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改的目标就在了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窠臼,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创新更好的教育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本文立足初中历史教学课标要求,结合作者自身的实际探索与思考,提出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以更迎合中学生的教学方式,巧妙地构建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实现新课改目标的同时,更好地提高了中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初中历史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场所,教师的能力体现在利用灵活的教学技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其中语言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量使用的教学手段,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普遍、直接的交流方式,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事实上,能灵活运用语言的教师将会营造完全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能搭配上其他的教学手段,将更会提高课堂的魅力。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只关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工具,忽略了课堂上教师语言把握的细节。事实上,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有经验的教师可以运用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给学生听觉和视觉上一种美的感官享受。笔者曾经听过一位优秀男教师的公开课,讲授的是《海峡两岸的交往》这一课,男老师首先为同学们诵读了余光中家喻户晓的作品《乡愁》,“小時候,乡愁是一枚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教师缓慢的饱含深情的诵读中,学生们被深深地感染了,切实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体会到作者孤身漂泊在外、对祖国目前的无限思念,从而为接下来新课的导入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教学氛围,这样通过语言渲染导入情境的方法,比单纯的讲授的效果好狠得多,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二、运用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
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到处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用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历史教学中所谓的实物是指具有历史教学价值的历史遗留下来的物品或文物,如古钱币、古器皿等历史文物。运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材料,展示物具并配以有说服力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经久不忘,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例如在讲授“西欧殖民主义的扩张”的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英、法、荷殖民扩张示意图、伊丽莎白一世等人物的画像、印第安人在矿井下劳动等图片,揭露殖民者的贪婪、残忍,表现殖民地人民的悲惨命运,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总之,运用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可以把历史的资料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学生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能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是初中历史课堂成功的重要条件。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可以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与事物,将一些远离我们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味。扩大和改变视觉和听觉途径,提高视听效果。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感知历史,激发情趣。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例如教师在讲授世界史中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时,教师单纯地讲解课文和史实,很多学生觉得枯燥,学生缺少对战争残酷性的认知,也无法联想到画面,学习效果不高。为此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电影《伦敦上空的鹰》中有关敦刻尔克撤退的片断,电影中紧张的情节、战争的残酷性一览无遗,学生们对这段历史记忆深刻。同时面对大军压境,在生死存亡的时候英法士兵表现出来的从容以及绅士风度更是让学生们感慨不已,英国举全国之力将所有的船开出来营救士兵,冒着枪林弹雨,这种爱国精神更是令人过目不忘。而且在多媒体环境下,利用动态视频、动画来展示现实世界难以实现的内容,如领土疆域、行政区划、进军和行动路线等。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课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创设情境中得到了锻炼。
四、历史情境课堂的构建
在具体的课程知识传授过程中,笔者发现,充分发挥情景教学的特点,寻找学生兴趣的切入点,结合教材课程的内容要求,整体构建的历史情境课堂,是做好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以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为例,其内容三个单元二十二章节,覆盖穿隋唐时期至明清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文化知识等,这是我国历史文化最璀璨的一段时期。为整体进行穿插,笔者结合这个历史朝代的管理体系设置,安排了“朝议”这一历史情境:将课本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整体梳理,采用上朝谈论相应事件的方式,引导学生融入历史情境,强化记忆,从而深层次地感悟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根据唐宋明清时代的相应架构核心三省六部制,笔者将课堂学生划分为9个小组,分别对应三省六部制的相应机构,在课堂上,就课本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讨论和温习,各组各司其责,从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评议历史事件,老师负责做好总指挥的“皇帝”角色,引导和规范课堂次序。随着课程的推进,历史朝代上各个职能部门进行了相应的归并调整,而课堂的小组成员也一并调整,将难以记忆的架构变迁拟合成贴近学生身边的组员调整,通过学生自身参与历史事件的情境,学生们深度感受了部门架构的科学性及调整的必要性。每次课程进行到下一章节时,各部各省已经为新的知识点形成了教系统的认识,从而历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有个较为活跃的班级甚至创新的将历史上课的问候语“早上好,老师”申请变更为“吾皇万岁”、教师的回应“早上好,坐下”修改为“众爱卿,平身”,情境的构建已经由教师的主导进一步升华为学生自主的学习投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的氛围,获得了历史课的优异结果。
总之,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而言,运用情境教学,首先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获取知识。促使学生主动地甚至是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参考文献】
[1] [美]R·M·加涅 著,皮连生 等译.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于春燕、王文丰. 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M].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3] 管国菊、庄立伟. 历史“活课”设计技巧[J]. 当代教育科学,2003(2).
