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为追求分数,有的教师习惯将学生看成学习的机器、盛装知识的容器,搞题海战,特别是数学,枯燥、被动的学习,极大地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缺失数感,丧失灵性,童心泯灭。孩子们产生畏学、厌学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性格扭曲。
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权利享受学习的乐趣,学得愉快、轻松,活得幸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下面,我们就小学数学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构建和谐课堂
我们常说,世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作为人,也存在这一辩证关系。基于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有了班级授课,极大地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达到了资源共享。但是,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因先天遗传及家庭熏陶等原因,其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更何况,作为个体的学生,他们都各自具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去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的情况,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把握本班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包括他们的家庭状况、学生的心理需求、已有的发展水平、特长爱好等个性特征。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设教,做到因材施教,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对于班上那些发展迟缓的学困生,我们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促成他们的特长发展。每节课还要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去设计适度的课堂提问和练习。而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放得开,鼓励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不要让他们重复一些他们已经掌握的东西,要给他们发展和提升的空间。
二、寓教于乐,让数学情趣化
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持续不长,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组织设计教学,寓教于乐,让数学情趣化。如在教学1~10的数的认识时,如何让这些枯燥的数字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呢?我们不妨将它上成一节音乐课。我们可以将孩子带到多媒体教室,利用光盘让学生跟着又跳又唱双手比画《十个朋友,出来走一走》:一个小朋友呀,出来走一走,碰到大石头呀,跌个大跟头;两个小朋友呀,出来走一走,路上见了面呀,礼貌点点头;三个小朋友呀,出来走一走,看见老公公呀,扶他慢慢走……用这样富有儿童情趣的方式,将数学学习贯穿于童谣之中,让枯燥乏味的数字成为跳动的音符,这样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我们的学生又怎么不乐于接受呢?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使数学富有情趣。
三、超越书本,让数学生活化
我们的学生因所处的环境不同,加上历史、文化及传统观念等的不同,其接受知识的内容和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一本统编的教科书,是很难适应我们的教学需求的。我们经常说,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城里乡下,不同的孩子,所处的生活圈子不同,局限了他们的认知水平与内容。假如让我们的孩子脱离他们生活的实际去学数学,他们能不枯燥吗?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时,我们应该结合目标要求,从学生的本土生活中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与方法,让数学生活化,将数学“简单化”。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我们不妨跳出教材,学一学屠户卖肉,钩秤一称,12千克猪肉,每千克30元,共计360元(10千克300元,2千克60元,共360元),简便算法就是12×30=(10 2)×30=10×30 2×30=300 60=360。这样的教学,我们的孩子会感到累吗?会觉得数学高不可攀吗?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资源,具备结合目标、要求自编教材的能力,将数学生活化。
四、组织竞赛,让数学更具挑战性
要让数学教学不枯燥,就要挖掘数学学科具有的挑战性。我们提倡进行数学学科竞赛,在竞赛中让学生学会思索,在竞赛中让学生磨炼意志,使他们能在竞赛中学会合作。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组织形式多样、分层分段的竞赛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的竞赛”: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均等水平相当的小组,比小组学习的进步,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让“合作”不再成为教师为形式而临时的课堂搭配,而是一种在学习中发挥集体智慧的合作,更是长期的在共同成长中培养起来的融洽;“分层比赛”:关顾每一层次的学生,组织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比赛,让人人获得胜利,个个体验成功;“分段比赛”: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比赛,促进各有所长的学生的特长发展。
五、创新评价机制,实现和谐发展
学习是人生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以分数论英雄,而应采用常规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来评价学生。常规评价着重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意志品质。如学生日常完成作业的情况,书写的整洁度、按时性等,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生成和意志品质的锤炼。发展性评价是以用一个动态的过程跟踪评价学生,着重于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过程作出肯定或评判。评价是指挥棒,评价导向的正误决定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创新,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1.广丰县五都小学;2.广丰县东关小学)
