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组统计数据: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而以色列的犹太人更甚,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达68本之多。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作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面对这样令人尴尬的数字对比,我感到无地自容。
还有另一件事情也同样让我深有感触,我所任教的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前些年,学校条件艰苦,根本没有图书馆,满足不了孩子们想读书的愿望。所幸的是,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学校建起了针对全体师生开放的图书馆。当学生们第一次步入琳琅满目的图书馆,大家眼前一亮,欣喜若狂。我内心很是欢喜,学生终于可以畅游书海了,可以开阔眼界,拓展视野了。我想象着他们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吸收书籍的营养的情景,出我所料的是,孩子们在书架前走来走去,很长时间都找不到自己喜爱的书,有的拿起一本,匆匆地翻上两页,很快就放回原处了;有的静静地看上几分钟,就唉声叹气,一副恹恹欲睡的样子。我感到很揪心,很想怪罪孩子们,觉得他们“没有耐心,不懂得珍惜读书的机会”。可后来仔细一想,这其实是因为老师的失职,是老师没有培养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没有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重点课型,成功的阅读课必须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课。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我觉得阅读教学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看到上述的统计,我觉得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驾驭阅读课的能力,利用初中三年的黄金时段,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慢慢地提高中国人的阅读量,缩小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推动国家的文化繁荣与建设发展。对此,我想与各位同行分享一下我的几点感受:
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
新课标针对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方面提出了非常具体而又明确的要求:“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学生能否提高阅读量,关键在于兴趣,在于语文教师对阅读兴趣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时,原有的情感、生活经验和求知欲望都会被唤醒,被调动。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逐渐对自身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认同,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往往会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语文教师而言,就是要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投其所好,有意识地改进教学策略,挑逗他们的阅读意识,诱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具体说来,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一是要抓住课文:因为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丰富的教学形式,创设生动的生活环境,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二是要抓住经典:教师要在课外时间多倾听学生、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阅读情况和思想动态,多给学生讲经典中的趣闻、故事,吊起他们的胃口,在精彩之处卖个关子,推荐他们自己去阅读经典。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传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阅读完全等同于学生的事情,既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去鉴赏、去思考、去探讨,也要对他们作必要的提示、启发、引导、点拨和讲解,帮助他们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阅读,让他们自生自灭,可能学生会一头雾水,久而久之肯定会产生反感,开始厌恶阅读。
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画龙点睛的讲解、示范或评价,启发学生思考,传授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教师一是要引导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很多阅读内容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充分理解其意、其情,才能充分领悟其韵味。二是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默读和速读,因为默读和速读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有利于活跃大脑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三是要适当地要求学生复述或背诵,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复述更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四是要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和评析,精读和评析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有助于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三、要重视让学生进行阅读的思考和感悟
除了上述的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技能的传授之外,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目前,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赶进度、应考试,只重视阅读技能的传授而忽略学生自主思考的教师大有人在。这样的课堂是“僵化”的课堂,是“死”的课堂,是效率低下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和阅读创造力。
新课程标准一针见血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更重要的是启发、是引导,是在学生中广泛进行交流、探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在探索发现的愉悦心情和感情激荡的审美震撼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四、要以身作则,以教师的阅读兴趣带动学生爱上阅读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面对我国人均阅读量如此少的情况,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我们必须率先垂范,积极投入到快乐的阅读中去,在广大教师快乐阅读的呼声里,呼吁全民族的阅读,共同提高我们的人均阅读量。
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中,有不少人把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推杯换盏、打牌搓麻将、欢歌劲舞的娱乐应酬中。其实不仅仅是从事文化行业的人需要阅读,而是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依靠阅读不断充电,不断补充营养,不断激发智慧,不断改革创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躬亲示范,远离喧嚣,超然世外,埋头苦读,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折服学生,以个人的魅力感染学生,以自己发自内心的阅读兴趣带动学生。书籍是全世界最为珍贵的精神食粮,只有教师让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爱上阅读,才能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坚持阅读、快乐阅读,才能推动我国的文化大繁荣、国家大发展。
