图以及分析图形等困难。做作业时,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表现为在读书时可能把“6”误读成“9”,或把“d”误读成“b”,甚至左右不分。写字时,多横少竖,或偏旁反写。画图时,大小失调,位置不当。这类孩子考试成绩波动较大、到3—4年级时,他们的学业成绩可能跟不上同龄儿童,但因智能正常,如果在老师、家长的认真疏导下,在学业成绩方面能够赶上同龄儿童。
  (四)行为活动过多。
  此类儿童总是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即使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中,他们的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明显多于同龄正常儿童,在需要自我约束或秩序井然的场合如课堂上,表现却过分好动、不安静、小动作多、随意下位走动。不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不断打扰前后左右的同学,敲打桌椅,拨弄文具,不断地翻书页,咬铅笔,切橡皮、撕纸,拉同学的头发、衣服等。故意制造出声响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喜欢恶作剧。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没有耐心,需要排队等待时迫不及待,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他们在其情绪激动时,容易产生不良行为。
  (五)不良行为。
  半数以上的多动症儿童有各种不良的行为表现,如自控性差,纪律性差,好发脾气,容易与同学伙伴发生争执,不顾集体纪律,不服从老师管理,偏执,说谎、偷窃、斗殴、逃学等。玩得高兴时又喊又叫,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当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好发脾气。他们总是干扰他人的正常活动,常引起团体排斥,频繁出现人际关系危机。这类孩子不能对危险事物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经常不懂得规避危险,做事不计后果。
  四、对多动症儿童心理干预的措施
  (一)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常见方法,是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通过对与儿童的某种目标行为相联系的事件进行适当的环境控制,借以增加或减少目标行为出现的频率行为干预行为十预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常见方法。对多动症儿童进行行为干预的主要方法正强化法。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如果在一种行为之后得到奖赏(强化),那么这种行为在同样环境条件下就会持续和反复出现。正强化法即只要多动症儿童出现所期望的行为,就立即进行奖励(强化),以增进该行为的再次发生。这样,通过有目的的训练程序,可以有效地减少多动症儿童的冲动、注意不集中、活动过量等不良行为。赵新喜等曾对32例多动症患儿采用强化与消退技术进行干预,显著地减轻了患儿活动过度和不良行为,其中29例,占总样本的90.6%,获显著疗效。其所用的干预为法包括:1)对经常发脾气、任性冲动的儿童,采用“消退训练”的程序,即在特定情境下,对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不予理睬,即不予强化,那么下次遇到相似的情景时,就会降低多动症儿童再做同样的事情的可能性。“消退”和“强化”结合,即对不满意行为不予理睬,满意行为给予奖励,这样能使效果更佳。2)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抑制、减少,并安排一定的训练程序。3)对品行障碍的患儿如打人、骂人、偷窃等行为可试用“指责消退训练”的方法。4)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表扬、鼓励等正面诱导,提高患儿学习的主动性,克服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及活动过量等。另外,Hupp等通过给5例儿童多动症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积极行为给予代币、奖赏等形式的奖励,增加了患者的运动性行为,并且可以将运动方式与代币等强化方法相结合来改善患者的行为。
  (二)认知干预。
  认知干预主要是通过改变儿童多动症患者的认知从而来改变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即让患者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在采取某种行为之前预先估计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引导他们克制自己的冲动性行为,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选择恰当的行为表达方式。王和平和杜晓新等对注意缺陷多动症伴学习困难儿童进行自我监控训练,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情境敏感性和课堂学习无关行为的频率较训练前有明显的改善,无效学习时间也有所下降。并且训练前后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有所提高。Frnlirb和Dopincr等通过对18例儿童多动症患者的于预研究发现,自我指导和自我管理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情况。
  (三)家庭环境干预。
  家庭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儿童多动症的行为纠正有密切关系。紧张压抑的家庭关系,过于吵闹的生活环境,对多动症患者来说,会加重他们自卑、忧虑、孤僻及反抗心理。因此,协调家庭关系,和睦家庭气氛,为儿童营造安宁和谐的活动环境是非常重要的。August和Realmut等研究发现大部份多动症儿童的症状持续到青少年时代与父母养育方式不当有关。黄文广和苏林雁等发现父母的打骂增强和巩固了原有的对抗行为。Sonuga_Barke和Daley等曾将78例患有儿童多动症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儿童父母进行咨询和引导,而对照组儿童父母不进行干预,结果显示,预组儿童的症状显著减轻,其母亲的主观健康状况也得到明显提高。饶合兰和许燕山等对183名儿童多动症患者的家庭采用解释患儿的病情、废弃打骂歧视等不良教育、采用对不良行为的批评、对正确行为的表扬等方法进行干预,结果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四)学校社会环境干预。
  Flood和 Wilder 等通过研究发现,在教室里加强对儿童多动症患者的关注和鼓励可促进患者更好地完成作业。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多动症儿童提供专门的教育和训练,这样使得学校老师具有较多直接在课堂里观察和接触儿童的机会,增加在校任职教师的相关的儿童多动症的诊断和干预知识,同时可以通过其教育态度和方法的转变,从而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应到学校举办讲座,介绍儿童多动症的识别、诊断和干预的知识,使学校、家长及相关部门能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促进多动症儿童的康复,获得适当的教育,最终促进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讨论
  目前,不仅一般人,即使是在校教师,对多动症的观念相当模糊,对多动症儿童的症状及辅导方式更不了解,造成许多多动症儿童在学龄阶段被视为问题儿童。学校对于多动症儿童的教育,因过于重视学业而易忽略其心理问题。所以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这样可以促使人们对多动症儿童学龄期易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更加了解,并能适时预防与适当干预,使多动症儿童各方面的适应情况和身心发展获得改善。总之,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各种心理问题是可以预防和克服的,只要方法和措施得当,就可将其辅导为适应良好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徐岩,周晓林,王玉凤.两亚型往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儿童的内隐注意定向[J].心理学报, 2006,38,(5);7.
