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是针对教学教育研究中出现一些不成熟的问题,同伴一起集思广益,共献计谋,以便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在主题教研活动中,设疑—解惑—践行—成长,形成众人摇橹划大船的态势,在运行过程中形成一种个人无法抗拒的向前拉力,从而实现以主题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主题教研 设疑 解惑 践行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63-02
“主题教研”针对教育教学中一些困惑的问题,同伴一起集思广益,共献计谋,以便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它的开展不仅是幼儿园提升教师的有效渠道,更是丰富教师的内涵,提升教师的心灵课堂,为教师的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让教师在践行的过程中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一、幼儿园主题教研的优势分析
主题教研活动是园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在于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主题教研活动,教师们把“问题球”抛出来,通过大家集体讨论——分组实践——现场研讨——重构展评等多种形式,解决教师的困惑,更新教师的理念,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
(一)源于问题用于解惑
园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问题来自于老师的困惑。我们在组织教研活动前,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然后把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聚焦起来,生成教研活动的主题。
生成问题后如何解惑?围绕着老师们的困惑,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研活动。在交流讨论——同伴互助——重构展评的过程中解决了教师们的困惑,满足了教师的实际需求。
(二)在对话中生发智慧
主题教研活动打破了以往教研组长一言堂的模式,让教师成为教研活动主人。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对话式的教研方式,说者意气风发,不但敢说而且会说,听者心潮澎湃,不仅善于赞赏更敢于质疑,相互间洋溢着一种民主平等,信任融洽的教研氛围。这是我园一直期盼的对话式的教研方式。
(三)全园教师全程参与
整个主题教研活动从始至终,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重心从教研组长一言堂,转移到了让每一位教师主动参与进来,关注到每位教师对问题的思考,从而使每一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幼儿园主题教研的流程框架
主题教研活动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组织一系列研讨活动的教研模式。首先,中心主题必须来自教师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系列化的教研应紧紧围绕中心主题开展,力求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包括“聚焦问题——会诊解疑——实践操作——同伴互助——重构展评”等一系列主题式教研活动(详见图)。
主题教研活动遵循求真求实、同长共进、动态发展等原则,改变了原来教研活动主题零散的局限,是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研活动形式。
我们将主题教研活动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阶段一:聚焦问题——设疑
此阶段是研讨定位,以问卷调查与教师反思教学现状的形式,通过教师集体交流、意见汇总,确定主题教研的核心问题。
阶段二:会诊解疑——解惑
以研读教材、头脑风暴、讲解图例等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疑难的解惑,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并适时邀请专家进行引领。
阶段三:实践操作——践行
本阶段主要通过教师的分组实践行动,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解决困惑。
阶段四:同伴互助——研讨
本阶段主要以同伴互助式的现场研讨方式,将主题教研活动方案、活动后的反思、教师的评价、方案的调整计划及时予以汇总和整理。
阶段五:重构展评——评比
本阶段是经验的提升阶段,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开展个案、案例等多种形式的观摩评比与交流,最终形成完整的心得,为同类活动提供借鉴。
三、主题教研的案例探索——以创设春天主题环境的主题教研活动为例
(一)聚焦问题——调查
聚焦问题,发现有53%的老师对主题墙创设存在困惑,32%老师对区域活动的组织存在困惑,还有的对课题撰写、一日活动的组织、家长工作等方面存在困惑。大多数教师在问卷中提出,对如何根据教学活动主题创设主题墙饰感到困惑,同时领导在检查班级互动墙面时也发现了单纯展出幼儿手工作品的现象,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我们园本教研小组召开了一次会议,进行了讨论,最后一致认为,针对大多数老师的困惑,围绕“如何创设春天主题环境墙饰”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使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真正得到收获。
