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孔雀东南飞》中爱情悲剧的根源何在?本文根据对文本细致的解读和对主人公形象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主人公的性格弱点是造成这出悲剧的根源,而“无礼”“无子”等仅仅是次要原因的结论,进一步拓展了《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悲剧内涵。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悲剧 性格 人物形象
(一)
上《孔雀东南飞》这一课的时候,讲到兰芝回家之后,阿兄逼迫他再婚,有这样一段对话——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讲到这里,有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兰芝马上就答应再嫁了?按照她刚烈的个性,应该进行一番激烈的反抗才是啊!即使她知道拗不过哥哥,也应该念着自己和焦仲卿的约定,想方设法拖延一阵,而不是回答“登即相许和”啊!
这个问题提得好,正是透过这个常被人们忽略的小小细节,可以窥见刘兰芝性格的一个侧面,而这样的性格特点,直接诱发并推动了这出悲剧。正如一句话所说:“一个人的性格未必造成悲剧;但一个人的悲剧一定是他的性格造成的。”
(二)
这个情节反映了刘兰芝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笔者认为是:“爱赌气”。细细读来,文中表现她这一性格特点的地方还很多。比如诗歌开头,兰芝向仲卿抱怨自己在夫家所受的气,她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对兰芝的这一番话,一般都认为反映了兰芝在焦家所受的悲惨待遇和焦母的蛮横无理,而婆婆对兰芝的虐待,就是兰芝悲剧的根源。其实,这个说法并不能讲通。首先,试想一下,在那个时代,婆婆是家长,婆婆的话,不管对错,媳妇自然得听,这是哪个家庭都存在的现象,不仅仅是焦家。兰芝所遭受的待遇,据她自己说,也不过就是织布织得慢一点被批评了,婆婆也并没有对她棍棒相加,谈得上是“虐待”吗?况且,后来她自己也说“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可见,兰芝日常的行为也并非完美无缺,不可挑剔的。其次,我们可能高估了兰芝这段话的分量,以为她是在控诉在焦家遭遇的不公。实际上完全可以就简单地把它看成是兰芝在向丈夫抱怨一下,发泄一下心中的情绪。焦仲卿长年在外,兰芝一个人在家,即使有什么婆媳矛盾,心中有委屈,也无法向丈夫倾诉,小姑年纪也还小,亦无法成为兰芝倾吐的对象,久而久之,心中郁结,可想而知。所以可以设想,当焦仲卿一回到家,兰芝肯定首先就要向丈夫寻求精神上的支持,把郁结的情绪发泄一下。——她这样做,其实仅仅是要宣泄一下情绪,想得到丈夫的安慰而已,并不是想把事情闹大,和婆婆彻底决裂。那她为什么要提出回娘家呢?是真的“不堪驱使”了吗?笔者认为不是,事情坏就坏在兰芝“爱赌气”,她说的什么“马上就把我送回家吧”,实际上就是一句气话。在那样的情况下,说气话,人之常情,更何况从情节的发展来看,她其实根本就不想被送回娘家,和焦仲卿分开。
下面这段话也可以看出兰芝这样的心理: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自相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最后两句暴露了兰芝的心思,其实她根本就不想回去,不愿和仲卿分开,她还盼望着能和仲卿破镜重圆。什么“仍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什么“于今无会因”,其实都是情急之下的一些气话,并不是她真正想要表达的。然而她性格中的毛病也就在这里,一赌气就撂狠话,态度非常坚决,一点也不给人回旋的余地。这样性格的女人遇到问题往往做出不理智的表现,等话出口了,收不回来了,木已成舟了,自己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再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在面对自己哥哥的时候,兰芝对他的逼婚不满,嘴里马上就赌气说道:“好吧!反正我是被休回家的,哪能自己拿主意呢?马上就答应这门婚事吧!”阿兄哪知道她是在赌气呢?就算听得出,既然你已经答应了,他哪还管你是不是气话呢?——情节再往下发展,悲剧就真的不可避免了。
(三)
《孔雀东南飞》中悲剧的造成,很大程度上和刘焦二人都不善于处理家庭矛盾有关。刚才我们说了,刘兰芝爱赌气,关键时刻常常说一些无法挽回的话。她即将被遣送回家的时候,还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婆婆一看,自然是怒不可遏。这事,搁谁谁都得气。这样一来,兰芝不就没给自己留任何退路了吗?都把婆婆的面子伤到这份上了,“不堪母驱使”都说了,婆婆还能接纳你吗?可见兰芝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处理婆媳关系,再读到后面她和府吏盟誓说“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就实在感到她太天真了。两个人纵使再相爱,没有家人的认可,怎么可能幸福?
