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部分中学在德育教育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班主任视角出发,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着眼,重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有效举措。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班级文化
引言:中学阶段德育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提升学生群体的德育素养,培养合格而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进而打造和谐发展的优良风气。不过,因为很多因素制约,目前中学德育教育在这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明显制约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是目前德育教育领域中一个亟待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各学校班主任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设置清晰的德育目标,加强德育教育的层次化、循序化
在各地中学推进落实德育教育的时候,需要按照在校学生的年龄及接纳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立足于不同年级学生群体之间在接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区别,严格遵守青少年品德养成的原本规律,在强化对循序渐进原则遵循的同时,各个学校的班主任需要明确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而打造完善的目标体系,并同步设置健全科学的评估标准体系。例如,在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可考虑引导他们学习校内的系列规范文件,和县区制定的《中学生守则》,推进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确定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1]。对于升入初二的学生群体,可考虑推进公民教育,大范围地落实遵纪守法方面的教导,探索养成教育;对于初中最后一年的学生,可考虑推进稍有深度的内容,比如世界觀教育等等,这样可以比较好地引导他们严格自律,形成并确定正确的理想。在推进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务必确保其目标及内容有较好层次感,确保其能全方位地贴合在校学生群体的具体生活环境。
二、推进德育模式改革,增强德育教育成效
对于德育教育而言,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所用教学方法,均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过往的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均无视了德育教育本身的特性,大部分仅仅落实在课本、课堂中,其主要方式和思路是被动式灌输,偏重于硬性管理及强硬灌输,在引导等方面则严重不足,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升。中学在推进落实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点把相关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层面,尤其是班主任可考虑采纳情景教学的思路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特殊场景,比如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那里推进诸如自主体验等场景的教学,引导他们切身体会,激发蕴含在青少年内心里的情感,进而推动他们心智的成熟发展;还可以考虑实况录播视频等带有互动色彩的教学模式,把过往教学中的命令式的痕迹消弭掉,增加新的色彩,把非常僵化的灌输思路升级为互动沟通的交流模式,摒弃过往近乎包办的教学思路,推动其转型为自教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班主任还可考虑强化引导,推动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等主动探究式活动,唯有如此,德育教育方显生动风采,才会取得更好的成效[2]。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德育教育应该依托各类活动作为自身载体,尤其需要关注并强化落实情景交融,双向汇融,让中学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实现思想升华。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方式是尽可能多地举办学生群体容易接纳的、内容丰富、情趣积极、主体多样的娱乐活动,读书报告会及歌咏比赛等都是班主任可以考虑采纳的活动方式,借此推动班级文化建设。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地思考提升校园环境的净化,预防消极、庸俗尤其是涉黑的文化对中学的侵蚀,推动班级文化及校园文化均趋于健康的方向持续推进。可考虑借助树立典范人物或者其他事物的雕塑、增加内容积极的标语、开辟专门的草坪区域等等,打造系列良好的人文景观,优化文化氛围;还可以考虑借助班风及校歌等,展示班级文明乃至校园精神,让中学生的情操在陶冶中升华。借助充实繁多的活动,一方面可以为中学生才智的发挥提供更好的机会,同时还能让他们在切身体验的活动里深切感受集体主体等精神的熏陶,进而实现德育的教学目的——净化他们的心灵[3]。
四、结束语
除了如上几点外,解决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系列问题的时候,还应该强化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对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专业性地培训和引导,同时还可以考虑返聘部分公认的德高望重的离退休教员,让他们重新回到讲台上,以充实德育师资力量。在推进落实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从内心层面正视青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位置,应该意识到自身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老师,实际上更是伙伴和朋友,在教学活动中兼具组织者、引导者及帮助者多重身份,但均不能挑战学生的主体位置,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充分尊重,以确保其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为提升他们的主体能力提供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颜晋.浅谈中学德育——以重庆市田家炳中学幸福德育实践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75+78.
[2]陈宗德.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分析[J].才智,2019(36):75.
