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深深地记得一位学生说过的话:“学习数学真快乐!”对他来说,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我也为他的这种快乐、执著而感到欣慰。我多么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像他这样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这不由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数学是有趣的——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学习动机去激励他们、推动他们,这种动机可能是外部动机。但更重要的是内部动机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向往和对数学所产生的乐趣等等。特别是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将是多么重要。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那么,如何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呢?这就需要我们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挑选他们乐于接受和思考的学习素材,去创设一个个令他们心动的情境。
例如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非常要好的小兔一起到野外采蘑菇。你们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电脑出示例题图)根据学生回答,师对应写出3、2、1。当学生说到提空篮子的小兔时,电脑播出小兔的话:“唉!一个蘑菇也没采到。”小兔垂头丧气的样子以及无可奈何的话语吸引了学生,这时学生对“0”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二、数学是有意思的——亲历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如何获得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克服困难后成功的快乐,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手段,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
例如,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创设“变魔术”的情境:师变出两个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将它们重叠,学生发现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提问:“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指名一生拼。并说出是怎样拼的。师介绍:“对了。把三角形一样长的两条边像背靠背地紧紧地靠在一起,就拼出了这样的图形。”“我也能拼!”“我还能拼出其他不一样的图形呢!”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下面以4人小组为单位,自己拼一拼,把拼出的图形放在桌子的正中间,比一比哪组拼出的图形多。”学生们个个饶有兴趣地拼着。然后小组汇报,集体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出示图形。
在小组回报的过程中,每出示一种图形,学生就喊起来:“我们也拼出了这个图形。”“我们还拼出了别的图形。”……这时学生的心里是多么开心多么自豪呀!这正应了一句话:“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见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三、数学是有用的——用于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的生命力就在于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新课标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理解数学,探索其应用价值。”
佣如,“分一分”的教学:
师:你们还想把什么分一分呢?
生1:我想把我们班的学生分成男生和女生。(受到这位学生的启发,别的学生也动起了脑筋)
生2:我把我们班的学生分成高的和矮的。
生3:我把我们班的学生分成胖的和瘦的。
虽然学生说的话可能并不完整,但是他们用并不熟练的语言在表达自己的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学生深切地体验到数学原来这样多姿多彩地存在于生活中。这样的数学学习又怎能不让人留连忘返呢?我们只有将数学与跟它有关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生动具体、美丽鲜活的。他们才会真正寻觅到生活就是数学知识的不竭源泉,才会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无穷魅力。
一、数学是有趣的——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学习动机去激励他们、推动他们,这种动机可能是外部动机。但更重要的是内部动机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向往和对数学所产生的乐趣等等。特别是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将是多么重要。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那么,如何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呢?这就需要我们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挑选他们乐于接受和思考的学习素材,去创设一个个令他们心动的情境。
例如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非常要好的小兔一起到野外采蘑菇。你们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电脑出示例题图)根据学生回答,师对应写出3、2、1。当学生说到提空篮子的小兔时,电脑播出小兔的话:“唉!一个蘑菇也没采到。”小兔垂头丧气的样子以及无可奈何的话语吸引了学生,这时学生对“0”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二、数学是有意思的——亲历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如何获得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克服困难后成功的快乐,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手段,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
例如,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创设“变魔术”的情境:师变出两个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将它们重叠,学生发现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提问:“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指名一生拼。并说出是怎样拼的。师介绍:“对了。把三角形一样长的两条边像背靠背地紧紧地靠在一起,就拼出了这样的图形。”“我也能拼!”“我还能拼出其他不一样的图形呢!”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下面以4人小组为单位,自己拼一拼,把拼出的图形放在桌子的正中间,比一比哪组拼出的图形多。”学生们个个饶有兴趣地拼着。然后小组汇报,集体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出示图形。
在小组回报的过程中,每出示一种图形,学生就喊起来:“我们也拼出了这个图形。”“我们还拼出了别的图形。”……这时学生的心里是多么开心多么自豪呀!这正应了一句话:“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见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三、数学是有用的——用于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的生命力就在于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新课标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理解数学,探索其应用价值。”
佣如,“分一分”的教学:
师:你们还想把什么分一分呢?
生1:我想把我们班的学生分成男生和女生。(受到这位学生的启发,别的学生也动起了脑筋)
生2:我把我们班的学生分成高的和矮的。
生3:我把我们班的学生分成胖的和瘦的。
虽然学生说的话可能并不完整,但是他们用并不熟练的语言在表达自己的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学生深切地体验到数学原来这样多姿多彩地存在于生活中。这样的数学学习又怎能不让人留连忘返呢?我们只有将数学与跟它有关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生动具体、美丽鲜活的。他们才会真正寻觅到生活就是数学知识的不竭源泉,才会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