再说焦仲卿,这个懦弱、天真的男人在很大程度上也得为他们的悲剧负责任。回到文章的开头,我们刚才说了,刘兰芝仅仅就是在对他抱怨一下,希望丈夫安慰安慰自己,哄哄自己。这本不是什么多大的事情,任何一个家庭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而焦仲卿接下来所做的,就是把矛盾彻底扩大化了——跑去告诉母亲兰芝对她的不满,而且还带着责问的语气:“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样一来,本来潜在的家庭矛盾就表面化了。本来,婆媳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对峙,从后文焦母所说的“吾意久怀忿”也可以知道,长久以来,彼此的不满都是藏在心里的。焦仲卿这样一提,婆媳矛盾就正式浮出水面了。对于焦母来说,家长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媳妇对她竟然是如此不满,还撺掇着儿子来质问自己,如果再不明确表态,如何来主持这个家啊?而且,你刘兰芝还敢用回娘家来要挟,你不是想回娘家吗,那我就成全你吧!焦母也不是那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和事佬式的长辈,她很专横,脾气也暴躁(从焦仲卿惟母命是从可以窥见一斑),而且十分严厉,看重自己的尊严和权威,有人要来冒犯她,她宁可选择鱼死网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焦母态度坚决,自幼在母亲威严下长大的焦仲卿就彻底不敢反抗了,只好对兰芝开了一个空头支票“等我”,连兰芝自己都预感到,这一等,等来得很可能就是不祥之音。作为一个男人,焦仲卿本应该在婆媳之间扮演一个调和者的角色,然而他却火上浇油,激化了矛盾,这不能不说是让人很痛心的一件事。
在兰芝被迫出嫁,焦仲卿快马加鞭赶去相见时,他的表现同样也很令人失望。兰芝向他哭诉自己的无奈“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他仍然没有拿出丈夫的肩膀让柔弱的兰芝依靠,而是也说起了赌气话:“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话也是说得毫无转圜余地的,你都说自己要死了,除了一死,兰芝还能有别的什么选择来证明自己没有变心?焦仲卿的这话,更是没给自己和兰芝留一点退路,直把人往死里逼。焦仲卿很可能也是一时气话,所以他回家之后,徘徊良久,在听到兰芝的死讯之后,才知道事情真的无可挽回,于是自己也自尽了。这又是让人遗憾万分的一点。
在很多地方,如果处理问题的方式不是那么激烈,能给自己和他人留一点余地,也许悲剧就是可以避免的了。
(四)
以前我们传统的讲法是认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家长制下的悲剧,刘兰芝是一个值得讴歌的反抗者形象,然而这个说法带着太深的时代的烙印,难道说,现代民主社会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把目光放远一点,这样的悲剧任何时代都有,而且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这就是一出家庭的悲剧,是一出由性格所导致的家庭悲剧。一个严厉而暴躁的婆婆,一个懦弱而不会处理家庭矛盾的儿子,一个个性强烈不肯妥协的媳妇,一个爱女儿但无主见的母亲,一个贪财而蛮横的哥哥,这样的几个人凑在一起,一出家庭的悲剧也就不可避免了。——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故事和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比一下,《孔雀东南飞》里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家族鸿沟,最大的矛盾不过就是夫妻俩与家人之间的。而这几个人,都是他们人际关系中最亲近的。只要能妥善处理,矛盾就是可以缓和的,并非完全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说,他们的悲剧纯粹是一场家庭的悲剧。没有处理好家庭矛盾所产生的悲剧。至于另外的一些观点,例如兰芝被休是因为“无礼”“无子”等等,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充其量也只是这出悲剧中次要的因素。
这样说并不是在否定悲剧的主角,对于刘兰芝和焦仲卿,我们仍然是给予深深的同情的,毕竟,他们为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样的故事,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同情的。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悲剧并不仅仅是外在因素作用的结果,悲剧的主角也对自己的悲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性格上的弱点,或多或少推动了悲剧的进展,导致了自身的毁灭。——承认这一点,也就是承认人性的弱点,更让我们对人物命运和这一悲剧感到悲惜和叹惋。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爱情的无法圆满、美好家庭的破裂,难道不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吗?
【参考文献】
[1]《〈孔雀东南飞〉读后感——刘兰芝的女性形象分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二期.
[2]《〈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人物之比较》,《科教文汇》,2009年9月上旬刊.
[3]《〈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形象新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年1月刊.
[4]《〈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遣归原因再探析》,《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第4期第14卷.
[5]《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安徽文学》2009年第9期.
[6]《婆媳冲突为哪般——〈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原因再探》,《现代诗文》2009年第4期.
[7]《浅析〈孔雀东南飞〉中爱情悲剧的根源》,《新西部》,2009年第6期.
