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进行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以当前实施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需求。以灵活新颖的作业形式,丰富多样的作业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转变作业观念,培养自学能力,最终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个性化 作业 语文素养 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阅读教学的设计,他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创新,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而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环节的作业设计却陷入了被忽视的尴尬境地,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显然不利于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该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语文作业设计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把握要求,作业节点灵活化
很长时间以来,大家过于强调作业的“巩固和强化”功能,因此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讲课后布置作业,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写作业产生了单调封闭的刻板印象,写起作业也是消极被动的。为了改变学生的观念,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除了按照常规布置课后作业,我还经常根据课文内容和要求,灵活布置前置性作业或者随堂练习。
其中,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应该有明确的目标,针对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好内容,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做深做细,这样的前置性作业才是有效的。比如,在教学低年级课文《纸船和风筝》时,我结合本单元和课文的学习要求,精心设计了以下前置性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识记生字,并试着为它们组词。在教学高年级课文《刷子李》时,课前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批注的方式写写文中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起到了对课堂的引入作用,以及贯穿整个课堂的作用,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阅读与思考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自主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随堂练习又称“课中餐”,它不仅是语文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随堂练习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导入新课环节,可以安排在初读课文之后,也可以安排在上课结束阶段。教师只有准确把握课标和课文要求,才能找到随堂练习的最佳时机,使课堂教学与随堂练习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如教《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课,板书课题的时候,我随机指导学生跟着书空本课的生字“世、界”,然后在田字格中認真练写。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书写生字准确率很高。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在学生熟读古诗,把握节奏并读通诗意之后,我让他们把自己想象中的画面用彩笔画下来,以体会诗中妙不可言的意境。很快,一张张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荷叶荷花图”展现在我的面前。随堂练习就是这样把文字之美,通过学生的理解转变成画面之美,不仅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尊重差异,作业设计分层化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也是如此,每个学生个体之间都是有差异的。但是常规的作业设计,完全无视这种差异,必定会造成一部分学生“饥肠辘辘”,一部分学生“食而不化”的现象。承认并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可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胃口”的作业“大餐”,积极主动地将当天所学知识系统地消化吸收,品尝到“跳一跳,吃果子”的乐趣,从而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置成“基础题”“提高题”“挑战题”三种类型。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自主选择,至少选择一种类型,能力较高的学生如果愿意的话,就可以选择两到三种。其中基础题以巩固、积累生字和词语的题型为主;提高题以理解、想象的题型为主;挑战题的题型重点在运用和拓展上。例如:教授课文《蜘蛛开店》时,我是这样布置作业的。基础题:读熟课文,把要求会写的生字写两遍,组两个词语。提高题:借助课后示意图,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挑战题:蜘蛛还会遇到哪位顾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续编一段故事。作业分层设计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选择余地,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各取所需,选择适合的作业进行训练、巩固、提高,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是活动的个体,他们之间的差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用动态的眼光随时关注学生选择作业的题型及完成效果。在一次抽查作业的时候,我发现一位同学的作业从头至尾,选择的都是基础题。我试着让他把上次作业中的提高题做一做,完成得也不错。在检查另外几位同学的作业时,我发现他们选择的作业类型是不断变化的,有的是基础题加提高题,有的是提高题加挑战题。我们知道,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是“差异是一种资源”,分层作业的设计不能仅仅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还应注意同一学生在不同时间的表现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当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有所变化时,教师应该敏锐地察觉到并根据他们当前的实际需求,推荐他们选择更加恰当、有效的作业类型。
三、打破常规,作业内容多样化
传统的作业形式多以书写为主,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学生做作业就好像在做苦力,身心俱疲却没有多大的效果。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类型的作业不是提高的手段,而是成长的负担。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在设计作业时,没有拘泥于传统作业的形式和课本知识,而是积极规划作业模式,创新作业布置的方式,期望用别出心裁的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巩固知识技能的同时,各项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如在学习《金色的草地》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蒲公英早晨和中午时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学习《慈母情深》的时候,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母亲为自己付出了什么,并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帮助他们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学习《我爱你,汉字》时,让学生跟随家长走上街头,寻找招牌和广告中不规范的汉字,培养学生热爱汉字,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这样的作业设计以课堂学习为出发点,着眼于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他们构建了一个完备的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循环体系。
当然,作业设计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形式而让学生“望尘莫及”。如近期新闻中爆出的一些奇葩作业:一年级孩子被要求写12页报告,二年级学生被要求连续30天画同一时间段的月亮,某小学老师更离谱,竟然要求学生在家孵小鸡……这些作业设计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身心特点,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对作用业产生畏难情绪。由此看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脱节的作业形式只会贻笑大方。
总之,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要以当前实施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需求。以灵活新颖的作业形式,丰富多样的作业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转变作业观念,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金发学.浅谈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与研究[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12):77.
[2]林文发.关注核心素养,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新课程,2019(16):7677.
