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_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新课程教育理念的灵魂因素。著名学者罗增儒教授强调指出:“知识一旦插上了情感的翅膀,它就会更加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积极地开展兴趣教学活动,以有效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情感因素视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常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地减少对立,赢得合力,形成一种和谐向上的良性发展局面,从中收获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1.以认知经验为依托,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过去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内容,如今社会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教科书。”这与陶行知校长的“生活教育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建构主义认为:语文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回到社会生活中去加强理解、体验和感悟。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如果把语文课程与之有效整合起来,将会无限地拓展学习空间,并在拉近与文本距离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无尽的启迪。高中生已逐步具备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相对成熟的思维能力,而且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专题单元与学生的思想生活联系得相当紧密,如“向青春举杯”“珍爱生命”“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等等。这是“深入文本、超越文本”并开展生活教学的客观基础和有效依托。实践表明,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以教材为蓝本,并根据生活认知进行适当地激励、唤醒与启迪,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在优化教学中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状态。
  2.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语文学科具有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的特征,有些“美”却蕴藏在隐性之中,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有飘忽不定、不可捉摸之感。多媒体技术对此迎刃而解,能有效地扫除许多障碍现象,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良好支撑。如《林黛玉进大观园》,对各类景致的浓墨重彩,对人物外貌的精心描绘,对众多个性的独特刻画,令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尤其古色古香的词语如“雕梁画栋”“游廊厢房”“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文王鼎匙箸香盒”等,对古装穿戴描写如宝玉的“束发嵌宝紫金冠”“二龙抢珠金抹额”“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等,对人物个性刻画如王熙凤的“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体格风骚”“春威不露”,以及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些在传统教学中只是“锦衣夜行”“盲人摸象”现象。借助多媒体立体综合、声像和谐的直观再现,则能让学生在近乎身临其境中产生耳闻目睹的感受,在加深理解的同时获得美的熏陶,这对培养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则大有裨益。
  3.以合作探究为平台,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因素。在强调素质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既是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并重的理论性方向,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的主旋律和发展趋势。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开放性、多元化的课程活动形式,并坚持有效地“激励、唤醒、鼓舞”,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和有序化、常态化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逐步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教育教学效应。以自主阅读教学为例,无论单个文本阅读还是专题组阅读,无论课内教材阅读还是“类课文”补充阅读,教师都可抓大放小地形成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借助辅读信息查询(文本资料和网络搜索),运用“自主阅读、整体感知”“交流讨论、梳理主题”“探究文本、挖掘主题”和“赏读感悟、深化总结”等形式,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内外自主阅读学习活动。既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又能在自主化学习中有效培养他们的兴趣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
  4.以锻铸品质为目标,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学生发展来说,态度、情感、能力、习惯和品质等因素,既是一种不断攀升的追求目标,也是一脉相承、走向成功的人生必需品。它们的逐步培养和有效形成绝非短期之功,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地强化和巩固,历经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积淀过程,否则,就会有半途而废甚或前功尽弃之虞。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本着战略性眼光和长远性目标,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手段,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种活力元素,为帮助他们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地积淀实力、开发潜能。比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通过设置悬念,以此引发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各种冲突,促使他们对所学课程知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并充分发挥自主思维意识,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获得新的感悟,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之养成乐学好思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以上是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简要实践与思考。总之,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体两翼”现象,我们应当把它作为一项发展性课题加以关注和探究。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美国语言学家拉多Robert Lado在《跨文化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学习外语的难易,关键在于把本族语和外语进行比较。”根据学习迁移的理论,笔者认为,要表达好英语句子,中国学习者只有掌握汉语和英语的句式异同,才能真正利用母语学习的正迁移。本文从分析高中生英语作文中存在的主要句式问题及其成因入手,结合汉语和英语句子的句式异同,谈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规范表达英语句子的做法。  一、发现问题并分析成因 
传统的“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讲评”的写作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毫无吸引力。如何改造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写作教学,提高学生整体写作水平,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传统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师重“成果”轻“过程”  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将主要精力用于批改、讲评学生的“成果”,却忽略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然更谈不上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了。这样的写作教
在初中语文知识模块教学中,古诗文教学是一个难点。古诗文晦涩难懂,意味隽永,要使学生学好古诗文,激发其学习兴趣是关键。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笔者有以下体会。  一、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吸引学生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古诗文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珍珠,熠熠生辉。以《诗经》中的《关雎》为例,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它反映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容貌美丽的姑娘的爱慕和追
银行作为债权人将资金放贷给企业,企业无法按时偿还本金,由此带来的风险称为信用风险。本文选择了44家配对上市公司,采用KMV模型对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度量,实证结果显示,KMV模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有效的课堂导入在整堂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
一、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 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课程的时空特点要求地理教学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这样学生才会建立起时空感,才能正确领会地理学科知识,掌握地理学规律。如今,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极大地增强了高中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和时空感,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改善。  (二) 高中地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