[8]《〈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刘兰芝形象的典型意义》,《教育革新》2009年第1期.
[9] 徐飞.《孔雀东南飞》,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作者单位:成都市树德中学)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悲剧 性格 人物形象
(一)
上《孔雀东南飞》这一课的时候,讲到兰芝回家之后,阿兄逼迫他再婚,有这样一段对话——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讲到这里,有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兰芝马上就答应再嫁了?按照她刚烈的个性,应该进行一番激烈的反抗才是啊!即使她知道拗不过哥哥,也应该念着自己和焦仲卿的约定,想方设法拖延一阵,而不是回答“登即相许和”啊!
这个问题提得好,正是透过这个常被人们忽略的小小细节,可以窥见刘兰芝性格的一个侧面,而这样的性格特点,直接诱发并推动了这出悲剧。正如一句话所说:“一个人的性格未必造成悲剧;但一个人的悲剧一定是他的性格造成的。”
(二)
这个情节反映了刘兰芝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笔者认为是:“爱赌气”。细细读来,文中表现她这一性格特点的地方还很多。比如诗歌开头,兰芝向仲卿抱怨自己在夫家所受的气,她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对兰芝的这一番话,一般都认为反映了兰芝在焦家所受的悲惨待遇和焦母的蛮横无理,而婆婆对兰芝的虐待,就是兰芝悲剧的根源。其实,这个说法并不能讲通。首先,试想一下,在那个时代,婆婆是家长,婆婆的话,不管对错,媳妇自然得听,这是哪个家庭都存在的现象,不仅仅是焦家。兰芝所遭受的待遇,据她自己说,也不过就是织布织得慢一点被批评了,婆婆也并没有对她棍棒相加,谈得上是“虐待”吗?况且,后来她自己也说“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可见,兰芝日常的行为也并非完美无缺,不可挑剔的。其次,我们可能高估了兰芝这段话的分量,以为她是在控诉在焦家遭遇的不公。实际上完全可以就简单地把它看成是兰芝在向丈夫抱怨一下,发泄一下心中的情绪。焦仲卿长年在外,兰芝一个人在家,即使有什么婆媳矛盾,心中有委屈,也无法向丈夫倾诉,小姑年纪也还小,亦无法成为兰芝倾吐的对象,久而久之,心中郁结,可想而知。所以可以设想,当焦仲卿一回到家,兰芝肯定首先就要向丈夫寻求精神上的支持,把郁结的情绪发泄一下。——她这样做,其实仅仅是要宣泄一下情绪,想得到丈夫的安慰而已,并不是想把事情闹大,和婆婆彻底决裂。那她为什么要提出回娘家呢?是真的“不堪驱使”了吗?笔者认为不是,事情坏就坏在兰芝“爱赌气”,她说的什么“马上就把我送回家吧”,实际上就是一句气话。在那样的情况下,说气话,人之常情,更何况从情节的发展来看,她其实根本就不想被送回娘家,和焦仲卿分开。
下面这段话也可以看出兰芝这样的心理: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自相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最后两句暴露了兰芝的心思,其实她根本就不想回去,不愿和仲卿分开,她还盼望着能和仲卿破镜重圆。什么“仍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什么“于今无会因”,其实都是情急之下的一些气话,并不是她真正想要表达的。然而她性格中的毛病也就在这里,一赌气就撂狠话,态度非常坚决,一点也不给人回旋的余地。这样性格的女人遇到问题往往做出不理智的表现,等话出口了,收不回来了,木已成舟了,自己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再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在面对自己哥哥的时候,兰芝对他的逼婚不满,嘴里马上就赌气说道:“好吧!反正我是被休回家的,哪能自己拿主意呢?马上就答应这门婚事吧!”阿兄哪知道她是在赌气呢?就算听得出,既然你已经答应了,他哪还管你是不是气话呢?——情节再往下发展,悲剧就真的不可避免了。
(三)
《孔雀东南飞》中悲剧的造成,很大程度上和刘焦二人都不善于处理家庭矛盾有关。刚才我们说了,刘兰芝爱赌气,关键时刻常常说一些无法挽回的话。她即将被遣送回家的时候,还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婆婆一看,自然是怒不可遏。这事,搁谁谁都得气。这样一来,兰芝不就没给自己留任何退路了吗?都把婆婆的面子伤到这份上了,“不堪母驱使”都说了,婆婆还能接纳你吗?可见兰芝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处理婆媳关系,再读到后面她和府吏盟誓说“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就实在感到她太天真了。两个人纵使再相爱,没有家人的认可,怎么可能幸福?
