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适应思想品德课教学、突出其德育功能这一根本要求?笔者从十余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从十余年来的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中、从六年来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改革过程的酸甜苦辣中,所得如下: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改革应以培养教师具有“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作为改革的宗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我们大胆地提出一个信念,道德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种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智力和用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可见德育工作对人影响的重要性。在当今教学实践中,教师迫于升学、分数的压力,知识传授成为教学重点,某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学生的成绩,不仅课本内容要求全背全记,而且连课堂练习册也要求学生全背全记,教师如此的教学理念,学生接受如此的教学思维方式,还何谈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毋庸讳言,对一个思想素质差的人,法律知识的获取将使他更能有效地钻法律空子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一个思想素质差的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只会增加他犯罪后的逻辑诡辩能力。教师要改变观念,改变自身原有的教学思维方式,大胆地推行素质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静中求变,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形成以思想教育工作为主的新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逻辑思维方式,在教学中真正地突出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其实,很多事物都是在观念的转变中得以向前发展的,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不转变,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能真正用于教学实践,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更是如此。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一大难点,即教师教学思维定势、教师队伍素质、教师所受外界压力以及陈旧的教学常规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地制约着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即使是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教师,在考试决定命运的教育大环境下,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实,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态度均体现在学生的笔下及其言谈举止中,“西施效应”在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即为此意。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在教学中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培养教师教学思想的发展是教师提高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这给教师培训的教育主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是最现实最严峻的挑战。
二、教育工作管理者应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站在发展的高度建设“评价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管理机制”,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宽松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环境
教学工作管理应从教师自身素质出发,从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环境出发来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体系。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目前仍是以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效果和学生的德育状况,这种教育管理机制严熏地束缚了教师的教学灵活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在分数决定学生命运的现实条件下,教师不敢放松知识性教育(而能够心安理得地置思想教育于不顾)。学生也不愿放弃知识性学习(思想素质再好的学生如果思想品德课考试成绩不合格,恐怕也摆脱不了名落孙山的命运)。思想品德课偏离了它的德育功能。“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为余力,则以学文。”古代的孔子尚且知道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德性才能学习知识,作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再也不能培养高分低德的如云南大学马家爵似的“人才”了,理顺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机制,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摆脱纯知识教学的怪圈。对此,我认为:
1、上级教育主管理部门对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机制应更科学合理,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的思想素质与实践能力的评估与考核,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以分数论英雄的考查方式。建立起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思想品德课这常规管理体制,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学工作者提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让思想品德课彻底摆脱“生产流水线”式的模式性教学,建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人才的新的教学管理体制。
2、学校教育管理者应提高认识,转变管理观念,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管理对症下药,建立起科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机制。我想,对于各教改考全优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而教育出来的学生大多为小偷的状况(A校B班二十九个男生,二十七个成了小偷,这除了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不到位外,思想品德课教师也责无旁贷),教学工作管理者该作何感想呢?我们必须抛弃以分数论英雄的管理思想,发掘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善美,从学生完美的人格和“我为人人”的信念中去衡量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只有建立起这样的常规教学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地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的新发展,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为思想品德教育服务,最终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汇入到浩浩荡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3、教学工作管理者必须从“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着手建设教学评价制度。必须从教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来加强和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评价管理体系,必须具有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思想。教学工作管理者理应解放思想,大胆地抛弃传统教学常规管理模式中陈旧过时、不利于现代教学的条条框框,因势利导,把围绕教师个人小圈子(与教师比成绩)转的教学思想上升到集体、国家和社会的高度,本着对国家社会负责的教学理念,来加强教学管理,丰富和完善有利于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教学管理体制,用体制来规范教师,培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服务。
4、建立监督评价机制,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在积极健康的轨道上向前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在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对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机制进行监督,对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管理机制进行监督,对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德育功能效果进行监督,并根据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对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管理、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把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考评学生的重要依据。