  [2]杨志伟,刘少文,李雪荣.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水平,适应能力与行为问题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6,(4):155-159.
  [3]郭田友,郭兰婷.伴品行障碍多动症儿童的临床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451-452.
  [4]苏林雁,李雪荣.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进展中华儿科杂志,1999,37(3):182-184.
  [5]Brown RT ,Freemen Ws ,Perrin 1 M,etal . Prevalence and assessment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primary care settings.Pediatrics ,2001,107,(1):43-45.
  [6]AyresA.1 .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the child. Los Angeles: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1979 :135-156.
  [7]Sonuga Barke EJ , Daley D, Thump - M, e t a l . Parent based therapies for preschool attention defi 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 : a randomiaed , cuntrolled trial with a communitys , inple [J]. Journal of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dolescent Psychiatry,2001,40,(4):402 -408. (编辑郑云东)
其他文献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则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期刊
新课改和高效课堂背景下,需要革新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课堂的热情,高效的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有行之有效且富有操作性的课堂活动。通过长期思考和阶段实践,现就《政治生活》课堂活动的有效设计谈一些感受,并用课堂活动的案例辅以说明。  一、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设计课堂活动的原则。  课堂活动不能单纯的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片面的追求活动形式的热闹与学生参
期刊
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向大学生传授性与生殖健康、性心理、性伦理道德等科学知识,以提高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改变其对性及相关问题的看法及态度,促进安全、健康、负责任的性与生殖健康行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晚期,加之青少年性生理成熟年龄提前而结婚年龄推迟,从而导致婚前性成熟期延长,性健康问题是每个大学生都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加上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大学生进
期刊
一、考试焦虑的含义  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已成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牵动着每个学生的心。考试焦虑是伴随着考试产生,受个体认知导向、人格特征及其他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体验。  二、考试焦虑的后果  一般而言,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学生而言是有利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对学生起到
期刊
一、问题提出  初中生是青少年中的一个特定群体,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是他们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问题多发的时期,同时,寄宿制的管理模式,使他们离开家庭,入住学生宿舍,过上集体生活,与走读生比,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较少,家庭缓冲时间少,教育引导不当,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该部分学生具有较为独特的群体特征。因此本研究拟针对该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
期刊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没有心理疾病,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适应社会环境,并能够有效地、富有建设性的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二、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  (一)精神需求带来的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员工也从物质生活的需求转变到精神需求。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让员工的心情越来越糟,单纯的物质生活提高已无法满足员工精神需要,从而
期刊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教学工作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怎样使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是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在一节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思维流动状态是非常必要的。保持思维的流动状态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启发诱导,使学生的
期刊
自从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以来,在心理学各领域,有关自我效能感对心理与行为影响作用的研究层出不穷。如教育心理学中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行为及结果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中工作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效率关系的研究等。近年来,自我效能感与个体身心健康及相关行为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健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一领域的研究涉及自我效能感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对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及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等方面。
期刊
一、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  (二)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三)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  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改革传统的  教学模式   (一)建立学生创新实验中心。  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齐全。我们应该把这些有利条件利用起来,建立专为学生准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的以及小学生心里特点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意志品格。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知不觉的受到熏陶,将德育思想巧妙的与语文教学融合,在长期的德育思想渗透下,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培养,并逐步的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里。  一、从语文阅读教学入手,将德育思想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