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学前教育视唱课程现状,对其课程的文化价值取向、所包含的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文化内涵及视唱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关系三个方面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文化价值取向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视唱教学 价值取向 教育文化内涵 内容与对象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29-02
课程的价值问题是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编写的宗旨。进入20世纪后,国外的很多学者以斯宾塞的课程研究理论为起点进行了分析、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够为课程的设置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我国的课程理论中关于课程价值的相关研究很少见,这一情况与我国的课程论发展历程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我国,关于课程价值的研究主要是以知識价值为目标进行的研究,关于课程价值的研究这个问题只是在课程论的著作中有很少的介绍。当前我国能查阅到的音乐课程价值的相关研究笔者仅搜集到了王秀萍老师的两篇关于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文章《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 、《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 和廖丹的学位论文《视唱练耳课程价值取向的初步研究》 ,以上文章都分别从不同时期、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进行了研究。
一、视唱课程价值取向
视唱学科是音乐教育课程中隶属基础训练的一门课程,在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与多门音乐学科紧密连接。视唱课程价值取向在视唱练耳课程改革中经历了“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主体为中心”发展的两个过程。教学大纲被课程标准取代,在更深层次上,这意味着课程价值观有了本质的变化,价值取向不再单纯地以知识目标为准则,扩大了取向范围。介此原因,视唱教材作为课程内容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不应该再强调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而是要围绕着我们实际教学的主体对象“学生”在视唱学习过程中根据其自身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内容有意义的选择。在新教改的形势影响下,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将学科价值取向推向多元化发展,这一变化为课程扩大了教学的范围,教学内容不再是只局限于单门学科的教育,而是要将知识、能力与情感三者相结合,向学生传授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提高稳定扎实的技能,正确引导师德情感的教育。
二、视唱教学内容包含的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文化内涵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泱泱大国,在教育发展历程中一直主张的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幼年时期就开始培养,可见我国从古代时期就开始重视早期的教育。从我国古代最早的家教理论中,就可以看到对早期教育的重视,颜之推就是我国早期教育论最早提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认为:“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意思是说,人在幼龄时期,精神能够集中,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也敏锐,成年以后,思想变的复杂有了自主的思维模式,很难通过教育对其言行有所改变。所以要在幼年时期就进行良好的教育,不能错失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个理论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现在的早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注幼儿早期教育,可以在多方面培养良好的习惯。因为在幼年时期,一切的行为习惯和性格都没有固定的形态,可以通过良好的引导方式,使其向健康、稳定的趋势发展,而且从幼年时期开始知识储备的启发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大脑思维发展。可见早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现、美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声音对生活最贴近、最真实的直观表现,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世界,通过感官的理解可以去认识世界。我们也可以通过音乐去分析、探索、聆听世界上的各种情感表现。音乐教育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审美活动表现,在音乐的鉴赏、表现和创编的过程中,也都需要审美意识的配合。视唱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认真的演唱,仔细的聆听,细心的去体会音乐的意境,这样才能将审美教育更好地体现出来。学习音乐的目的是要丰富人类的审美情感,利用这种情感去美化生活,使人类充满爱心去面对生活。音乐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期望能更好地来体现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增强审美意识和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音乐也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审美活动的展开,首先需要通过聆听去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学会听辨音乐要素的性质及音乐基本组织形式,学会如何正确分析音乐作品的种种不同特征。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联想,对作品的欣赏和鉴别,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鉴赏,并逐步使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所聆听到的音响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感受欣赏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入音乐。视唱练耳教学并不是孤立地训练学生对音乐诸元素的反应,而是通过对音乐语汇的分解、剖析,从细微处刺激学生的多方感官,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培养音乐联想的习惯,再通过人脑的二次加工,使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既可以通过表象想象出具体性的人物、景物,还能够从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审美活动有声有色,生动感人 。
我们正是要通过这种审美意识的培养,来诱导、启发幼儿对美的认识,真正的在早期就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审美意识的培养。这也是视唱教学内容包涵的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文化中对美的认识、审美意识的培养的内涵。
三、视唱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关系
教学内容、老师和学生,这三个因素构成了整个视唱课程的教学活动。在古往今来的教育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的培养是通过教材中教学内容来体现的,老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钻研讲授,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考查,才能将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具体价值体现出来 。
在视唱教学中,教学内容、老师和学生这三个教学活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在整个的视唱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教学内容则是活动的内容来源。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可以沟通的和互动的关系;教师与教材之间构成了创新与实践的关系;而学生与教材之间则是建构与重组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国家教育机构取消了很多学科的统一的教学大纲,视唱学科也在其之列,这就意味着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学科教学大纲及使用教材。教材的内容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不断的更新,教师也要随之不断的更新知识。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是依照原有的教学大纲而逐步骤有计划的编写设置的,教学内容按序教学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既定指标,制式的教学内容限制了教学模式的扩展,使教师完全依照教学大纲设定的内容去教学,去设定学生课堂的学习内容,因此形成了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产生了依赖性,没有了探索创新的动力。使教师认为学生学会课本中的内容,就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不去深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被学生所接受,更不去深究怎样拓展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正的适用于学生,为自身教学减少阻力,完全依照教材中给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考核及评价。