为追求分数,有的教师习惯将学生看成学习的机器、盛装知识的容器,搞题海战,特别是数学,枯燥、被动的学习,极大地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缺失数感,丧失灵性,童心泯灭。孩子们产生畏学、厌学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性格扭曲。
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权利享受学习的乐趣,学得愉快、轻松,活得幸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下面,我们就小学数学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构建和谐课堂
我们常说,世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作为人,也存在这一辩证关系。基于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有了班级授课,极大地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达到了资源共享。但是,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因先天遗传及家庭熏陶等原因,其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更何况,作为个体的学生,他们都各自具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去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的情况,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把握本班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包括他们的家庭状况、学生的心理需求、已有的发展水平、特长爱好等个性特征。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设教,做到因材施教,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对于班上那些发展迟缓的学困生,我们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促成他们的特长发展。每节课还要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去设计适度的课堂提问和练习。而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放得开,鼓励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不要让他们重复一些他们已经掌握的东西,要给他们发展和提升的空间。
二、寓教于乐,让数学情趣化
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持续不长,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组织设计教学,寓教于乐,让数学情趣化。如在教学1~10的数的认识时,如何让这些枯燥的数字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呢?我们不妨将它上成一节音乐课。我们可以将孩子带到多媒体教室,利用光盘让学生跟着又跳又唱双手比画《十个朋友,出来走一走》:一个小朋友呀,出来走一走,碰到大石头呀,跌个大跟头;两个小朋友呀,出来走一走,路上见了面呀,礼貌点点头;三个小朋友呀,出来走一走,看见老公公呀,扶他慢慢走……用这样富有儿童情趣的方式,将数学学习贯穿于童谣之中,让枯燥乏味的数字成为跳动的音符,这样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我们的学生又怎么不乐于接受呢?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使数学富有情趣。
三、超越书本,让数学生活化
我们的学生因所处的环境不同,加上历史、文化及传统观念等的不同,其接受知识的内容和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一本统编的教科书,是很难适应我们的教学需求的。我们经常说,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城里乡下,不同的孩子,所处的生活圈子不同,局限了他们的认知水平与内容。假如让我们的孩子脱离他们生活的实际去学数学,他们能不枯燥吗?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时,我们应该结合目标要求,从学生的本土生活中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与方法,让数学生活化,将数学“简单化”。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我们不妨跳出教材,学一学屠户卖肉,钩秤一称,12千克猪肉,每千克30元,共计360元(10千克300元,2千克60元,共360元),简便算法就是12×30=(10 2)×30=10×30 2×30=300 60=360。这样的教学,我们的孩子会感到累吗?会觉得数学高不可攀吗?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资源,具备结合目标、要求自编教材的能力,将数学生活化。
四、组织竞赛,让数学更具挑战性
要让数学教学不枯燥,就要挖掘数学学科具有的挑战性。我们提倡进行数学学科竞赛,在竞赛中让学生学会思索,在竞赛中让学生磨炼意志,使他们能在竞赛中学会合作。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组织形式多样、分层分段的竞赛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的竞赛”: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均等水平相当的小组,比小组学习的进步,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让“合作”不再成为教师为形式而临时的课堂搭配,而是一种在学习中发挥集体智慧的合作,更是长期的在共同成长中培养起来的融洽;“分层比赛”:关顾每一层次的学生,组织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比赛,让人人获得胜利,个个体验成功;“分段比赛”: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比赛,促进各有所长的学生的特长发展。
五、创新评价机制,实现和谐发展
学习是人生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以分数论英雄,而应采用常规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来评价学生。常规评价着重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意志品质。如学生日常完成作业的情况,书写的整洁度、按时性等,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生成和意志品质的锤炼。发展性评价是以用一个动态的过程跟踪评价学生,着重于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过程作出肯定或评判。评价是指挥棒,评价导向的正误决定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创新,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1.广丰县五都小学;2.广丰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