[3]王丽媛.浅谈小学语文拓展作业的设计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3132.
关键词:个性化 作业 语文素养 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阅读教学的设计,他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创新,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而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环节的作业设计却陷入了被忽视的尴尬境地,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显然不利于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该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语文作业设计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把握要求,作业节点灵活化
很长时间以来,大家过于强调作业的“巩固和强化”功能,因此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讲课后布置作业,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写作业产生了单调封闭的刻板印象,写起作业也是消极被动的。为了改变学生的观念,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除了按照常规布置课后作业,我还经常根据课文内容和要求,灵活布置前置性作业或者随堂练习。
其中,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应该有明确的目标,针对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好内容,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做深做细,这样的前置性作业才是有效的。比如,在教学低年级课文《纸船和风筝》时,我结合本单元和课文的学习要求,精心设计了以下前置性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识记生字,并试着为它们组词。在教学高年级课文《刷子李》时,课前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批注的方式写写文中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起到了对课堂的引入作用,以及贯穿整个课堂的作用,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阅读与思考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自主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随堂练习又称“课中餐”,它不仅是语文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随堂练习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导入新课环节,可以安排在初读课文之后,也可以安排在上课结束阶段。教师只有准确把握课标和课文要求,才能找到随堂练习的最佳时机,使课堂教学与随堂练习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如教《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课,板书课题的时候,我随机指导学生跟着书空本课的生字“世、界”,然后在田字格中認真练写。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书写生字准确率很高。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在学生熟读古诗,把握节奏并读通诗意之后,我让他们把自己想象中的画面用彩笔画下来,以体会诗中妙不可言的意境。很快,一张张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荷叶荷花图”展现在我的面前。随堂练习就是这样把文字之美,通过学生的理解转变成画面之美,不仅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尊重差异,作业设计分层化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也是如此,每个学生个体之间都是有差异的。但是常规的作业设计,完全无视这种差异,必定会造成一部分学生“饥肠辘辘”,一部分学生“食而不化”的现象。承认并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可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胃口”的作业“大餐”,积极主动地将当天所学知识系统地消化吸收,品尝到“跳一跳,吃果子”的乐趣,从而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置成“基础题”“提高题”“挑战题”三种类型。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自主选择,至少选择一种类型,能力较高的学生如果愿意的话,就可以选择两到三种。其中基础题以巩固、积累生字和词语的题型为主;提高题以理解、想象的题型为主;挑战题的题型重点在运用和拓展上。例如:教授课文《蜘蛛开店》时,我是这样布置作业的。基础题:读熟课文,把要求会写的生字写两遍,组两个词语。提高题:借助课后示意图,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挑战题:蜘蛛还会遇到哪位顾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续编一段故事。作业分层设计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选择余地,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各取所需,选择适合的作业进行训练、巩固、提高,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是活动的个体,他们之间的差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用动态的眼光随时关注学生选择作业的题型及完成效果。在一次抽查作业的时候,我发现一位同学的作业从头至尾,选择的都是基础题。我试着让他把上次作业中的提高题做一做,完成得也不错。在检查另外几位同学的作业时,我发现他们选择的作业类型是不断变化的,有的是基础题加提高题,有的是提高题加挑战题。我们知道,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是“差异是一种资源”,分层作业的设计不能仅仅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还应注意同一学生在不同时间的表现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当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有所变化时,教师应该敏锐地察觉到并根据他们当前的实际需求,推荐他们选择更加恰当、有效的作业类型。
三、打破常规,作业内容多样化
传统的作业形式多以书写为主,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学生做作业就好像在做苦力,身心俱疲却没有多大的效果。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类型的作业不是提高的手段,而是成长的负担。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在设计作业时,没有拘泥于传统作业的形式和课本知识,而是积极规划作业模式,创新作业布置的方式,期望用别出心裁的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巩固知识技能的同时,各项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如在学习《金色的草地》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蒲公英早晨和中午时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学习《慈母情深》的时候,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母亲为自己付出了什么,并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帮助他们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学习《我爱你,汉字》时,让学生跟随家长走上街头,寻找招牌和广告中不规范的汉字,培养学生热爱汉字,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这样的作业设计以课堂学习为出发点,着眼于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他们构建了一个完备的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循环体系。
当然,作业设计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形式而让学生“望尘莫及”。如近期新闻中爆出的一些奇葩作业:一年级孩子被要求写12页报告,二年级学生被要求连续30天画同一时间段的月亮,某小学老师更离谱,竟然要求学生在家孵小鸡……这些作业设计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身心特点,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对作用业产生畏难情绪。由此看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脱节的作业形式只会贻笑大方。
总之,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要以当前实施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需求。以灵活新颖的作业形式,丰富多样的作业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转变作业观念,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金发学.浅谈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与研究[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12):77.
[2]林文发.关注核心素养,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新课程,2019(16):7677.
[3]王丽媛.浅谈小学语文拓展作业的设计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