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以来,宜昌市委、市政府从国家实施“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战略出发,立足新高考及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对高中阶段教育带来的新挑战,以及原有城区高中学校发展模式单一的实际,以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以“学校、教师、校长、管理”四位一体改革为抓手,精心谋划、大力探索区域内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径,持续推动特色学校构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校长管理体制改革、宜昌教育微改革和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创新,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特色鲜明、活力迸发、优质高效、人民满意”的良好教育生态。
学校结构调整:保障公平 特色办学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普通高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基础性合格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以升学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导致“千校一面”、人才同质化严重。同时,人为地划分示范学校、普通学校,不仅是对学生和教师的不公平,更是人为制造教育垄断,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这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人才需求。只有打破原有高中等级壁垒,强化特色办学,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公平和多样化发展,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2016年以来,宜昌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高中阶段教育“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的要求,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与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改革,打破原城区10所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市级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的等級界限,按“优质 特色”的功能重新定位,大力实施布局调整,整合组建成6所高中“3 3”模式(3所定位国内一流的综合高中和3所定位优秀专业领域的特色高中),形成全市普通高中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格局。
建设国内一流的综合高中(第一个“3”)。提升3所省级示范高中(市一中、夷陵中学、葛洲坝中学)的办学水平,在学校整体发展突出的基础上,瞄准国内和国际一流高中,推动学校变革与创新,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拔尖人才早期培养、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处于国内、省内领先地位,在全市起到示范引领和帮扶带动作用。
建设优秀专业领域的特色高中(第二个“3”)。构建系统的特色优势学科课程体系和较为成熟的特长培养模式,在人文社科、理工科技、艺术体育、信息技术、外国语言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在全省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示范性。紧紧依托三峡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整合市二中和三峡艺术高中)、宜昌市外国语高中(整合市外国语学校和市十八中)、宜昌市科技高中(市七中)。
通过调整,目前,宜昌城区6所公办高中已调整到位,投资13.4亿元新修建的市一中新校区和夷陵中学新校区已建成使用,投资12.47亿元兴建的宜昌职教园(一期)已全部完工,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外国语高中、科技高中已全部整合到位,与三所综合高中一个批次招生,并面向全市招收特长学生。三峡大学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中船重工710研究所以及科技局、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成为特色高中的合作单位及办学支撑。高中布局调整为普职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2017年,全市高中阶段招生“普职比”调整为5.7:4.3,比2016年的5.9:4.1、2015年的6.1:3.9更均衡。“优质 特色”高中的建立,进一步补齐了短板,打破了“普职比”失衡的现状,较好满足了公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性需求和社会对于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中职、中技教育资源,依托宜昌职教园,形成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并重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办学新体系。
校长竞聘选任:选贤任能 能上能下
为了选好校长,宜昌市教育局在校长选聘机制上打破传统做法,推行竞聘选任制度,打破了校长任命制。6月底以来,为选优配强局属学校领导班子,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依据干部管理权限及干部职数规定和《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办法》精神,对所有局管干部岗位实施竞聘选任改革,按照动员发布、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竞聘演讲、专家评分、校长(书记)推荐、确定初步人选、组织考察、党组会研究决策、公示定岗等程序竞争上岗。在局属学校(单位)领导干部竞聘选任形式上大胆创新,在竞聘演讲、专家提问等环节,聘请组织、人社部门相关专家、名校长和教师代表共70余人现场评分,并由纪检监察干部全程监督,确保竞聘者在同一竞争平台上“比武”,综合考察近几年工作实绩,择优任能,实现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能上能下”,充分体现了选任干部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同时,提请市委对市管干部进行全面考察,提拔重用11人,调整交流14人,其中学校主要负责人11人,正处级干部8人,极大地优化了学校领导班子结构。
实施校长竞聘选任制度,打破了校长的终身任期制,打破了论资排辈的陈舊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实践进一步证明,校长竞聘选任制度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制度在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师局管校聘:岗位管理 活力迸发
长期以来,在现行人事制度框架下,由于“铁饭碗”“大锅饭”等诸多因素,教职工队伍职业倦怠现象较为突出,教师的工作岗位意识不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低,敬业者长期超负荷工作,懒惰者得过且过,队伍活力明显不足,且校际间的教师配备在数量上极不均衡,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2017年暑期,宜昌市实行教师全员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制度,构建以“一备案”“二统筹”“三自主”为核心内容的“局管校聘”的教师管理新体制。
