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计算机教育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转变观念,加大投入是解决解决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地区;计算机教育;对策
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目前,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一、问 题
1、思想陈旧,管理薄弱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导致少数学校和教师对实施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然,思想的滞后除了主要的经济原因,还缘于一种错误观念,那就是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农村地区的孩子读书主要考上大学,而计算机教育无关紧要,这种观念存在于家长和学生,甚至部分地方领导、老师也都持这一观点,这也导致计算机教育管理上的薄弱。管理的松散具体体现在少部分领导对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不够重视,学校也缺乏健全的有关计算机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从而直接影响着整个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实施。
2、经费不足,设备短缺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国家对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的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教育投入不足、扶持力度不够。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拥有量的普遍不足,且配置较低。有些学校的计算机几乎是摆设。因为教育经费紧张,很多学校的计算机都是靠捐赠而来的,学校再买一台配置高的计算机做服务器,这些机子大多数都是淘汰了的,当然配置较低,运行速度较慢。多媒体教室更是严重不足,学校几乎没有条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难以在很多中学实施,教师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3、教师缺乏,业务素质低
据调查,大部分计算机任课教师没有经过正规与系统的学习,他们或者是经过短期培训,或者通过自学而转行,所以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有限,师资力量急待改善加强。这是由于农村地区受地域和环境的限制,工资待遇较低与生活上的不便,很难吸引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即使个别本地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愿意回来工作,但由于工作环境差,计算机配置低,他们不能长久地安于现状,很难长时间地留下来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
4、教学内容简单枯燥
在农村地区,中学阶段的计算机课程内容涉及的概念与原理比较多。对大多数使用计算机的人来说,信息技术显然不包括检修计算机的技术在内。我们使用一种工具时并不一定需要清楚了解它的构造。就如对于电视机只要能在需要时使用它就行了,至于它完成工作的原理对使用者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意义。有的教师上课都不规范,或者只讲汉字处理、数据库等应用软件,或者在没有其他知识铺垫的情况下,只讲五笔字型等等。这种教学内容随意、课时随意、讲法随意的做法造成学生受益少、机器的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的局面,当然更没有高效益可谈。
二、对 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变农村计算机教育面临的问题
1、 加大计算机教师培训力度
面对迅猛发展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计算机教师已经供不应求。实践证明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得以发展,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根本保证。没有合格的计算机教师,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就没有质量可谈。因此,在领导重视、设备具备、课时保证的前提下,教师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质量的关键。“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曾明确要求:教师培训一定要在配机之前。这样可避免先购机再培训所造成的机器搁置,甚至购了一种机器还没用,就面临淘汰的危险,这是很大的浪费,自然就没有效益可谈。为了让教师培训有章可循,国家教委已制订下发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计算机培训”指导纲要》,对计算机学科教师、非计算机学科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培训目标,并据此编写了培训教材。但如何将培训工作层层落到实处目前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要加大宣传落实的力度,更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明确任务和职责,以便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计算机教师的培训。稳定教师队伍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方面。由于计算机学科不是必修课,计算机教师大部分是由其它学科改行而来的,这使计算机教师的地位、待遇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师(如课时的计算、职称评定没有计算机系列等)。长此以往导致了一部分多年从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流失。对此国家教委在92年就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已有明文规定,并在历次会议的讲话中加以强调,但至今在有些地方没有得到解决。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教师不可能满足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普及进程的加快,计算机教师的培训、提高将成为计算机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进行超前的工作。
2、加大宣传教育,提高认识,把计算机课列入课表和课程计划中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原来的只讲BASIC语言的课程模式向基础知识、基本应用和程序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组合的课程模式过渡。几年来,《纲要》对规范教学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改变了BASIC语言一统天下的计算机课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计算机课仍有很大的随意性,课时保证不了,有的只讲BASIC语言;有的只讲汉字处理、数据库等应用软件;有的在没有其它知识铺垫的情况下,只讲五笔字型等等。这种教学内容随意、课时随意、讲法随意的做法使学生受益少、兴趣小,机器的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当然没有高效益可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计算机学科发展历史短,各方面不规范、不成熟;二是受认识程度、设备、教师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不平衡;三是不是必修课,在课程计划中没有计算机课的课时,在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中挂不上号,当然多学、少学没人干涉;四是受考试指挥棒的指挥,计算机课没有评估考核。尽管无论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已耳闻目睹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发展之迅猛,应用之广泛,但都不得不因升学不考而忍痛割爱。这种状况与社会上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形成很大的反差。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中失去了现代人最应具备的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因此,加大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尤其是教育管理者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计算机课程是目前中小学实施计算机教育的主要渠道,保证课时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前提。从一些地方课时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中可以看出,配有计算机教室的学校都将计算机课列入课表作为必修课开设,但课程计划中却没有计算机课课时,这是一个矛盾。虽然目前无机少机学校不是很多,但这些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的情况仍然不尽人意。因此应考虑将计算机课列入课程计划给予一定的课时,并逐步建立考核和评估制度。这对已经开课的学校可促其规范发展、提高效益;对没开课的学校也可促其创造条件开课。
总之,只有提高认识,科学管理,加大投入,同时,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队伍素质,并把它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开发适合于使用新信息技术的教学结构、确定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标准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措施系统地结合起来,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和管理机制,才会最终实现优化教育效果的目标。农村计算机教育才能逐步走出困境。
