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的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生主体;学会方法;高效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学习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段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它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给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只有学生掌握很好的学习方法后才能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其带来更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数学课堂里自由地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从中寻找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勇于思考,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的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下面是我在教育教学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提升好奇,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目标的灵丹妙药,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动力,引发学生产生持之以恒的思维探求。教学实践表明,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特别是在引入新课这一环节上,充分利用学生学习上的好奇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如教学2、4的乘法口诀时,我先教学生唱"数蛤蟆"这首歌,"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4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4只眼睛8条腿……"越往后边唱学生越跟不上节奏,教师适时告诉学生这是有方法的,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我们很快就能唱出这首歌了。在好奇与兴趣的引领下,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学习成为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从而让他们乐学,易学。
二、想说就说,敢说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二者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常常又是不同步的,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本班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非常差。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另外还要培养学生一种愿意去倾听别人谈话的思想,要让他们知道认真倾听别人谈话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尊重。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我在教学"自行车里的数学"这一实践活动课时,本知识点比较抽象,又比较难,我叫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大胆地说,很多学生说得不沾边,但我还是让他们再思考,再讨论,然后再说。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小组讨论,很多学生渐渐明白和理解了自行车里的比例的知识,并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
三、放手去做、动手操作。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这一内容,在引导学生认识圆周率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剪一个圆,然后再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圆的直径和周长,并讨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这一环节要做到能放能收,放得好是好的开始,收得好才能体现出高效学习。
四、营造和谐,乐学愿学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洽、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我在教学当中,一直坚持"七允许":错了允许重答,其他同学不能嘲笑,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意的意见允许争论,不明白的允许发问,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遇到问题允许大胆猜想。这样一来,学生就不怕上数学课了,每到数学课总有一种余兴未尽的感觉。
五、大胆猜想,充分思考。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们争着说:"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是不是也可以像圆柱一样切成什么图形来计算呢?它与求圆柱的体积有关系吗?"这就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解决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和途径。然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通过实验产生出它的体积只有圆柱的一半的这一结论,验证了他们的想法,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去折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到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象还有别的折法,造成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的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上是我的一点粗略的想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去总结,反思,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成高效的课堂,尽量让学生得到长久的发展,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去尊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小能主动获取自己所需的数学知识,从而学会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生主体;学会方法;高效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学习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段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它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给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只有学生掌握很好的学习方法后才能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其带来更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数学课堂里自由地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从中寻找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勇于思考,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的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下面是我在教育教学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提升好奇,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目标的灵丹妙药,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动力,引发学生产生持之以恒的思维探求。教学实践表明,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特别是在引入新课这一环节上,充分利用学生学习上的好奇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如教学2、4的乘法口诀时,我先教学生唱"数蛤蟆"这首歌,"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4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4只眼睛8条腿……"越往后边唱学生越跟不上节奏,教师适时告诉学生这是有方法的,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我们很快就能唱出这首歌了。在好奇与兴趣的引领下,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学习成为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从而让他们乐学,易学。
二、想说就说,敢说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二者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常常又是不同步的,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本班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非常差。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另外还要培养学生一种愿意去倾听别人谈话的思想,要让他们知道认真倾听别人谈话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尊重。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我在教学"自行车里的数学"这一实践活动课时,本知识点比较抽象,又比较难,我叫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大胆地说,很多学生说得不沾边,但我还是让他们再思考,再讨论,然后再说。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小组讨论,很多学生渐渐明白和理解了自行车里的比例的知识,并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
三、放手去做、动手操作。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这一内容,在引导学生认识圆周率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剪一个圆,然后再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圆的直径和周长,并讨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这一环节要做到能放能收,放得好是好的开始,收得好才能体现出高效学习。
四、营造和谐,乐学愿学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洽、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我在教学当中,一直坚持"七允许":错了允许重答,其他同学不能嘲笑,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意的意见允许争论,不明白的允许发问,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遇到问题允许大胆猜想。这样一来,学生就不怕上数学课了,每到数学课总有一种余兴未尽的感觉。
五、大胆猜想,充分思考。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们争着说:"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是不是也可以像圆柱一样切成什么图形来计算呢?它与求圆柱的体积有关系吗?"这就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解决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和途径。然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通过实验产生出它的体积只有圆柱的一半的这一结论,验证了他们的想法,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去折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到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象还有别的折法,造成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的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上是我的一点粗略的想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去总结,反思,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成高效的课堂,尽量让学生得到长久的发展,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去尊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小能主动获取自己所需的数学知识,从而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