完全忽略了事物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没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是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水平下降、学习积极性降低的原因之一。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必须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模式,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语言的交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来互相了解、互相帮助的过程,也有利于教学活动中师生的相互配合。 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借以抒发的一种形式,我们在视唱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因此相较于一般的教学活动来说视唱教学中具有更多的情感抒发的体验。由于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熏陶下,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长久以来造成了学生处于学习的弱势而且学习很被动。因此我们借鉴这种方式,期望可以通过良好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使教师知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成因,积极地探讨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多一些了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而教师则通过交流的方式,将自身的知识与学习经验教授给学生,去除传统教学中形成的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勇敢的提出学习中的困恼,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足、不适之处提出建议。让良好的互动促进教学内容更好的展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教材内容的设定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改变传统的教师研究教材内容进行讲授的教学方式,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只是权威性,这是不可动摇的。以它为根基,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用于探索钻研,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提高技能水平的方法。
结语
由以上各方面纵观我国当前学前教育视唱课程教学可以看出,视唱学科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与处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与学生良好互动关系的构建、以及在视唱教学过程中准确恰当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这些都是紧密联系视唱学科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视唱课程的价值最终取向将会通过课程的具体实施而得到有效的体现。依据近代视唱学科发展历程中,教学大纲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和课程评价等等方面的成果体现和发展情况,这些都说明了视唱课程的实施深受学科价值取向的影响。
从价值主体维度看,课程价值存在社会与学生两种取向,导致这种二元对立的因素有:教育价值选择、教育事实、社会更替。缺乏人性是现代课程价值取向的隐忧,应采用优化思想促使课程价值取向在不同层面上找到人性与科学的不同结合点,力保学生从低层级向高层级发展,弘扬教育主体性。课程价值取向;主体性 。由此可见,对视唱学科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课和为其他学科做铺垫的课程,视唱学科作为新的具有多元化特点的一门学科,它所涉及到的价值取向,远在知识价值和精神价值之上,还应该具有创造的价值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秀萍.我国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3期
[2]王秀萍.音樂课程价值取向论论[J].中国音乐学,2004年第01期
[3]廖丹.视唱练耳课程价值取向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4]http://subject.xacom.edu.cn正文第一段
[5]http://subject.xacom.edu.cn
[6]苏海明.对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视唱练耳学科三部教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17页
[7]芦笑娟.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6月
作者简介:
王宁宁(1979-),女,辽宁省朝阳市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关键词】视唱教学 价值取向 教育文化内涵 内容与对象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29-02
课程的价值问题是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编写的宗旨。进入20世纪后,国外的很多学者以斯宾塞的课程研究理论为起点进行了分析、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够为课程的设置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我国的课程理论中关于课程价值的相关研究很少见,这一情况与我国的课程论发展历程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我国,关于课程价值的研究主要是以知識价值为目标进行的研究,关于课程价值的研究这个问题只是在课程论的著作中有很少的介绍。当前我国能查阅到的音乐课程价值的相关研究笔者仅搜集到了王秀萍老师的两篇关于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文章《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 、《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 和廖丹的学位论文《视唱练耳课程价值取向的初步研究》 ,以上文章都分别从不同时期、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进行了研究。
一、视唱课程价值取向
视唱学科是音乐教育课程中隶属基础训练的一门课程,在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与多门音乐学科紧密连接。视唱课程价值取向在视唱练耳课程改革中经历了“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主体为中心”发展的两个过程。教学大纲被课程标准取代,在更深层次上,这意味着课程价值观有了本质的变化,价值取向不再单纯地以知识目标为准则,扩大了取向范围。介此原因,视唱教材作为课程内容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不应该再强调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而是要围绕着我们实际教学的主体对象“学生”在视唱学习过程中根据其自身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内容有意义的选择。在新教改的形势影响下,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将学科价值取向推向多元化发展,这一变化为课程扩大了教学的范围,教学内容不再是只局限于单门学科的教育,而是要将知识、能力与情感三者相结合,向学生传授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提高稳定扎实的技能,正确引导师德情感的教育。
二、视唱教学内容包含的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文化内涵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泱泱大国,在教育发展历程中一直主张的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幼年时期就开始培养,可见我国从古代时期就开始重视早期的教育。从我国古代最早的家教理论中,就可以看到对早期教育的重视,颜之推就是我国早期教育论最早提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认为:“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意思是说,人在幼龄时期,精神能够集中,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也敏锐,成年以后,思想变的复杂有了自主的思维模式,很难通过教育对其言行有所改变。所以要在幼年时期就进行良好的教育,不能错失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个理论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现在的早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注幼儿早期教育,可以在多方面培养良好的习惯。因为在幼年时期,一切的行为习惯和性格都没有固定的形态,可以通过良好的引导方式,使其向健康、稳定的趋势发展,而且从幼年时期开始知识储备的启发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大脑思维发展。可见早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现、美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声音对生活最贴近、最真实的直观表现,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世界,通过感官的理解可以去认识世界。我们也可以通过音乐去分析、探索、聆听世界上的各种情感表现。音乐教育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审美活动表现,在音乐的鉴赏、表现和创编的过程中,也都需要审美意识的配合。