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需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教给学生汲取“养料”的方法,为其奠定一定的习作基础,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习作的信心及勇气,这样才能使他们热爱习作,感到习作是一种乐趣,进而提高其自主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作文稿;教育方法;自信心;兴趣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便导致作文教学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造成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却能说得出来的怪现象。如此一来,学生自然对作文兴味索然。我在进行习作教学时,从各方面入手,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习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即使有好的素材也未必能捕捉到,往往面对作文题目而下笔无言。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感观从生活实践和广泛的阅读中获取信息,积累写作材料。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材料,有物可写,有事可叙,有人可赞,有情可抒,自然会喜欢上作文。
1.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积极实践,丰富生活,感受生活。首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多种放松健心的活动,这无疑能给他们提供写话的素材。如带领学生去秋游,学生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到课堂上,让学生回忆:秋游中,你玩得开心吗?玩什么使你最开心?学生滔滔不绝地说着,仿佛还沉浸在秋游的快乐中。其次,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参观工厂,走进农家,访问各界人士。还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内外活动,如栽花种草,清扫白色垃圾,举办主题班队会,当一日小交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款捐物等。这样,既能给学生一定的题材,使学生有话可写,不记流水账,又结合课堂教学有效训练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2.从广泛阅读中汲取营养
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了读书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如果说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解决了写作的内容,那么,广泛的阅读则是学生汲取写作营养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使学生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技巧。一是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读物,如《洋葱头历险记》《稻草人》《鲁滨逊漂流记》《小鲤鱼跳龙门》等,让学生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中找到乐趣。二是通过影视媒体开阔学生的视野,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少儿节目、《动物世界》等,以达到陶冶心灵、启迪思想、丰富情感的目的。三是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引导他们从课内外阅读中摘录材料,写读书笔记,读背诵佳句、优秀片段、精彩的细节描写,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
二、指导学生剖析作文范例
在指导课上加强对作文范例的剖析能使学生有所收获。对作文范例的剖析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展示出色作文,明确好作文的标准
在指导课上,简要复习作文要求之后,展示出色作文范例,对照要求,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是否符合这次习作的要求?你认为哪里写得好?从分析中使学生明白好作文的标准和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2.分析作文病例,明确病因
在作文指导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出色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加强作文范例剖析,学生的作文质量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三、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观察实践,认识生活,才能解决作文的源头问题。例如,写一个劳动场面的作文,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只有经常参加劳动,才能对劳动的艰辛有所认识,对劳动成果的甘甜有所体验,对劳动的快乐有所感受,文章的内容才会真实、充分,且有真情实感。如果平常没有参加劳动,则只能三言两语写自我服务劳动,或者从有限的几次卫生大扫除中去搜索枯肠,无法写出饱含激情的好作文。作文同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走生活作文的道路,克服作文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病,把各种实践活动引进作文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等,进而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
1.引导学生编撰自己的“作文集”
这几年我所教过的班,学生都有至少一本“自家出版社”出版的“优秀作文集”,这些作文集封面设计精美,里面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应有尽有。这些作文有学生从报刊上裁剪的,从老师、同学那里转抄的,从网络下载的,还有从自己习作中挑选出来的“得意之作”……由于对编撰自己的作文集感兴趣,同学们兴致很高。
2.放手让学生写特色日记
我没有把日记当作一种普通的课外语文作业对待,而是把日记本當作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谈日记达到师生心灵相通、相互理解。我引导学生把日记本当朋友,有高兴事与它同享,有烦恼事向它倾诉;我建议学生把晚上做的有趣的梦写在日记本中,把读完文章的感受记在日记本里,还可以写想象日记、绘画日记、摘抄日记……实践证明,写这样的特色日记学生喜欢,对习作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四、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动态评阅
《新课标》要求教学评价不仅要有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还应能促进学生发展。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三点。
1.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1)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定标准。(2)对同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2.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最普遍是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且要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而那些“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思考与行动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教师可面批,当面指导;也可以对典型习作进行集中点评。
在作文训练中,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和创作热情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向《小学生阅读报》《小学生作文报》投稿并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让学生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在各种征文活动中获奖,得到了有关人士的肯定和赞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习作的信心及勇气,使他们热爱习作,让他们感受到习作是一种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习作能力。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善于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感受成功则是他们不眠的创作动力。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创作热情,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全身心畅游于写作的海洋。
【参考文献】
[1]徐芳.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措施[J].写作(下旬刊),2016(12)
