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地理课教学的教师,经常被下列问题所困扰:学生回答问题常与课文内容、观点、术语不沾边;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经常停留在浮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诱导他们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因此,有些人认为地理课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难教难学,费了好多神,吃了不少苦,而教学效果难以提高,从而对地理课教学望而生畏、丧失信心。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究其原因很多,但认真分析,根本原因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组织学生阅读自学,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了克服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教师必须在着意培养他们取得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上想办法。所以,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一、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自学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积极自觉地学习。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凡是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就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所以,在地理课教学中,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展示,诱发求知欲。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好奇感,从而产生要看要学的内在欲望。
2、旁征博引,激发情趣。课本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却抽象的内容学生不爱看,教师若适当引用一些与教材紧密相关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生动、形象、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深化拓展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3、由此及彼,接触主题。直接向学生介绍一些地域及其特征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名产、故事、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名人的出生地、名牌产品的产地、故事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把学生引到要学习的区域,会使学生产生探究这些地域的兴趣,实现自主阅读的目的。比如:在《埃及》一课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介绍金字塔的形成过程及其宏伟的气势,激发学生急于了解埃及的心情,引起学习兴趣。
4、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唤起学习动力。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辅助,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调查和地理课外活动小组,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如学生在乡土地理调查中了解到行者街道西沟村一带群众在打井时发现有篙头,说明该村过去是河床,那么现在的渭河河床距该村偏北约一千余米,进而知道这是由于明末地震使渭河北移引起的。该村的俗名叫“苍头”,听老人讲很早以前叫“苍渡”,因叫转音而变成了“苍头”。知道了这些趣事,同学们学习地理的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自学习惯
1、大力宣传倡导自学之风。向学生讲解阅读自学的重要意义,推广介绍自学经验,强调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自学,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拿出一定时间安排自学环节,为学生阅读自学提供时间保证。
2、选择适当的阅读自学方法,使学生不仅要自学,而且会自学。依据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有机结合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依据课本知识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会乐于自学、善于自学。
3、指导学生对阅读自学的成果进行小结。在学生完成阅读自学以后,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及时组织学生漫谈讨论,充分肯定自学成绩、扩大自学影响,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阅读自学使自己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赢得了学习的主动权,更加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自学能力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断增强学生阅读自学的内在动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逐步形成阅读自学的良好习惯。
三、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自学的良好方法
路子对,方法好,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课的阅读自学也是一样,一定要找准方法、瞄准路子。根据地理课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学生的实际,地理课的阅读自学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语意式”阅读。“语意式”阅读就是让学生用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课程内容。该法主要适合于内容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使用这种方法自学时,要求学生对课本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进行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看不懂的地方要作上标记。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前设计一些问题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检查提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要进行必要的讲解。采用语意式阅读法,既能节省时间,又可集中精力攻克难点。
2、“提纲式”阅读。“提纲式”阅读就是教师在课前依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在课堂上交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提纲的思路去阅读自学,从而降低自学的难度。该法适合于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采用提纲式阅读法可使学生看书阅读,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读出各自的见解,由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其结果是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主动性充分发挥,能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牢固,记忆得更加深刻。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时,我设计出如下知识点:①地球上不同地区存在着时间差;②不同地点有不同的地方时间;③地球上24个时区的划分;④北京时间的由来;⑤国际日期变更线。然后,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后经讨论、归纳、释疑,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本节知识。
3、“习题式”阅读。“习题式”阅读就是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出自学,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选编习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现出来,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不宜过大,以大多数学生顺利完成为宜。学生手执题目,有目的地去看书,到课本中找答案、辩正误,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依照课本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
4、“地图式”阅读。“地图式”阅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自学地理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懂地图,仔细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它适合于综合性较强的内容,自学时学生可以以图晓文、借文阅图,起到相互弥补、全面理解的作用。