视唱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认真的演唱,仔细的聆听,细心的去体会音乐的意境,这样才能将审美教育更好地体现出来。学习音乐的目的是要丰富人类的审美情感,利用这种情感去美化生活,使人类充满爱心去面对生活。音乐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期望能更好地来体现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增强审美意识和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音乐也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审美活动的展开,首先需要通过聆听去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学会听辨音乐要素的性质及音乐基本组织形式,学会如何正确分析音乐作品的种种不同特征。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联想,对作品的欣赏和鉴别,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鉴赏,并逐步使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所聆听到的音响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感受欣赏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入音乐。视唱练耳教学并不是孤立地训练学生对音乐诸元素的反应,而是通过对音乐语汇的分解、剖析,从细微处刺激学生的多方感官,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培养音乐联想的习惯,再通过人脑的二次加工,使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既可以通过表象想象出具体性的人物、景物,还能够从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审美活动有声有色,生动感人 。
我们正是要通过这种审美意识的培养,来诱导、启发幼儿对美的认识,真正的在早期就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审美意识的培养。这也是视唱教学内容包涵的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文化中对美的认识、审美意识的培养的内涵。
三、视唱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关系
教学内容、老师和学生,这三个因素构成了整个视唱课程的教学活动。在古往今来的教育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的培养是通过教材中教学内容来体现的,老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钻研讲授,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考查,才能将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具体价值体现出来 。
在视唱教学中,教学内容、老师和学生这三个教学活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在整个的视唱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教学内容则是活动的内容来源。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可以沟通的和互动的关系;教师与教材之间构成了创新与实践的关系;而学生与教材之间则是建构与重组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国家教育机构取消了很多学科的统一的教学大纲,视唱学科也在其之列,这就意味着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学科教学大纲及使用教材。教材的内容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不断的更新,教师也要随之不断的更新知识。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是依照原有的教学大纲而逐步骤有计划的编写设置的,教学内容按序教学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既定指标,制式的教学内容限制了教学模式的扩展,使教师完全依照教学大纲设定的内容去教学,去设定学生课堂的学习内容,因此形成了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产生了依赖性,没有了探索创新的动力。使教师认为学生学会课本中的内容,就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不去深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被学生所接受,更不去深究怎样拓展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正的适用于学生,为自身教学减少阻力,完全依照教材中给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考核及评价。完全忽略了事物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没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是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水平下降、学习积极性降低的原因之一。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必须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模式,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语言的交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来互相了解、互相帮助的过程,也有利于教学活动中师生的相互配合。 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借以抒发的一种形式,我们在视唱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因此相较于一般的教学活动来说视唱教学中具有更多的情感抒发的体验。由于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熏陶下,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长久以来造成了学生处于学习的弱势而且学习很被动。因此我们借鉴这种方式,期望可以通过良好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使教师知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成因,积极地探讨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多一些了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而教师则通过交流的方式,将自身的知识与学习经验教授给学生,去除传统教学中形成的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勇敢的提出学习中的困恼,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足、不适之处提出建议。让良好的互动促进教学内容更好的展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教材内容的设定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改变传统的教师研究教材内容进行讲授的教学方式,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只是权威性,这是不可动摇的。以它为根基,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用于探索钻研,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提高技能水平的方法。
结语
由以上各方面纵观我国当前学前教育视唱课程教学可以看出,视唱学科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与处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与学生良好互动关系的构建、以及在视唱教学过程中准确恰当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这些都是紧密联系视唱学科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视唱课程的价值最终取向将会通过课程的具体实施而得到有效的体现。依据近代视唱学科发展历程中,教学大纲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和课程评价等等方面的成果体现和发展情况,这些都说明了视唱课程的实施深受学科价值取向的影响。
从价值主体维度看,课程价值存在社会与学生两种取向,导致这种二元对立的因素有:教育价值选择、教育事实、社会更替。缺乏人性是现代课程价值取向的隐忧,应采用优化思想促使课程价值取向在不同层面上找到人性与科学的不同结合点,力保学生从低层级向高层级发展,弘扬教育主体性。课程价值取向;主体性 。由此可见,对视唱学科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课和为其他学科做铺垫的课程,视唱学科作为新的具有多元化特点的一门学科,它所涉及到的价值取向,远在知识价值和精神价值之上,还应该具有创造的价值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秀萍.我国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3期
[2]王秀萍.音樂课程价值取向论论[J].中国音乐学,2004年第01期
[3]廖丹.视唱练耳课程价值取向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4]http://subject.xacom.edu.cn正文第一段
[5]http://subject.xacom.edu.cn
[6]苏海明.对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视唱练耳学科三部教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17页
[7]芦笑娟.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6月
作者简介:
王宁宁(1979-),女,辽宁省朝阳市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视唱练耳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