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答问被止”?是指回答问题被打断而停止回答的现象。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答问被止”不是个案,为此,我校专门做了一个课题《初中语文课堂学生答问被止原因及影响的研究》。经过一年的课堂观察,案例学习,我们找出了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答问被止的三点原因,三点影响,并找到了三点改进方法,来促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究原因
老师是答问被止的直接责任人。答问被止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答问的内容不符合老师预设的“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没有指向问题,答非所问或者跑题,被老师打断而停止回答。老师在听学生答问过程中意识到学生发表的见解不符合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或和预设的“标准答案”不搭边,从而打断学生的回答。
二、答问的形式偏离了老师预设的状态。有时候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太小,说话就像蚊子哼哼,想听清都很难;有时候学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却用了文本语言;有时候学生答问吞吞吐吐、停停顿顿,耗用大段时间也没有表达清楚。
三、答问的时间超过老师预设的时间:学生答问的时间太长,如果老师不打断,可能就占用课堂其它教学活动的时间,导致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说影响
一、对答问者情绪的影响:学生举手答问,总是想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以此得到同学们的认可,甚至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但是,答问被止后,心理总是有些失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主动学习心态受到小小的打击,长此以往,思考不再积极,发言不再踊跃,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对答问者认知的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若不恰当或错误,也应该让他说完,老师再分析不恰当或错误在哪里,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答案不恰当或错误在哪里,如此,不仅可让答问者明白,也可让班里的其他同学明白。分析答案错在哪里也是学习的一种形式。
三、对老师的影响: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教育的价值所在是什么?就是在倾听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诞生更精彩的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倾听,首先老师要会倾听。老师如果不随意打断学生的答问,让学生说完,对老师以后从事课堂教学也是长期有益的。反之,是长期有弊。
找方法
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正确与不正确的回答呢?通过答案的正确与否,我们可以判断教学是否已经成功地向学生传授了知识技能。实际上,我们都醉心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事实。在教师刚开始运用有效提问时,内容讲授与为思考而教学之间的分裂就会爆发。面对明显的“错误回答”,我们陷入困境,该采取什么措施。不过,我们针对学生的回答所采取的行动已经告诉了他们我们重视什么。在这里,有一个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值得每一个语文老师去效仿。
经典案例: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课堂提问时,就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特别是那些胆小的、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在他执教《全神贯注》一课时,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观点就旗帜鲜明的分成了两大派,并且不服气对方。于是,于老师指名让两名不爱发言的同学作为代表来阐述自己一方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这两名学生惶惶然站在那里,有些手足无措。于老师让同学们帮想想办法,让这俩孩子单独先演练演练。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大家都热情地帮起本组的代表,一起跑到一个角落起劲地演练起来。
“如果回答错了该怎么办?我有点担心。”听到孩子很紧张的说这话时,于老师端着一杯水递了过去。在大家善意的笑声中,这个学生很不错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当孩子阐述清自己的理由,于老师问:“他们和自己比回答的怎么样?”学生齐声回答:“好。”
“是啊,每个人和自己相比,都有了了不起的进步。回答问题不在于对与错,最重要的是有勇气说出自己的观点,你们今天能站在大家面前说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课堂上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于老师对于害怕回答错误的孩子,递上一杯水压压惊,多么幽默的举动,营造了愉悦的氛围。扪心自问,假如在这课堂中执教的就是你,恰巧这个学生就是你的弟子,你会做出怎样的举动?
笔者认为以下三种方法不错。
一、教师要在问题上多做加工
我们应该对学生的回答做些什么?建议教师多设计一些加工性问题。比如表格内的问题,可能对我们应对学生的回答有所裨益。
针对学生回答的计划
在设计教学对话时,教师需要问自己的问题:
我希望学生对课程目标中指定的内容采用什么思维操作模式?在核心问题中,我应该如何表达这个内容?学生对我的核心问题有哪些可能的回答?我将如何处理这些可能出现的学生回答?
