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农村创业创新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能,而农村创业创新需要培育创业创新主体。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返乡创业浪潮的不断推进,如何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创业创新培训的机制,分类、分批对返乡创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摆在农业教育工作者眼前的现实问题。各级农广校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在培训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本期专题将刊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相关问题研讨和典型经验供大家参考借鉴。
时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动力十足,犹如一股强大的热潮从城市奔涌向农村。然而,与城市成熟的创业体系、良好的创新基础、雄厚的经济规模相比,农村创业者大多还处于“赔钱赚吆喝”的状态;同时,不少创业者面对广阔的农村天地,尤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如果不关注和改变这些现象,势必会打击到农村创业者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农村脱贫攻坚历史任务的实现。
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为什么要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主体,谁才是农村创业创新的主体,如何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主体”三个问题,从而构建农村创业创新的长效机制。
一、 为什么要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主体
1. 与现代工业、高科技和城市创业相比,农村创业投资长、回报慢,且受自然因素影响频繁。因此,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只有培育能扎根农村的创业主体,才能真正攻克农村创业创新的各类难题。
2. 虽然国家在持续大力推进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农村的教育依然欠账较多,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明显落后。尤其是在农村的传统环境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保守,对创业创新还有不少排斥和警惕心理。因此,只有培育了解农村的创业主体,才能逐步形成农村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3. 与高速公路、互联网、智能化甚至高铁等建设相比,农村的各类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还有较大差距,导致人才流失、信息缺乏,创业创新的信心不足。因此,只有培育真正属于农村的创业创新主体,才可以撑起农村创业创新的梯队和主线。
二、 谁才是农村创业创新的主体
论创业热情,农村和农民一点儿都不少。据有关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监测,农村自主创业人数正在逐年增长,其中:返鄉创业农民工480万,农业科技人员120万,返乡创业大学生35万,回乡创业的退役军人50万,留学归国人员和有情怀、爱农业、懂经营、会管理的城镇人员15万,合计达到了700多万。他们的项目可能不“时髦”“不洋气”,但对农村发展来说却是最“接地气”和最能得到实惠的。
论创造价值,农村创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加显著。全国劳动模范张明富,返回贵州山区创业,通过发展养殖鹌鹑,带动了1万多户农民脱贫,让家乡变成当地“圆梦第一村”。哈尔滨五常市新庄村农民刘清泉,回乡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2万户农民种植有机大米,创品牌、搭电商,一年增收千万元。
因此,笔者认为真正的农村创业创新主体是:
1. 村支书(主任),是农村创业创新的带头人。在农村,村“两委”班子就是农民的主心骨,不管是平时的生产生活,还是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甚至是冒着风险投身的农村创业创新。在农民的心中,村“两委”班子成员应该是“示范员”,也应该是“掌舵人”和“方向盘”。农民只有从离他们最近、最了解的人身上看到创业的希望和创新的兴趣,才更有信心投入到创业创新的大潮中去。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是农村创业创新的主力军。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来实现成员互助目的的组织。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深度也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展到了加工、销售、服务等全过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500万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包含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家乐和现代农庄),已经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活动中发挥出了主力军的作用。
3. 大学生村官,是农村创业创新的新生力量。大学生村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人才,也是党政干部队伍的后备人才。目前,全国报名当村官的大学毕业生累计接近400多万,共选聘了约50万名大学生村官,覆盖全国1/3以上的行政村。其中研究生以上人才约占4%,本科生人才约占75%,党员约占63%。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人才流动,向农村输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帮助农民群众理清思路、加快发展,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弘扬新风,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动力和活力的重要举措。经过数年实践,在农民心中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推动“三农”事业发展的“传动轴”,更是农民朋友公认的农村“双创”新生力量。
4. 返乡创业青年(农村致富先行者),是农村创业创新的突击队。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青年的首选就业方式就是进城务工。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就业竞争压力和生活压力日益增加,大部分农村青年开始选择回乡创业。“其实在家乡创业,远比在外打工来得实在。在大企业虽然年收入丰厚,但受到天价房与骨肉分离的双重压力,生活很不自在、不安乐。回到家乡,以新理念融入农业中,是能创造出一番事业来的。而且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做到家庭、事业两兼顾。”这是广东省连州市九陂镇四联王屋村村民王志委的一席话。返乡创业青年(农村致富先行者)经历了市场的熏陶,拥有丰富的经营能力,给农村带来了新的理念、技术、资源和资金,展现出了农村创业创新突击队的作风。
三、 怎样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主体
1. 选人是关键。一是要把真正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选到村“两委”班子中来,二是要把对农村有感情、有理想,愿意扎根农村的大学生选到农村来工作。让村“两委”班子和大学生村官成为能够“走入田间地头、踏入村头巷尾、坐到炕头桌尾”的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杜绝农村成为个人踏入仕途的“跳板”,避免给老百姓留下了“居高临下”“指手划脚”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2. 学习是抓手。无论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返乡创业青年,在推动农村创业创新的过程中,都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尤其是中西部落后地区,应创造更多机会让农村创业创新主体更多地到东南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学习交流,让农村创业创新主体把田间地头掌握的技术与先进科技结合起来、把传统农业管理理念和现代企业治理经验结合起来、把农民的纯朴生活方式与现代市场营销结合起来,让农村创业有模样、创新有突破。
3. 赋能是动力。赋能是近年来应用最多的商业词汇之一,意思就是授权给相关人员或部门更多参与决策的权力。农村创业创新主体,既是扎根农村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力军,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长期的农村创业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赢得了村民的广泛信任。因此,在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引导农村创业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到项目规划、政策制定和经营决策中来,持续激发他们的创业动力。
