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使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而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本文从剖析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以及注重个性发展策略来探究体育课堂的个性发展,力求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个性;发展;作用;策略
一、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体育课堂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把学生禁锢在课桌前,而是拥有充分的空间,可以尽情运动、游戏和竞技,他们能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与运动相结合,同学们就能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在体育运动中,身体的活动会在大脑中起主观作用来刺激集体感观。在一段时间内,身体重复做某项运动时,心理特性就会得到稳定的发展,从而加深个性的发展。体育课上,学生们能够有机会参与社会交际,从而不断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证明自己能力的同时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从而有利于个性的不断发展。此外,体育活动可以陪伴学生终身。因此它对个性塑造是长久而稳定的。一方面个性选择运动,另一方面运动又改变个性,体育运动对人的性格、意志、思维等心理特征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策略
1要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要真诚和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努力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多安排一些趣味性的体育项目;要使用多种多样、有选择性的教学方法,即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可以安排大纲要求以外的活动,还可以根据上课条件安排几个供学生选择的项目,这样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还能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练习。这样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2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练习的能力
自主练习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锻练的能力。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练习的前提,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是人的个性特征之一,它与活动紧密相连,不同类型的个性是通过现实生活中不同类型的活动产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也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渐产生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对培养学生的个性非常重要。
3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作为主体,而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课堂上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到实处,并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去实现学习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在体育课上的表现不同,运动负荷也就不同,因此不应该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要求学生,而应因材施教。例如在安排上肢力量练习时,把引体向上分为直接做引体向上、斜身引体向上和水平悬垂臂屈伸三类,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来布置任务,这样就能让全体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练习,从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心理需要,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其意志,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4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体育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对每位学生都要同等关注。不同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课堂内容的安排不能实行“同等对待”,教学目标的制定也不能搞“一刀切”,不放弃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自信心也会随之提高。在体育课中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同时,还应侧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的快乐,逐步养成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总之,个性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挑战和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在课堂上,要以 “学生主体”为基本,不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训练,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体育教学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孟 翔.体育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的个性[J].科技平台,2007(8).
关键词:个性;发展;作用;策略
一、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体育课堂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把学生禁锢在课桌前,而是拥有充分的空间,可以尽情运动、游戏和竞技,他们能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与运动相结合,同学们就能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在体育运动中,身体的活动会在大脑中起主观作用来刺激集体感观。在一段时间内,身体重复做某项运动时,心理特性就会得到稳定的发展,从而加深个性的发展。体育课上,学生们能够有机会参与社会交际,从而不断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证明自己能力的同时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从而有利于个性的不断发展。此外,体育活动可以陪伴学生终身。因此它对个性塑造是长久而稳定的。一方面个性选择运动,另一方面运动又改变个性,体育运动对人的性格、意志、思维等心理特征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策略
1要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要真诚和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努力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多安排一些趣味性的体育项目;要使用多种多样、有选择性的教学方法,即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可以安排大纲要求以外的活动,还可以根据上课条件安排几个供学生选择的项目,这样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还能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练习。这样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2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练习的能力
自主练习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锻练的能力。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练习的前提,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是人的个性特征之一,它与活动紧密相连,不同类型的个性是通过现实生活中不同类型的活动产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也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渐产生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对培养学生的个性非常重要。
3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作为主体,而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课堂上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到实处,并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去实现学习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在体育课上的表现不同,运动负荷也就不同,因此不应该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要求学生,而应因材施教。例如在安排上肢力量练习时,把引体向上分为直接做引体向上、斜身引体向上和水平悬垂臂屈伸三类,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来布置任务,这样就能让全体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练习,从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心理需要,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其意志,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4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体育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对每位学生都要同等关注。不同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课堂内容的安排不能实行“同等对待”,教学目标的制定也不能搞“一刀切”,不放弃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自信心也会随之提高。在体育课中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同时,还应侧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的快乐,逐步养成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总之,个性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挑战和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在课堂上,要以 “学生主体”为基本,不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训练,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体育教学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孟 翔.体育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的个性[J].科技平台,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