上述几种阅读自学方法,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教材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恰当运用、灵活把握。
综上所述,建立自学和课堂教学相配合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自学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做到持之以恒、不断完善,就能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较强的阅读自学能力。同时,学生在尝到阅读自学的甜头后,也会自觉地投入到阅读自学中去。这种良性循环,一定会使地理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
一、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自学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积极自觉地学习。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凡是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就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所以,在地理课教学中,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展示,诱发求知欲。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好奇感,从而产生要看要学的内在欲望。
2、旁征博引,激发情趣。课本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却抽象的内容学生不爱看,教师若适当引用一些与教材紧密相关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生动、形象、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深化拓展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3、由此及彼,接触主题。直接向学生介绍一些地域及其特征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名产、故事、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名人的出生地、名牌产品的产地、故事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把学生引到要学习的区域,会使学生产生探究这些地域的兴趣,实现自主阅读的目的。比如:在《埃及》一课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介绍金字塔的形成过程及其宏伟的气势,激发学生急于了解埃及的心情,引起学习兴趣。
4、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唤起学习动力。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辅助,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调查和地理课外活动小组,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如学生在乡土地理调查中了解到行者街道西沟村一带群众在打井时发现有篙头,说明该村过去是河床,那么现在的渭河河床距该村偏北约一千余米,进而知道这是由于明末地震使渭河北移引起的。该村的俗名叫“苍头”,听老人讲很早以前叫“苍渡”,因叫转音而变成了“苍头”。知道了这些趣事,同学们学习地理的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自学习惯
1、大力宣传倡导自学之风。向学生讲解阅读自学的重要意义,推广介绍自学经验,强调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自学,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拿出一定时间安排自学环节,为学生阅读自学提供时间保证。
2、选择适当的阅读自学方法,使学生不仅要自学,而且会自学。依据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有机结合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依据课本知识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会乐于自学、善于自学。
3、指导学生对阅读自学的成果进行小结。在学生完成阅读自学以后,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及时组织学生漫谈讨论,充分肯定自学成绩、扩大自学影响,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阅读自学使自己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赢得了学习的主动权,更加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自学能力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断增强学生阅读自学的内在动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逐步形成阅读自学的良好习惯。
三、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自学的良好方法
路子对,方法好,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课的阅读自学也是一样,一定要找准方法、瞄准路子。根据地理课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学生的实际,地理课的阅读自学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语意式”阅读。“语意式”阅读就是让学生用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课程内容。该法主要适合于内容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使用这种方法自学时,要求学生对课本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进行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看不懂的地方要作上标记。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前设计一些问题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检查提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要进行必要的讲解。采用语意式阅读法,既能节省时间,又可集中精力攻克难点。
2、“提纲式”阅读。“提纲式”阅读就是教师在课前依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在课堂上交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提纲的思路去阅读自学,从而降低自学的难度。该法适合于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采用提纲式阅读法可使学生看书阅读,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读出各自的见解,由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其结果是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主动性充分发挥,能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牢固,记忆得更加深刻。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时,我设计出如下知识点:①地球上不同地区存在着时间差;②不同地点有不同的地方时间;③地球上24个时区的划分;④北京时间的由来;⑤国际日期变更线。然后,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后经讨论、归纳、释疑,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本节知识。
3、“习题式”阅读。“习题式”阅读就是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出自学,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选编习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现出来,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不宜过大,以大多数学生顺利完成为宜。学生手执题目,有目的地去看书,到课本中找答案、辩正误,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依照课本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
4、“地图式”阅读。“地图式”阅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自学地理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懂地图,仔细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它适合于综合性较强的内容,自学时学生可以以图晓文、借文阅图,起到相互弥补、全面理解的作用。
上述几种阅读自学方法,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教材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恰当运用、灵活把握。
综上所述,建立自学和课堂教学相配合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自学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做到持之以恒、不断完善,就能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较强的阅读自学能力。同时,学生在尝到阅读自学的甜头后,也会自觉地投入到阅读自学中去。这种良性循环,一定会使地理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