很庆幸的是,高考考试改革工作已经启动,能真正从试题中走出来,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着眼,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加之不少人对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德育功能强化均有强烈的呼吁,而且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上层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国民道德情操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思想品德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真正的贫穷在于人的素质的贫穷,真正的落后在于人的观念的落后。 因此,教学工作管理者不能因循守旧,而应挑起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管理改革任务重担,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常规管理走上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为民族的进步、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真正担起不可推卸的改革责任。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改革应以培养教师具有“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作为改革的宗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我们大胆地提出一个信念,道德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种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智力和用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可见德育工作对人影响的重要性。在当今教学实践中,教师迫于升学、分数的压力,知识传授成为教学重点,某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学生的成绩,不仅课本内容要求全背全记,而且连课堂练习册也要求学生全背全记,教师如此的教学理念,学生接受如此的教学思维方式,还何谈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毋庸讳言,对一个思想素质差的人,法律知识的获取将使他更能有效地钻法律空子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一个思想素质差的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只会增加他犯罪后的逻辑诡辩能力。教师要改变观念,改变自身原有的教学思维方式,大胆地推行素质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静中求变,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形成以思想教育工作为主的新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逻辑思维方式,在教学中真正地突出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其实,很多事物都是在观念的转变中得以向前发展的,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不转变,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能真正用于教学实践,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更是如此。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一大难点,即教师教学思维定势、教师队伍素质、教师所受外界压力以及陈旧的教学常规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地制约着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即使是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教师,在考试决定命运的教育大环境下,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实,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态度均体现在学生的笔下及其言谈举止中,“西施效应”在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即为此意。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在教学中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培养教师教学思想的发展是教师提高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这给教师培训的教育主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是最现实最严峻的挑战。
二、教育工作管理者应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站在发展的高度建设“评价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管理机制”,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宽松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环境
教学工作管理应从教师自身素质出发,从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环境出发来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体系。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目前仍是以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效果和学生的德育状况,这种教育管理机制严熏地束缚了教师的教学灵活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在分数决定学生命运的现实条件下,教师不敢放松知识性教育(而能够心安理得地置思想教育于不顾)。学生也不愿放弃知识性学习(思想素质再好的学生如果思想品德课考试成绩不合格,恐怕也摆脱不了名落孙山的命运)。思想品德课偏离了它的德育功能。“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为余力,则以学文。”古代的孔子尚且知道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德性才能学习知识,作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再也不能培养高分低德的如云南大学马家爵似的“人才”了,理顺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机制,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摆脱纯知识教学的怪圈。对此,我认为:
1、上级教育主管理部门对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机制应更科学合理,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的思想素质与实践能力的评估与考核,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以分数论英雄的考查方式。建立起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思想品德课这常规管理体制,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学工作者提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让思想品德课彻底摆脱“生产流水线”式的模式性教学,建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人才的新的教学管理体制。
2、学校教育管理者应提高认识,转变管理观念,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管理对症下药,建立起科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机制。我想,对于各教改考全优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而教育出来的学生大多为小偷的状况(A校B班二十九个男生,二十七个成了小偷,这除了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不到位外,思想品德课教师也责无旁贷),教学工作管理者该作何感想呢?我们必须抛弃以分数论英雄的管理思想,发掘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善美,从学生完美的人格和“我为人人”的信念中去衡量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只有建立起这样的常规教学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地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的新发展,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为思想品德教育服务,最终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汇入到浩浩荡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3、教学工作管理者必须从“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着手建设教学评价制度。必须从教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来加强和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评价管理体系,必须具有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思想。教学工作管理者理应解放思想,大胆地抛弃传统教学常规管理模式中陈旧过时、不利于现代教学的条条框框,因势利导,把围绕教师个人小圈子(与教师比成绩)转的教学思想上升到集体、国家和社会的高度,本着对国家社会负责的教学理念,来加强教学管理,丰富和完善有利于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教学管理体制,用体制来规范教师,培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管理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服务。
4、建立监督评价机制,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在积极健康的轨道上向前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在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对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机制进行监督,对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管理机制进行监督,对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德育功能效果进行监督,并根据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对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管理、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把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考评学生的重要依据。
很庆幸的是,高考考试改革工作已经启动,能真正从试题中走出来,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着眼,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加之不少人对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德育功能强化均有强烈的呼吁,而且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上层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国民道德情操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思想品德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真正的贫穷在于人的素质的贫穷,真正的落后在于人的观念的落后。 因此,教学工作管理者不能因循守旧,而应挑起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管理改革任务重担,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常规管理走上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为民族的进步、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真正担起不可推卸的改革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