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思基础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27291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基础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体系中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教育目的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其在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横行的现代社会中也存在问题,教育逐渐丧失了它本真的意蕴。如何使被功利所困的“失真”教育回归到“本真”的教育中,作为名校的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所践行的“情智和谐共生的大写的人”的培养与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一书带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目的;情智
  英国诗人艾略特曾经这样评论我们的现代教育,一语见地:“个人要求更多的教育,不是为了智慧,而是为了维持下去;国家要求更多的教育,是为了要胜过其他国家;一个阶层要求更多的教育,是为了要胜过其他阶层,或者至少不被其他阶层所胜过。因此,教育一方面同技术效力相联系,另一方面同国家地位的提高相联系。”这一评论表现出现代教育对教育本质内涵理解的衰弱带来的危机感四伏,面对民主观念开放的社会,基础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奠基的重要阶段,人们已然忘记教育为何物?笔者结合一次教育叙事和读书感悟做了以下少许思考:
  一、 教育当该如此:北小的教育实践学习叙事
  去年11月末,在华伟老师的引荐下,我们班级参加观摩了由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承办的一次全国小学教师的教研活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是国内名校之一,短短的一天时间的出行就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名校,试图以“情智和谐共生的大写的人”的培养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引领实现对基础学校教育的一种内在超越。大家口口相传的名校带来的切身震撼,从而让我不禁重思:我们的基础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出鸡鸣寺地铁站口,随着汹涌的人流步行百十米,就到了北京东路小学门口。出于安全的需要,门卫师傅还是看了一下参会证,在身后推拉门缓缓合上的时候,校园广播里传来清脆的童声齐诵《三字经》。顿时,大门外的喧嚣热闹恍若隔世。
  按照墙上的指示牌继续往会场赶,在楼梯拐角遇到了两个学生,“老师好!”“你好!你好!”我习惯地快速答道,由于急着找会场,只轻轻地瞥了一眼两学生,我好像看到她们向我问好时是深鞠躬的!猛然间,我感觉被电流击了一下。继续前行,教室走廊上三、五群的同学,男孩,女孩,当我走过去的时候,全都是站直了身体,“老师好!”深鞠躬!我所遇到的学生,上课起立时是要求鞠躬的,其他时候,只是习惯地叫一声“老师好!”从来没有鞠躬的,更别说深鞠躬了。有时,还有一股有口无心、例行公事的味道。更有甚者,看见了头一低就过去了或者就当没看见。我一边应答孩子们,一边调整走路的步伐,力求让自己走得自然一点,更像文质彬彬的在校老师一点,但是仍有一些紧张。我知道自己明显是被孩子们震撼到了。然而,我没有料到还有更震撼我心的……
  上午都是专家、老师的报告,没有见到孩子们的课堂。饭后,我站在校门外的马路边,两手插在兜里,还是读研期间,我有时候不像那种儒雅型的老师,尤其在校外的时候。一辆奔驰越野车紧贴着我身边停下。我知道,是吃完饭送学生回来的有钱家长。也许,是我对这个社会一些富人积累财富的过程心存芥蒂,便转身进了校园,但突然又停了下来,因为我对车感兴趣,我想看一下车尾的型号。果然是豪车,ML500!刚才车上下来的一男一女两个小孩,跟在我身后进了校园,就在我转头的时候,与我已经擦肩而过了,然而我却清清楚楚地听到两声“阿姨好!”我赶紧又转过头,对着两个停下脚步面向我鞠躬行礼的孩子说“你们好!”这一次,我彻底地怔住了!这两个有钱人家的小孩子应该是在车里看到我,感觉不像是老师,但是仍然改个称呼恭恭敬敬地问好——尽管已经错过了一个身位,并不算迎面相遇!一瞬间,我感觉到了一种力量,是教育的力量!耳边广播里又传来“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北小,我一直以为是富人子弟较多的学校,他们的家长文化素质高,经济能力强,所以学生文化课成绩好,动手能力强,但其品德素质不见得多质朴。但这次,我有点改变,我感觉这些学生优秀的原因不在于家庭,而在于他们所受的基础学校教育的方向,在于他们的品德修养。反思我当时读研的初衷是我大三实习时,为小学里孩子们的喧闹而扰乱心智,从小学实习回来,顿发考研心情,萌发做高校教师的念头。不听话的学生层出不穷,自己带学生,常规细则很多很全,一条条,挂在墙上,练在嘴上,但学生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差点让我放弃我所热爱的基础教育行业。细细想来,原来是我们并没有育人,对学生的要求总是以规则规定的形式出现,总是以禁止不准的语气出现,学生是被动遵守,不是主动自觉。上课铃响,要班长叫嚣:“不准讲话了!”排队做操,要体委指挥:“不准走乱了!”其实小小孩也有小小孩的叛逆,没有诱导出其内心深处的向上、向善、向美的种子,只让其长期遵守规定是做不到的,只让其在枯燥无味的“学海”中长期挣扎,他们也是做不到的。“种子”自己没有发芽,只在上面“嫁接”各种规范,显然是不牢固的。反思很多基础学校教育,没有系统的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只有支离隔碎的各种“一日常规”和班主任严加看管,学生只是被动服从,甚至是“屈”服。显性上看,纪律是良好,但其内心不见得安定。学生读都读不懂的学校特色,轰轰烈烈,究竟育人成分几何?