(二)会诊解疑——解惑
1.研读教材
确定了“如何进行春天主题环境创设”这一教研主题后,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分组研读教材,根据自己年齡段的“春天”主题活动展开了讨论。互相交流开展了哪些“春天”主题活动,并选取最具典型的教学活动进行主题墙饰创设,最后确定全园以“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为大主题开展亲子作品展活动,充实主题墙内容。并研讨了具体方案(详见表)。
2.头脑风暴
研读完教材,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头脑风暴。事先发给每班一张大铅画纸和所需绘画、手工材料,各班两位教师一起讨论,并用画笔在白纸上勾勒出主题板块的蓝图。用各种材料制作了范例,如小班用圆盘做底座设计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春天的足迹”亲子作品,中班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了我眼中的春天,我发现的春天秘密。大班则用连环画的形式记录孩子们在春天里发生的趣事。全方位地把孩子们对春天的感受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
3.讲解图例
当老师们完成作品后,就以各班为单位,逐个上来讲解自己的“蓝图”。老师们大谈自己的设想,有的想用照片、有的想用诗歌、有的想用绕口令,有的想用幼儿绘画、手工作品,有的想用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的作品,广开言路,各抒己见,会场气氛相当活跃。最后,高级老师做了点评。肯定了老师们的创新,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待改进的地方,提出了建议。如建议选用一些随手可得的自然材料进行装饰,即能体现我园的乡土特色,又能有效利用资源。老师们在头脑风暴后受益匪浅,对如何创设春天主题墙饰有了感性的认识。 (三)实践操作——践行
经过“头脑风暴”活动后,老师们开始在墙上描绘自己的“蓝图”。她们发动家长,一起收集资料。中大班教师带领孩子走进公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他们还采来了许多艾靑、野花、野草,并制作成种子拼画、野花插花等等,为主题墙面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托小班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春天里合了影把浓浓的春意意带进了我们的幼儿园。
(四)同伴互助——研讨
1.专家引领
在老师们完成主题墙雏形后,我们邀请了北京专家俞老师来幼儿园进行指导,专家对老师们的困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并带着老师们深挖主题,手把手地指导老师们设计了调查问卷。
大班设计了“春天里有趣的事儿”调查问卷:“春天里可以参加哪些活动?春天会吃哪些食物?”
中班设计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春天的秘密”问卷:“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这个季节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有那些花开放了?”
小班设计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春天的足迹”问卷:“春天里的植物有什么变化?动物有什么变化?”
孩子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发现。
2.现场研讨
当各班都完成主题墙饰后,我们组织全园教师一起召开了现场研讨会,面对着一幅幅富有创意的主题墙,老师们在互相学习的同时各抒己见,说出了许多存在的问题,纷纷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
教师A:大班主题墙饰的布置比较丰富,体现这个主题实施的过程,有幼儿的作品也有教师的语言说明,看上去比较立体。
教师B:中班室外走廊里的主题墙饰是亮点,能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体现教学轨迹。
教师C:小一班存在的问题是纯粹地把幼儿的手工作品贴在墙上,建议应体现主题教育的实施轨迹。
教师D:小二班存在的问题是主题墙面大班化。建议小班的主题墙应富有童趣,能体现自己本班的特点。
教师E:托一班问题同样也是幼儿的手工作品太多了。建议应体现主题教学的轨迹。
教师F:托二班问题主题墙太简单,建议重新布局创设。
(五)重构展评——评比
经过现场研讨交流会后,在同伴互助中,老师們都看到了别班的长处和自己存在的不足,明确了需待改进的地方,马上着手重新布置,把自己在主题教学的轨迹用照片、文字、幼儿作品等形式展现出来,并用一些废旧材料进行了装饰,突出了主题墙的教育性和艺术性。
重构主题墙后,我们进行了展评。在展评活动中,老师们进行了互相公平打分。大家一致认为大班的主题墙突出探索知识性,孩子们的作品丰富多彩,并用种子、树枝等自然材料装饰的作品相当出彩,都打了最高分,成了展评活动中的佼佼者,获得了主题墙饰创设第一名。
小小二班在第一次现场研讨时被评论的最多,提出意见也最多,这一次重构后却进步最大。突破了以往小小班的主题墙只能泛做的现象,精心布置了富有童趣又有自己特色的墙面,一跃成为老师们啧啧称赞的作品,喜获第二名的荣誉。
中班的主题墙融活动照片、幼儿的野花制作和孩子们的作品于一体,呈现出春天农民丰收的景象,把大家带进了美丽的春天。也获得了老师们的赞同,被评为第三名。其他班级的老师经过重新调整后,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了许多,主题墙各有特色。
