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透视课堂细节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痕迹,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一、案例回放
下面是一位教师对浙教版数学八(上)“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教学活动片断。
1.学生交流自己所带来的立体图形。(1)活动内容:先观察实物,欣赏图片和观看包装盒制作过程,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互相转换的必要性。(2)活动流程:观看实物、图片及都市建筑物形状;观看包装盒制作的过程;分组活动,交流个体所带来的立体图形。(3)活动情景:学生互相说自己的包装盒漂亮,有的还比较大小……
2.小组活动得出正方体的展开图。(1)活动内容:试着得出正方体的展开图。(2)活动流程:动手操作(独立),收集信息(小组),互相交流(班级)。(3)活动情景:有的学生说自己的展开图正确,说他人的错了……
3.分小组制作长方体的礼品盒。(1)活动内容:制作长方体的礼品盒。(2)活动流程:确定形状大小,选取比例,制作平面图,剪辑成型。(3)活动情景:有些小组动不起来,有些小组又动得太快……
二、案例剖析
1.片断1的现象:各持已见,放任自流。我们知道,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应该集中主要精力解决活动中的数学问题,或者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来自生活实际或者其他学科的问题。在片断1的活动中,学生七嘴八舌,互相说自己的包装盒漂亮,有的还比大小。如果让学生继续注意问题的非本质方面,那么活动的数学含量将就大大减少,从而降低数学活动的效益,学生思维得不到良好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数学活动的本质方面,让他们把长方体的包装盒的长、宽、高量一量,按比例算一算,再把长方体展开后的平面图画一画,然后,进行比一比,这样就奠定了下一步制作包装盒的知识基础。
2.片断2的现象:注意分散,思维表浅。数学活动许多时候是群体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各有不同的经验和认识,在解决问题中,常会出现意见分歧,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最需要教师点拨。有些教师却认为,数学活动就是让学生自己研究讨论,教师可以放手不管,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片断2中,由于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方式,学生各自展开的只是其中之一,与他人不同是正常现象。此时,教师应该及时跟进,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与他人不同的原因,从而优化思维品质。
3.片断3的现象:“放”而无序,“收”之过急。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收”与“放”的关系,往往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放”就是放手让学生思考与探索,处理得好,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收”就是集中,课堂上适当地集中可以统一大家的认识,用较少的时间,系统地阐述较多的问题。只“放”不“收”,就失去教学秩序,不利于交流与分享成果;只“收”不“放”,就限制学生的积极性,剥夺学生展示见解和发现的机会。
三、教学建议
1.树立有效教学的观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实现“以学生为本”这一核心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树立有效教学的观念,并在各项教学活动中予以充分体现,做到教师心中有学生,备课时要了解学情,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上课时要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和互动情况,不能只求表面上的热闹,而实际上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很少。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养成有效评价的习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
2.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以教学时间维度分析,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往往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时间可以区分为分配时间、教学时间、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等递进嵌套的层级时间类型,后一变量较之前一变量其时间范围逐渐由宽变窄,其与学习结果间的关系也愈加密切。纵观本节课教学活动的时间分配,接受性学习时间和探究性学习时间比例失调。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性学习时间过多,而自己表达、练习、运动、探究的时间太少;而现在有的课堂则走向另一极端,不顾学科性质和具体内容,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探究,或游离于主要教学任务之外的一些操作而忙个不停,从而使必要的接受性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教师用于各种认知、情感、技能等不同教学目标的时间比例失调,是当前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
3.改进教与学的方式。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课堂成为学生参与的互动课堂,让学生在互动和积极思维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要让他们在思、想、做、练的过程中提炼信息,在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情感体验中提高认知,使课堂的教与学更加有效。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在新一轮课改中,只有认真研究如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管理有效性等课题,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案例回放
下面是一位教师对浙教版数学八(上)“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教学活动片断。
1.学生交流自己所带来的立体图形。(1)活动内容:先观察实物,欣赏图片和观看包装盒制作过程,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互相转换的必要性。(2)活动流程:观看实物、图片及都市建筑物形状;观看包装盒制作的过程;分组活动,交流个体所带来的立体图形。(3)活动情景:学生互相说自己的包装盒漂亮,有的还比较大小……
2.小组活动得出正方体的展开图。(1)活动内容:试着得出正方体的展开图。(2)活动流程:动手操作(独立),收集信息(小组),互相交流(班级)。(3)活动情景:有的学生说自己的展开图正确,说他人的错了……
3.分小组制作长方体的礼品盒。(1)活动内容:制作长方体的礼品盒。(2)活动流程:确定形状大小,选取比例,制作平面图,剪辑成型。(3)活动情景:有些小组动不起来,有些小组又动得太快……
二、案例剖析
1.片断1的现象:各持已见,放任自流。我们知道,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应该集中主要精力解决活动中的数学问题,或者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来自生活实际或者其他学科的问题。在片断1的活动中,学生七嘴八舌,互相说自己的包装盒漂亮,有的还比大小。如果让学生继续注意问题的非本质方面,那么活动的数学含量将就大大减少,从而降低数学活动的效益,学生思维得不到良好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数学活动的本质方面,让他们把长方体的包装盒的长、宽、高量一量,按比例算一算,再把长方体展开后的平面图画一画,然后,进行比一比,这样就奠定了下一步制作包装盒的知识基础。
2.片断2的现象:注意分散,思维表浅。数学活动许多时候是群体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各有不同的经验和认识,在解决问题中,常会出现意见分歧,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最需要教师点拨。有些教师却认为,数学活动就是让学生自己研究讨论,教师可以放手不管,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片断2中,由于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方式,学生各自展开的只是其中之一,与他人不同是正常现象。此时,教师应该及时跟进,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与他人不同的原因,从而优化思维品质。
3.片断3的现象:“放”而无序,“收”之过急。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收”与“放”的关系,往往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放”就是放手让学生思考与探索,处理得好,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收”就是集中,课堂上适当地集中可以统一大家的认识,用较少的时间,系统地阐述较多的问题。只“放”不“收”,就失去教学秩序,不利于交流与分享成果;只“收”不“放”,就限制学生的积极性,剥夺学生展示见解和发现的机会。
三、教学建议
1.树立有效教学的观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实现“以学生为本”这一核心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树立有效教学的观念,并在各项教学活动中予以充分体现,做到教师心中有学生,备课时要了解学情,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上课时要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和互动情况,不能只求表面上的热闹,而实际上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很少。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养成有效评价的习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
2.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以教学时间维度分析,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往往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时间可以区分为分配时间、教学时间、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等递进嵌套的层级时间类型,后一变量较之前一变量其时间范围逐渐由宽变窄,其与学习结果间的关系也愈加密切。纵观本节课教学活动的时间分配,接受性学习时间和探究性学习时间比例失调。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性学习时间过多,而自己表达、练习、运动、探究的时间太少;而现在有的课堂则走向另一极端,不顾学科性质和具体内容,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探究,或游离于主要教学任务之外的一些操作而忙个不停,从而使必要的接受性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教师用于各种认知、情感、技能等不同教学目标的时间比例失调,是当前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
3.改进教与学的方式。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课堂成为学生参与的互动课堂,让学生在互动和积极思维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要让他们在思、想、做、练的过程中提炼信息,在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情感体验中提高认知,使课堂的教与学更加有效。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在新一轮课改中,只有认真研究如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管理有效性等课题,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