再说焦仲卿,这个懦弱、天真的男人在很大程度上也得为他们的悲剧负责任。回到文章的开头,我们刚才说了,刘兰芝仅仅就是在对他抱怨一下,希望丈夫安慰安慰自己,哄哄自己。这本不是什么多大的事情,任何一个家庭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而焦仲卿接下来所做的,就是把矛盾彻底扩大化了——跑去告诉母亲兰芝对她的不满,而且还带着责问的语气:“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样一来,本来潜在的家庭矛盾就表面化了。本来,婆媳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对峙,从后文焦母所说的“吾意久怀忿”也可以知道,长久以来,彼此的不满都是藏在心里的。焦仲卿这样一提,婆媳矛盾就正式浮出水面了。对于焦母来说,家长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媳妇对她竟然是如此不满,还撺掇着儿子来质问自己,如果再不明确表态,如何来主持这个家啊?而且,你刘兰芝还敢用回娘家来要挟,你不是想回娘家吗,那我就成全你吧!焦母也不是那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和事佬式的长辈,她很专横,脾气也暴躁(从焦仲卿惟母命是从可以窥见一斑),而且十分严厉,看重自己的尊严和权威,有人要来冒犯她,她宁可选择鱼死网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焦母态度坚决,自幼在母亲威严下长大的焦仲卿就彻底不敢反抗了,只好对兰芝开了一个空头支票“等我”,连兰芝自己都预感到,这一等,等来得很可能就是不祥之音。作为一个男人,焦仲卿本应该在婆媳之间扮演一个调和者的角色,然而他却火上浇油,激化了矛盾,这不能不说是让人很痛心的一件事。
在兰芝被迫出嫁,焦仲卿快马加鞭赶去相见时,他的表现同样也很令人失望。兰芝向他哭诉自己的无奈“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他仍然没有拿出丈夫的肩膀让柔弱的兰芝依靠,而是也说起了赌气话:“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话也是说得毫无转圜余地的,你都说自己要死了,除了一死,兰芝还能有别的什么选择来证明自己没有变心?焦仲卿的这话,更是没给自己和兰芝留一点退路,直把人往死里逼。焦仲卿很可能也是一时气话,所以他回家之后,徘徊良久,在听到兰芝的死讯之后,才知道事情真的无可挽回,于是自己也自尽了。这又是让人遗憾万分的一点。
在很多地方,如果处理问题的方式不是那么激烈,能给自己和他人留一点余地,也许悲剧就是可以避免的了。
(四)
以前我们传统的讲法是认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家长制下的悲剧,刘兰芝是一个值得讴歌的反抗者形象,然而这个说法带着太深的时代的烙印,难道说,现代民主社会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把目光放远一点,这样的悲剧任何时代都有,而且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这就是一出家庭的悲剧,是一出由性格所导致的家庭悲剧。一个严厉而暴躁的婆婆,一个懦弱而不会处理家庭矛盾的儿子,一个个性强烈不肯妥协的媳妇,一个爱女儿但无主见的母亲,一个贪财而蛮横的哥哥,这样的几个人凑在一起,一出家庭的悲剧也就不可避免了。——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故事和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比一下,《孔雀东南飞》里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家族鸿沟,最大的矛盾不过就是夫妻俩与家人之间的。而这几个人,都是他们人际关系中最亲近的。只要能妥善处理,矛盾就是可以缓和的,并非完全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说,他们的悲剧纯粹是一场家庭的悲剧。没有处理好家庭矛盾所产生的悲剧。至于另外的一些观点,例如兰芝被休是因为“无礼”“无子”等等,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充其量也只是这出悲剧中次要的因素。
这样说并不是在否定悲剧的主角,对于刘兰芝和焦仲卿,我们仍然是给予深深的同情的,毕竟,他们为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样的故事,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同情的。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悲剧并不仅仅是外在因素作用的结果,悲剧的主角也对自己的悲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性格上的弱点,或多或少推动了悲剧的进展,导致了自身的毁灭。——承认这一点,也就是承认人性的弱点,更让我们对人物命运和这一悲剧感到悲惜和叹惋。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爱情的无法圆满、美好家庭的破裂,难道不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吗?
【参考文献】
[1]《〈孔雀东南飞〉读后感——刘兰芝的女性形象分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二期.
[2]《〈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人物之比较》,《科教文汇》,2009年9月上旬刊.
[3]《〈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形象新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年1月刊.
[4]《〈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遣归原因再探析》,《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第4期第14卷.
[5]《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安徽文学》2009年第9期.
[6]《婆媳冲突为哪般——〈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原因再探》,《现代诗文》2009年第4期.
[7]《浅析〈孔雀东南飞〉中爱情悲剧的根源》,《新西部》,2009年第6期.
[8]《〈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刘兰芝形象的典型意义》,《教育革新》2009年第1期.
[9] 徐飞.《孔雀东南飞》,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作者单位:成都市树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