总而言之,“主题教研”因为研究主题来源于教师身边的真问题,是集合集体的力量解决他们多年的困惑之处,所以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有利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主题教研已经成为教师思想的集聚地、教学资源的生成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关键词】主题教研 设疑 解惑 践行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63-02
“主题教研”针对教育教学中一些困惑的问题,同伴一起集思广益,共献计谋,以便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它的开展不仅是幼儿园提升教师的有效渠道,更是丰富教师的内涵,提升教师的心灵课堂,为教师的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让教师在践行的过程中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一、幼儿园主题教研的优势分析
主题教研活动是园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在于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主题教研活动,教师们把“问题球”抛出来,通过大家集体讨论——分组实践——现场研讨——重构展评等多种形式,解决教师的困惑,更新教师的理念,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
(一)源于问题用于解惑
园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问题来自于老师的困惑。我们在组织教研活动前,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然后把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聚焦起来,生成教研活动的主题。
生成问题后如何解惑?围绕着老师们的困惑,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研活动。在交流讨论——同伴互助——重构展评的过程中解决了教师们的困惑,满足了教师的实际需求。
(二)在对话中生发智慧
主题教研活动打破了以往教研组长一言堂的模式,让教师成为教研活动主人。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对话式的教研方式,说者意气风发,不但敢说而且会说,听者心潮澎湃,不仅善于赞赏更敢于质疑,相互间洋溢着一种民主平等,信任融洽的教研氛围。这是我园一直期盼的对话式的教研方式。
(三)全园教师全程参与
整个主题教研活动从始至终,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重心从教研组长一言堂,转移到了让每一位教师主动参与进来,关注到每位教师对问题的思考,从而使每一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幼儿园主题教研的流程框架
主题教研活动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组织一系列研讨活动的教研模式。首先,中心主题必须来自教师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系列化的教研应紧紧围绕中心主题开展,力求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包括“聚焦问题——会诊解疑——实践操作——同伴互助——重构展评”等一系列主题式教研活动(详见图)。
主题教研活动遵循求真求实、同长共进、动态发展等原则,改变了原来教研活动主题零散的局限,是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研活动形式。
我们将主题教研活动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阶段一:聚焦问题——设疑
此阶段是研讨定位,以问卷调查与教师反思教学现状的形式,通过教师集体交流、意见汇总,确定主题教研的核心问题。
阶段二:会诊解疑——解惑
以研读教材、头脑风暴、讲解图例等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疑难的解惑,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并适时邀请专家进行引领。
阶段三:实践操作——践行
本阶段主要通过教师的分组实践行动,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解决困惑。
阶段四:同伴互助——研讨
本阶段主要以同伴互助式的现场研讨方式,将主题教研活动方案、活动后的反思、教师的评价、方案的调整计划及时予以汇总和整理。
阶段五:重构展评——评比
本阶段是经验的提升阶段,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开展个案、案例等多种形式的观摩评比与交流,最终形成完整的心得,为同类活动提供借鉴。
三、主题教研的案例探索——以创设春天主题环境的主题教研活动为例
(一)聚焦问题——调查
聚焦问题,发现有53%的老师对主题墙创设存在困惑,32%老师对区域活动的组织存在困惑,还有的对课题撰写、一日活动的组织、家长工作等方面存在困惑。大多数教师在问卷中提出,对如何根据教学活动主题创设主题墙饰感到困惑,同时领导在检查班级互动墙面时也发现了单纯展出幼儿手工作品的现象,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我们园本教研小组召开了一次会议,进行了讨论,最后一致认为,针对大多数老师的困惑,围绕“如何创设春天主题环境墙饰”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使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真正得到收获。
(二)会诊解疑——解惑
1.研读教材
