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型思想政治课探索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5744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有益尝试,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探索,方能走在改革的前列。教师还要精诚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学生活动的乐园,让学生身处其中体验到思想政治课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活动型学科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活动体验,力求做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课程化。这一课型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思路和动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利用活动型学科课程理念,开展活动型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策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生活》的教学实际上是带领学生感知文化、品味文化、感悟文化,在文化中“旅行”,在“旅行”中传播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文化的过程。师生在活动中品文化,在文化中享生活,《文化生活》的学习成为一次丰富心灵的快乐之旅。
  1.在赏析活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领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图、文、声、像等载体,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赏析活动。通过对优秀的文学、影视、戏剧、美术以及音乐作品等的鉴赏和分析,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切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比如,以“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为议题,整合“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 “我们的中华文化”三部分内容的教学,组织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化类节目。这些制作精美的节目集中展现了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中华文化,能够让学生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感悟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提升文化自信。
  当前,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现象日趋显著,微小说、微聊、微信息、微传播、微视频等新兴概念相继出现,微文化日渐盛行。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故事、微视频等形式,把宏大叙事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从而把高大上的理论转变为接地气的微情境、微画面。微故事、微视频不仅具有历史底蕴,也极具时代特色,内容精悍,形象生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授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增强赏析活动的吸引力。比如,在教学“文化的交流传播”时,播放《丝路之情》《五色之韵》《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等微视频,生动地展现“一带一路”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的历程,使学生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2.在辨析活动中明确文化的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凸显价值引领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使学生在文化方面产生了很多认知冲突。对于这些冲突,教师应通过辨析活动,让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引领学生认同、坚信中圉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
  比如,以“文化因交流而多样,文化因互鉴而丰富”为议题,教师可以设计学生喜爱的课堂讨论、辩论活动,启发认知、矫正认知,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又如,探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内容时,教师在向学生展示中外一些民族节日蕴含的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和道德伦理的对比后,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喜欢过洋节日,而忽视中国传统节日”的现象,以“如何对待西方感恩节”为话题,组织学生分组对“感恩无国界,过感恩节无可厚非”以及“过感恩节是崇洋媚外,应抵制感恩节”这两个观点进行辩论,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有了辩论前的知识铺垫,再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堂辩论,教师的引导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们认识到:过节不是一件小事,不能只追求节日的表面形式,而要了解这个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民族节日是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情感的方式,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以此为契机,教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同时摒除对外来文化敌视、俯视和仰视的错误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在创作活动中涵养文化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使民族文化充满活力、日益繁荣。高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认知水平有限,难以把握“怎样进行文化创新”这一知识点。为此,教师应该从学情出发,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创造活动中体验、感悟文化创新的途径,激发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勇于进行文化创新的热情。
  比如,教师可围绕“文化创新靠什么”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班旗图案设计和创意展示活动,让学生親白尝试进行文化作品的创作。课前,按照活动要求,学生们围绕“如何使设计的图案既符合班级建设的目标又富有创意”这一核心问题,各抒己见,达成共识,制订方案。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两派意见:一方认为,用外来文化元素设计班旗会使班旗失去民族特色,体现不出我们的文化底蕴,因此我们应该保持民族传统特色,不应使用外来文化的元素;另一方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西方的文化元素更时髦、先进,设计班旗应该全部采用西方文化元素,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学生们的这一争论焦点正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们辩证思考“如何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并把各自优秀、合理的元素应用到自己的班旗作品设计中。课堂上,各方派代表上台展示小组的班旗图案作品,并讲述作品中所包含的寓意和创意,当一幅幅设计精美、寓意深刻、创意十足的作品闪亮登场,学生们不禁拍手叫好。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则是师生共同投票选出“最佳创意班旗”。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各幅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们感悟。学生们在活动中经历实践、反思、创造、感悟的过程,学得兴致盎然、学得入脑人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要求
