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决定性格,品德决定人生。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可塑性大,向师性强,容易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也容易形成各种不良的习惯。因此,从小注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几种良好的习惯。
一、精心设计教学,给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于是上计算课时我让学生要做到“三清”——“想清、写清、说清”。想清,即自己在脑子里把计算过程和易错问题想清。写清,即把思考的过程呈现在练习本上。说清,即参考练习本同桌之间说一说,再在全班说一说。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让学生在从思考到书写,再到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难点。在课堂练习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养成检查的好习惯,我提出做完题起立报数,报完数后站着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坐下改正并重新报数,全对了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上名次或画笑脸。这样学生的错误一天天减少了,大家都露出了真正的笑脸。还有些教学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安排学生自学(自学时可以根据自学提纲画一画,写一写),自学后可以组织学生同桌提问,如果你被同桌难住了,也可变换来再考一考大家。学生不但提高了自学能力,也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能从生活中找到数学,使学生养成从生活中获得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势必就能自觉地在平时的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之人,从生活中找数学,从而也自觉地养成从生活中找数学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克、千克、吨”时,我让学生互相背一背,体会“千克”,让全班同学一起跳体验一“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教学《一天的时间》时,我首先给学生把钟表拨到9点,问他们:“你们9点都做些什么?”有的学生说上课,有的说睡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有的同学把认为是上午9点,有的认为是晚上9点,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24时计时法,学完后大家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扰了。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找数学的良好习惯。
三、注重评价方式,让学生养成认真完成并主动检查作业的习惯
学生做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学生运用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学到知识和能力的主观反映,又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客观依据。学生作业质量的优劣,既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又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要使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作业,要善于引导学生做好作业。为了培养孩子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我在实践中做着这样的尝试:首要解决的是书写问题,开展班级之间互相展览(生生评价),如果书写好并且全对给“100A”(师生评价),连续三个“100A”的给奖品。慢慢的孩子的书写有所提高。然后,我又在作业方面有所创新,在讲计算时,作业是给家长当老师讲算理(家长给予评价)。在讲的过程中学生对算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准确率,我又想出了一个好方法(师生互评),如果作业100分就可以提一个问题让我回答,给师生一个互动的平台,老师可以针对问题给学生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有时我也会给学生一些评价或建议让学生在全班念一念,为今后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导向的作用。
四、善于在考试中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我认为,考试不单单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在考试中,找到不足,培养细心的习惯。我在考试前会给学生一些“友情提示”—如:不用格尺就算错。注意单位呀!应用题画重点字。脱式计算先画第一步,等等。每次考试的草纸和试卷钉在一起,便于考后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法。如果每次学生在考前都能注意这些,慢慢的他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考试不单单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在考试中培养学生挑战数学,战胜自我的意识。评价时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给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按掌握知识情况分组),只要他能在自己的小组拿到前三名就给予鼓励,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得到不同的发展,孩子学习起来比较有劲头,使学生在考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学生。一个人经过系统的训练,习惯于书写工整、习惯于认真检查、习惯于认真思考和遇到困难敢于探索,天长日久,就会变得更细致、更认真,以后办事的效率也就会更高,抗挫折能力也就更强了。
一、精心设计教学,给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于是上计算课时我让学生要做到“三清”——“想清、写清、说清”。想清,即自己在脑子里把计算过程和易错问题想清。写清,即把思考的过程呈现在练习本上。说清,即参考练习本同桌之间说一说,再在全班说一说。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让学生在从思考到书写,再到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难点。在课堂练习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养成检查的好习惯,我提出做完题起立报数,报完数后站着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坐下改正并重新报数,全对了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上名次或画笑脸。这样学生的错误一天天减少了,大家都露出了真正的笑脸。还有些教学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安排学生自学(自学时可以根据自学提纲画一画,写一写),自学后可以组织学生同桌提问,如果你被同桌难住了,也可变换来再考一考大家。学生不但提高了自学能力,也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能从生活中找到数学,使学生养成从生活中获得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势必就能自觉地在平时的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之人,从生活中找数学,从而也自觉地养成从生活中找数学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克、千克、吨”时,我让学生互相背一背,体会“千克”,让全班同学一起跳体验一“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教学《一天的时间》时,我首先给学生把钟表拨到9点,问他们:“你们9点都做些什么?”有的学生说上课,有的说睡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有的同学把认为是上午9点,有的认为是晚上9点,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24时计时法,学完后大家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扰了。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找数学的良好习惯。
三、注重评价方式,让学生养成认真完成并主动检查作业的习惯
学生做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学生运用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学到知识和能力的主观反映,又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客观依据。学生作业质量的优劣,既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又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要使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作业,要善于引导学生做好作业。为了培养孩子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我在实践中做着这样的尝试:首要解决的是书写问题,开展班级之间互相展览(生生评价),如果书写好并且全对给“100A”(师生评价),连续三个“100A”的给奖品。慢慢的孩子的书写有所提高。然后,我又在作业方面有所创新,在讲计算时,作业是给家长当老师讲算理(家长给予评价)。在讲的过程中学生对算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准确率,我又想出了一个好方法(师生互评),如果作业100分就可以提一个问题让我回答,给师生一个互动的平台,老师可以针对问题给学生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有时我也会给学生一些评价或建议让学生在全班念一念,为今后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导向的作用。
四、善于在考试中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我认为,考试不单单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在考试中,找到不足,培养细心的习惯。我在考试前会给学生一些“友情提示”—如:不用格尺就算错。注意单位呀!应用题画重点字。脱式计算先画第一步,等等。每次考试的草纸和试卷钉在一起,便于考后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法。如果每次学生在考前都能注意这些,慢慢的他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考试不单单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在考试中培养学生挑战数学,战胜自我的意识。评价时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给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按掌握知识情况分组),只要他能在自己的小组拿到前三名就给予鼓励,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得到不同的发展,孩子学习起来比较有劲头,使学生在考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学生。一个人经过系统的训练,习惯于书写工整、习惯于认真检查、习惯于认真思考和遇到困难敢于探索,天长日久,就会变得更细致、更认真,以后办事的效率也就会更高,抗挫折能力也就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