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在教学“可能性”的相关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知识与实践有效融合设计实践活动,贯彻“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的探究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与玩的过程中探究数学问题,掌握新知。
【关键词】《可能性》 事件转化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A-0083-02
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思考提供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的本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游戏的形式,感受最基本的知识,掌握“可能性”的几种情况。牢固掌握“可能性”的知识,对数据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步探究,体验事件的发生
兴趣是学习新知的前进动力,教学初始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践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首先由学生熟悉的摸奖活动导入:
假日将至,某超市为吸引顾客,增加人气,准备举办摸奖活动。活动的规则是:在一个箱子里放若干等大的小球,购物满一定金额后可以获得一次摸奖的机会。如果摸到红球则会获奖,摸到白球则没有获奖。如果让大家来设计,你有几种放球的方案?
课堂模拟,可以准备一个口袋,白球和红球若干,让学生思考:
(1)如果在口袋里放入5个白球,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完放回,连续摸5次,结果如何?
(2)如果在口袋里放入5个红球,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完放回,连续摸5次,结果又如何?
(3)如果向口袋里放入白球和红球各5个,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结果怎样?摸完后放回连续摸10次,结果如何?
根据生活实际设计摸球活动,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拟的活动,整个过程安排学生记录试验结果。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反思试验结果及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如果袋子里只放了红球,则一定只能摸到红球,不可能摸到白球;如果两种颜色的球都放了,则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白球。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等探究活动,开展实验、对比、分析和猜想,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一定性,然后再引导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事件的发生,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能力。
二、深入引导,探究事件的转化
知识的抽象性常常會导致学生理解的困难,“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这样的认知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具体的活动中理解抽象的知识。教师设计了如下摸球活动:
活动一:展示摸球的袋子,分别放入2个红球和2个白球,摸球之前请学生猜测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是否可以确定。然后让学生从袋子中连续进行有放回的摸球活动,当学生前一次摸到白球后,让学生思考是否能确定下一次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并进行验证。
活动二:同样在袋子中放入2个红球和2个白球,继续进行猜球和摸球活动。当学生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后,不放回,再猜球,然后进行摸球;第二次摸出一个球后,依然不放回,再进行猜球,再摸球……连续进行四次,让学生记录猜球的颜色和实际摸到球的颜色。
可能性是作为随机事件发生的,不受人的意志支配。但学生通常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那么第二次一定会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纠正这样的错误观念,建立正确的随机概念,教师设计摸球活动一,让学生在摸球之前先行猜球,然后进行摸球验证,多次摸球后使学生感受到前一次摸球并不会影响到后一次摸球,事件的发生是无法事先确定的。为使学生感知事件的发生可以转化,教师设计了活动二,不放回的摸球,在连续摸球活动中,如果前两次都摸出了红球,则下一次一定会摸出白球,而不可能摸出红球。不放回的摸球活动使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者“不可能”,“一定”或者“可能”也可能会变成“不可能”。
三、拓展练习,强化知识的应用
掌握知识还需要经历针对性的拓展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在感悟中形成能力。教师设计了如下练习:
练习一:准备4张梅花、4张红桃、4张黑桃、4张方块。
1.如果选取2张梅花、2张红桃放在一个盒子里,任意抽取一张,判断是梅花、红桃、黑桃、方块的可能性。
2.如果选取4张梅花放在一个盒子里,任意抽取一张,判断是梅花、红桃、黑桃、方块的可能性。
3.如果从梅花、红桃、黑桃、方块中各选取一张放盒子中,每次从中抽取一张,不放回,连续抽取4次,判断是梅花、红桃、黑桃、方块的可能性。
练习二:出示一个小的正方体,其中2个面写“0”,2个面写“1”,2个面写“2”。
1.任意投掷一次,判断“0”朝上、“1”朝上、“2”朝上的可能性,是否可能出现“3”朝上。
2.再投掷一次,分析第一次投掷的结果是否会影响后一次的投掷。
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两个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巩固。活动一创造了事件发生的“不可能”“一定”“可能”的条件,使学生深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活动二让学生感悟抛正方体出现的三种情况,并进一步分析相连两次投掷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影响。
四、教学反思,深入思考
本节课的设计是基于“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实践中感知数学知识”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首先设计商场的抽奖活动,从生活实例中引入,让学生感知“可能性”事件就在我们生活中。然后创设了摸球、摸纸牌、掷小正方体等活动,在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一定性。在理解事件的三种情形可以相互转化时,首先设计实践活动纠正学生理解的误区,让学生明白可能性是随机发生的,是无法确定的,然后通过条件的变化使学生理解“一定”“不可能”和“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最后通过实践练习,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的记忆。整个教学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直观呈现、活动探究的形式为主,融合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营造了积极活跃的探究氛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中将情感与知识有效融合,学生的情感变化与思维发展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关注的重点。教学初始设计的商场抽奖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摸球活动的设计则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先猜球,再摸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思维和情感上对知识产生深刻的认识。但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则以纠正学生的思维误区为重点,让学生从思维和情感上理解可能性并不受人的意志所支配。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事件,而且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总之,在教学“可能性”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思维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将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融合,用直观具体的活动形式来讲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实践探究,重视知识的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使课堂更具生命力。
(责编 林 剑)
【关键词】《可能性》 事件转化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A-0083-02
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思考提供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的本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游戏的形式,感受最基本的知识,掌握“可能性”的几种情况。牢固掌握“可能性”的知识,对数据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步探究,体验事件的发生
兴趣是学习新知的前进动力,教学初始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践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首先由学生熟悉的摸奖活动导入:
假日将至,某超市为吸引顾客,增加人气,准备举办摸奖活动。活动的规则是:在一个箱子里放若干等大的小球,购物满一定金额后可以获得一次摸奖的机会。如果摸到红球则会获奖,摸到白球则没有获奖。如果让大家来设计,你有几种放球的方案?
