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建议浅析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总结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阐述了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优化的因素,最后提出了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置的问题过多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盲目将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提问以及提问多少作为衡量是否体现新课标理念的重要标准。于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学生回答也很积极,从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讲”“满堂灌”是消失了,但取而代之的是“满堂问”“满堂答”。看似课堂热闹,其实没有经过精心选择,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二)提问的对象单一
  许多教师将问题回答的对象定位为自愿回答的同学,也就是举手的同学。因为教师认为当学生有所准备时,他不仅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还能通过回答问题满足表现的“愿望”,这样既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按时完成教学进度。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在现实教学中,那些最善于表达的学生参与了课堂交流,而其余学生却只是被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过程。而且,当善于表达的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其他学生特别是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不得不终止了思考问题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一部分学生将失去对课堂提问的兴趣,不再对问题做出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也是随着从高一到高三,课堂上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三)提问后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较短
  为了追求课堂效率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常在发现没有学生响应后,便重复问题或把可供探索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分解,学生因此失去了思考探索的空间。在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时,多是找少数几个好学生回答,或者有时就采用集体回答问题的形式。从听课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多数教师都缺乏耐心的等待。
  二、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优化的因素
  影响课堂提问优化的因素就可从所提问题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以及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在实施时的实现程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对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当然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这里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所提问题本身的固有功能与提问的目的是否一致
  针对不同的提问目的,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其功能与目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实现提问的功能时达到相应的目的,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否则即使提问本身的固有功能实现了,由于提问的功能与教学目标不相干或不甚紧密,仍然不能如期实现教学目标。这样就会导致实现了提问的功能却达不到提问的目的的状况,影响提问的效果。
  (二)教师提问时措词是否明确、表达是否清楚
  因为只有教师措词明确、表达清楚的提问,才能确保学生能立即理解题意,进入思考。否则,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吃力,理解题意会感到很困难,还可能发生误解。既然学生不能立即理解题意,又怎么去思考问题呢?由此,只有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题意的提问,才对实现教学目标有作用。而让学生理解题意困难或根本不能理解题意的提问,对实现教学目标就没作用了。
  三、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设计引入型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从运动的角度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敏捷,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看教师在数学问题的引入上是否恰当。这里所说的引入型问题一般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教学内容缩设为一个个、一组组彼此关联的系列问题。如果设计的这些引入型的问题群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规律的话,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动机,思维的积极性也就自然产生。如果在教学每个内容或转折内容时,都能设计合乎学生水平及规律问题,并辅之适时的启发点拨,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思维就会越来越敏捷。
  (二)设计领会型问题,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认为,智力发展是把新知识同化和顺应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去的一个过程。要使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识结构同化和顺应自然而且较快,就必须加强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培养。教学实践证明,设计领会型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幂函数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今天我们来检验一下你学得怎么样?请大家比较, (这个内容是前面的知识,学生立刻都跃跃欲试,能够比较顺利的完成)完成之后,教师马上又提出新的问题,那么我们把指数和底数的位置关系互换一下,你还会吗?新知立刻在旧知的基础上产生了,学生都非常急切地想知道自己会不会,开始自己的尝试,也就展开了思维过程。
  通过相近问题,学生就会很自然地产生类比思维。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可以类比的内容很多。教学中,应当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领会型问题,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三)设计探究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思维培养的高层次要求。如果设计的问题不具有探究性,就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也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设计探究型问题的导引有着直接关系。创造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重新组织已有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新的思维成果。如独特的见解、新颖的解法等等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标志。而这些创造思维的产生都有不同程度地来源于教师设计的探究式问题的导引。
  
  【参考资料】
  [1][美]贝尔,许震声,管承仲译. 中学数学的教与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李成武.现代教育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傅道春.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M].教育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雇员流失是近年来被讨论的热点,也是困扰管理者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工资增长的角度,探讨解决企业雇员流失的有效途径,并通过数理方法证实了工资增长模型的可靠性。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借鉴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抓课前的思维启动,注重课前预习,然后逐渐深入,为课堂教学思维对话奠定良好的基础。怎样拨动学生的心弦,增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既要遵循全球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国情,正确处理好几个重大问题。
文中主要阐述了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体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思维的宽舒环境,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多方位培养学生的
【摘 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就是对培养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实践。通过革新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分类培养、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四个方面的实践,初步探讨适合轻化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创新性 培养 模式  本研究主要基于轻化工程专业重应用、重实践的特点,重新审视大学理念、转变已有的观念,进而从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
<正>1.吴玲芳,钱万里著:《中国图书史话》,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12.杨虎,肖阳著:《中国书业》,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1.13.彭卫国,胡建强著:《民国刻本经眼录》,
期刊
三个原因造成编辑学研究的停滞:缺乏对编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缺乏对编辑学理论研究必要性的正确认识,缺乏持续的、有力的组织和必要的宣传。
高效课堂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效的化学课堂要求在化学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化学素质为目的,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而达成课
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是保障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需要从科学定位政府职能、增加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有效供给、完善福利住房保障体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