[4] 肖川. 论学习方式的变革[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邵店中学)
一、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初中历史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场所,教师的能力体现在利用灵活的教学技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其中语言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量使用的教学手段,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普遍、直接的交流方式,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事实上,能灵活运用语言的教师将会营造完全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能搭配上其他的教学手段,将更会提高课堂的魅力。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只关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工具,忽略了课堂上教师语言把握的细节。事实上,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有经验的教师可以运用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给学生听觉和视觉上一种美的感官享受。笔者曾经听过一位优秀男教师的公开课,讲授的是《海峡两岸的交往》这一课,男老师首先为同学们诵读了余光中家喻户晓的作品《乡愁》,“小時候,乡愁是一枚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教师缓慢的饱含深情的诵读中,学生们被深深地感染了,切实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体会到作者孤身漂泊在外、对祖国目前的无限思念,从而为接下来新课的导入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教学氛围,这样通过语言渲染导入情境的方法,比单纯的讲授的效果好狠得多,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二、运用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
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到处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用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历史教学中所谓的实物是指具有历史教学价值的历史遗留下来的物品或文物,如古钱币、古器皿等历史文物。运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材料,展示物具并配以有说服力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经久不忘,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例如在讲授“西欧殖民主义的扩张”的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英、法、荷殖民扩张示意图、伊丽莎白一世等人物的画像、印第安人在矿井下劳动等图片,揭露殖民者的贪婪、残忍,表现殖民地人民的悲惨命运,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总之,运用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可以把历史的资料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学生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能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是初中历史课堂成功的重要条件。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可以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与事物,将一些远离我们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味。扩大和改变视觉和听觉途径,提高视听效果。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感知历史,激发情趣。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例如教师在讲授世界史中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时,教师单纯地讲解课文和史实,很多学生觉得枯燥,学生缺少对战争残酷性的认知,也无法联想到画面,学习效果不高。为此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电影《伦敦上空的鹰》中有关敦刻尔克撤退的片断,电影中紧张的情节、战争的残酷性一览无遗,学生们对这段历史记忆深刻。同时面对大军压境,在生死存亡的时候英法士兵表现出来的从容以及绅士风度更是让学生们感慨不已,英国举全国之力将所有的船开出来营救士兵,冒着枪林弹雨,这种爱国精神更是令人过目不忘。而且在多媒体环境下,利用动态视频、动画来展示现实世界难以实现的内容,如领土疆域、行政区划、进军和行动路线等。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课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创设情境中得到了锻炼。
四、历史情境课堂的构建
在具体的课程知识传授过程中,笔者发现,充分发挥情景教学的特点,寻找学生兴趣的切入点,结合教材课程的内容要求,整体构建的历史情境课堂,是做好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以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为例,其内容三个单元二十二章节,覆盖穿隋唐时期至明清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文化知识等,这是我国历史文化最璀璨的一段时期。为整体进行穿插,笔者结合这个历史朝代的管理体系设置,安排了“朝议”这一历史情境:将课本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整体梳理,采用上朝谈论相应事件的方式,引导学生融入历史情境,强化记忆,从而深层次地感悟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根据唐宋明清时代的相应架构核心三省六部制,笔者将课堂学生划分为9个小组,分别对应三省六部制的相应机构,在课堂上,就课本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讨论和温习,各组各司其责,从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评议历史事件,老师负责做好总指挥的“皇帝”角色,引导和规范课堂次序。随着课程的推进,历史朝代上各个职能部门进行了相应的归并调整,而课堂的小组成员也一并调整,将难以记忆的架构变迁拟合成贴近学生身边的组员调整,通过学生自身参与历史事件的情境,学生们深度感受了部门架构的科学性及调整的必要性。每次课程进行到下一章节时,各部各省已经为新的知识点形成了教系统的认识,从而历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有个较为活跃的班级甚至创新的将历史上课的问候语“早上好,老师”申请变更为“吾皇万岁”、教师的回应“早上好,坐下”修改为“众爱卿,平身”,情境的构建已经由教师的主导进一步升华为学生自主的学习投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的氛围,获得了历史课的优异结果。
总之,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而言,运用情境教学,首先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获取知识。促使学生主动地甚至是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参考文献】
[1] [美]R·M·加涅 著,皮连生 等译.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于春燕、王文丰. 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M].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3] 管国菊、庄立伟. 历史“活课”设计技巧[J]. 当代教育科学,2003(2).
[4] 肖川. 论学习方式的变革[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邵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