“一备案”,是指市委编办对局属学校(单位)教职工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对局属各学校(单位)间的教师交流调配实行备案管理。“二统筹”,是指市教育局统筹管理直属学校(单位)教职工编制和岗位职数,统筹管理直属学校(单位)教职工交流调配。“三自主”,是指直属学校(单位)自主确定教职工岗位清单,自主开展教职工全员竞聘,自主负责所聘教职工的日常管理、评价、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
学校结构调整:保障公平 特色办学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普通高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基础性合格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以升学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导致“千校一面”、人才同质化严重。同时,人为地划分示范学校、普通学校,不仅是对学生和教师的不公平,更是人为制造教育垄断,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这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人才需求。只有打破原有高中等级壁垒,强化特色办学,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公平和多样化发展,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2016年以来,宜昌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高中阶段教育“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的要求,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与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改革,打破原城区10所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市级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的等級界限,按“优质 特色”的功能重新定位,大力实施布局调整,整合组建成6所高中“3 3”模式(3所定位国内一流的综合高中和3所定位优秀专业领域的特色高中),形成全市普通高中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格局。
建设国内一流的综合高中(第一个“3”)。提升3所省级示范高中(市一中、夷陵中学、葛洲坝中学)的办学水平,在学校整体发展突出的基础上,瞄准国内和国际一流高中,推动学校变革与创新,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拔尖人才早期培养、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处于国内、省内领先地位,在全市起到示范引领和帮扶带动作用。
建设优秀专业领域的特色高中(第二个“3”)。构建系统的特色优势学科课程体系和较为成熟的特长培养模式,在人文社科、理工科技、艺术体育、信息技术、外国语言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在全省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示范性。紧紧依托三峡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整合市二中和三峡艺术高中)、宜昌市外国语高中(整合市外国语学校和市十八中)、宜昌市科技高中(市七中)。
通过调整,目前,宜昌城区6所公办高中已调整到位,投资13.4亿元新修建的市一中新校区和夷陵中学新校区已建成使用,投资12.47亿元兴建的宜昌职教园(一期)已全部完工,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外国语高中、科技高中已全部整合到位,与三所综合高中一个批次招生,并面向全市招收特长学生。三峡大学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中船重工710研究所以及科技局、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成为特色高中的合作单位及办学支撑。高中布局调整为普职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2017年,全市高中阶段招生“普职比”调整为5.7:4.3,比2016年的5.9:4.1、2015年的6.1:3.9更均衡。“优质 特色”高中的建立,进一步补齐了短板,打破了“普职比”失衡的现状,较好满足了公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性需求和社会对于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中职、中技教育资源,依托宜昌职教园,形成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并重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办学新体系。
校长竞聘选任:选贤任能 能上能下
为了选好校长,宜昌市教育局在校长选聘机制上打破传统做法,推行竞聘选任制度,打破了校长任命制。6月底以来,为选优配强局属学校领导班子,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依据干部管理权限及干部职数规定和《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办法》精神,对所有局管干部岗位实施竞聘选任改革,按照动员发布、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竞聘演讲、专家评分、校长(书记)推荐、确定初步人选、组织考察、党组会研究决策、公示定岗等程序竞争上岗。在局属学校(单位)领导干部竞聘选任形式上大胆创新,在竞聘演讲、专家提问等环节,聘请组织、人社部门相关专家、名校长和教师代表共70余人现场评分,并由纪检监察干部全程监督,确保竞聘者在同一竞争平台上“比武”,综合考察近几年工作实绩,择优任能,实现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能上能下”,充分体现了选任干部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同时,提请市委对市管干部进行全面考察,提拔重用11人,调整交流14人,其中学校主要负责人11人,正处级干部8人,极大地优化了学校领导班子结构。
实施校长竞聘选任制度,打破了校长的终身任期制,打破了论资排辈的陈舊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实践进一步证明,校长竞聘选任制度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制度在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师局管校聘:岗位管理 活力迸发
长期以来,在现行人事制度框架下,由于“铁饭碗”“大锅饭”等诸多因素,教职工队伍职业倦怠现象较为突出,教师的工作岗位意识不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低,敬业者长期超负荷工作,懒惰者得过且过,队伍活力明显不足,且校际间的教师配备在数量上极不均衡,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2017年暑期,宜昌市实行教师全员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制度,构建以“一备案”“二统筹”“三自主”为核心内容的“局管校聘”的教师管理新体制。
“一备案”,是指市委编办对局属学校(单位)教职工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对局属各学校(单位)间的教师交流调配实行备案管理。“二统筹”,是指市教育局统筹管理直属学校(单位)教职工编制和岗位职数,统筹管理直属学校(单位)教职工交流调配。“三自主”,是指直属学校(单位)自主确定教职工岗位清单,自主开展教职工全员竞聘,自主负责所聘教职工的日常管理、评价、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