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程度如何来决定的。所以,我们必须克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少数学生学习、多数学生陪坐的现象,要强化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能学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参与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建构知识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和激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主动探究问题,建构牢固的知识体系。
二、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解决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更抽象,不可能照搬、复制。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重在思辨操作,离开教学活动过程,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无从谈起。只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使其逐步领悟、形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教师要通过参与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出数学思想方法体系。
三、引导学生参与数学题目的编拟、解答过程,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对知识、问题理解较深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或创造性地编拟数学题目,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并感受到创新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就发生在我们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大脑的整理,去发现数学问题,编写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后,一般由教师分析特点,再逐一归类,得出一般可解题型。但在学生自己做题时,仍然容易出错。我尝试采用了教与学交换角色的方式,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就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引导他们编拟题目。学生讨论积极热烈,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并能自己编出题目,让大家来解。
四、引导学生参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学习方式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可利用的教学手段较少,再加上数学概念本身比较抽象,使得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单调、枯燥,不能给学生的感官以丰富的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高,课堂容量较小,课堂效率也相应低下。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用色彩丰富、新颖生动的画面,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努力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
例如,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先让学生欣赏“海上日出”的一段画面,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现象,再利用“几何画板”的先进功能,使直线移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r)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直线与圆相交d<r;直线与圆相切d=r;直线与圆相离d>r。
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丰富学生感知途径,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争取更多的思考时间,促使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理解数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另外,可以利用师生界面进行超级连接,达到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动态的、“活”的几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参与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机会,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想参与,能参与,会参与,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还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快乐中探索,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其成为跨世纪的新型人才。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程度如何来决定的。所以,我们必须克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少数学生学习、多数学生陪坐的现象,要强化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能学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参与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建构知识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和激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主动探究问题,建构牢固的知识体系。
二、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解决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更抽象,不可能照搬、复制。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重在思辨操作,离开教学活动过程,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无从谈起。只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使其逐步领悟、形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教师要通过参与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出数学思想方法体系。
三、引导学生参与数学题目的编拟、解答过程,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对知识、问题理解较深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或创造性地编拟数学题目,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并感受到创新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就发生在我们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大脑的整理,去发现数学问题,编写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后,一般由教师分析特点,再逐一归类,得出一般可解题型。但在学生自己做题时,仍然容易出错。我尝试采用了教与学交换角色的方式,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就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引导他们编拟题目。学生讨论积极热烈,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并能自己编出题目,让大家来解。
四、引导学生参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学习方式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可利用的教学手段较少,再加上数学概念本身比较抽象,使得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单调、枯燥,不能给学生的感官以丰富的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高,课堂容量较小,课堂效率也相应低下。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用色彩丰富、新颖生动的画面,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努力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
例如,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先让学生欣赏“海上日出”的一段画面,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现象,再利用“几何画板”的先进功能,使直线移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r)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直线与圆相交d<r;直线与圆相切d=r;直线与圆相离d>r。
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丰富学生感知途径,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争取更多的思考时间,促使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理解数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另外,可以利用师生界面进行超级连接,达到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动态的、“活”的几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参与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机会,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想参与,能参与,会参与,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还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快乐中探索,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其成为跨世纪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