(作者系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指导培训师)
时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动力十足,犹如一股强大的热潮从城市奔涌向农村。然而,与城市成熟的创业体系、良好的创新基础、雄厚的经济规模相比,农村创业者大多还处于“赔钱赚吆喝”的状态;同时,不少创业者面对广阔的农村天地,尤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如果不关注和改变这些现象,势必会打击到农村创业者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农村脱贫攻坚历史任务的实现。
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为什么要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主体,谁才是农村创业创新的主体,如何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主体”三个问题,从而构建农村创业创新的长效机制。
一、 为什么要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主体
1. 与现代工业、高科技和城市创业相比,农村创业投资长、回报慢,且受自然因素影响频繁。因此,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只有培育能扎根农村的创业主体,才能真正攻克农村创业创新的各类难题。
2. 虽然国家在持续大力推进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农村的教育依然欠账较多,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明显落后。尤其是在农村的传统环境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保守,对创业创新还有不少排斥和警惕心理。因此,只有培育了解农村的创业主体,才能逐步形成农村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3. 与高速公路、互联网、智能化甚至高铁等建设相比,农村的各类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还有较大差距,导致人才流失、信息缺乏,创业创新的信心不足。因此,只有培育真正属于农村的创业创新主体,才可以撑起农村创业创新的梯队和主线。
二、 谁才是农村创业创新的主体
论创业热情,农村和农民一点儿都不少。据有关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监测,农村自主创业人数正在逐年增长,其中:返鄉创业农民工480万,农业科技人员120万,返乡创业大学生35万,回乡创业的退役军人50万,留学归国人员和有情怀、爱农业、懂经营、会管理的城镇人员15万,合计达到了700多万。他们的项目可能不“时髦”“不洋气”,但对农村发展来说却是最“接地气”和最能得到实惠的。
论创造价值,农村创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加显著。全国劳动模范张明富,返回贵州山区创业,通过发展养殖鹌鹑,带动了1万多户农民脱贫,让家乡变成当地“圆梦第一村”。哈尔滨五常市新庄村农民刘清泉,回乡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2万户农民种植有机大米,创品牌、搭电商,一年增收千万元。
因此,笔者认为真正的农村创业创新主体是:
1. 村支书(主任),是农村创业创新的带头人。在农村,村“两委”班子就是农民的主心骨,不管是平时的生产生活,还是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甚至是冒着风险投身的农村创业创新。在农民的心中,村“两委”班子成员应该是“示范员”,也应该是“掌舵人”和“方向盘”。农民只有从离他们最近、最了解的人身上看到创业的希望和创新的兴趣,才更有信心投入到创业创新的大潮中去。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是农村创业创新的主力军。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来实现成员互助目的的组织。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深度也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展到了加工、销售、服务等全过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500万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包含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家乐和现代农庄),已经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活动中发挥出了主力军的作用。
3. 大学生村官,是农村创业创新的新生力量。大学生村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人才,也是党政干部队伍的后备人才。目前,全国报名当村官的大学毕业生累计接近400多万,共选聘了约50万名大学生村官,覆盖全国1/3以上的行政村。其中研究生以上人才约占4%,本科生人才约占75%,党员约占63%。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人才流动,向农村输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帮助农民群众理清思路、加快发展,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弘扬新风,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动力和活力的重要举措。经过数年实践,在农民心中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推动“三农”事业发展的“传动轴”,更是农民朋友公认的农村“双创”新生力量。
4. 返乡创业青年(农村致富先行者),是农村创业创新的突击队。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青年的首选就业方式就是进城务工。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就业竞争压力和生活压力日益增加,大部分农村青年开始选择回乡创业。“其实在家乡创业,远比在外打工来得实在。在大企业虽然年收入丰厚,但受到天价房与骨肉分离的双重压力,生活很不自在、不安乐。回到家乡,以新理念融入农业中,是能创造出一番事业来的。而且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做到家庭、事业两兼顾。”这是广东省连州市九陂镇四联王屋村村民王志委的一席话。返乡创业青年(农村致富先行者)经历了市场的熏陶,拥有丰富的经营能力,给农村带来了新的理念、技术、资源和资金,展现出了农村创业创新突击队的作风。
三、 怎样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主体
1. 选人是关键。一是要把真正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选到村“两委”班子中来,二是要把对农村有感情、有理想,愿意扎根农村的大学生选到农村来工作。让村“两委”班子和大学生村官成为能够“走入田间地头、踏入村头巷尾、坐到炕头桌尾”的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杜绝农村成为个人踏入仕途的“跳板”,避免给老百姓留下了“居高临下”“指手划脚”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2. 学习是抓手。无论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返乡创业青年,在推动农村创业创新的过程中,都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尤其是中西部落后地区,应创造更多机会让农村创业创新主体更多地到东南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学习交流,让农村创业创新主体把田间地头掌握的技术与先进科技结合起来、把传统农业管理理念和现代企业治理经验结合起来、把农民的纯朴生活方式与现代市场营销结合起来,让农村创业有模样、创新有突破。
3. 赋能是动力。赋能是近年来应用最多的商业词汇之一,意思就是授权给相关人员或部门更多参与决策的权力。农村创业创新主体,既是扎根农村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力军,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长期的农村创业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赢得了村民的广泛信任。因此,在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引导农村创业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到项目规划、政策制定和经营决策中来,持续激发他们的创业动力。
(作者系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指导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