  二、 教育本该如何:雅思贝尔斯的教育目的观启示
  什么是教育?“教育”一词在英语中有“抚育、自身生成”的意思,在德语中则有“引导、唤醒”的意味,在古代汉语中则是“上施下效”的含义。当教育置于现实社会生活中被规范为一种价值活动的社会子系统时,人们的认识就大有不同。当精神虚无、道德危机,甚至是战争威胁、能源耗竭等一系列问题搅动社会的不安和动荡时,人们的目光就又重新聚集教育,寻找問题的最终症结,也把一切原因归咎为我们的教育。教育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反思现代基础教育,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一书无疑带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我们自己发现自己,教育就是要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觉醒,从而使个人理解自己并成为他自己。教育育人,不是制定规则、框架,限制行为的表面工作,应当是如水润物一样,浸入、渗透,让“种子”自己发芽生长,最终才能开花结果。他认为,教育不是培养某一方面或只具备某种技能、能力、意识的人,而是培养“整体”的人或“全人”,他称之为“有教养的人”。所谓有教养的人,即按一定时代的理想所陶冶的人,在他那里,观念形态、活动、价值、说话方式和能力等构成了一个整体,并成为他的第二天性。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经过岁月的洗涤和社会变迁的沉淀,它依旧有其存在的价值光芒,在21世纪的今天它也都具有其科学性。想起去年年末一篇《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再一次地把我们的小学教育推上风口浪尖,万千教师胆颤惊心、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句话说不对就变成了旧社会的万夫所指。一名家长发帖称,自己的孩子长期遭到同班同学的取外号等欺侮行为,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从而对孩子自身造成抑郁症、焦虑症、应激性反应症等症状,从而认定该同班同学的行为构成了“霸凌”,班主任和教师责怪学生不立即上报,硬把受到伤害的学生和施暴者放在一起拍看似“和谐”的照片传到班级群。这样的事情本应该引起社会同情和帮助,却引发众多网民在做学生时也同样遇到的校园霸凌的回忆,对当时校方的做法做出猛烈抨击,大都也是对中国教育的长期以来的失望。“我当时上学也是”“我们老师又不管”……这样的言论层出不穷,胆战心惊。再反观北小:孙双金校长认为,“‘人’是由一撇一捺组成的,我们这样解读‘人’字:一撇侧重于感性的发展、情感的发展,一捺侧重于理性的发展、智慧的发展,一撇和一捺的交叉点就是追求情感与智慧的和谐共生。我们‘情智教育’培养的人,一撇上写着“高尚的情感”,一捺上写着“丰富的智慧”,加起来就等于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然而,反观我们当下的教育,重识轻智的技术工具主义倾向的泛滥,情感在教育中的渐行渐远,使教育早已偏离了应有的轨道,远离了最初的源头。北小所倡导情智教育,正是希望基础教育能够重新回到教育的原点,按照教育的本源规律办事,使基础教育真正致力于就像雅思贝尔斯所说的“完整的、和谐的人”的培养,让“教育具有一种启迪生命、提升生命的光泽”。
  雅思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以及北小“有育人智慧,含爱生情怀”的教育实践活动,深深触动着我的心怀。我想这才是我读研的真正目的,也是我选择读六年小学教育这个专业骨子里最深层的渴望和追求吧。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个要用一生去探讨的字眼。我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凭借一己之力启蒙着千万人的人生,那將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值得骄傲一辈子的事啊。
  参考文献:
  [1] 托·斯·艾略特.李赋宁译.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310.