[3]耿树忠.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34+51.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班级文化
引言:中学阶段德育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提升学生群体的德育素养,培养合格而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进而打造和谐发展的优良风气。不过,因为很多因素制约,目前中学德育教育在这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明显制约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是目前德育教育领域中一个亟待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各学校班主任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设置清晰的德育目标,加强德育教育的层次化、循序化
在各地中学推进落实德育教育的时候,需要按照在校学生的年龄及接纳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立足于不同年级学生群体之间在接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区别,严格遵守青少年品德养成的原本规律,在强化对循序渐进原则遵循的同时,各个学校的班主任需要明确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而打造完善的目标体系,并同步设置健全科学的评估标准体系。例如,在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可考虑引导他们学习校内的系列规范文件,和县区制定的《中学生守则》,推进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确定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1]。对于升入初二的学生群体,可考虑推进公民教育,大范围地落实遵纪守法方面的教导,探索养成教育;对于初中最后一年的学生,可考虑推进稍有深度的内容,比如世界觀教育等等,这样可以比较好地引导他们严格自律,形成并确定正确的理想。在推进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务必确保其目标及内容有较好层次感,确保其能全方位地贴合在校学生群体的具体生活环境。
二、推进德育模式改革,增强德育教育成效
对于德育教育而言,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所用教学方法,均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过往的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均无视了德育教育本身的特性,大部分仅仅落实在课本、课堂中,其主要方式和思路是被动式灌输,偏重于硬性管理及强硬灌输,在引导等方面则严重不足,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升。中学在推进落实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点把相关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层面,尤其是班主任可考虑采纳情景教学的思路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特殊场景,比如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那里推进诸如自主体验等场景的教学,引导他们切身体会,激发蕴含在青少年内心里的情感,进而推动他们心智的成熟发展;还可以考虑实况录播视频等带有互动色彩的教学模式,把过往教学中的命令式的痕迹消弭掉,增加新的色彩,把非常僵化的灌输思路升级为互动沟通的交流模式,摒弃过往近乎包办的教学思路,推动其转型为自教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班主任还可考虑强化引导,推动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等主动探究式活动,唯有如此,德育教育方显生动风采,才会取得更好的成效[2]。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德育教育应该依托各类活动作为自身载体,尤其需要关注并强化落实情景交融,双向汇融,让中学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实现思想升华。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方式是尽可能多地举办学生群体容易接纳的、内容丰富、情趣积极、主体多样的娱乐活动,读书报告会及歌咏比赛等都是班主任可以考虑采纳的活动方式,借此推动班级文化建设。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地思考提升校园环境的净化,预防消极、庸俗尤其是涉黑的文化对中学的侵蚀,推动班级文化及校园文化均趋于健康的方向持续推进。可考虑借助树立典范人物或者其他事物的雕塑、增加内容积极的标语、开辟专门的草坪区域等等,打造系列良好的人文景观,优化文化氛围;还可以考虑借助班风及校歌等,展示班级文明乃至校园精神,让中学生的情操在陶冶中升华。借助充实繁多的活动,一方面可以为中学生才智的发挥提供更好的机会,同时还能让他们在切身体验的活动里深切感受集体主体等精神的熏陶,进而实现德育的教学目的——净化他们的心灵[3]。
四、结束语
除了如上几点外,解决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系列问题的时候,还应该强化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对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专业性地培训和引导,同时还可以考虑返聘部分公认的德高望重的离退休教员,让他们重新回到讲台上,以充实德育师资力量。在推进落实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从内心层面正视青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位置,应该意识到自身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老师,实际上更是伙伴和朋友,在教学活动中兼具组织者、引导者及帮助者多重身份,但均不能挑战学生的主体位置,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充分尊重,以确保其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为提升他们的主体能力提供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颜晋.浅谈中学德育——以重庆市田家炳中学幸福德育实践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75+78.
[2]陈宗德.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分析[J].才智,2019(36):75.
[3]耿树忠.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