运用加工性问题,有助于学生提炼并塑造自己的回答,有助于教师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学情。在课堂提问时,遇到那些胆小,不爱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启发式提问,当他们回答后,就声情并茂地去表扬并鼓励他们,渐渐地他们就不会再因为害怕回答问题而惧怕,不会因为回答不好而灰心,思维也会逐渐活跃,能与全班同学参与课堂讨论,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二、教师要在提问上发掘潜力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等。应做到“四要”:要有效,要有度,要鼓励,要平等。强调三点技巧:创建活跃的答问氛围;注意及时的反馈信息;解惑要善于因势利导。
三、教师要在倾听上充满耐心
不会做真诚的倾听者,就很难做优秀的教师。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倾听是师生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流。倾听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鼓励与赞赏。耐心体现在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发言,耐心体现在不盲目鼓励,耐心体现在愿意去听孩子纯真的话语,耐心体现在用耳听,用眼看,用心做。
在课堂上,知识是师生合作创造和编织的精神“锦缎”,紧扣课堂教学中学生答问的“止”与“不止”,体验、探索、反思、改进,厘清答问被止现象的老师因素及学生影响,判定答问被止现象的取舍,值得每一位老师用心去研究。
究原因
老师是答问被止的直接责任人。答问被止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答问的内容不符合老师预设的“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没有指向问题,答非所问或者跑题,被老师打断而停止回答。老师在听学生答问过程中意识到学生发表的见解不符合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或和预设的“标准答案”不搭边,从而打断学生的回答。
二、答问的形式偏离了老师预设的状态。有时候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太小,说话就像蚊子哼哼,想听清都很难;有时候学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却用了文本语言;有时候学生答问吞吞吐吐、停停顿顿,耗用大段时间也没有表达清楚。
三、答问的时间超过老师预设的时间:学生答问的时间太长,如果老师不打断,可能就占用课堂其它教学活动的时间,导致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说影响
一、对答问者情绪的影响:学生举手答问,总是想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以此得到同学们的认可,甚至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但是,答问被止后,心理总是有些失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主动学习心态受到小小的打击,长此以往,思考不再积极,发言不再踊跃,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对答问者认知的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若不恰当或错误,也应该让他说完,老师再分析不恰当或错误在哪里,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答案不恰当或错误在哪里,如此,不仅可让答问者明白,也可让班里的其他同学明白。分析答案错在哪里也是学习的一种形式。
三、对老师的影响: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教育的价值所在是什么?就是在倾听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诞生更精彩的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倾听,首先老师要会倾听。老师如果不随意打断学生的答问,让学生说完,对老师以后从事课堂教学也是长期有益的。反之,是长期有弊。
找方法
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正确与不正确的回答呢?通过答案的正确与否,我们可以判断教学是否已经成功地向学生传授了知识技能。实际上,我们都醉心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事实。在教师刚开始运用有效提问时,内容讲授与为思考而教学之间的分裂就会爆发。面对明显的“错误回答”,我们陷入困境,该采取什么措施。不过,我们针对学生的回答所采取的行动已经告诉了他们我们重视什么。在这里,有一个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值得每一个语文老师去效仿。
经典案例: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课堂提问时,就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特别是那些胆小的、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在他执教《全神贯注》一课时,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观点就旗帜鲜明的分成了两大派,并且不服气对方。于是,于老师指名让两名不爱发言的同学作为代表来阐述自己一方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这两名学生惶惶然站在那里,有些手足无措。于老师让同学们帮想想办法,让这俩孩子单独先演练演练。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大家都热情地帮起本组的代表,一起跑到一个角落起劲地演练起来。
“如果回答错了该怎么办?我有点担心。”听到孩子很紧张的说这话时,于老师端着一杯水递了过去。在大家善意的笑声中,这个学生很不错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当孩子阐述清自己的理由,于老师问:“他们和自己比回答的怎么样?”学生齐声回答:“好。”
“是啊,每个人和自己相比,都有了了不起的进步。回答问题不在于对与错,最重要的是有勇气说出自己的观点,你们今天能站在大家面前说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课堂上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于老师对于害怕回答错误的孩子,递上一杯水压压惊,多么幽默的举动,营造了愉悦的氛围。扪心自问,假如在这课堂中执教的就是你,恰巧这个学生就是你的弟子,你会做出怎样的举动?
笔者认为以下三种方法不错。
一、教师要在问题上多做加工
我们应该对学生的回答做些什么?建议教师多设计一些加工性问题。比如表格内的问题,可能对我们应对学生的回答有所裨益。
针对学生回答的计划
在设计教学对话时,教师需要问自己的问题:
我希望学生对课程目标中指定的内容采用什么思维操作模式?在核心问题中,我应该如何表达这个内容?学生对我的核心问题有哪些可能的回答?我将如何处理这些可能出现的学生回答?
运用加工性问题,有助于学生提炼并塑造自己的回答,有助于教师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学情。在课堂提问时,遇到那些胆小,不爱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启发式提问,当他们回答后,就声情并茂地去表扬并鼓励他们,渐渐地他们就不会再因为害怕回答问题而惧怕,不会因为回答不好而灰心,思维也会逐渐活跃,能与全班同学参与课堂讨论,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二、教师要在提问上发掘潜力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等。应做到“四要”:要有效,要有度,要鼓励,要平等。强调三点技巧:创建活跃的答问氛围;注意及时的反馈信息;解惑要善于因势利导。
三、教师要在倾听上充满耐心
不会做真诚的倾听者,就很难做优秀的教师。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倾听是师生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流。倾听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鼓励与赞赏。耐心体现在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发言,耐心体现在不盲目鼓励,耐心体现在愿意去听孩子纯真的话语,耐心体现在用耳听,用眼看,用心做。
在课堂上,知识是师生合作创造和编织的精神“锦缎”,紧扣课堂教学中学生答问的“止”与“不止”,体验、探索、反思、改进,厘清答问被止现象的老师因素及学生影响,判定答问被止现象的取舍,值得每一位老师用心去研究。