  [2] 李峻,刘玉杰.教育的本真: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J].大学教育科学,2011,(4):15-19..
  [3] 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2,8.
  [4] 孙双金.情智课程的建构与实践[A].江苏省教育厅,2014年江苏省中小课程规划与实施现场观摩研讨活动论文集[C].江苏省教育厅,2014:6.
  作者简介:胥望,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好的课堂气氛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对音乐学科兴趣大增。好的课堂氛围的建立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发言,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为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音符。正因为如此,笔者结合实践教学,认为应该从演唱与律动相结合,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引导学生的表现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实现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正确引导他们,促进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几点进行有效性研
摘 要:在材料作文写作中,高中生需要根据材料问题确定出中心论点。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只有从根源上努力,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写作中迅速确立议论文中心论点。由已有中心论点倒推、重构材料的“逆溯”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确立中心论点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中心论点;确定;方法  在材料作文成为高考作文主流之后,如何推理、确定出一则或多则材料的中心论点
摘 要: 新知呈现(Presentation)是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向学生呈现新的语言项目,使学生感知、理解、认知新的语言项目的过程。新知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同的呈现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如何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新知呈现方法,促使英语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值得每位老师深思熟虑的。小学英语老师应根据所呈现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最适宜的方式,以方便小学生理解新授内容,提高课
摘要:文章通过比较“三本”和“二本”的学生课程成绩,得出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这两类的学生成绩差距较小,同时所有课程合格率都在96%以上,足以说明“三本”类学生和“二本”类学生一样均达到国家对土建类本科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另外实践类课程差距比较大的这项数据说明学生成绩并没有与课程安排的学时、学分成正比关系,也未能把独立学院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践应用的办学特色体现出来。因此,建议在以后的人才培养方案
摘 要: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多年的班主任实践我感觉的确如此。作为一名初三班主任,我深知肩上的责任及带好一个班的艰辛与不易。因为我们的学生已不再像几年前的同龄人那么单纯了,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优越,娇生惯养,外面世界诱惑又大,好多学生包括其家长都不能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我们面对的是年龄不大但思想较复杂的新时代的中学生,基于此,要走进学生的世界,带好一个班谈何容易。这就要
摘要:当前社会治安日趋复杂,各类诈骗案件越来越多,尤其是针对高校学生的诈骗案件。近年来,校园诈骗案例逐年增加,学生上当受骗的各类案件屡见不鲜,而学生的受骗金额也在不断攀升。大学生受骗不但对自己造成财产损失,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伤害。为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在校内外遭遇诈骗,做到真正的校园安全,学生和家长应当提高防范意识,同时学校应加强教育和管理,三管齐下,才能更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安全。  关键词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为课堂学习选择、采集和制作学习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讨了“学生资源”的有效开发。  关键詞: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学习资源;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育实施的根本,因此,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会误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本质,片面地将“引
摘要:教师说题是一项新兴的教研活动,它有别于“片段教学”“说课”,它将研究如何“教”、如何“学”以及如何“命题”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切实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以2017年全国Ⅰ卷理综第21题为例,从说题目、说学情、说解题、说反思四个方面介绍了说题的基本环节。  关键词:中学物理;说题;动态平衡  说题是类似于说课的一项教研活动,是说课的延续和创新。物理教师说题就是要求教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
摘要: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在2015年9月开始实施体育俱乐部式教学后,无论对于教学还是其他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就体育俱乐部式教学对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业余运动队的作用进行研究,力求为我国高校业余运动队的选材、训练、管理等方面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俱乐部式教学;高校;业余运动队  一、 前言  业余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体育运费训练网络体系中
摘 要:一年一度的太平会是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仁兴镇西村全体村民的一个重要日子,其主要内容是祭祀祖先、神灵、祭扫村子,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和神灵的庇佑,为村民们消灾辟邪,祈愿来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六畜兴旺。本文以2016年农历6月西村太平会为田野调查内容,记录了念经开坛、封村路、洒净、送法船等祭祀的全过程,不仅记录保存了民间传统文化,还领略了传统祭祀的民间音乐、歌舞、绘画等艺术形式之美,体会了邻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