[2]黄先政,陈维亚.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化解方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作文稿;教育方法;自信心;兴趣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便导致作文教学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造成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却能说得出来的怪现象。如此一来,学生自然对作文兴味索然。我在进行习作教学时,从各方面入手,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习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即使有好的素材也未必能捕捉到,往往面对作文题目而下笔无言。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感观从生活实践和广泛的阅读中获取信息,积累写作材料。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材料,有物可写,有事可叙,有人可赞,有情可抒,自然会喜欢上作文。
1.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积极实践,丰富生活,感受生活。首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多种放松健心的活动,这无疑能给他们提供写话的素材。如带领学生去秋游,学生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到课堂上,让学生回忆:秋游中,你玩得开心吗?玩什么使你最开心?学生滔滔不绝地说着,仿佛还沉浸在秋游的快乐中。其次,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参观工厂,走进农家,访问各界人士。还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内外活动,如栽花种草,清扫白色垃圾,举办主题班队会,当一日小交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款捐物等。这样,既能给学生一定的题材,使学生有话可写,不记流水账,又结合课堂教学有效训练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2.从广泛阅读中汲取营养
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了读书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如果说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解决了写作的内容,那么,广泛的阅读则是学生汲取写作营养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使学生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技巧。一是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读物,如《洋葱头历险记》《稻草人》《鲁滨逊漂流记》《小鲤鱼跳龙门》等,让学生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中找到乐趣。二是通过影视媒体开阔学生的视野,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少儿节目、《动物世界》等,以达到陶冶心灵、启迪思想、丰富情感的目的。三是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引导他们从课内外阅读中摘录材料,写读书笔记,读背诵佳句、优秀片段、精彩的细节描写,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
二、指导学生剖析作文范例
在指导课上加强对作文范例的剖析能使学生有所收获。对作文范例的剖析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展示出色作文,明确好作文的标准
在指导课上,简要复习作文要求之后,展示出色作文范例,对照要求,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是否符合这次习作的要求?你认为哪里写得好?从分析中使学生明白好作文的标准和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2.分析作文病例,明确病因
在作文指导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出色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加强作文范例剖析,学生的作文质量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三、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观察实践,认识生活,才能解决作文的源头问题。例如,写一个劳动场面的作文,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只有经常参加劳动,才能对劳动的艰辛有所认识,对劳动成果的甘甜有所体验,对劳动的快乐有所感受,文章的内容才会真实、充分,且有真情实感。如果平常没有参加劳动,则只能三言两语写自我服务劳动,或者从有限的几次卫生大扫除中去搜索枯肠,无法写出饱含激情的好作文。作文同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走生活作文的道路,克服作文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病,把各种实践活动引进作文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等,进而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
1.引导学生编撰自己的“作文集”
这几年我所教过的班,学生都有至少一本“自家出版社”出版的“优秀作文集”,这些作文集封面设计精美,里面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应有尽有。这些作文有学生从报刊上裁剪的,从老师、同学那里转抄的,从网络下载的,还有从自己习作中挑选出来的“得意之作”……由于对编撰自己的作文集感兴趣,同学们兴致很高。
2.放手让学生写特色日记
我没有把日记当作一种普通的课外语文作业对待,而是把日记本當作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谈日记达到师生心灵相通、相互理解。我引导学生把日记本当朋友,有高兴事与它同享,有烦恼事向它倾诉;我建议学生把晚上做的有趣的梦写在日记本中,把读完文章的感受记在日记本里,还可以写想象日记、绘画日记、摘抄日记……实践证明,写这样的特色日记学生喜欢,对习作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四、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动态评阅
《新课标》要求教学评价不仅要有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还应能促进学生发展。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三点。
1.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1)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定标准。(2)对同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2.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最普遍是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且要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而那些“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思考与行动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教师可面批,当面指导;也可以对典型习作进行集中点评。
在作文训练中,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和创作热情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向《小学生阅读报》《小学生作文报》投稿并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让学生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在各种征文活动中获奖,得到了有关人士的肯定和赞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习作的信心及勇气,使他们热爱习作,让他们感受到习作是一种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习作能力。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善于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感受成功则是他们不眠的创作动力。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创作热情,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全身心畅游于写作的海洋。
【参考文献】
[1]徐芳.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措施[J].写作(下旬刊),2016(12)
[2]黄先政,陈维亚.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化解方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