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激励式阶梯教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怎样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职高教学实践中,经实践发现,“激励式阶梯教学”是探索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切合职高生实际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本人在实施“激励式阶梯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原理
  
   任何一名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 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使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在施教过程中,应遵循如下“两条原理”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
   1. 内部动力原理
   内部动力原理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某一个因素(如数学兴趣)发生变化,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产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 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
   “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即变学生厌学为爱学,变不会学为会学,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求得每名学生达到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
  
   二、“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基本作法
  
   1. 确定分组,定好起跑线
   “激励式阶梯教学”的目的是使每名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区分每名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学生根据自己的双基考查成绩结合自身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 教师宣布各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2. 分阶梯授课
   (1)备课设阶梯
   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阶梯,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阶梯,使A组学生“吃得饱”. 例如,“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阶梯为:①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②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③定义的拓展,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
   (2) 讲课沿阶梯
   “激励式阶梯教学”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规律. 就新授课而言,第一、二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需25至30分钟. 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 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需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名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教师可在课堂练习中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3. 分阶梯评估
   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从而有一种成功感,快乐感. 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于是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展题40分. 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 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展题补足A、B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 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 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升级的依据.
   4. 激励跨梯
   学生分级达标后,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得到了巩固,部分学生跨梯条件日趋成熟;老师应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创造跨梯条件(如超级提问,超级作业),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 同时,鼓励学生自觉申报跨梯. 对部分不能升级,以及个别由于骄傲而退步须降级的学生,教师应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后,采取保级和降级措施. 这种定期升级的教育活动,一般一期进行两次,对个别超速发展的学生,可随时升级. 调级后,老师制定新的目标(如各组的最低分数),使学生有新的奋斗目标.
   我们相信,通过“激励式阶梯教学”,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在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点认识.    一、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提出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目的观察盐酸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全麻无痛人流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400人,年龄在18至40岁,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瑞芬复合丙泊酚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才的需求不断的提高,所需的人才不仅仅是知识具有全面性,而且更需要具有一定的素质,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全面系统的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提高每一名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的素质,向国家输送高分高能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每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汇总时,既要进行知识教学,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是初中学生学好高等数学的关键环节,如何培养
一直以来,对“教”与“学”的要求总是强调教师须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额定的任务. 因此教师就要研究教材,而学生则要执行教师的“命令”,但是不是每名学生都能适应,所以造成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固定模式,这和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完全相反的. 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且老师起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特别是初中年级学生,学习科目比小学增加了、知识内容丰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性反应,常继发于粟粒性结核或其他脏器结核病变。既往以小儿多见,常为肺原发综合征血行播散的结果,或全身粟粒性结核的一部分。成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