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教媒体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声、形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设立体化环境,使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素质,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活泼、简洁、明快,从而实现了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电教多媒体 语文课堂 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我就课堂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的一点感觉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意设境,激情引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践表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
例如:教学《笋芽儿》一课。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中,学习笋芽儿冲破一切阻力茁壮成长的精神。上课开始,我首先播放一段竹林景观的录像。先将青翠欲滴的竹亮。再将镜头逐渐聚在竹笋上,使学生感知竹笋的形、色。此时及时提问:笋芽儿是怎样成长为竹子的?需要哪些生长条件?来诱导学生思考,拉开了学习的序幕。接下来教师可边讲故事,边放“雨声”、“雷声”的录音,边投影各种情景:如笋芽儿扭动、向上钻、脱壳、成长、小草摇动以及雨景、桃红柳绿,太阳出来等等,这样,学生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随着文中各种人物的出现,轻松愉快饶有兴致地学习了课文。
二、激发思维,释疑解难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时,教师可使用电教手段。因为电教煤体具有对事物与现象过程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扩大与缩小的表现力。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要想解决这个难点,必须使学生懂得赵州桥结构的独特作用。由于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我准备了一幅赵州桥的剖面投影片向学生讲解:这个拱形的大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道不受影响,所以,赵州桥虽然没有一座桥墩,桥身却仍然很坚固。这样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内心图象,而且不需冗长的解说,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赵州桥结构的独特。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再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请学生到前面指图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印像,使理解更加深刻。此时,再让学生解释“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难点自然而解。
三、激起情感共鸣,陶冶思想情操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是中外名家的名篇,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呢?这就要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为从审美心理来说,情感是最活跃的因素,它既广泛地渗透在其它心理因素之中,又是感知与想象、理解的中介,即审美的感知由于情感的推动而进入想像,趋向理解。简单地说,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而电教媒体对于提供具体的形象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着显著作用。
例如:教学《采蒲台的苇》其中一句:“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涉及到历史背景。但是,由于当时的年代距现在较远,而且学生缺乏生活经历,如果只靠语言的中介,是很难认识其特定环境的。所以,我播放了一段精心选制的录像,让学生边欣赏一望无际的苇海及冀中人民为了保卫美丽的家乡而英勇战斗的情景,边听着老师的讲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是遭受日寇蹂躏最厉害的地区之一,但是这里的人民群众充分利用水乡的自然条件,出没于芦苇丛中,战斗在烟波之上,沉重地打击着侵略者,勇敢地守卫着祖国美丽的水乡,最终取得了胜利,课文中写的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就是指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损害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这样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学生理解了当时的背景,体会到了冀中人民勤劳、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并且为理解下文作了准备。
四、加强信息传递,强化有意识记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送,强化儿童的有意识记,加强字、词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识字效率。
如:“日”、“月”、“山”、“川”原本是象形汉字,运用投影图片就可以再现“日”、“月”、“山”、“川”的具体形像。然后,教师再由具体的形像入手,引导学生识记“日”、“月”、“山”、川”。再如“包裹”的“裹”是形声字,它用“衣”表形,“果”表声。这个字笔划多,学生容易写错。但是,运用抽拉投影片教学,则很容易解决这一致学难点。教学时,首先映出“衣”字,然后把“”和“”上下拉开,最后再将“果”字拉到“”和“’中间,构成“包裹”的“裹”字,既形象又生动,显示了投影造型艺术在识字教学中的优越性。
语文教学应该注意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实现这些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电教媒体生动多样,用它作为教学手段,不但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精心制作、恰当巧妙运用,并致力于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一定会收到独特而又创新的效果。
关键词:电教多媒体 语文课堂 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我就课堂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的一点感觉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意设境,激情引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践表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
例如:教学《笋芽儿》一课。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中,学习笋芽儿冲破一切阻力茁壮成长的精神。上课开始,我首先播放一段竹林景观的录像。先将青翠欲滴的竹亮。再将镜头逐渐聚在竹笋上,使学生感知竹笋的形、色。此时及时提问:笋芽儿是怎样成长为竹子的?需要哪些生长条件?来诱导学生思考,拉开了学习的序幕。接下来教师可边讲故事,边放“雨声”、“雷声”的录音,边投影各种情景:如笋芽儿扭动、向上钻、脱壳、成长、小草摇动以及雨景、桃红柳绿,太阳出来等等,这样,学生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随着文中各种人物的出现,轻松愉快饶有兴致地学习了课文。
二、激发思维,释疑解难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时,教师可使用电教手段。因为电教煤体具有对事物与现象过程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扩大与缩小的表现力。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要想解决这个难点,必须使学生懂得赵州桥结构的独特作用。由于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我准备了一幅赵州桥的剖面投影片向学生讲解:这个拱形的大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道不受影响,所以,赵州桥虽然没有一座桥墩,桥身却仍然很坚固。这样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内心图象,而且不需冗长的解说,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赵州桥结构的独特。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再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请学生到前面指图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印像,使理解更加深刻。此时,再让学生解释“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难点自然而解。
三、激起情感共鸣,陶冶思想情操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是中外名家的名篇,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呢?这就要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为从审美心理来说,情感是最活跃的因素,它既广泛地渗透在其它心理因素之中,又是感知与想象、理解的中介,即审美的感知由于情感的推动而进入想像,趋向理解。简单地说,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而电教媒体对于提供具体的形象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着显著作用。
例如:教学《采蒲台的苇》其中一句:“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涉及到历史背景。但是,由于当时的年代距现在较远,而且学生缺乏生活经历,如果只靠语言的中介,是很难认识其特定环境的。所以,我播放了一段精心选制的录像,让学生边欣赏一望无际的苇海及冀中人民为了保卫美丽的家乡而英勇战斗的情景,边听着老师的讲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是遭受日寇蹂躏最厉害的地区之一,但是这里的人民群众充分利用水乡的自然条件,出没于芦苇丛中,战斗在烟波之上,沉重地打击着侵略者,勇敢地守卫着祖国美丽的水乡,最终取得了胜利,课文中写的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就是指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损害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这样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学生理解了当时的背景,体会到了冀中人民勤劳、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并且为理解下文作了准备。
四、加强信息传递,强化有意识记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送,强化儿童的有意识记,加强字、词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识字效率。
如:“日”、“月”、“山”、“川”原本是象形汉字,运用投影图片就可以再现“日”、“月”、“山”、“川”的具体形像。然后,教师再由具体的形像入手,引导学生识记“日”、“月”、“山”、川”。再如“包裹”的“裹”是形声字,它用“衣”表形,“果”表声。这个字笔划多,学生容易写错。但是,运用抽拉投影片教学,则很容易解决这一致学难点。教学时,首先映出“衣”字,然后把“”和“”上下拉开,最后再将“果”字拉到“”和“’中间,构成“包裹”的“裹”字,既形象又生动,显示了投影造型艺术在识字教学中的优越性。
语文教学应该注意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实现这些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电教媒体生动多样,用它作为教学手段,不但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精心制作、恰当巧妙运用,并致力于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一定会收到独特而又创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