确定了“如何进行春天主题环境创设”这一教研主题后,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分组研读教材,根据自己年齡段的“春天”主题活动展开了讨论。互相交流开展了哪些“春天”主题活动,并选取最具典型的教学活动进行主题墙饰创设,最后确定全园以“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为大主题开展亲子作品展活动,充实主题墙内容。并研讨了具体方案(详见表)。
2.头脑风暴
研读完教材,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头脑风暴。事先发给每班一张大铅画纸和所需绘画、手工材料,各班两位教师一起讨论,并用画笔在白纸上勾勒出主题板块的蓝图。用各种材料制作了范例,如小班用圆盘做底座设计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春天的足迹”亲子作品,中班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了我眼中的春天,我发现的春天秘密。大班则用连环画的形式记录孩子们在春天里发生的趣事。全方位地把孩子们对春天的感受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
3.讲解图例
当老师们完成作品后,就以各班为单位,逐个上来讲解自己的“蓝图”。老师们大谈自己的设想,有的想用照片、有的想用诗歌、有的想用绕口令,有的想用幼儿绘画、手工作品,有的想用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的作品,广开言路,各抒己见,会场气氛相当活跃。最后,高级老师做了点评。肯定了老师们的创新,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待改进的地方,提出了建议。如建议选用一些随手可得的自然材料进行装饰,即能体现我园的乡土特色,又能有效利用资源。老师们在头脑风暴后受益匪浅,对如何创设春天主题墙饰有了感性的认识。 (三)实践操作——践行
经过“头脑风暴”活动后,老师们开始在墙上描绘自己的“蓝图”。她们发动家长,一起收集资料。中大班教师带领孩子走进公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他们还采来了许多艾靑、野花、野草,并制作成种子拼画、野花插花等等,为主题墙面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托小班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春天里合了影把浓浓的春意意带进了我们的幼儿园。
(四)同伴互助——研讨
1.专家引领
在老师们完成主题墙雏形后,我们邀请了北京专家俞老师来幼儿园进行指导,专家对老师们的困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并带着老师们深挖主题,手把手地指导老师们设计了调查问卷。
大班设计了“春天里有趣的事儿”调查问卷:“春天里可以参加哪些活动?春天会吃哪些食物?”
中班设计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春天的秘密”问卷:“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这个季节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有那些花开放了?”
小班设计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春天的足迹”问卷:“春天里的植物有什么变化?动物有什么变化?”
孩子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发现。
2.现场研讨
当各班都完成主题墙饰后,我们组织全园教师一起召开了现场研讨会,面对着一幅幅富有创意的主题墙,老师们在互相学习的同时各抒己见,说出了许多存在的问题,纷纷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
教师A:大班主题墙饰的布置比较丰富,体现这个主题实施的过程,有幼儿的作品也有教师的语言说明,看上去比较立体。
教师B:中班室外走廊里的主题墙饰是亮点,能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体现教学轨迹。
教师C:小一班存在的问题是纯粹地把幼儿的手工作品贴在墙上,建议应体现主题教育的实施轨迹。
教师D:小二班存在的问题是主题墙面大班化。建议小班的主题墙应富有童趣,能体现自己本班的特点。
教师E:托一班问题同样也是幼儿的手工作品太多了。建议应体现主题教学的轨迹。
教师F:托二班问题主题墙太简单,建议重新布局创设。
(五)重构展评——评比
经过现场研讨交流会后,在同伴互助中,老师們都看到了别班的长处和自己存在的不足,明确了需待改进的地方,马上着手重新布置,把自己在主题教学的轨迹用照片、文字、幼儿作品等形式展现出来,并用一些废旧材料进行了装饰,突出了主题墙的教育性和艺术性。
重构主题墙后,我们进行了展评。在展评活动中,老师们进行了互相公平打分。大家一致认为大班的主题墙突出探索知识性,孩子们的作品丰富多彩,并用种子、树枝等自然材料装饰的作品相当出彩,都打了最高分,成了展评活动中的佼佼者,获得了主题墙饰创设第一名。
小小二班在第一次现场研讨时被评论的最多,提出意见也最多,这一次重构后却进步最大。突破了以往小小班的主题墙只能泛做的现象,精心布置了富有童趣又有自己特色的墙面,一跃成为老师们啧啧称赞的作品,喜获第二名的荣誉。
中班的主题墙融活动照片、幼儿的野花制作和孩子们的作品于一体,呈现出春天农民丰收的景象,把大家带进了美丽的春天。也获得了老师们的赞同,被评为第三名。其他班级的老师经过重新调整后,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了许多,主题墙各有特色。
总而言之,“主题教研”因为研究主题来源于教师身边的真问题,是集合集体的力量解决他们多年的困惑之处,所以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有利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主题教研已经成为教师思想的集聚地、教学资源的生成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