  首先,要讲好故事。教师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要巧用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练就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要通过一个个富有感染力的小故事,要用形象生动的细节、深入浅出的表达,把中国故事讲得激荡人心,把中国道路讲得引人入胜,做到既有思想的说服力、文化的感染力,也有道德的感召力、情感的穿透力,让学生们想了解、听得懂、愿接受,产生情感共鸣,感悟故事背后的道理。教师除了亲自讲述故事,还可以利用微视频讲故事。最精彩的还是举办故事会和演讲会,发动学生围绕主题讲故事,既可以讲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大事,也可以讲发生在校园里的小事;既可以讲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也可以讲身边的好人好事。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是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这一议题时,可以选用“大地之子黄大年”“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等故事,生动展现这些时代楷模爱国、敬业、奉献的精神,让学生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中汲取丰富的文化养分,见贤思齐,提高自觉践行的能力。
  其次,要注重实践。要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的广阔天地,参与社会调查、专家访谈、宣传倡议、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在开展系列活动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践行者和传播者”这一议题。我们曾组织学生参加“寻根厦门记忆,趣探本土文化”的社会调查。当学生走进厦门大学校园,聆听专家讲解享誉海内外的厦门大学早期建筑群的传奇故事时,被创办者、著名爱圉华侨陈嘉庚先生“宁可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动;当学生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中走访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会址、中共厦门工委联络站旧址、厦门总工会旧址时,将革命精神铭记在心;当学生走进廈门规划展览馆,身临其境地了解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时,爱国爱乡之情油然而生……走过历史的路,吹过文化的风,学生真切地触摸家乡文化的历史底蕴,感受厦门这座文明城市的文化意蕴,坚定了传承城市文脉的决心。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中,走上街头向市民发出“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的倡议,积极参加敬老院献爱心、文明交通督导、和谐社区建设等志愿服务活动,使“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课的知识点落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落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有益尝试,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探索,方能走在改革的前列。教师还要精诚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学生活动的乐园,让学生身处其中体验到思想政治课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许苹,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格格
其他文献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之一。当时,美国国内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美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并对美国国内教育的理论、管理体制、结构、层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中小学教育受实用主义影响的现状是导致当时改革进行的直接原因。此次改革着眼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的消极结果使美国在国内的总体战略发生了转变,即由“效率至上”转向了“公平”“平等”。在基础
摘要:教学细节是构成课堂的基本单位,是课堂教学中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教学细节的主要特性是“情境性、指示性和教育性”。教学细节真实反映教师潜在教育理念水平,在捕捉教学细节上,反映着教师的睿智和功力。教学细节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精心打造好每一个课堂教学细节,使每个教学细节成为教学活动的亮点,实现精彩生动的课堂价值。  关键词:教学细节;教
尽管全世界的汽车设计师都在竭力地将运动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但商务人士并不需要过分的激情和另类的个性,丰田懂得这个道理。在新凯美瑞的身上,我看不到八代雅阁翻天覆地的运动革新,有限的变化也仅仅是以更为舒适的驾乘感受为诉求,或许,这才是商务的“正道”。      尽管依然保持着不错的销售成绩,但看着雅阁、天籁等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换代、改款车型,凯美瑞终于“坐不住”了,在经过了深度市场调研后,丰田采取了简
□主持:大脚丫    同学们,你想体验(tǐ yàn)一下“上坡轻松(qīng sōng)、下坡费劲(fèi jìn)”的奇妙(miào)感觉吗?想亲眼看看“车往坡上滑(huá)、水往高处流(liú)”的奇异(yì)景观吗?那么,请和大脚丫一起到世界各地的“怪坡”上走走吧。    美国“怪坡”  在美国犹(yóu)他州,有一个“怪坡”,名字叫“重(zhòng)力之山”,这里有一条直线距离(jù l
眨眼眼镜    当我们看电视或者是上网查资料、玩游戏时,我们的眼睛往往会紧盯着屏幕,时间一长很容易造成眼睛疲劳。最近,日本科学家研制出了一款“眨眼眼镜”,戴上它,只要眼镜上的传感器发现使用者有连续5秒钟没眨眼,眼镜片就会自动起雾,强迫使用者眨眼睛。    带安全灯的头盔    这款时尚头盔采用高档材料制成,不仅外观帅气,而且很实用!设计师在头盔的上前方设计了一盏头灯,用于照亮前方的道路;在头盔的后
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行为遗传学的分析  课题类别:教育部青年专项  学科分类:教育心理  课题负责人:王美萍  工作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50014    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是家庭与儿童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行为遗传学领域的资料显示,个体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基因对亲子关系的影响逐渐增强。遗传因素对青少年的抑郁、焦虑
内容提要:伦敦访学期间,笔者在大英图书馆发现了有关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恭亲王奕致格兰特将军的外交照会和恭亲王的礼单等两份稀见的史料。第一份材料展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先由英使臣发出警告,再伴之军事征服并由英方水陆军予以实施。交涉过程中总览全局及与清方谈判的是英使臣,其中巴夏礼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份材料表现出恭亲王奕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采取多维策略,展开多重外交,在政治舞台上展现了台前与
神奇树屋等四则  奇奇牛
家庭教育,特别是亲子关系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作为学校和教师,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帮助家庭教育不断调整,构建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健康发展,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家庭可以看作一个系统,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是一切社会情感的基础。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建立、身心个性的健康发展,
社区教育是近年来蓬勃兴起的一种生活性、大众性的教育形态,但人们只关注到社区教育需求的多元性、参与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对于社区教育自身所蕴涵的对人的影响力和对社区稳定、家庭和睦、人际和谐等所起的作用则较少关注,而这正是社区德育的功用,也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方面。  发展社区德育,这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社区德育与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