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双边活动的基础是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而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和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和活跃,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影响。教师的心理素质的优化、业条能力的不断提高、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展现,是维护课堂良好环境的决定因素。
一、设疑是营造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根本保证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的心理环境是课堂心理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应用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诚如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所以每节课教师都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大胆质疑,对教师的授课、教材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关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
三、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先决前提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同时,有关研究还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情感是维持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基本条件
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就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应具有驾驭情感的能力和恰当运用情感的艺术,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情绪高昂,全身心投入,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这样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所以,和谐的情感氛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以言激情、以景生情、以情动情,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调动,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难度大小,重视对学生情感活动的性质和强度的调控。总之,要让学生“愉快”,教师必须首先“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激励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正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互素论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令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
总之,课堂心理环境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究的课题,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学生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416800 湖南省龙山一中)
一、设疑是营造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根本保证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的心理环境是课堂心理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应用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诚如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所以每节课教师都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大胆质疑,对教师的授课、教材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关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
三、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先决前提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同时,有关研究还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情感是维持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基本条件
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就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应具有驾驭情感的能力和恰当运用情感的艺术,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情绪高昂,全身心投入,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这样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所以,和谐的情感氛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以言激情、以景生情、以情动情,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调动,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难度大小,重视对学生情感活动的性质和强度的调控。总之,要让学生“愉快”,教师必须首先“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激励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正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互素论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令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
总之,课堂心理环境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究的课题,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学生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416800 湖南省龙山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