还有另一件事情也同样让我深有感触,我所任教的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前些年,学校条件艰苦,根本没有图书馆,满足不了孩子们想读书的愿望。所幸的是,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学校建起了针对全体师生开放的图书馆。当学生们第一次步入琳琅满目的图书馆,大家眼前一亮,欣喜若狂。我内心很是欢喜,学生终于可以畅游书海了,可以开阔眼界,拓展视野了。我想象着他们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吸收书籍的营养的情景,出我所料的是,孩子们在书架前走来走去,很长时间都找不到自己喜爱的书,有的拿起一本,匆匆地翻上两页,很快就放回原处了;有的静静地看上几分钟,就唉声叹气,一副恹恹欲睡的样子。我感到很揪心,很想怪罪孩子们,觉得他们“没有耐心,不懂得珍惜读书的机会”。可后来仔细一想,这其实是因为老师的失职,是老师没有培养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没有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重点课型,成功的阅读课必须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课。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我觉得阅读教学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看到上述的统计,我觉得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驾驭阅读课的能力,利用初中三年的黄金时段,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慢慢地提高中国人的阅读量,缩小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推动国家的文化繁荣与建设发展。对此,我想与各位同行分享一下我的几点感受:
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
新课标针对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方面提出了非常具体而又明确的要求:“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学生能否提高阅读量,关键在于兴趣,在于语文教师对阅读兴趣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时,原有的情感、生活经验和求知欲望都会被唤醒,被调动。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逐渐对自身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认同,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往往会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语文教师而言,就是要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投其所好,有意识地改进教学策略,挑逗他们的阅读意识,诱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具体说来,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一是要抓住课文:因为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丰富的教学形式,创设生动的生活环境,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二是要抓住经典:教师要在课外时间多倾听学生、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阅读情况和思想动态,多给学生讲经典中的趣闻、故事,吊起他们的胃口,在精彩之处卖个关子,推荐他们自己去阅读经典。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传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阅读完全等同于学生的事情,既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去鉴赏、去思考、去探讨,也要对他们作必要的提示、启发、引导、点拨和讲解,帮助他们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阅读,让他们自生自灭,可能学生会一头雾水,久而久之肯定会产生反感,开始厌恶阅读。
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画龙点睛的讲解、示范或评价,启发学生思考,传授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教师一是要引导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很多阅读内容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充分理解其意、其情,才能充分领悟其韵味。二是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默读和速读,因为默读和速读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有利于活跃大脑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三是要适当地要求学生复述或背诵,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复述更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四是要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和评析,精读和评析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有助于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三、要重视让学生进行阅读的思考和感悟
除了上述的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技能的传授之外,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目前,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赶进度、应考试,只重视阅读技能的传授而忽略学生自主思考的教师大有人在。这样的课堂是“僵化”的课堂,是“死”的课堂,是效率低下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和阅读创造力。
新课程标准一针见血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更重要的是启发、是引导,是在学生中广泛进行交流、探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在探索发现的愉悦心情和感情激荡的审美震撼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四、要以身作则,以教师的阅读兴趣带动学生爱上阅读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面对我国人均阅读量如此少的情况,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我们必须率先垂范,积极投入到快乐的阅读中去,在广大教师快乐阅读的呼声里,呼吁全民族的阅读,共同提高我们的人均阅读量。
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中,有不少人把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推杯换盏、打牌搓麻将、欢歌劲舞的娱乐应酬中。其实不仅仅是从事文化行业的人需要阅读,而是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依靠阅读不断充电,不断补充营养,不断激发智慧,不断改革创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躬亲示范,远离喧嚣,超然世外,埋头苦读,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折服学生,以个人的魅力感染学生,以自己发自内心的阅读兴趣带动学生。书籍是全世界最为珍贵的精神食粮,只有教师让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爱上阅读,才能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坚持阅读、快乐阅读,才能推动我国的文化大繁荣、国家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