【关键词】农村地区;计算机教育;对策
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目前,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一、问 题
1、思想陈旧,管理薄弱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导致少数学校和教师对实施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然,思想的滞后除了主要的经济原因,还缘于一种错误观念,那就是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农村地区的孩子读书主要考上大学,而计算机教育无关紧要,这种观念存在于家长和学生,甚至部分地方领导、老师也都持这一观点,这也导致计算机教育管理上的薄弱。管理的松散具体体现在少部分领导对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不够重视,学校也缺乏健全的有关计算机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从而直接影响着整个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实施。
2、经费不足,设备短缺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国家对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的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教育投入不足、扶持力度不够。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拥有量的普遍不足,且配置较低。有些学校的计算机几乎是摆设。因为教育经费紧张,很多学校的计算机都是靠捐赠而来的,学校再买一台配置高的计算机做服务器,这些机子大多数都是淘汰了的,当然配置较低,运行速度较慢。多媒体教室更是严重不足,学校几乎没有条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难以在很多中学实施,教师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3、教师缺乏,业务素质低
据调查,大部分计算机任课教师没有经过正规与系统的学习,他们或者是经过短期培训,或者通过自学而转行,所以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有限,师资力量急待改善加强。这是由于农村地区受地域和环境的限制,工资待遇较低与生活上的不便,很难吸引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即使个别本地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愿意回来工作,但由于工作环境差,计算机配置低,他们不能长久地安于现状,很难长时间地留下来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
4、教学内容简单枯燥
在农村地区,中学阶段的计算机课程内容涉及的概念与原理比较多。对大多数使用计算机的人来说,信息技术显然不包括检修计算机的技术在内。我们使用一种工具时并不一定需要清楚了解它的构造。就如对于电视机只要能在需要时使用它就行了,至于它完成工作的原理对使用者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意义。有的教师上课都不规范,或者只讲汉字处理、数据库等应用软件,或者在没有其他知识铺垫的情况下,只讲五笔字型等等。这种教学内容随意、课时随意、讲法随意的做法造成学生受益少、机器的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的局面,当然更没有高效益可谈。
二、对 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变农村计算机教育面临的问题
1、 加大计算机教师培训力度
面对迅猛发展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计算机教师已经供不应求。实践证明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得以发展,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根本保证。没有合格的计算机教师,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就没有质量可谈。因此,在领导重视、设备具备、课时保证的前提下,教师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质量的关键。“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曾明确要求:教师培训一定要在配机之前。这样可避免先购机再培训所造成的机器搁置,甚至购了一种机器还没用,就面临淘汰的危险,这是很大的浪费,自然就没有效益可谈。为了让教师培训有章可循,国家教委已制订下发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计算机培训”指导纲要》,对计算机学科教师、非计算机学科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培训目标,并据此编写了培训教材。但如何将培训工作层层落到实处目前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要加大宣传落实的力度,更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明确任务和职责,以便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计算机教师的培训。稳定教师队伍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方面。由于计算机学科不是必修课,计算机教师大部分是由其它学科改行而来的,这使计算机教师的地位、待遇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师(如课时的计算、职称评定没有计算机系列等)。长此以往导致了一部分多年从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流失。对此国家教委在92年就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已有明文规定,并在历次会议的讲话中加以强调,但至今在有些地方没有得到解决。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教师不可能满足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普及进程的加快,计算机教师的培训、提高将成为计算机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进行超前的工作。
2、加大宣传教育,提高认识,把计算机课列入课表和课程计划中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原来的只讲BASIC语言的课程模式向基础知识、基本应用和程序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组合的课程模式过渡。几年来,《纲要》对规范教学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改变了BASIC语言一统天下的计算机课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计算机课仍有很大的随意性,课时保证不了,有的只讲BASIC语言;有的只讲汉字处理、数据库等应用软件;有的在没有其它知识铺垫的情况下,只讲五笔字型等等。这种教学内容随意、课时随意、讲法随意的做法使学生受益少、兴趣小,机器的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当然没有高效益可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计算机学科发展历史短,各方面不规范、不成熟;二是受认识程度、设备、教师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不平衡;三是不是必修课,在课程计划中没有计算机课的课时,在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中挂不上号,当然多学、少学没人干涉;四是受考试指挥棒的指挥,计算机课没有评估考核。尽管无论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已耳闻目睹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发展之迅猛,应用之广泛,但都不得不因升学不考而忍痛割爱。这种状况与社会上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形成很大的反差。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中失去了现代人最应具备的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因此,加大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尤其是教育管理者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计算机课程是目前中小学实施计算机教育的主要渠道,保证课时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前提。从一些地方课时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中可以看出,配有计算机教室的学校都将计算机课列入课表作为必修课开设,但课程计划中却没有计算机课课时,这是一个矛盾。虽然目前无机少机学校不是很多,但这些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的情况仍然不尽人意。因此应考虑将计算机课列入课程计划给予一定的课时,并逐步建立考核和评估制度。这对已经开课的学校可促其规范发展、提高效益;对没开课的学校也可促其创造条件开课。
总之,只有提高认识,科学管理,加大投入,同时,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队伍素质,并把它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开发适合于使用新信息技术的教学结构、确定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标准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措施系统地结合起来,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和管理机制,才会最终实现优化教育效果的目标。农村计算机教育才能逐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