课堂模拟,可以准备一个口袋,白球和红球若干,让学生思考:
(1)如果在口袋里放入5个白球,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完放回,连续摸5次,结果如何?
(2)如果在口袋里放入5个红球,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完放回,连续摸5次,结果又如何?
(3)如果向口袋里放入白球和红球各5个,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结果怎样?摸完后放回连续摸10次,结果如何?
根据生活实际设计摸球活动,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拟的活动,整个过程安排学生记录试验结果。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反思试验结果及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如果袋子里只放了红球,则一定只能摸到红球,不可能摸到白球;如果两种颜色的球都放了,则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白球。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等探究活动,开展实验、对比、分析和猜想,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一定性,然后再引导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事件的发生,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能力。
二、深入引导,探究事件的转化
知识的抽象性常常會导致学生理解的困难,“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这样的认知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具体的活动中理解抽象的知识。教师设计了如下摸球活动:
活动一:展示摸球的袋子,分别放入2个红球和2个白球,摸球之前请学生猜测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是否可以确定。然后让学生从袋子中连续进行有放回的摸球活动,当学生前一次摸到白球后,让学生思考是否能确定下一次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并进行验证。
活动二:同样在袋子中放入2个红球和2个白球,继续进行猜球和摸球活动。当学生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后,不放回,再猜球,然后进行摸球;第二次摸出一个球后,依然不放回,再进行猜球,再摸球……连续进行四次,让学生记录猜球的颜色和实际摸到球的颜色。
可能性是作为随机事件发生的,不受人的意志支配。但学生通常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那么第二次一定会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纠正这样的错误观念,建立正确的随机概念,教师设计摸球活动一,让学生在摸球之前先行猜球,然后进行摸球验证,多次摸球后使学生感受到前一次摸球并不会影响到后一次摸球,事件的发生是无法事先确定的。为使学生感知事件的发生可以转化,教师设计了活动二,不放回的摸球,在连续摸球活动中,如果前两次都摸出了红球,则下一次一定会摸出白球,而不可能摸出红球。不放回的摸球活动使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者“不可能”,“一定”或者“可能”也可能会变成“不可能”。
三、拓展练习,强化知识的应用
掌握知识还需要经历针对性的拓展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在感悟中形成能力。教师设计了如下练习:
练习一:准备4张梅花、4张红桃、4张黑桃、4张方块。
1.如果选取2张梅花、2张红桃放在一个盒子里,任意抽取一张,判断是梅花、红桃、黑桃、方块的可能性。
2.如果选取4张梅花放在一个盒子里,任意抽取一张,判断是梅花、红桃、黑桃、方块的可能性。
3.如果从梅花、红桃、黑桃、方块中各选取一张放盒子中,每次从中抽取一张,不放回,连续抽取4次,判断是梅花、红桃、黑桃、方块的可能性。
练习二:出示一个小的正方体,其中2个面写“0”,2个面写“1”,2个面写“2”。
1.任意投掷一次,判断“0”朝上、“1”朝上、“2”朝上的可能性,是否可能出现“3”朝上。
2.再投掷一次,分析第一次投掷的结果是否会影响后一次的投掷。
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两个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巩固。活动一创造了事件发生的“不可能”“一定”“可能”的条件,使学生深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活动二让学生感悟抛正方体出现的三种情况,并进一步分析相连两次投掷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影响。
四、教学反思,深入思考
本节课的设计是基于“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实践中感知数学知识”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首先设计商场的抽奖活动,从生活实例中引入,让学生感知“可能性”事件就在我们生活中。然后创设了摸球、摸纸牌、掷小正方体等活动,在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一定性。在理解事件的三种情形可以相互转化时,首先设计实践活动纠正学生理解的误区,让学生明白可能性是随机发生的,是无法确定的,然后通过条件的变化使学生理解“一定”“不可能”和“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最后通过实践练习,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的记忆。整个教学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直观呈现、活动探究的形式为主,融合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营造了积极活跃的探究氛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中将情感与知识有效融合,学生的情感变化与思维发展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关注的重点。教学初始设计的商场抽奖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摸球活动的设计则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先猜球,再摸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思维和情感上对知识产生深刻的认识。但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则以纠正学生的思维误区为重点,让学生从思维和情感上理解可能性并不受人的意志所支配。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事件,而且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总之,在教学“可能性”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思维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将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融合,用直观具体的活动形式来讲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实践探究,重视知识的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使课堂更具生命力。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